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秉性难移
作者:笑看风云淡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876

秋叶是刘母最喜欢的贴身丫鬟,她就是因为文静,能干才被调到刘母身边。平时你根本就不会注意到有她的存在,但是却是不可或缺的那种人,是代替刘母管理府上丫鬟的人。应该是一个有涵养的管事了,今天却被一只猴子给惹急了,可见这只猴子是多么惹人嫌。对于它喜欢掀女性的裙裳这一习惯,毫无疑问肯定是“第二”教出来的。听着秋叶“要狠狠地教训它。”“不拿掉这个坏毛病就别想吃饭。”之类的话,刘文一笑走了:“青山能改秉性难移,它怎么可能改得掉。要不是母亲拦着,我早把它做成一顿鲜美的猴脑了,不是有句话叫吃啥补啥吗?我的头总是间歇性地疼痛,确实是要好好地补补了。走了,眼不见心不烦。”

走着走着就看到石凳坐着的小环和石桌上放着的鸟笼。那只金刚鹦鹉正上串下跳地叫道:“笨蛋、白痴、傻货、炸尸了,嘻嘻!”刘文偷笑着躲在一棵树后面,只见小环把鸟笼子打开把金刚鹦鹉捧在手心里面,不知道在说着什么,然后把它贴在了脸颊上,眼泪“扑哧”“扑哧”地往下掉着。鹦鹉似乎也感觉到了什么,也不说鸟语了,动也不动一下。似乎下定了什么决心,小环走到院墙旁边,把手中的金刚鹦鹉用力一扔,金刚鹦鹉立刻振翅而飞,飞上了高空后的金刚鹦鹉似乎迷糊了一下,在天空绕了一圈才向远方飞去。小环仰着头,盯着已经由黑点到渐渐消失的地方,久久地才回头。一瞬间,刘文看到了她满是泪水的脸,心中有些感动。一般能够对动物比较有爱心的人都是比叫善良的,不禁为自己晚上的行为产生了内疚的感觉。看来有时间得去花鸟市场看看有没有嘹哥卖,只要自己再训练一下,一只能够说人话的鸟就又诞生了,说来也是有原因的,其实鹦鹉并不是最擅长讲人话的鸟,最能讲人话的应该是燎哥,这种鸟乍一看黑不溜丢、其貌不扬,但是它却是最能模仿人类语言的鸟儿。刘文其实也是有一套训练这种鸟儿的绝技。想当年小雪的母亲因为刘文和小雪很忙没有人陪伴很寂寞,刘文就特意为她老人家训练了一只燎哥来解闷。刘文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训鸟人了。一家酒楼的老板特地让自己帮他训练出几只能说吉利话的鸟,而刘文也因此获利数万,大大地缓解了因为小雪母亲治病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

这个时代的宠物有三类,一就是鸟类,比如一些极少会说人话的鹦鹉和捕猎用的鹞鹰;第二类就是猴子。就是因为贵族对猴子的喜爱和小孩子爱看的猴儿杂耍,这也养活了一大批的捉猴人和耍猴人;第三类就是犬,这个时代的狗其实品种已经很丰富了。据说各种家犬都是出自古代的五种犬类,而这自五种犬类中有几中在中国有后裔。比如“中国黑鼻狗”就是由原种丝毛犬衍生而来的,而原种丝毛犬在萨莫耶特人和东胡、印度等地方都有,它是作为宠物来养的。还有很多类似的,比如藏獒和不知道来历出处的波斯犬也就是斑点狗,它们是用来捕猎的好手。所以老头老太太就养观赏鸟和小型犬,至于长安的纨绔子弟们养的都是大半个人高的猎犬,肩膀上停着只鹞子,手里面牵着一只猴子,然后骑着马从官道上呼啸而过。

刘文拍了拍有些昏沉的脑袋,不禁有些失笑,想当年自己做的总结报告太多了,导致自己到了现在还不时地“总结”一翻,不过燎哥的确是要训练的,要是母亲听到“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等话的时候一定很高兴吧。并且这也是一个赚钱和送礼的好方法。不过这倒不是眼前最紧迫的事情。紧迫的是棉花不久就能运抵长安,而自己还没有想到脱棉籽的方法。其实也不是自己没有办法,二十世纪棉花脱籽用的是工业化的手段,用两根橡胶轴,一根顺时针一根逆时针旋转脱出了棉籽,具体就象是脱稻壳的方法一样,但是问题来了,现在找不到橡胶,没有它,一切设想都是空的,犹如空中阁楼,镜花水月一般。唯一的办法就是手工脱籽,这也只能应付眼前的事情,以这么高的工本费做出来的面料简直可以和丝绸相比较了,这样的话也不符合自己的初衷了,衣被天下不就成了笑料了,这太影响自己在绣云心中英明神武的形象了,不过,不经过挤压脱籽得来的种子是不会受到任何损伤的,做种子到是比较合适。但是更大的问题又来了,由于关内是帝都,人口必然稠密,导致了田地紧张。比如每户连带桑麻田在内应该分得百亩地,但实际上就分不全。能有六十亩的话就可以偷着乐了。刘家的镇安县男爵位应该得到的土地是五顷,而实际分到手的只有不到二顷。什么你有意见?那好,岭南那边可以分给你一百顷,你愿意去的话就分给你,除非你傻了,要不然就不会不在天子脚下生活而去流放犯人的穷山恶水之地了。再说刘家因为族姓等级原本就不应该保留这么多的田地,官府之所以不追究,是因为当初刘家在大唐修整官道的积极地配合官府受到嘉奖所致。“大家随便挖,咱家的土地多,随便取土,没有关系,我身为大唐的男爵这点觉悟还是有的,什么?补贴?要什么补贴,这是应该的,我仅仅是为大唐奉献了些许绵薄之力罢了,难道老夫的拳拳报国之心还需要金银丝绢来回报吗?如此福及万民的事情,老夫还能要回报——”老头有见地的及早地做了预防,高祖李渊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在人人把地当命根的时候,孟尝君出现了,于是就成了嘉奖、褒扬的典型了,并且严令取土面积要小,尽量地把坑挖深点,就是渗出再多的地下水也要勺掉以后再继续挖土,能少用就少用地。这件事情使刘家有了收获,至少有三个:一,就是在以后姓氏阶级分段的时候,土地并没有因为姓氏相对较低而被官府收回;二就是刘家多了两个池塘;三就是刘文因为这个挖得够深的坑差点淹死。不过撇开意外,从前面两点可以看出姜还是老的辣呀。

由于土地紧张,人口众多,在关内立都的数个朝代,当逐粮天子的皇帝也不在少数,怎么可能有让你大规模种植棉花,粮食还要从关外调呢。好在棉花抗旱能力强,在什么高坡、旱地都能生长,只要你在它出芽的时候多浇水就行了,以后它一点也不用你操心。也就因为这样怕才有可能在关中收获一点吧。把它种在关外的话,工本费必定又要增加了,运输在这个时代可是一大笔费用啊。头痛啊,我应该怎么办呢,为什么想做一点事情就这么难呢。

不想了先去工地上转转再说吧,看到那夯实的地基和红红的砖瓦,自己才能有好心情吧。刘文无奈地向门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