第二节
作者:我喜欢今天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177

作者:mayasoo

特别鸣谢mayasoo大大友情创作,并授权发布!

宋史本记第十齐王赵栩节二

政和四年春,齐王就封国,以文宣王博士职入孔庙祭先师,会衍圣公孔端友。

衍圣公曰:“大王英杰、名震海内。端友曾闻大王四岁习孔孟、五岁已通知经意,果如此乎?”

王大笑,曰:“至圣先师、大道精深,四海广博、某纵有才,虽有心得,岂敢曰通。然自孔孟以降、儒生虽众、望文生义、囫囵吞枣,致使先师至圣之道有歧路亡羊之势,此真可叹尔。”

衍圣公惊而问曰:“大王何出此言?”

齐王取文房四宝、记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曰:“今之儒生、望文生义,不解至圣生民化育之苦心,竟曲解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此岂为先圣有教无类之大义?“

衍圣公问曰:“依大王意,此何解?”

王记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衍圣公大惊、退席揖拜曰:“然!”,遂与王益商知民之道,上奏朝廷,普建学校于天下以正孔孟之道。

朝廷许之、政和六年令天下增设学馆,衍圣公任总督学,邓肃同知督办学馆事。

文事既齐、武事应备,文武之道一弛一张、不可偏废。

政和五年二月,上册皇长子定王桓为皇太子,大赦天下。

初、王就封国,依祖制可有禁卫五百,然王初就国,禁卫不足五十,令武进士记室参军何灌统之并命其慎选精壮,宁缺勿滥,徐扩之。

政和六年,钦差赵良嗣、马政以买马名自登州渡海,与金国交盟路经济南,王与知府程振以地主之谊款待之。

会后、王面色不宁,与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李纲、同知督办学馆事邓肃、庆州参军李光、太学生张浚论此事。

众皆曰可,独张浚否之曰:“迎虎拒狼未见其可!大宋与金,相隔万里,纵然结盟亦无实利可图,徒然予辽以口实相侵。金辽乃虎狼之邦,虎狼争斗,必有一亡,如金亡则辽必因我与金盟而攻我,若金胜则必得陇望蜀图谋大宋。

宋辽相安已有数载,朝中若行此计则兵祸将起!“

王许之、曰:“然!此行之中、正使赵良嗣口齿不清、见识不明、仅一庸碌之徒尔。以此为正使、必遭金轻视之。朝廷必行此策!辽必为金所灭!大宋大祸将临尔!唯随行者宗公有识,马政子马长更博闻有才、此皆当揽之为用尔。”

众皆惊。

次日、王令记室参军何灌教练益勤,并强武备。

昔,熙宁元年,民李宏献之入内。其法以桑木为身,檀为末,铁为蹬子枪头,铜为马面牙发,麻绳札丝为弦,弓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射二百四十步,号神臂弓。

马长其依此更改良之、得新弓,献与齐王曰:“此弓乃脱胎于神臂弓,而更进焉。神臂弓本以桑木檀木以及铜铁混制,射程有二百余步,惟制法繁复,弓身长大,携带不便且耗费甚巨,故军中未大量制备。而今此弓,弓身浑用精钢锻制,弓身纤细,弦长不过二尺一寸,小巧轻便,骑兵步卒皆便使用。”

王善之,曰:“我大宋立国以来,内行善政,民乱虽有近百次,然未有波及过数州者,终不过些须小疾。而自失去幽燕十六州后,中原毫无屏障,北方胡虏此起彼伏,渐次为乱,实乃我朝大患。以‘破虏’名之,取多杀胡虏之意。”,赐名破虏。“

左右问曰:“此弓甚佳、不知耗费几何。”

马长曰:“五百贯。”

左右与王皆惊,问曰:“何以致此?”

对曰:“寻常钢铁坚韧不足,须用清风道长所炼玄钢,方可如此小巧洗练,炼制此钢已然耗费四百五十贯,此费不计,仅五十贯尔,如大量制备,或可更廉。”

清风,洞微先生弟子,遵王命以炼丹法门锻钢铸铁,此为道家丹数脱玄幻而入民生之始。

王闻此弓价昂、愁之问左右,曰:“某食户二十万,户部依一户一贯折现与某,便加圣上恩赐,统共不过三十万贯。骤看甚多,但府中官员禁卫及杂役诸员俸禄十万有奇,杂项又十万,军备开支仅十万贯尔,若五百禁卫尽备玄钢,不计折旧损耗,虽自奉俭省亦需两三年。此天下多事之秋、可有良策。”

齐王长史范正平对曰,“本朝铁铜矿皆为官办。休论私人开挖,即便大量囤积,亦属犯忌。如今府中所用铜铁,皆以为禁卫置办兵械之名,请知府程振由府库中特拨。长此以往终非良策,莫论本地原不产铁,府库所储有限,且若所请过多,朝中议论甚为可忧。”

王沉吟,曰:“先购得一铁匠铺,扩其规模,如此费用可减,更可购入大量铜铁,借经营之便,多进少出,囤积铜铁精钢。”

众曰善,马长对曰:“请王令属下营之,清风道长佐之。”

不百日、此计得售。

铁铺、杂货、酒家日进斗金,朝廷文人非议之,曰:“迷信道教私养道人,鼓吹变法蛊惑人心,结交蔡京一干奸臣,不顾体面行商敛财。”

王府左右皆为不平,欲辩之。

王苦笑止之,曰:“彼等儒生,不近庖厨,不知柴米油盐之贵、不识经营治理之道,辩之何益?”

呜呼、君子虽重义轻利、然利者力也,无力岂能行义?

齐王禁卫、勇冠华夏、四夷畏服,此岂偶然哉?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王审时度势,居安思危、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始得一锐旅护我华夏,王心坦荡如日天之表,尔等腐儒非议如过眼云烟、岂能蔽日?

节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