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燕屏公主
作者:东窑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260

张燕将头一歪笑道:"我以为谁家圈门没关严,原来是曹朴曹大人到了。怎么样江陵之行累坏了吧,嗓子怎么这样了?"他的嗓音本不怎么好,李辅国训得他上了火,说话就更费劲了。

"你大不敬,直呼李大人的名讳就是大不敬!"曹朴气呼呼地说道。张燕故做莫名道:"我直呼了李大人的名讳,我呼了吗?我怎不记得。我怎样呼的?""你别不承认,这里就你一个女的你这样呼的,"曹朴不知是计憋细嗓子学道,"昨天李辅国被人狠打了一顿!"张燕装做没听清,他又学了一遍。张燕还说没听清,他要再学忽然现人们都在笑他,才知上当急忙将口掩住。

"曹朴你大不敬!"张燕斥道。曹朴上了这个大当可悔坏了,幸亏李辅国没在这里。"我说你嗓子怎么这样了?"张燕顽皮上来可是不管不顾,"是不是吃&#o39;五福丸子&#o39;吃的?"曹朴如同当头挨了一棒当时就懵了,这件事她怎么会知道?

"咦!曹大人,"张燕拉起他的官服道,"你这官服怎么这样新呀,过年穿新衣吗?记得在东柳村你穿的不是这件呀!"这句话差点把他吓死,他只觉脑袋里"轰"地一声立时汗就下来了。他此时只想溜走,偏偏两条腿又不听使唤。她是什么人,莫非是那位失踪的美儿吗?见他这惊恐狼狈的样子,张燕轻蔑地哼了一声转过身去不再理他。

这时五更己到早朝开始,众官员们鱼贯而出,袁尚书叮嘱张燕几句也转身去了。正是净鞭三下响,文武两班齐。众臣山呼万岁平身后肃宗道:"李爱卿因何未到?"他风寒未愈精神有些不振说话显得底气不足。李辅国因居左排前的押班之位,所以一眼就可看出。

一位官员出班奏道:"陛下,李大人昨晚便觉身体不适,恐近些时日不能上朝,故委微臣代为告假。"肃宗暗自心喜,看来李辅国伤得不轻遂道:"准奏,杨爱卿散朝后你传朕口旨,命太医前去诊冶。"这时曹朴出班奏道:"臣曹朴,奉旨巡察江陵诸事己清,回朝交旨。"奏罢将奏摺呈上,李公公接过转呈御览,肃宗随手翻了翻放在一旁。曹朴微微低头眼睛不时上翻偷窥肃宗的脸色,可是肃宗脸上没有一点变化,使他更加忐忑不安耳边不住地响着张燕的那几句话。

肃宗道:"袁爱卿。""臣在。"袁尚。"张姑娘来了吗?""和微臣一起来的,现在朝房等侯。"肃宗面露喜色道:"宣她上来。"李公公站在玉阶之上伸直脖子呼道:"陛下有旨,宣张燕姑娘上殿——"呼声刚落,张燕便出现在殿门中间。她依然白衣胜雪一袭披风淡如月晕,缓缓步入不急不徐,款款行来如平湖轻舟。金銮宝殿庄严凝重,雕梁画柱色泽苍古。文武大臣多为耄宿,一个个老气横秋。她的到来如同一阵清风拂桎荡腐,令人心神一振。

走得近了才看清张燕花绳束,鬓边双辫前垂,身后长及腰。额头流苏,修眉月淡,水剪双眸,悬鼻樱口,顾盼间英气袭人,无意处娇憨毕现。

在朝房时,众文武只知有一姑娘聪慧机敏,三言两语便将惹厌的曹朴戏弄个够,但不知是谁家的千金宝眷。事不关己一笑了之,当时烛暗人多少谋其面,岂知此女进殿便如仙女临凡令人称奇。

来到金阶前张燕跪行君臣大礼,口称民女山呼万岁。李公公高声宣道:"张燕接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荆门张家,教女有方。其女张燕,为济灾民,千里奔波,为公涉险。堪为万民百官之楷模,且护驾有功,勋盖千秋,实忠烈义勇之巾帼英杰也。为褒其功,扬其德,特册封为燕屏公主。可带剑上朝,巡检宫中,弹纠不法,以正弊端。钦此。望旨谢恩那!"张燕谢恩毕双手接过圣旨欣喜异常,想不到封了个公主的头銜还给了个差事,这叫买一赠一,看来皇上会做买卖不愿吃亏,公主的名头可不是白给的。不过这带剑上朝是何意思?定是为了弹压李辅国等权宦,看他这回还敢不敢胡来。正胡思乱想听肃宗道:"众卿有本即奏无本退朝。"见无人奏本张燕上前道:"陛下,臣有本奏。"肃宗有些好笑,这个皇妹刚刚册封完怎么就有本奏?这里可比不得兴庆宫也比不得沉香亭,来不得半点儿戏。李公公来取奏摺,张燕道:"陛下,事情紧急,未来得及写奏摺且先将这些呈上。"心里却道:便是有时间本宫亦不会写也。

