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作者:楼主大大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697

二允高谨在徐州小青州整顿军马。收纳流民,安养声息。千芳是听说曹操南下,与孙策争夺荆州,便寻思攻曹操,以牵制其南下的军马。

陈宫道:“孙策、曹操争夺荆州,主公何必干涉,若是曹操引军而回,孙策必然侵占荆州全境,孙策此人亦是枭雄,若是令他在南方独大,将来必是心腹大患,何不如令孙策、曹操鹤蚌相争?”

高谨深以为然,他是畏曹心理在作怪,总认为曹操最强,所以千方百计要想削弱曹操。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现在的曹操实力并非之后那样雄厚,虽然也要防备,可是牵制了曹操却唯独去让孙策坐大,却实在是愚不可及的事。

之后,高谨将目光落在袁术身上,袁术的实力已经逐渐消弱,孙策已经完全脱离了袁术,除此之外。由于袁术的暴戾。整个南阳之地亦出现不少黄巾残余匪患,若是这个时候拿下寿春、南阳、汝南,自然是再好不过。

恰在这时,有二人前来求见小高谨问对方姓名,方知是黄忠、魏延二人,大喜之下,立即出迎,黄忠、魏延未待行礼。高谨连忙止住。道:“二位不必多礼,二位皆是国士,吾当以国士之礼待之。”

黄忠、魏延二人一头雾水,二人远在荆州为将,声名不显,高蒋却如此厚待,令人摸不着头脑。不过高谨的厚遇着实令他们感动不已。

高谨即命他们为中郎将,正好青州军刚刚成立,便以黄忠为正。魏延为副,统帅这一路军马。

要知道,高谨手中只有并州、泰山、青州三支军马,其余虽还有白耳营、陷阵营、宪兵营,却都规模较高谨一下子分出三成的军马出来给黄忠、魏延,足见对他们的器重,令黄忠、魏延生出为高谨死心塌地之心。

他们从前虽也是中郎将。可是并不显赫。毕竟他们的顶头上司是掌握两州的大军阀,而从前的上司韩玄却不过是一郡的首领,相距千差万别。从前他们手底下只有几千军马,而现在却是三万人,一下子就成了青徐二州的新贵。令人羡慕。

这个时候。河北的消息传来,又来了袁诉的信使,请高谨出兵共敌袁尚,高谨立即召集众将,问众将的意见。

众人纷纷道:“这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主公当立即率军北上。若有延误,悔之莫及

高谨深以为然,立即点将出征,令关羽、张飞率一路军马为先锋,自己则征集粮秣,随后出发。

这个消息传到许昌,满宠仍是无动于衷。而荀攸却是慌了,寻满宠道:“将军若再延误,悔之莫及

满宠犹豫道:“未得曹公命令,不敢发兵。”

荀攸徒呼奈何。恻然而出满宠府,现如今曹军的兵符在满宠手中,他亦无可奈何,正当荀攸失望之极,却有一人前来拜访。问清了对方的姓名,荀攸才知道乃是贾诩,于是令人请进来。贾诩见了荀攸。哈哈一笑,朝他行了礼,道:,“高谨已出兵河北,荀公可听说了吗?”

贾诩在年少时并不出名,只有当时名士汉阳阎忠异之,说贾诩“有张良、陈平之奇。贾诩初时察孝廉为郎,因有病辞官,西还至讲,路上遇见氐人,与其同行的数十人皆为氐人所抓。贾诩为脱身,便骗他们说:“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当时太尉段颊,因为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段颊外甥吓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却都遇害了。

永汉元年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真献帝刘协。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贾诩在此时以太尉操为平津都尉。后升讨虏校尉。时董卓之婿中郎将牛辅屯兵于陕,贾诩便在牛辅军中辅军。

初平三年,董卓被杀,便遣使诣长安求赦。王允为人刚直,但却没有同意,李催等人更加恐惧,不知所为,准备各自解散,逃回归乡里。

贾诩当时因为是董卓所部的官吏,为求自保,便出面阻止了他们,对李催等人说:”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此计为众人采纳。于是李催等散发”王允欲洗荡此方之人”的流言,联络西凉诸将,率军昼夜兼程,奔袭长安,及至长安城下,已聚合旧余万之众。李催与樊稠、李蒙等围攻长安城,因城防坚固攻而不克。后由城内叛变士兵引导李催军入城,与守将吕布展开巷战,吕布兵败,仅率百余骑出逃。李催等纵兵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积满道。太常种佛、大鸿驴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被杀。李催等拥兵至南宫掖门,威逼献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催为扬武将军、郭记为扬烈将军、樊稠为中郎将。李催又杀司林校尉黄豌、左冯瑚宋翼、右扶风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一时间,京城腥风血雨,朝野大乱。

