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红楼之谜
作者:羽涯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821

这一次的测试凌光很容易就通过,毕竟这个月的努力不是白费的,考试获得是一个良,让凌光舒了一口气,秦秀才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也点了点头,这让凌光很是欣慰。

看了这么的书,虽然顶着一堆的低级称号,但凌光理论知识已经很丰富了,所以跟村中人交流更是如鱼得水,但就是,每次都不能尽心而谈,每次凌光都是战战兢兢地听着,弄得对方很是索味。看到他们不能尽兴的表情,凌光只能在心里连声说对不起,因为这是没办法的。

虽然村卫说不再教授凌光别的,但凌光也已经习惯在村卫旁的操练了,于是,每天都准时到村为那里报道,每次看到凌光亲切地同自己打招呼,村卫都会露出亲切的笑容。凌光也很信守自己心中的约定,每天只是在练着那些基础动作,没有去练剑。

酒楼凌光也时常去的,但在有了五个大成境界的厨师后,凌光就很少过去了,毕竟那里已经不再那么需要自己了,后来,徐福也明白了凌光的意思,也就没再勉强要求,只是在一次饭后,徐福把凌光叫到一边,送给凌光一本《菜肴集全》,凌光也没有犹豫,就收下了。

四个月,凌光终于看完了秦秀才书房的藏书,他的创作也在不知不觉中升到了高级,由于凌光后面两次考试时发挥很好,拿到了两个优,终于可以从秦秀才那里出师了。

出师这天,凌光很激动地站到了秦秀才的面前,心情澎湃。

而秦秀才什么都没说,只是拿出一个书匣,摆到凌光的面前道:“你今天出师了,可以跟我一起抄誊古籍了。”

秦秀才的话让凌光一鄂,他原本还以为秦秀才会故意刁难自己,说一些勉励的话语的,没想到,秦秀才什么都没说,于是,凌光不死心地问道:“老师,我就这么毕业了?”

秦秀才仍是那样地回答道:“是的,你已经从我这里毕业了。”看到凌光一眼不信的样子,秦秀才一弯头道:“怎么?不信?还是想再多呆几个月?”

凌光连忙摆头,好不容易出师可以修练拔剑了,他可不愿再掉进去。

“既然没有问题,那就开始工作。”说完,就把书匣往凌光面前推去。

凌光接过书匣,走到自己的位置上,摆好纸笔。深呼吸了一口气,打开了书匣。顿时凌光的眼神都被吸引了过去,一本残破的书籍,很破,书面上都是折旧,有着岁月的痕迹,看着那一道道的伤痕,凌光就像是在观察那被风霜刀割的山顶岩石,千万年,始终散发着自己的气息。

凌光现在很像笑,也很激动,更有的是觉得被耍弄了,因为这本书的书名为《石头记》,通俗名为《红楼梦》,《红楼梦》自己在村长的书房里已经看过了,而现在自己竟然要抄誊《石头记》,这是不是老天在开玩笑?自己辛苦了这么长的时间,竟然是白费功夫,凌光现在很是气苦,委屈的心情在心中久久不能荡去。

秦秀才看到凌光那又是哭又是笑的的表情,一脸的疑惑,忍不住问道:“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凌光摇了摇头道:“老师,这本书我在村长家的藏书室看到过的,您是不是拿错了?”

秦秀才一笑,说道:“我还没老呢,那几个字我还是能够认识清楚的。”

“那你?”凌光真的被弄糊涂了,村长说秦秀才这里珍藏了一本古籍,自己没有看过。但是,如果这本《石头记》就是那本珍藏的话,那么实际上他自己也已经看过了。

“是不是很疑惑?为什么村长对这本书这么痴恋?”秦秀才好笑地看着凌光疑惑的表情。

凌光点点头,拿过书匣,走到老师的面前。

秦秀才放下手中的书卷,说道:“你应该很清楚,《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故老相传,《红楼梦》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为程伟元、高鹗所续,但据我推测,事情未必如此。”

