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动(上)
作者:从小不会爬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677

耶律大石在西辽建国初期,就曾经派兵东征,却因为万里迢迢,粮草供应无法跟上,而白忙一场,反倒赔上了不少牲畜。意识到以这样的情形,即使成功返回故土,军队也早就疲惫不堪,根本不可能战胜以逸待劳的金军,耶律大石当时不得不暂时放弃了东征的打算,转而向西展,这才有了大辽如今的疆域。

往事犹可追,现在的耶律大石自然不愿再犯同样的错误,虽说赵旉表示东征大军的粮草可以由大宋在河套平原的军屯负责供应,但这种孤注一掷而又决定国祚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准备充分点总没有错。为此,耶律大石将国库和私蓄中几乎所有的金银财宝全都换成了粮草等各种必要的军需物资,因为这个原因,虎思斡耳朵周边的物价飞涨,一时间人心惶惶,不少大臣都觉得在这种情况下购买物资太不划算了,耶律大石却固执己见,他对那些跟随他征战多年的部下说道,“只要打败了金贼,复我大辽河山,到那个时候,还怕没钱吗?”

众人深受鼓舞,东征大军的士气也愈高昂,赵旉却在一旁冷眼旁观,“金军虽然连败,却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你们可要小心”。他很清楚,金军之前之所以连战连败,是因为他们自靖康以后抢掠了几辈子也花不完的财富,没必要再去拼死拼活地抢掠,因而失去了作战的动力,这种情况历史上出现过太多次,例如绍兴十年以后的金军、澶渊之盟后的辽军、元末的蒙古军、康熙以后的八旗军。但是一旦他们失去财富,重新变得一无所有,强盗的凶残就会再次显现出来

例如明初时,即使是不世出的名将徐达,也在北元残军身上吃过不小的亏;而金军即使在灭亡前依然有大胜蒙军的表现,可惜那时他们不像北元有辽阔的北元作为后方,来不及拾起粗疏已久的骑射武艺就被蒙宋联军灭掉了;八旗则是特例,当时的世界已经进入热兵器时代,他们就算捡起丢弃已久的骑射祖技,也没多大意义了,而且清末的旗人还大多染上了吸食鸦片的恶习,就算他们有那个心,也没那个力气了

赵旉出国已经好几个月了,既然所有的一切都已谈妥,他便没有继续待在这里的必要了。此时的中亚虽然还不像后世那样黄沙万里,但异国风情看多了也容易腻,尤其是这里浓厚的伊斯兰特色,对于习惯了多元化文明的赵旉而言,实在是太单调乏味了一点。

和赵旉一起回国的,除了当初随他一起来到西辽的岳云等人以外,还多了一位小公主,以及不少于十位陪嫁的宫女。耶律普完少小离家,赵旉原以为她会恋恋不舍,谁知她却根本没有哭哭啼啼,哪里有半点思乡的模样?耶律普完也不是对父母好不挂怀,但对现在的她而言,还是赵旉之前反复提及的大宋更有吸引力。留意到这一切的赵旉不由微微蹙眉,希望这只是因为父母的宠溺才会令她变成这样,那还容易矫正过来,如果是她天性凉薄所致,那这位小公主就算长得再可爱,赵旉对她(“当然是长大以后的她”,赵旉立刻补充道,他再次申明自己没有特别的爱好)也不会有多大兴趣了

赵旉的计策收到了奇效,即使辽军营帐以及皇室和重臣们都已离开西域,这些地盘依然在很长的时期内臣服于大辽,年年上缴贡赋,从不中断,价值至少也有上百万两银子,这无疑为辽军的东征大计提供了有力的臂助。赵旉不但藉此得到了耶律大石的感激,进一步巩固了辽宋之间的同盟,而且还一箭三雕,同时遏止住了伊斯兰势力的东侵以及元气大伤的西夏过早东山再起。按说此时的赵旉应该高兴才对,可刚到河套军屯总部的他立刻就被国内传来的坏消息惊得根本笑不出来。

也许是前世所处的社会拜金主义盛行的缘故,赵旉一直习惯于按照利益法则来分析各种社会问题,这令他在这一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赵旉就更加坚信,只要他的跟随者们都能获得足够大而且是别人给不了的利益,那么他们便绝对不会背叛。从大的人群来看,这样想的确是没有错的,然而,就个体的人来说,他们却都是有非理性的一面,感情与心理因素有时候是可以盖过利益的

尤其在中国这个凡事讲人情的地方,还是较之二十一世纪更加夸张的宋代,这一点就更加明显。何况赵旉虽然的确给了他的那些追随者以巨大的利益,却并没有给他们多少安全感,只要稍微懂点历史的人就会明白,改革一旦失败,参与者会是什么下场。虽然他们在一开始跟随赵旉的时候,就有了这样的觉悟,但是他们的家人却未必愿意整天过着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因此赵旉的改革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他未曾意识到的隐忧。

本来这一切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即使在大多数时期都是“虚君实相”的大宋,皇权至高无上的观念依然是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况下,赵旉作为唯一的皇子,其地位决不是那些大臣和士林可以轻易撼动的,而当其一手缔造的卫军立下无数丰功伟绩之后,那些改革的反对者们就更是只能将恨意藏在心里了。

这些人中也不乏聪明人,他们很清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受惠的百姓甚至是士人将越来越多,等到改革的根基稳固,那时就算赵旉不在了,改革的措施也会继续沿用下去,就像商鞅变法那样。到那个时候,他们现在的既得利益恐怕早就损失殆尽,就算还想反对改革,也没有力量干出什么大事了,甚至可能连他们垄断了几百年的话语权,都未必能够保得住

可就在他们陷入绝望的时候,天上却掉下了一块大大的馅儿饼,吴皇后怀孕了,而且还生了一个龙子!如果在以前,他们对于此事是不会在意的,反而会由于自己因此少了一个拿皇帝来消遣的谈资而略感遗憾,但对现在的他们来说,这却无疑是一根比金子还要珍贵的救命稻草。赵构的嫡子出世后,赵旉的太子之位就没那么安稳了,只要设法将其储君之位废去,赵旉这几年来推行的改革就成了无本之木,必然会像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变法那样中道崩殂

话虽如此,执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经过赵旉建立的宣传部门几年来不遗余力的工作,现在大宋境内没几个人不知道当今太子“英明神武”,即使那位襁褓之中的二皇子在法理上更应该继承大统,也很难动摇赵旉的储君之位。

何况对于赵旉这个与他一起经历患难与中兴、并在其中出过大力的长子,赵构一直视其为上天的恩赐,宠溺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干出伤害父子感情的事来呢?而且赵旉为人并不清高,他一直注意与内宫处好关系,即使是生下二皇子的吴皇后,平素待其也视若己出,所以那伙人想要通过内宫路线影响赵构的看法,也是难比登天。

而更关键的,在于此时赵旉手中已经掌握了大宋三分之一的军队,而若论战斗力,卫军更是屈一指,岳家军数量不如他们多(除非将他们的二线部队也算上,而卫军只算几个主力师。),而其他几支宋军战斗力又差得远上。这年头虽然还没哪位伟人喊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至理名言,但对于那些通读史书的士大夫们来说,却没有几个是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