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国渊
作者:布衣小P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266

冬日里的阳光穿透门窗,洒落在刘辨的手上,此时,刘辨两指正有节奏的敲击着桌面,一脸平常的看着窗外,这股寒冷的冬意已经好久没有感觉到了。

身后,田畴、魏攸、齐周、李敏、阳仪、典韦、许褚、田豫、牵招、阎柔、阎志、廖化、周仓、裴元绍、尾教、李博等人悉数在列。

一时间,狭小的厅房显得很拥挤。

不过刘辨的周围却是留出一圈空隙。

“公子,这是辽东人口名册。”一旁的阳仪把手中的名册递上前。

“嗯。”刘辨点了点头,接过来。却并没有看下去。回头问道:“你说说我听便可。”

“诺。”阳仪显然有些没有适应自己的身份,点点头道:“辽东郡。治下所管五郡,昌黎郡、辽东属国、玄兔郡、乐浪郡、带方郡。”抬眼看了看刘辨。意识到自己口误,改口道:“当然这是公孙,私设,不过治下之民却是一点都无误。五地加起来共有五万四千八百户。人口共计三十五万之众。”以上虚构,三国归晋,平州人口一万八千一百户。实质比例应该不过三比一。人口总数上,人均每户是六至七人。

“这么少?”刘瓣凝眉,不是他妄断。事实上辽东是汉末中比较安定的一地,人口锐减的应该不会很快。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大汉整整有六七千万人口。

“哦!”未等阳仪开口,李敏上前道三“当然这并不算上四地治下的乌丸、高句丽、鲜卑、沃沮、猪貉、据妾、三韩人。”

“嗯。”听此,刘辨这才点了点头,要是这么点人,自己以后想要依靠辽东做大,还真是一个问题。虽然幽州蓟县还有上百万人口没有安置。接着问道:“从青、徐二州投奔过来的流民算上没有?”

李敏、阳仪同时摇了摇头。

“这么说来,这些人都算在一起会有五十万之众喽?”刘辨再一次的把手放在桌子上,轻轻敲击着。

“应该不止。”田畴上前摇摇头。朗声道:“近些年来,从青徐两地流窜而来的流民恐怕就会有十万之众,据我所知,三郡乌丸,辽西大人丘力居死后,其从子侄子领三郡乌丸,部众加起来就有八千余落,相当于八万人左右。可是上谷郡大人难楼近些年来道德逆行,部下接来逃往三郡之地,难楼曾掌管数十万人的大部众。如今却无法同三郡乌丸并称,可见这**万人都归于三郡了。”

刘辨闻言点了点头,知道汉末本该是四郡乌丸,而且上谷郡难楼的部众也是最多,却一直都无法同辽西、右北平、辽东乌丸单于相比,就是因为突然间少了这么些人,历史上这件事是个迷。现在猜想应该就是都逃入这三郡乌丸中了,当然不排除少数汉化。点点头道:“也就是说大概会有六十万人左右。”

一旁的文官纷纷点头。

人虽严,不过好在辽东地大物博。可以从蓟县往这里迁徙。

“不过,公孙度这四郡设立倒是非常合理,这样吧,我上表一封。奏请天子,加设平州,皇叔刘虞兼任两州刺史。”

“甚好!”这样一幕,倒是少了许多麻烦。田畴也比较赞同,公孙度这样划分也是下了很多功夫的。

“嗯。”一旁辽东一系官员自然最为高兴,刘辨此举无疑是在告诉这些人,杀了公孙度即可,他并不想深究其他人的责任。

“公子,现在最要紧的是安定四的之民。”齐周这个内政高手上前说道。

“好!既然这样,就由我来表奏各位吧。待天子之诏下来,再做实封。”听此,一旁的李敏、阳仪等人神情极其不自然的看着刘辨。不过从蓟县而来的人却都是面带笑容。毕竟是升官财的事情,谁能不乐。

利辨一笑,拿过辽东官员名册。缓道三“昌黎县乃是重镇,魏延暂代太守,不能换。”

一旁诸人点了点头,尤其是随刘辨出征的将领都知晓,这中之意。魏延那是防范公孙瓒的利器。

“不过,昌黎郡内政,尚缺一人。”刘辨环视一圈。把目光定格在齐周的身上。

“臣不才,愿为昌黎郡承。”齐周插拳而出。

“好!有卿在,我放心。”刘辨点点头,回卓对着李敏说道:“李太守就劳烦你执掌辽东了。”

刘辨笑笑,心道经此一役,李敏已经绑在自己这个战车上了,同公孙度的生死之恨,让李敏无路可选。

李敏本以为自己会被刘辨换下,毕竟辽东已经平定,总要放上自己人才会安心。可是”李敏一激动,看起来刘辨已经把自己视为心腹了,这份知遇之恩,还有什么好说的。更何况自己还明明知道面前之人。几节个大汉天行清泪顺流而咽道!“臣愿甘知地,在所不辞

“好!李博何在?”