肃宗接过那厚厚的一叠证词细细地翻看起来,脸色越来越难看道:"燕屏公主这些都是哪里来的?""全是东市之中被欺压者所写,望陛下明察。还有昨日臣去东市济仁堂找姐姐,现济仁堂的门被五坊的太监们用捕鸟网给封死了。一个姓胡的公公说他们在给皇上捕鸟,不给孝敬银子就不撤网。济仁堂己经被封门两天了,臣实看不下去便说了他们几句,谁知惹了麻烦。一个叫常守业的带着二.三十名太监全部手持刀剑来追杀,幸亏臣会些武功侥幸逃脱,不然今日可就见不到陛下了"张燕巧舌如簧加油添醋地一阵诉苦,让人感觉她受了天大的委屈,见皇上和大臣们认真在听,他便引深一步说道:"如此为所欲疯狂搜刮百姓的钱财,视人命如草芥,迟早会宦*民反。这些人食君禄不但不替陛下分忧,反而上违君意下害百姓。这此坏事他们都是打着朝廷和陛下的旗号去做的,百姓们极易产生误解。此恶行实不可恕,但不是哪位大臣应负失察之责?"一席话如同搅动一潭池水,金殿上立刻一片哗然。市坊中宦官为祸众臣都知道,皇上也早有耳闻。只因积重难返,朝中大权全由李辅国把持,宦祸虽甚却无人敢问津。张燕此举肃宗极为赏识,趁李辅国不能上朝何不将此事了之"传朕口旨,因战祸未息,江淮荒旱,宫中一切倡俭。明日起撤销五坊,严禁宫中任何人以宫市为名巧立名目,低价强买惊扰市坊,违者严责。"其实这种宦官之患,早在多年前高力士还在当权时就己形成,李辅国专权后,手下的恶奴们有恃无恐更甚于前。

"皇妹,此事长安县无力处置,即由你去巡察。遇有抗旨不遵再欺压百姓者,或有执械拒法者,严惩不贷,情得即决!"肃宗终于出了一口闷气暗道,朕愧为一国之君,不及张燕这位村姑多矣。张燕躬身领旨,想再问自己所奏之事如何追究,如何调集人手又恐太过絮烦。谁让自已没有写好奏摺,没能拿出处置的办法呢,想到此又自怨自艾起来。

上皇认张燕为义女纯系情感使然,她被封为公主亦是顺理成章之事。不过肃宗则另有想法,李辅国专权朝中无对手以至骄纵太过无法驾驭,急需有人来克制他。李荃居官时短虽有智计终是势孤力单,张燕的出手使他眼前一亮,决定利用她尽可能多地给她权力,使她心存感激甘心为朝廷效力。这样李辅国就会心存忌惮,不敢轻举妄动。这个用意张燕等人没看出来,李辅国和张后却是感觉到了。

张燕随袁尚书出了宫走不多远便下轿要溜,袁尚书怎肯应允好说歹说把她哄回了家。张燕只不过想找苏半月将册封之事相告,同时也惦记着那些美味的小吃。袁尚书想的是皇上将一个公主放在自己家中,虽说是极大的荣耀,可这位公主放纵惯了不喜管束,出了事可是担当不起,他想和张燕好好谈谈。

回到袁府刚刚坐定管家来报,宫中来人将皇上赐下的宴席,及部分应用之物送到正在门前等候。张燕拔腿就要出去观看,袁尚:"你己经是公主了要顾及自己的身份,坐在这里等他们来见你。"张燕想了想也对,堂堂的公主岂能乱跑,可是不跑坐在这里又觉难受只好说:"叫他们进来吧。"说完正襟危坐面孔朝天使劲端起了架子。袁尚:"倒也不必如此。"一个看来十**岁的小太监随老管家走来,先参见公主,然后命别的小太监将室内腾出一块空地儿,整整衣冠恭身而立叫道:"陛下有旨,赐燕屏公主御膳一桌,御酒十坛!"众位小太监排着队搬了进来,按老管家的指点放好两张八仙桌全都摆满。

刚刚忙活完那个小太监又宣道:"陛下有旨,赐燕屏公主黄金五百两白银两千两,绸锻二十匹,妆台一付百宝箱一只"大家又是一阵忙乱。小太监还要宣读张燕听得烦了道:"你叫什么名字?""回公主话奴婢叫小拴子。"张燕道:"你这个名字有趣儿好记,小拴子,把你拿的那些单子给我来看。"张燕拿过一看有六七页纸上面写得满满的,都是什么瓷瓶香笼珊瑚树,文房四宝孔雀翎,龙涎香龙脑香,沉香宝鼎象牙雕我要这些干什么,当财主吗?她摇摇头向下看去,上面竟然写有宫女两名,看到最后她高兴了原来上写白犀软甲一付。"这个我喜欢,你给我拿过来。"张燕指点着说道,"两个宫女也可以留下但是年岁若比我大的不要,其他的东西由老管家过目就可以了。"张燕刚刚说完走进两位小宫女,她们一样的身材一样的衣衫,一样的俊俏和机灵,都是十三.四的年岁。一个手捧紫檀木盒另一个手捧自色包袱,齐向她行礼道:"奴婢秋儿.月儿参见公主。"张燕一见就喜欢上了,她想自己当年也许就是这个样子。秋儿呈上紫檀盒道:"这是上皇送给公主的珠饰。"张燕对什么饰之类的东西并不看重,听说是义父送的心里可就喜欢,打开一看黄澄澄金闪闪动转之下五色宝石熠熠生辉。