可以看出,贾诩的一句话虽然是为自己考虑,恐而却给别人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使东汉再次陷入了混乱状态。后来二…左冯催等以贾诩之功欲封其为侯,贾诩说!“分!计。何功之有坚决不受。李催等又让贾诩为尚书仆射。贾诩说:”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于是拜贾诩为尚书。虽然如此,李催等对等贾诩总是“亲而惮之时贾诩之母去世,贾诩辞掉官职,被拜为光禄大夫。

兴平二年,李催、郭记小樊稠起兵龚占长安,共同把持中央朝权后。三人互相猜忌。争权夺利,多次打斗起来。贾诩每次都以大体责之,所以三人虽心中不和,但表面上还过得去。于是三分长安城。各守其界。同年春。李催使骑都尉胡封刺死樊稠。李、郭之间矛盾日益激化,开始交兵。李催请贾诩为宣义将军,以助自己。后二人罢兵。贾诩便上还印绶。

当时将军段猥与贾诩同郡。屯驻华阴。贾诩便去投靠段偎。贾诩向来知名,为段猥军所望口段爆怕贾诩夺其兵权。所以表面上对贾诩礼遇甚厚。贾诩看出后。心中不能自安。

南阳张绣与贾诩暗中有来往。张绣便派人去迎接贾诩。贾诩临行时。有人对贾诩说:。爆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贾诩说:“爆性多疑。有忌诩意,礼虽厚。不可井,久将为所图。我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于外,必厚吾妻子。绣无谋主。亦愿得诩。则家与身必俱全矣贾诩至张绣处,张绣大喜,果然率子孙前来迎接。而段炮知贾诩去。也果然善待其家属。

在贾诩的说服下,张绣屯兵宛城与荆州牧刘表联合。从此,二人便成为曹操的心腹之患,曹操多次率军攻打张绣。

曹操南征张绣,包围张绣据守的攘城。此时,曹操闻悉谋士田丰劝翼州牧袁绍趁虚袭取许都。欲迎献帝号令天下,立即从攘城解围撤退。张绣率兵尾随追击。五月。刘表派荆州军占据安众,切断曹军退路。企图与张绣夹击曹军,曹操出奇兵大败张、刘联军。曹军获胜后。速行北撤。张绣亲自率兵追击。贾诩劝阻说:”不可追也,追必败”张绣不听。强行追击,被曹操亲自断后所击败。贾诩这时又对张绣说:。促更追之。更战必胜张绣说:“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贾诩说:。兵势有变。巫往必利

张绣遂听从贾诩意见,收集散兵,再行追击。竟将曹操后卫部队击溃。得胜后。张绣问贾诩:,“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贾诩说:。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张绣大为佩服。

当时的袁绍遣人招降张绣。并与贾诩结好。张绣准备同意,贾诩先于绣坐上对来使说:。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张绣惊惧地说:“何至于此并暗中对贾诩说:“若此。当何归?。贾诩说:“不如从曹公。”张绣说:“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贾诩说:。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

愿将军无疑”涨绣从其言。于十一月率众归顺曹操。

张绣的归顺使曹操在官渡之战中避免了两面作战,所以曹操闻后大喜。亲自接见贾诩。执其手说:“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遂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翼州牧。同时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并让其子曹均娶张绣之女为妻。

如果认可曹操是一代枭雄的话,在三国时代,真正在谋略上击败曹操。并让曹操自己都很佩服的人。就是贾诩了,贾诩可称三国实力派谋士。这是从两个方面讲的。第一是他的所谋略之奇之准。颇有些算无遗策的感觉,其所谋影响之巨,无愧于第一谋士之称;第二是因为他是最典型意义上的权术家。不像诸葛亮身担承相之职,重在治国安邦,也不像周瑜承荷将帅之任,长于领兵作战。贾诩更无意于成为拥兵自重、称霸一方的军阀,他的身份永远在幕后。他不断地从某个将军深厚的帷幕后闪身而出,表面上是献计,却往往收到运筹帷幄的效果。

只要自己的计谋有用武之地。他并不在乎江山变色,他为李催、郭记出尖意。也不是要真心辅佐他们。贾诩之所以在分明看出张绣没有远大前途的前提下。仍毅然委身于张绣帐下,仅仅是因为张绣能够对他言听计从,能使他的谋略得以施展。

东汉末年,礼教已无法维系人心,喊着忠义的人往往是举着忠义的旗号。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个人在道德失范的同时。又要面对风雨飘摇的乱世。在这个乱世,个体生命没有任何保障。军阀混战、外族劫掠、强盗横行、天灾不断,在这样一个风云变色的时代,所患都要让位于生存的需这些矛盾在贾诩的出生地洲乏威,又是尤其地尖锐突出。僻处西凉的武威,仁义礼教的道德规范本来就淡薄,与游牧民族斗争与杂处的生**验、严峻的生存环境的考验是贾诩不会去在意那些已经变得虚伪的道德。他的谋略只是关注生存,以他和他周边的人的生存为第一义,因为没有精神束缚,他可以纵横驰骋地展现自己的谋略才华。正是在这种精神自由中。他的谋略达到了权变的极至。

