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途经洛阳
作者:逸臣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334

洛阳城位于洛水之边上,故亦称洛邑。喜欢该小说,请到千a载a小a说a网阅读最新章节。是周公、召公于西周初年所营建,本却非周王室都城。后来周平王东迁后,才定都于洛阳,称为王城。

洛阳城没有咸阳城的规模大,城为一长矩形,东西宽五里,南北长七里。城墙不甚高,乃夯土筑成,城内道路平阔,建筑大多朴实无华。

虞月初离秦地,显得颇为兴奋!只见她入了洛阳城后便四处地东张西望,一切均感觉新鲜之极。

乐毅看着虞月犹如小孩般的模样,不禁摇头晒笑,有些宠溺地道:“月儿,你怎么像个猴子似的到处张望啊?别人若是不知,定说我们是从哪处山野里出来的,没见过什么世面呢!”

虞月闻言也不生气,偏头对着乐毅露齿一笑道:“月儿是没见过什么世面啊,可不比乐大哥的见多识广!”

乐毅呵呵笑道:“其实乐大哥随师父在山中一待便是十年,这也是我第一次到洛阳而已!要说起来,乐大哥才是真正没见过世面的山野村夫呢?”

虞月一笑道:“那乐大哥却为何所知甚多,对列国之事均了如指掌呢?”

乐毅道:“因为师父他老人家最喜周游列国,所以对诸国间的地理人文、时势政事,他老人家均知之甚详!乐大哥所知一切,皆是由他老人家传授!”

“原是如此!”虞月继续向两边道旁张望。

只见所经之处,周室的子民峨冠宽服,神态谦和,路人相遇亦拱手为礼。

虞月又转头对乐毅笑道:“乐大哥,你觉不觉得周的民风和秦人有些不同?”

乐毅笑道:“月儿说的是两国间礼俗之不同吧?其实中原列国间的礼俗均有不同!周礼庄重却不烦琐;鲁却守礼最严;赵、魏、韩礼多而繁;齐重乎大礼而疏小节;而秦风彪悍,对礼节之事稍有些看淡!”

虞月闻言受教地点了点头。

看着洛阳城内闾里间百姓安居乐业,街巷道旁时有小儿嬉戏追逐,显得一片安详之氛围。乐毅微叹道:“乐大哥曾闻师父说过‘周人多福’!今日一见果是如此!现今时势动乱,列国纷争!普天之下,恐怕也只有周室的百姓能如此安居乐业了!”

虞月不解地问道:“这又是因何缘由呢?”

乐毅解释道:“周王室虽是地处中原之腹,壤接魏、韩、郑三国。可周王室境壤太小,魏、韩、郑三国对周室之地均不感兴趣!且周室虽已王权不在,可名义上毕竟仍是天子,诸侯列国亦不欲犯天下之大不违,而对王畿之地用兵!而周王室自身亦无力对诸侯列国用兵,周天子和卿大夫只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所以周室子民便少有战祸之扰,过得最为舒心惬意!”

虞月点头道:“怪不得这里的民风如此淳朴详和了!月儿在想,如果中原各国间也能互不侵犯,那天下的百姓便不会被战火殃及,过得如周室百姓一般多好!”

乐毅闻言叹息道:“难得月儿有如此仁及天下之心!可天下之局势又岂是一、二人便可改变的?”

乐毅想起诸侯国间为争夺土地城池,连年战火不息!而受战火荼毒的却是各国的百姓!各国的百姓平时生活在国家苛政之下,而一旦爆战争之时,却被国家征集上前线去打仗!弄得土地亦无人耕种,国内一片荒芜。而各国的军队更是血腥残暴,一旦破城,便对城内百姓血洗屠杀、**掳掠!百姓所受之苦,列国的君王大臣又有谁去关心过呢?

虞月见乐毅神情忧伤,不免有些耽心。

乐毅见虞月默默注视着自己,脸上一片担心之色,便不由岔开话题道:“月儿可知周室二百多年前有一圣人!月儿方才之想法,可与圣人有些不谋而合呢!”