月儿道:"这是一付白犀软甲。"张燕忙打开一看立刻神采飞扬起来,这是一付贴身穿的甲胄,表面是一片片的白色犀牛皮既薄又韧,寻常刀剑很难刺穿。里面是一层漆成白色的镔铁连环,穿在身上可以说是刀枪不入。贴身穿好外面罩上衣衫根本看不出来,重量又轻不及寻常索子连环甲的三成估计也就是四五斤重。她喜爱极了在身上比来比去真是爱不释手。"现在没你们的事儿,先去玩吧。"她二人齐声应答却站在了她的身后。

"公主,临来的时候太上皇命奴婢给公主带来一笼细点,还有各种时鲜水果两篮。"小拴子说道。张燕心里非常高兴,义父连这种小事都挂在心上,便命他们搬进来。"公主,还有一件事,"小拴子道,"少府监织染方和组绶作的师付们正在外面候着,他们是奉旨来为公主量体裁衣的,可否命她们进来?""又有这许多罗索,我这衣裳不是挺好的吗?"张燕向袁尚:"进来吧。"走来五位工匠,量的量记的记好不容易忙完了。小拴子和老管家将全部物品交割清楚后来见公主。

"小拴子,你来宫中几年了,管到东市买东西吗?"张燕时刻不忘恶宦之祸,"回公主话,奴婢到宫中三年了,为宫里置办东西的都是北司的公公们,那是肥差轮不到我们的。"小拴子答道。张燕感觉他还不坏便正色道:"小拴子,你给我记住,为人处事心要放正,不论何时何地自己的身份多高也不可欺压百姓。"小拴子连连称是。

因小栓子没去东市勒索百姓,看来同是太监,和李辅国他们并不是一路。见他们辛苦了这许久于心不忍便想赏赐他们,又不知多少合适便向袁尚书求教。"以你的身份来说,每人一两银子既可。"袁尚。

一两能干什么,"秋儿.月儿,给他们拿银子,每人一锭。"张燕说道。小栓子道:"公主万万不可,那一锭可就是五两奴婢可不敢领受。""罗嗦,"张燕道,"领完赏就回去吧。"众太监和工匠们喜出望外,领了赏银拜谢而去。

终于清静了,张燕道:"给管家伯伯和杏儿姐每人两锭。"他们非常高兴,这可是十两啊,两年都攒不出来。她又给秋儿月儿每人一锭,她们认为自己什么都没干不应领赏。见她俩懂事张燕很是满意道:"以后咱们在外边的时候多,买个鞋袜的总得用钱。你们拿着吧,可以省我的事。"她二人这才各取了一锭。

"袁伯父,皇上赐下御晏有这么多,要不咱们将大家都找来共同享用?"张燕说道。"公主心地淳善有好事总想着别人,我看使得。"袁尚。张燕又向袁夫人的丫环道:"杏儿姐你带着秋儿.月儿去买几身衣裳尽量选相同花色的。在外边总穿这种宫中的衣裳多有不便,顺便去济仁堂一趟,我姐姐若是回来了请她过来。"老总管也出去请苏半月.罗霄等人。

见他们都出去了张燕道:"伯父,我还有件事很费心思,就是这几天要去拜见张后的事。李辅国吃了我的亏,张后是不会善罢干休的,这次会面估计不会太平。"袁尚书见张燕能看透此事觉得很不一般,但张后的歹毒令人生畏便叮嘱道:"张后和李辅国勾结在一起,实是互利用各有野心。张后的目的是废掉太子立她亲生的儿子李召,李辅国则是想摄政。你这一惩戒李辅国张后肯定视你为敌,她性情乖戾我行我素惯了,若是拜见于她要格外谨慎。她不生事最好,她若生事你能忍则忍。要知道皇上和她终是夫妻,表面上虽冷淡感情还是有的。"两人正说着话袁夫人走来,说外面来了许多给公主送贺礼的人,袁尚:"家里的人都出去了,看来只好微臣去应酬。这礼是收还是不收?"张燕道:"这些官员良莠不齐贤愚难辨,干脆全部回绝,倒是有必要将名姓记下,总算是人家的一片好意吗。"袁尚书匆匆去了。不一会听前院有人吵闹,接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嗵嗵"而至,何人如此大胆,袁夫人紧张起来,张燕皱起了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