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强学会
作者:半生恨雨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662

此时白石精舍的厢房内,这些被学生追捧的偶像正围坐在一口铁锅前。初春的京城还是很冷的,这时候吃着北方涮锅,烫上一壶好酒,可是神仙也不换的享受!

“现在和法国的仗打完了,国家的局势也稳定了下来,民心士气都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我看皇上要对内动手了,你们没看到皇上前天给我们看的《论当今的三大弊病》。那一条条看得我是茅塞顿开啊。”众人中最年轻的杨锐此时意气风发地道。

他的话顿时得到了许多赞同的声音,整个厢房内顿时就掀起一阵热烈的浪潮。这些前帝国时代的思想家们这时大都还是热血激昂、指点江山的年纪,他们几乎是伴随着方怀一起成长的,方怀用他超前上百年的思想引导着他们,通过他们去渲染新时代的思想,而反过来这些人又成了方怀最坚定的支持者和信仰者,到了后来中国的启蒙思想衍生出一个特点,那就是先进的革命思想与落后的忠君思想并存。他们要求推翻一切腐朽的东西,却又不包括皇帝这个封建腐朽的代表。

郑观应听了杨锐的话道:“叔峤所言甚是,皇上在御论中说,土地兼并、官僚腐败、满汉倾轧乃我大清当今三大弊病,确是一针见血,我中华已经到了必须变法的时候了。只是现在有一个问题,这法如何变,是由皇上下一道大诏,让各督抚严格执行呢?还是一点一点地变。皇上的意思是让我们针对变法的内容,盘算一下会有多大的影响,千万不要变利民为害民了。我看皇上的意思,似乎是要下大诏了,要彻底把那些腐朽的东西革掉。”

在吏部无所事事,一个月倒有二十天混在报社的康有为也赞同郑观应的话,他夹起一块肥羊肉放在嘴里,然后道:“如今两宫皇太后都已归政,皇上对朝廷的控制无人能及,再加上巴士海峡与岘港,一海一陆,两战定乾坤,西人再不敢轻易东望,内外皆定,正是我中华休养生息,革除弊病的时候。此时若不一举荡清寰宇,还待何时?”

说着他放缓语调,摆出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道:“我知道有些人现在怕这怕那,怕那些官员与朝廷对抗,怕学子到处闹事,怕那些王爷起兵造反,怕列强再次出兵干预。但革命哪有不流血的,纵观英、法、美列强,那个不是打得血流成河,连佛家都讲究破而后立,怕打碎了家里的坛坛罐罐,还变什么法、革什么命。反正我是不怕的,过些天,皇上大诏一下,我就请调外放,去污除垢,打造一个新中华正是我辈之责任。”康有为一说完,顿时掌声一片,坐着的人几乎都站了起来,康有为这一番话确实说出了他们心中的骄傲。康有为微微而笑,颇有几分得意地招手让大家坐下。

此时,在一旁还有一个样貌好不起眼地年轻人没有随声附和,低着头沉吟不语。他就是从朝鲜回来后被方怀招入报社的张謇。他仿佛没有被康有为那些慷慨激昂的话语所打动。

坐在张謇对面的严复发现了他异于常人,开口道:“季直,你可是有不同的看法?”

张謇看了看在座的众人,淡淡一笑道:“不过是些杞人忧天的想法,说出来平白坏了大家的兴致,还是不说的好。”

康有为一听,微微瞟了一眼张謇,道:“这里不过是酒桌上的絮谈罢了,季直有话但说无妨。”

这时众人也都相劝,张謇只好道:“在下以为,我等把这变法看得太简单了。中国毕竟不是外国,我们有我们的国情。皇上一道旨意固然能使千万人头落地,但变法的事情终要有人去做。但现在的官场是什么样子,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就算如今取消了议罪银,却依旧有官官相护,一旦有了事情,却是你推我推,实在推不过去了,就草草了结。而朝廷中更是党派倾轧,相互攻歼,不论是洋务派还是顽固派都不会支持彻底的变法。这样皇上的诏书被执行的能有几成?反倒是会让那些官员借变法之名,行害民之事。到时百姓不明真相,官员群起攻之,我等难免落得个王介甫那样的下场。”

“说得好。”众人听了张謇的话正沉默无语的时候,外面猛地响起一个声音。然后厢房的门一下被推开了,伴随着吹进来的冷风,两个身影走了进来。其中一个白面无须,眼神灵动,微微坠着前面那个人一步。从神态上众人已认出是皇上身边的贴身小太监德公公。

在他前面,方怀一身宝蓝缎子的布褂,元宝顶的帽子,此时微微而笑。众人一见,连忙上来见礼,对于方怀经常出没于报馆,大家已经习惯了,反正知道外面站着最少几十个便衣的侍卫,对方怀的安全也不担心。

方怀这时示意大家不要多礼,然后走到郑观应让开的位子上坐下道:“本想着到你们这里来蹭一顿饭吃,没想到一来就听到广厦和季直的一番高论,结果都不记得拍门了。先让我填填肚子。”说着夹起锅里烫过的菜放入嘴中,方怀这番毫不做作的表现,看得众人心里暖洋洋的。不管方怀是什么目的,以他身份能折节下交,已是他们天大的荣幸了。

方怀看众人都还站着,便让他们都坐下:“你们接着说,不要顾忌我。”

郑观应、严复对望了一眼,郑观应道:“我等刚才都在想季直说的话,却理不出个头绪来,所以想听听皇上的看法。”

方怀看了一眼张謇,这个历史上高举“实业救国”旗帜的人物,曾经他也是力主变法的人物。但或许当初他也意识到了官场的腐败,自上而下的改良不可能实行,所以无奈地选择了投身工商业

“其实季直说的很对,以现在朝廷的官员来进行变法只会是越变越乱,要么就像洋务派那样修修补补几十年,却依然四处漏风。所以现在变法是不行的,要想变法只有先改变这种官场风气,不是放几个人进去就了事了,而是要大批大批任用年轻的、有知识的新官员,所以朕才会办大学、改科举、向外国派遣学生,他们才是变法的人才。”

众人仿佛拨云见月,顿时恍然大悟。方怀道:“朕还打算办一个强学会,专门吸纳有志报国的青年,你们出去讲学的时候,也可以留意一下,看有没有这样的人才。变法终究靠的是人,所谓因人而成事,得人才者得天下。我大清要想富强也需得人。”

厢房里的众人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