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道观与少年
作者:余新伟      更新:2019-09-17 03:59      字数:2667

河南布政使司汝宁府光州南部,大别之山沿长江和淮河绵延几千里,历来兵荒之年都是豪杰之士呼啸蚁聚之地,但又因为山势低矮,既无名山大川,且山土肥沃植被茂密,即便天灾人祸也不至于饿殍遍野,乡人聚居互保,也是一派绿林作风,但却又不为祸乡里。所以几千年造就此地朴素的民风。虽无震惊天下的传奇人物,但如此钟灵毓秀的一片山清水秀之地,也是涵养了无数风流人物,在自己的领域里有着各自的成就。

特别是北宋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的故事在光州流传,也造就了光州一带重文的风气。不管是否能够考取功名,总要识字断文,家里条件允许的人家多学几年,不允许的开蒙识字即可,总不至于大字不识一个的。

光州北部地势平缓算是平原,有山也是孤立低矮的在哪里,总之无法破坏它给人平缓的印象。往南一点点就不一样了,让人恍若进入了山的世界一般,虽然山势依然低矮,但是架不住山连山山挨山,往东往南往西一望无际连绵不绝的都是山。

沿着顺山势而修的官道一路往南,来到沙窝镇,这是豫南光州的最南端,再往南就要进入湖广境内。

从沙窝往西过马鞍,顺着梅林河一路往西,便到了金泉山。若再往西梅林河的源头便多了起来,山与山之间多的是小的溪流,顺山坳而下流入梅林河,一路往东注入淮河最终汇入大海。

金泉山上有座铁瓦寺,寺中现今只有一个道士,李姓,大家也不关心他的名字或者道号,以至于长久以来大家都忘了他的名号,高兴了或者有求于他的话会客气的叫他声李道长,随便的便只以李道士称呼他了,他也都依着大家,并不计较许多。一天到晚笑嘻嘻的,穿着他那洗的有些发灰的赭青道袍在附近晃悠,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突然消失好久,听他自己说是游方去了,谁也没见带回什么。

附近的村民听他自己说出自50里外江淮名山经动山,与山上的道场源出一门,有过不少神奇的经历。因为他的为人是有些邋里邋遢,大家看着他惫懒性子,也因为太过熟识,都不太信他所说的那些子神奇的经历,认为他是在吹嘘。不过因为他有一手好医术,十里八村的乡民如果有个什么大病小灾的都好去观里烧烧香,让那老道士看看病,所以对他也是极尊重的。

而且他给人看病钱财是随意让人自己给的,不过因为他的医术可能确实还不错,附近的人们家里总会多少都受过他的恩惠,日子也还是不至于过不下去的。大家都认为若不是他太过懒散的话,这道观的规模肯定要大上许多,观里的香火肯定也是极其旺盛的。但大家也都晓得他的性子,对他也是极亲切的,特别是小孩子,都喜欢他,就是自己熟悉的亲人般,这也就是所谓的乡亲吧。

老一点的人都说这李道人30年前他来到铁瓦寺,接替了过世的上任观主,来打理这座道观,开始整个道观还有5名道士,因为他闲云野鹤般的态度,好像十年前开始,这里就只剩他一人了。

这一天,一个大概十二三岁样子的小孩,慢腾腾的顺着山路一路往铁瓦寺走了上去。上山的路只有一条,因为是春天的缘故,一路上低矮的草丛里冬天枯败的野草,也开始探头探脑的从枯枝败叶中冒了出来,娇娇嫩嫩的,煞是惹人喜爱。路旁的新柳也是缀满了星星点点的嫰芽,稀稀疏疏半是枯木半是嫩绿;偶尔也有一棵桃树,枝头点点粉红色的小小花骨朵,惹得少年驻足观看。在他小小的心理,一直都很奇怪,春天为何桃树是先开花,后长叶子。他还问过不少人,但是除了老道士外还真没人能给他说出个一二来。

那是几年前的初春和今天差不多,他上山的时候也是看见这棵桃树,星星点点的有少许花苞,一片叶子也没有。就问老道道:“道士爷爷,我上山的路上看见桃树已经开始开花了,我很好奇为什么别的书好像都是先长叶子后开花的,而桃树光秃秃的树干上这会已经开始长出花苞来了?”

“小子,你这么多问题,我也不太清楚为什么,自然自有自然的道理,每件事物为什么如此,大概有其一定道理,这就是我们道家所说的‘道’。”

“那我还是没有搞清楚,为什么?”小家伙歪着头,还是一脸不解。

“哪有那么多问题,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许多的问题是没有答案的。至少是我们还没有办法去解释,爷爷的认识有限。”老道和蔼的说道。

“原来爷爷,也不知道呀!”

“爷爷,只不过是活的久一些,不知道太正常了。”

“阿爹,他们都说爷爷是最厉害的。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爷爷都不知道”小家伙一脸的失望。

“哈哈,那是你爹他们不懂,须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只不过在这四方山水,小小一隅算得上是个懂得较多的。但是我们到开封府有千里之遥,而我河南布政使司只是我大明十三省之一。而且西北鞑靼也是地域极广,况且域外还有我们不知道的广袤地域。没见识过、没听说过的太多。什么都知道,那就不对了。不知道反而是合情合理的。”道士,似乎今天兴致不错,和小家伙聊得高兴,也就说的多了些。

“哦,可是我还是想知道为什么呀!”小家伙还是紧追不放,一副好奇宝宝的样子。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读书、多见闻。慢慢的你就会知道的越来越多的。”

“哦。”

“所以,我送给你的《论语》,你要好好的读。”

“嘿嘿,爷爷,咱们不是老庄门徒吗?怎么你不让我读《道德经》和《南华真经》?”

“小屁娃,懂得还怪多。老庄比较消极,孔孟讲的是入世的道理,讲的是怎么做人和做事。你好好体会,等你长大了会有很大的益处的。”老道士见小家伙还说自己,就有点不高兴。

“嘿嘿,其实爷爷我也感觉孔子讲的更有道理,可我怎么说也算是你的半个徒弟,我也算是道家子弟,总该把祖师爷的东西当回事吧?”小家伙一脸的幸灾乐祸的笑容。

“狗屁,你个小屁孩,懂什么?好好读你的书,好好的练你的武功,我教你的剑法和棍法练得怎么样了?”老道士。

“爷爷,我每天都有练,不光剑法和棍法我都每天有练,你教我的吐纳之法,我每天也有练从没间断。”

“好,你要好好练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习武也是,只有长期坚持的联系才可以,学有所成。”

“知道了。每个少年都有个游侠的心,为了成年之后能够远游,我一定会勤加练习的。”

“游侠?你是不是看书看多了吧?都看的什么,我大明国泰民安,久无战乱你去哪里行侠仗义?侠以武犯禁,随便动武是犯法的,别没有行侠都成了匪类了?”

“爷爷,行侠仗义是人家的梦想,你别扫人家的兴嘛!”小家伙一脸的不高兴。

“不是爷爷说你,真要是出外闯荡,可不要自以为习过武,就随便出头。老老实实做人。吃亏是福,古语这么说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就似虽然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桃花开的在长叶之前,但他就是这样的,存在就会有他一定的道理。”

“好吧!”

“我来试试你的武艺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