虞月闻言不禁好奇问道:“乐大哥所说的圣人是谁?”

乐毅笑道:“乐大哥所说的圣人名为老聃,周人又尊称其为老子!老子曾经所谈天下理想之状便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此便是说列国间互不侵扰,临国之民都各不逾界。月儿方才所想不是与此有些相同吗?”

虞月讶异地道:“原来早有圣人做此想法了啊?乐大哥,你多说些圣人的事给月儿听听可好?月儿十分好奇!”

乐毅点头笑道:“月儿既有好知之心,乐大哥自然满足于你!”

虞月嫣然笑道:“多谢乐大哥,能和乐大哥一起,可让月儿又增学不少!”

乐毅哈哈一笑,稍沉思片刻后,便开始对虞月娓娓说起老子的传奇典故。

老子本名老聃,又名老阳子,字来。老子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少年时便已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善观星测象之事!而老子勤学博才,天下无人再能授业于他!老子求知若渴之下,得知守藏室乃周王室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子便向周景王自荐为守藏室史,数年之间便已读书万卷,学究天人,名闻遐迩!

鲁国圣人孔子便曾率门徒亲赴成周,以求教老子的学说。而孔子在得老子教授后,曾对自己的弟子叹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可用网缚之,游可用钩钓之,飞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老子学术之高深,由此便可见一斑!

虞月听得入迷,笑道:“在月儿心中,乐大哥亦是饱学之士啊!”

乐毅笑道:“月儿太过夸奖了,乐大哥也只是看古籍所载而已!现今老子的学说尚流传于世,只是少人知道而已!”

虞月问道:“为何少人知道?难道老子不曾收有门徒,著书立作吗?”

乐毅道:“老子所收的门徒不多,其中有一弟子是宋国人,名为庄康,庄康有一孙名庄周。便是由庄周继承和展了老子之学说,让老子之思想尚为世人所知!庄周学识通天,亦可谓是一代圣人!只是他在二十年前便踪迹匿藏,亦不知尚在人间否?而老子一生只著有一书,此书之由来还颇有些典故呢!”

虞月好奇问道:“老子所著之书又有何典故?”

乐毅笑道:“当年因王子朝之乱,老子便决定辞官归隐,离周西去!而他欲出中原而去西域,则须经过秦国函谷关。函谷关的守关官员名关尹,字令喜。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一夜,关尹观天相,忽见东方紫云聚集,其长三万里,形如飞龙,由东向西滚滚而来。关尹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西行。关尹早闻老聃大名,心想莫非是老子将来?于是派人清扫道路四十里,夹道焚香,以迎圣人。果不其然,第三日午后,关下一白白须的老,倒骑青牛缓缓而至。关尹心知此人便是圣人老子,忙上前磕拜迎接。老子亦听闻关尹,知其为大智慧。关尹趁老子欲出关之机,请求老子著下一书!老子原是不肯,关尹便请老子住于函谷关,不放其出关。老子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为其著书。老子将其一生智慧逐言写于简牍之上,扬扬五千字,共分上、下两篇。关尹得此一书,如获至宝,日夜研读。最后关尹大叹,得老子一书,便再不愿做守关之官了!关尹后来果辞去官位,随老子一同出关,往西域去了。”

虞月不由惊讶道:“这关尹竟敢强迫圣人著书?”

乐毅笑道:“如没有关尹,老子又怎会留下旷世之作?那后人也无从瞻仰先圣之思想了,说来也该多谢关尹的‘无赖’才是!”

两人说笑间,已到了洛阳城的东城门。

乐毅骑马靠近虞月,笑道:“前面便是洛阳城东门,我们快出洛阳城了!”

“是,乐大哥!”

“月儿,乐大哥便再说个典故与你听吧!这洛阳城的东门,亦称鼎门!是当年大周灭了殷商之后,将九鼎运经洛阳由此门而入,而因此得名……”

乐毅、虞月两人谈话之声渐已远去,身影最终消失于洛阳城东门外!

?

&1t;sty1e>.

ppaco1or:#foo;text-denete;

&1t;/sty1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