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岳飞的决意
作者:从小不会爬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174

江南气候温暖湿润,而且百姓富裕驯良,大宋的官吏自南渡后普遍乐不思蜀,连光复的中原故地大家都不太愿去,更别说是遥远寒冷的河套平原了。于是乎,本来河套地区的管理就已经很差了,官吏还严重不足,朝廷对它本就不强的控制力自然更是一落千丈。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河套平原年年丰收,那些无法无天的当地官吏也未必愿意履行赵旉当初与耶律大石定下的的协议,毕竟自己拿去偷偷卖掉,收益可要大得多了,何况由于管理不善、人口流失(注1),河套平原的很多军垦农场甚至已经开始亏损了,又能有多少余粮呢?

河套地区粮食产量大减,能够输出境外的粮草就更是十不余一,而套外的辽军则首当其冲,绍兴十三年的粮草供应量几乎比上一年少了一半,为了填补缺口不得不千里迢迢从西域运来,代价之大可想而知,而且数量上也有不小的差距。说实话,要不是东征之前,耶律大石已经清空库藏,囤积了大量粮草,恐怕到绍兴十三年冬天,辽军就有断粮的危险。赵旉当初同意将外套地区让给辽军牧马(其实是当时北方久经战乱后已经变得地广人稀,赵旉对河套地区的开发只能依kao军队屯田,人力毕竟有限,只够开垦更为富饶的内套地区,所以就将相对贫瘠而且易攻难守的外套当作便宜人情了,毕竟要利用辽人,也总得付出点代价),解决了部分问题,但随着辽军数量日益增加,就算耶律大石舍得杀马充当军粮,也终究只能算是权宜之计。在外套屯田倒是一个办法,但外套水土不如内套,辽军又没有屯田的传统(他们贴补军用的传统是“打草谷”,即抢劫),开荒种地效益太低了

耶律大石为了这次西征可谓殚精竭虑,自然不可能甘心退回西域,而粮草问题又无法视而不见,无奈之下耶律大石只得打起了内套的主意,而目前内套的乱象则给了他趁虚而入的机会。不过,此事如果处理不好,辽宋之间就可能反目成仇(其实只要不打起来,耶律大石就不怕。),那时金人可就要高兴坏了,所以耶律大石并没有急着动手,而是又耐心等待了数月。幸运的是,没过多久,整个北方的局势就发生了令耶律大石惊喜交加的变化,虽然一开始传来的也未必就算得上是什么好消息

早在收复河东之后,岳飞就开始着手准备攻略燕云,但是燕云地区易守难攻,只要守将不犯错,即使是精锐的岳家军,也得拿人命去填才行。在这种情况下,岳飞开始瞒着朝廷偷偷扩军,如果连有一定战斗力的辅兵也算上,到绍兴十三年底的时候,岳家军的总数已经接近三十万之众。虽然其中新兵居多,但岳飞练兵的本事首屈一指,只要他好好训练几年,金国的燕云防线再怎么固若金汤,岳飞也完全有信心将其攻破。

岳飞并不是不知道这种私自增兵的行为不但不合规矩制度,也是宋朝开国以来朝廷最忌讳的情形之一,但岳飞这个人往好里说是“坚持真理”,往坏里说却也可以叫做“刚愎自用”,只要他自己认为是该做的事,哪怕违法,哪怕会因此送命,甚至因此身败名裂,岳飞也绝不会有半点犹豫。岳飞的想法很简单,他要尽快收复燕云十六州,绝不能拖延太久、让金军恢复元气,而这项艰巨的任务也只有他可以完成。虽然“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但岳飞觉得只要瞒住朝廷几年,让他来得及收复燕云就行。只要燕云重新回到大宋手里,宋军就将重新夺回对北方胡人战略上的优势,那时只要有一个合格的大将坐镇就行,那朝廷会如何处置自己,就没那么重要了,至于个人的安危,岳飞从来就没有在乎过。

但宋代士大夫阶层对于武将的防范是有传统的,何况无论是原来的首相张浚,还是现在第三度成为首相的秦桧,与岳飞的关系都不太好,对这个封疆大吏自然是格外关注。张浚志大才疏,除了不断向赵构打小报告中伤之外,想不出什么有效的手段来制约岳飞,所以岳飞尚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下去,但秦桧就要厉害得多了,完全称得上是“杀人不见血”

当初赵旉提出边疆地区自治的思路后,赵构越用越是舒心,朝廷什么都不用管,还可以获得不少纯收入。虽然远比不上直接收税那么多(但却是纯收入),可是想到中原故地重建的可怕开销,就明显要划算太多了,因此即使在长子南下之后,赵构也没有废弃这一政策,反而开始在陕西、河东、河南、河北、山东以及南方的广西等广大地区普遍推行自治模式。而张俊、韩世忠、刘锜、赵密(张俊麾下最具将才的一个,智勇双全但心胸狭隘,而且为人阴险毒辣。)、杨政(吴玠部将,因为吴璘还在“守孝”,所以西军暂时由他统率,没什么特别的才华,但极少犯错。)、解潜(屯田第一将,从赵旉麾下“反正”之后被朝廷提升为山东两路制置使,权力之大不亚于岳飞韩世忠等一线名将。)、郭浩(和解潜情况类似,但权位要差不少,受命在甘肃屯田,实际上朝廷是要他制衡“吴家军”。)等一大帮将领则都被委以重任,将这两年新收复的北方土地基本上“瓜分”了个干净(其实就是藩镇,只不过它们是要上缴一小部分税收,而不向朝廷伸手要半文钱的新型藩镇,遇到力不能及的大规模战事或者天灾,藩镇可以向朝廷求援,但该地的主官也得换人并接受调查,所以不到万不得已,那些大将们肯定会尽量死撑的)

注1:生产搞不上去,官吏们还拼命贪污,屯兵的生活日益艰难,开小差的自然就多了,而且又没几个外地人愿意过来,自然这里的人口越来越少了。某种意义上来说,若不是辽军东征抵达外套后,在事实上形成了一道屏障,河套平原只怕就要因为抵挡不住大漠诸蕃的侵袭,得而复失了

[www.26d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