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兽人驱逐战(九)
作者:逍遥山水间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088

第二天的早晨是在比蒙兽人的猛烈攻击当中度过的。大多数比蒙在黑夜更加精神抖擞,他们睡觉的时间短到一天四小时,下午到午夜是他们活动最频繁的时间,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就可以在凌晨以后睡觉,然后在上午的时候醒来,这种诡异的作息时间常常让人类疲惫不堪,不过反过来也是一样,面对人类的作息时间,比蒙也觉得痛苦。

特别派遣旅队的年轻人们受到了边境军的一定照顾,在外面战斗声音震天的时候,李云若他们还在帐篷里睡觉,但是不得不说,在因暴晒而热气腾腾的土地上搭建的帐篷绝对不是好的居住场所,至少李云若基本没有能够睡着,按照学院教官的话,这种之类他们要学习的战场经验还多得很。

到了太阳升起的时候,特别派遣旅队才开始集结——

“旅队长阁下,你确定所有人都必须扼守营地,不用出战了?”李云若找到了旅队长林伯期。按照塞里斯的军制,只有独立的作战力量的主官才能被称做指挥官,因此当特别派遣队独立行军的时候,林伯期被称为指挥官阁下,而现在只能被称为旅队长阁下。

“是的,这是中将阁下的命令,我再重复一次,所有的部队全部进入营地进行防御,直到骑士团到达,在这之前,不允许任何部队走出辕门……”林伯期脸上波澜不惊地回答道。

“我认为这个决定是错误的,所有的战史都已经证明,骑兵永远是进攻力量,当他们被放置到要塞之中时,他们就离死亡不远了。”李云若一字一句地盯着林伯期说。

身后的三个旗队长以及七八个大队长也点头表示同意。任何一名塞里斯骑兵军官都学习过关于骑兵运用的课程,也知道一个常识,那就是骑兵永远是进攻力量,他的威力在于他的自由和攻击的不确定性,只有把他放到广阔的地带上,才是有效的。战史教程上多得是弱势方将自己宝贵的骑兵放到要塞当中,结果导致全军覆没的例子。

“中将阁下确实已经老了……”

“不错,他在学院念书的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忘了些东西也是正常的……”

“住口,军事条列上有允许你们诽谤上级吗?执行命令,李云若大队长。”林伯期脸色铁青地厉声道,顿了顿,又对众人道,“我已经于今天早晨向指挥官陈中将提出了不同意见的书面报告,但在指挥官答复之前,必须严格执行命令。诸位都是现役军官,我相信都有军官的觉悟和修养,明白了吗?”

“是。”众人也听明白了,林伯期也是反对的,但指挥官不同意,只好立正行礼,转身散了。

随着战争的进行,到将近中午的时候,营地外的壕沟已经逐渐被比蒙的尸体填满,人类所有的骑兵也下马参与防守,边境军的四名法师和临时增援的八名光系祭祀型法师也累得筋疲力尽。

“上午的战斗或许应该结束了……”李云若抬头看了看天色。特别派遣队上午一直没有被投入战斗,显然老中将还显得很有信心,毕竟距离援军到达只有半天左右的时间了。

“为什么比蒙兽人会不断地往西边迁移呢?他们在塞里斯碰壁已经超过一百年了,十几万比蒙战士的鲜血还没有让他们醒悟吗?比蒙至少向人类奉献了二十万奴隶了,这些人当中还有不少仍然生活在大陆各国的权贵们手里……”林凌突然感叹道。

李云若听了林凌这句话,感觉似乎抓住了什么,思考了一阵又想不出来,就先放下了,笑道,“比蒙并没有国家形态,在他们看来,前一个部落碰壁不等于自己的部落也会碰壁,又或者饥荒促使他们不断地朝西方迁徙……”

“高层常常有这个设想,参谋本部(又名参军府,主要责任是辅助文官出身的军务参政了解作出战略性军事决断)多次做出关于此事的假设,其中就有比蒙无法养活自己,不得不每年或者每几年就将族人遣散一批的说法……”赵瑞点头道。

李云若点头同意,“据说在东方帝国时代,北方某些游牧民族就有老年以后在冬季落雪之前自动离开部落的传统,因为部落无法养活那么多人口……”

“但比蒙明显不是让老年人离开,他们每一个人都来自完整的部落。”林凌不同意道。

“这个就不是我们现在可以考虑的了,或许下午就该我们出场了……”赵瑞留下一句话,转身离开。

“快到中午了,休息去吧。”李云若抬头眯眼看了看太阳。大多数种族的比蒙身上有着浓密的体毛,这使得他们具有相当的抗寒能力,但却无法忍受炽热的阳光炙烤,一般而言,中午的几个小时都是比蒙休息的时间。

就在李云若离开辕门的时候,一个将军制服的老人在一群校级军官的陪同下在营地里各处指指点点。很显然,这应该就是本军的最高指挥官中将陈起。

这是李云若第一次见到自己的指挥官,不由得望了一眼,陈起身材相当矮小,这一直是他被人取笑的地方,花白的头发,细长的眼睛,缓慢却坚定的语调,显示出老将的细致与严谨。作为塞里斯士官学院出身的将军,陈起已经创造士官学院的纪录,打破了士官学院毕业生只能做到少将阶级的不成文限制,从这一点上讲,他是个优秀的军官。

但是,虽然三十多年的军龄使他在老年的时候仍然身体矫健,但头脑的僵化却始终不可避免,太过谨慎使得他失去了作为指挥官的决断。

“该死的,那是什么?”一阵惊慌的呼喊从一个奴隶军士兵口中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