虽然贾诩常以汉室忠臣自诩,也确曾有功于皇上,但他显然更热衷于放纵自己天赋的谋士才华,而较少计较千秋功名。在各路军阀此起彼伏的混战中,在汉献帝由长安到洛阳的奔命过程中,在东西二京的喋血杀伐中,都能看到贾诩的智慧。

贾诩向郭、李二人提的建议几乎使得整个东汉王朝失去了最后一棵救命草,当年陈胜、吴广被迫“揭竿而起“所持的理由,正与贾诩此时的想法相同。区别是。无论陈胜、吴广还是李催、郭记。他们都属当事者。而贾诩则完全是局外人,换言之,这一番建议,虽然可以救李催、郭记性命于一时,对贾诩则没有丝毫好处。

不然,当李、郭二人成功后欲封贾诩为“尚书仆射”他也就不会坚决推辞了。“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贾诩话说得颇有自知之明。初平三年六月。李催、郭记打破长安城池。王允被戮,吕布出逃,尸遍长安。据说,董卓初死之时。三辅地区百姓尚有数十万户,经过李催、郭记的放兵劫掠,仅仅两年间。民已相食略尽“好一片凄惨。一计可以危邦。片言可以乱国,正贾诩之谓也。他侧身在杀人如麻的强盗身后,貌似蔼然文士。一面犯下滔天奇罪,一面又能成功地躲避千夫所指,这份能耐,孰能及之?

贾诩不是平庸的人,他与张绣的关系最好,早在长安时,张绣就有意将贾诩拉拢至帐下。一俟贾诩秘密来投。立刻便对他言听计从。奇怪的是贾诩之所以投奔张绣,不仅因为张绣的张臂欢迎,更在于这样一个判断:,张绣,一个没脑袋的主儿。“以贾诩的才华,在分明看出张绣没有远大前途的前提下,仍毅然委身于张绣帐下,明珠投暗,龙游沟警。这里面便颇可揣测贾诩的真实用意。他喜欢谋略,他需要一个可以使自己的才华尽情驰骋的疆场。如果谋略是一种美。联系到他当年不可思议地替李催、郭记出的馊主意,则贾诩正好被我们理解成这样一个唯美主义者:只要自己的计谋有用武之地,他并不在乎江山变色。看出这一点,贾诩投靠张绣而不是曹操、袁绍。便是最为顺理成章的事了。曹操手下谋士如云,其本人又计谋百出,贾诩在那里注定难呈鹤立鸡群之势;袁绍貌似强大。但这人志大才疏。又有着一个奇怪而又致命的弱点:只要对自己有利的计谋。他一概不采纳;刘表可不去说他了,而好做皇帝梦的袁术,缺少虚怀下士的品德,贾诩注定没法活得从容。贾诩与吕布有仇,当时尚力单势薄的刘备当然更入不了贾诩视野,况且刘备还一直和吕布关系密切。

所有人提到曹操平生所吃之败仗,都不会不提“宛城战张绣之时“那也是曹操输得最为凄惨的一仗。长子曹昂及贴心猛将典韦相继阵亡,自己所乘的大宛良马“绝影“亦中箭而死,可说狼狈至极。毫无疑问。这一仗曹操其实是输给贾诩的。贾诩后来又赢了曹操一回合,那一仗虽无多少战略意义,却极端神奇,可以让曹操作为教科书。好好琢磨研习一番一一曹军撤退了。张绣立功心切,急不可待地要领军追赶。贾诩在一边连连阻止。张绣不听。无谋的张绣难免会想:与曹操交战,而竟能逼得他退军,此乃千载难逢之机,此时不乘胜追击。痛下杀手,更待何时。然而,不听谋士之言,注定要失败的。张绣的追兵就被曹操殿后部队杀得大败亏输。狼狈逃回。绣谓诩曰:“不用公言,果有此败。”张绣诚恳地向贾诩道歉。诩曰:“今可整兵再往追之。”绣与表俱曰:“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今番追去。必获大胜;如其不然。请斩吾首。”绣信之。

第二次追击,张绣大有斩获小把曹操杀得溃不成军。不仅曹操对自己的失败极为纳闷,张绣和刘表也满腹狐疑的向贾诩请教为什么得胜之兵失败。而失败后再追却取得胜利。贾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操敌手。操军虽败。必有劲将为后殿。以防追兵;我兵虽锐。不能敌之也:故知必败。夫操之急于退兵者。必因许都有事;既破我追军之后”必轻车速回。不复为备;我乘其不备而更追之:故能胜也。”

也正是因为如此,贾诩投曹操,确实是有本钱的,至少曹操十分看重他,只不过曹操他明白他不择手段的性格。虽然给了他高规格的待遇,却并没有给予他过多的权柄。相比起荀彧、郭嘉起来,贾诩明显是处于冷藏的人物,此次听说高谨进军河北,他终于坐不住了……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凶叭,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