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论道 二
作者:鱼看      更新:2019-09-15 10:57      字数:2039

“杯子里的水为什么是向下流向地面,??”三藏缓缓的问道。

宇文仁刚刚从自己赚钱大计回过神来,一听此问马上道:“水只能从高处向下流,当然是流向地面,难道它能流向天空。”说完之后,自己就愣在那儿不再言语。宇文仁心道:“水从高处向下流是这时我们生活中常识,但为什么这水就不能流向天空呢,是的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不止在他一个人的脑中响起,而是在其他人的脑中也同时响起,谢书生虽不知这个问题和自己想问的问题有什么关系,但世人都知道水是从高处向低处流的,但世人很少有人想过原因,这时候有人提出主个问题,仔细想一想,才知道这个平时看起来最简单的问题,才是最难的回答的问题。

裴敏想的更多,想起小时候将球扔在空中就会自然的落下,而不一直向上,果园里的果子会从树上落下,而不会向上飞去,从而想到平时自己跃起来时呢,自己的身上感觉有一股力量向下扯着自己,把自己拉回大地,于是不自信的说道:“是有一股我们不知道的力量让水只能向下流,而不能向上流去?”

而问题接着就来,那这股力量又是谁的力量,这股力量又是如何使出来的,谢书生也想到这个问题,这种不见人影,不用接触就可用的力量让他,在这春日的阳光下,觉得全身上下凉嗖嗖的,平时从来不想这个问题,都觉得是自然而然之事,但一旦想到,就觉得这世间自己太过于无力。

圆戒是亲眼见过水凭空向上流的事情,他心中反倒也没有那种恐慌感,但随即想到即便以自己师傅的神通,那种水可向流也只有一会,然后最后还是向下流去,并没有直入天空,那个不见踪迹的神通,明显要比师傅的神通大很多,想到这里心中也泛起一种无力感。

三藏并没有正面回应裴敏的说法,而是从坐的椅子边的草丛中摘了一朵粉红色的小花,拈在手指间,小花随着春天的东风在指间轻轻摇曳,显娇艳可人,让人生出几多怜爱之意,而三藏轻轻一笑,这一笑,就衬得人比花更靓,一时几个人反倒从上个问题中回过神来,圆戒以为师傅要问拈花一笑的典故,在脑中不断想这个典故的内容。

而谢书生早就想这个典故,话说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

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

谢书生心道:”难道破解的方法还是在佛经的奥妙心法中。“,于是说道:”大师拈花一笑是指,佛家有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也可以破除我的剑道上的虚假?“

三藏稍微愣了一下,知道自己拈花的姿势,引起谢书生的误会,摇摇手又不急不慢的问道:“我拈花不是指此意,而是想问诸位,是什么让这朵小草开出如此漂亮的花朵?”

这个问题比上一个问题更难回答,水从高处流下低处还可以说是有一种无形力量拉扯着它向下,那天地间那种力量可以让地下的种子破土而出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看看院子里散落在地上星星小花,平时并不是引其人们的注意,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是繁花点点,但仔细想想,每一朵小花好像都是人间的神迹,想来也只有神的力量才可以创造出如此大的奇迹。

这次倒还是裴敏先答道:”想必这也只能是神的力量。“

三藏笑着缓缓道:“水从高处流向地处,果子从树下落下而不是向上飞走,人跃起来总要向下去,想必与我们的居住的这片大地有关,大地之神用自己的神力,创造一种变化之本,不生不灭,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过而变之、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这种自然规律在很早之前的那个骑牛氏给他起了个名字叫”道“。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青衣书生这一次听得很是明白,想得也很是明白道,原来我们常说的道是这个并不是道理这么简单,所谓的剑道,本身就是剑的运行规律,自己所说的行云流水,任意为之,乘机以进,无隙则退说得都应是用剑的规律,但这与今天的讨论有什么关系呢。

三藏停了一会,让众人想想,自己将手中的小花放在桌面上,一阵风起,小花随风滚动,落入桌旁边的泥里,道:“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约而同,统一遵循某种东西,无有例外,这就是道。像这桌边的小花,被风一吹落落入院中的泥土中,随着时间,来年春天时小花自身也化为春天的泥土,不复存在,这并非是小花愿意化为春泥,而是有着不可抗的力量,其他小花也不会例外,明年这时也会化为春泥,不复存在。”

三藏说完停了停,可能想到其他事情,又从椅旁拿起那朵落入泥土中的小花,小心的放在桌上的杯子旁边,用杯子挡住风向,小花躲在杯子后面,不再会被风吹动。

做完这一切,三藏才道:”即然道是变化之本,不生不变,亘古不变的自然之律,那么人们就会识道,修道,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