秦秀才的话引起凌光莫大的兴趣,赶紧拿过凳子,坐到了秦秀才的面前,专心听讲起来。

“我们可以从从时间、精力和动机几方面分析,后40回不可能是高鹗所续。首先我们应该注意到40回的篇目整整占了120回本的三分之一,仅仅字数来看40回也可算是一个长篇了。如果让我们任何一个人只抄一遍的话,我想即使每天什么都不干,在三个月以内完成也决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而《红楼梦》原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而要续出40回,我想几年是不够的。因为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修补一件旧东西要比制做一件新东西麻烦得多。如果要续书,首先要充分研究前80回,完整掌握人物、及其性格,其次还要理清原作者为后面发展所铺设的线索。要把这些搞清没个三年、五载,我看是不行的。况且还要按照这些去续写,这绝对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我们知道高鹗完成程乙本堪对、印刷是在乾隆57年,三年后高鹗中进士,而且在这之前大概是乾隆51年,高鹗还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在那个年代能够中举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想范进我们就可以知道其艰难。像蒲松龄、吴敬梓穷其一生也未中举。而高鹗居然在两次参加科举,并中举的情况下,完成了续书,真是一个比原作者还要天才的超人!不论续书的质量如何,不知能否有人能完成这个工作?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还有一个精力问题。”

说到这里,秦秀才停顿了一下,拿起桌子上的茶杯,润了润嗓子继续道:“另外就是他的续书动机。,任何人做任何一件事都是需要动机的。比如古玩,有的人先造一个赝品之后,把它埋在某地,过几年之后,等地表植被和周围完一样后,再把它挖出。这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但造假者可以从中谋取暴利,谋取暴利就是造假的动机。而高鹗在花费了如此的时间和精力之后,他到底是为了什么?造假一个是图名,一个是图利,还有心理满足欲。首先高鹗不可能是图名,因为他从没有说过后四十回是他写的,自己也没署名,续作者的名完全是后人加的。二是图利,也是讲不通。因为在当时他卖书是不会赚多少钱的,不像现在。即使能赚一些钱,那也和他所付出的努力是不成比例的。与其那样还不如谋求仕途呢——俗话说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如果说高鹗既不图名也不图利,还要冒着科举不中的风险去完成续书,难道满足什么心理欲呢?愤懑,悲凉,排满?那还会去应试吗!更是矛盾。”

“可我们也知道后四十回人物的结局与第五回中判词不符啊”凌光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秦秀才听后摇了摇头,继续说道:“那根本不能作为后40回是续作的证据。因为我们知道在前80回中第5回中给出判词,并有结局的人物只有两个:一个是秦可卿,一个是晴雯。这两个人的结局晴雯是与她的判词是一样的,而秦可卿则完全不同。判词中说秦可卿是自缢而亡,但是第13回她却是病逝。在前80回中有结局的人物命运与判词的符合率是不到一半,那么凭什么一定要求后40回中人物的命运要与判词完全的吻合呢?”

听到老师振振有词地理论,凌光哑口无言。

看到凌光被问得无话可说,秦秀才接着说道:“所以我的看法是,后四十回为高鄂补版而出的,理由就是程伟元在萃文书屋本的序中说:‘不佞以是书既有百二十卷之目,岂无全璧?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二十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翻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隼,然漶漫不可收拾。’如果程伟元说的是真的,则后40回当是他分两次得到的,然后邀请高鹗一起‘细加釐剔,截长补短’,使《红楼梦》成为全璧,然后排印出版。”

“从程伟元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红楼梦》本是不全的,有几卷是两人所补,所以后四十卷中问题很多,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宝玉忠科举,黛玉赞八股。这明显与作者的原意不符。从曹雪芹身平来看,我们知道,他很有才,但却怀才不遇,他心里有一股怨气,于是写出了《石头记》,把自己比喻成美玉,这跟蒲松龄很像,都倾自己的情于纸张,这样的人,他不可能去赞美八股的,肯定是抨击的,但那时却是朝廷专制,所以,我认为,由于那几卷不容于世,而无人敢于收藏,最后被历史淹没,程伟元苦心收集,也不得全,最后他们补上了那几卷,使得全书没有了遗憾,但却有了最大的瑕疵。”说完,秦秀才也一脸的遗憾,徒自哀叹。

凌光也听得如痴如醉,老师的道理合情合理,不得不让他信服,看到老师哀叹,他也不得不低下了头,暗自伤心,猛然看见摆在眼前的书匣,内心一阵激动,难道那本就是…

看到凌光那热烈的眼神,秦秀才也知道凌光已经猜到答案了,于是也就说道:“不错,你想得很队,你面前的就是曹雪芹的孤本,由他一手所写,货真价实的真迹。但因辗转太多,所以很是破旧。其中有很多破陋之处,需要我们补全,所以我才要你学会创作。”

凌光听到这里,内心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