“在。”

“命你为辽东长史,辅佐李太守……

“诺李博根本没有想到。出征前自己还是刘辨身边的亲卫,现在竟然一步登天。升为辽东长史。

也怪这小子太对刘瓣心思,刘辨用他,免不了要有监视李敏之意。

一旁的辽东降官根本就没有注意那个臣字,这个天下一乱,现下最时兴的莫过于主公与臣的称呼。所以没有人大惊小怪的。只有阳仪机敏的察觉到,这中小小差别,却没有出声。

“带方一郡,乃是我军日后战略要地,卿等看谁合适?”

众人纷纷彼此凝视。

“呵呵。没有人毛遂自荐啊”。刘辨把手中的名册扔到一旁的桌子上,不再看,因为他已经找到一人更合适为带方郡太守。

“公子,臣不才,愿前往。”

从人群之中走出一人,众人并不相识,李敏、阳仪确认得此人,不过此人却不得公孙度待见,所以一直迟迟未能重用。

“哦?”刘辨一愣。还真没想到,竟然真的会有人毛遂自荐。

“在下不才愿一试。”来人不称臣,却称在下,应该不是辽东官员。应该是某人的门客、宾客之类的。要不根本就不可能进入公子刘辨的身前。

“你是?”

“哦!公子,此乃我府上宾客国渊国子尼。”公孙方一脸的冷汗,没有想到自己这个朋友竟然在这个节骨眼上前自荐,自己因为同公孙度有姻亲的关系,已经害怕不已,现在国渊竟然还招惹这个魔头。

“格!”

刘辨用手惊拍桌案,吓得一旁辽东降将,纷纷跪立当前。公孙方虽然也是一代名士,不过显然他更加恐惧,双腿松软,扑通一声,跪倒。

不过那个人却没有一丝恐惧。对视着刘辨的目光,眼神中充满了。

“竟然是汉之国器?”刘辨疾步上前握紧国渊双手激动道。其实刘辨自在名册上见到公孙方一名之时。就想到了这个避乱辽东的大贤,不过国渊自己却上前毛遂自荐却让刘辨始料不及。

“国器?”身旁很多人纷纷一愣,不明白刘辨此言出自哪里。

“不敢当。”国渊一直在静静观瞧刘菲此人,此人年纪虽却是进退有度,手腕果辣,俨然一副明君之姿。才上前毛遂自荐。

“呵呵。集位没有听过子尼先生。应该知道郑玄郑大贤吧?。

一旁的田畴、魏攸、齐周等人纷纷点头。

刘辨用手一指,乐道:“这二位就是郑大贤高徒,而子尼先生可是被郑大贤称之为国器啊!”

“哦!原来如此,失礼!失礼!”一旁的诸多文臣听此俱是面露羡慕之色,上前缓缓道。

当世名流,郑玄为最。

所以他的徒弟自然也是名声最优。

“呃,咳咳国渊根本就没有想到面前的刘辨竟然对自己这么了解,即便家师郑玄的评价也不过就是身旁的几位师兄弟知晓而已。当真奇怪!

“有子尼先生为我大汉镇守带方,我无忧矣!”刘辨一笑。

身旁众人跟着点头称是。

“也劳烦公孙方先生为带方郡昼刘辨自然不会落下公孙方,既然能入得郑玄法眼的弟子应该也是不俗。

“再领命。”自觉不自觉的。国渊、公孙方已经被齐周、李敏带入臣下一列了。

“剩下,玄蓖、乐浪二郡,此两地接连异族,当是我心中大患,我想请魏攸先生、子泰先生分别出任玄兔、乐浪太守。”话罢。刘辨躬身对着两人深施一礼,两个人都是轻名利重名节的人,根本就不在乎当官,所以刘辨说完心中也是有些担忧两人会像历史上展那样,推辞掉。所以刘瓣这一拜显得也是特别真诚。

“公子,子泰说过愿为大汉守土,岂能相望。”田畴一笑,开着玩笑道:“公子的臣子,我当定了。呵呵。”

“呵呵。子泰兄之言,就是我魏攸之言。”魏攸扶须而笑。

身旁众人也被这笑声感染,不自觉的笑道。

刘辨稍显露一出他这个年纪本应该有的本色,呢喃道:“害我担心半天呢。”

欢声笑语过后。

厅外传来一声低喃道:“不好了。不好了,公子。”

众人一怔。刘辨面色一沉,问道:“出了什么事?”

“公,公,子,迎亲的使者同一员大汉打起来了。”传话的小庞统气喘吁吁的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