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两份报纸
作者:石头比较多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152

沈飗的速度很快,仅仅过了三天,他就跑到皇宫,向朱由校汇报了《真理报》的筹备情况。

原来,自从朱由校下旨整顿邸报以来,那些报房的日子便不好过,一些精明些的便四处钻营,把自家产业挂靠到朝廷大臣名下。而沈飗的名下,就恰恰好有这样一家报房,这是他入阁之后,一个同乡挂靠过来的。

这份报房的规模并不大,但胜在有自己的印刷厂,还有一批熟悉邸报运作的人员。而沈飗为了在皇上面前表现自己,就以这个邸报为班底,从新组建了《真理报》报房。

朱由校见沈飗手脚如此麻利,便大肆表扬了一番,点头通过了沈飗的报房组建方案,让《真理报》第二天就开始营业。这下子可忙坏了沈飗,他一狠心,就把报房第二天开业的筹备工作都交给了下人。而他,却钻到了书房写起了文章……

第二天,四月十五。大明有史以来的第一份专业评论报纸《真理报》隆重发行了。他是中国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报纸。报纸的发行周期是周报,定于每周五发行。这样就有充足的时间,来对每周一的常朝进行评论。

同时,他还接受外人投稿,只要写的文章言之有物,立意正确,不反对皇上,不图谋推翻朝廷,均可发表。这样一来,也给一些热心朝政的人开了上疏言政的渠道,受到了部分清流人士的好评。

然而,这份报纸最大的功能还在于研究学术,宣传教化。就连名字《真理报》也是从‘宣扬教化,求知真理’中来的。这份报纸的发行,也被称为士林的一大盛事。

※※※

其实,沈飗创办《真理报》的速度如此之快,和魏忠贤也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

沈飗和魏忠贤是老熟人了。在沈飗去南京担任礼部侍郎前,他是翰林学士,曾在内书堂担任过一段时间教谕,宫内的一些太监,如魏朝、曹化淳等人都是他的学生。但是,内廷中和沈飗关系最好的还得说魏忠贤。(历史上,沈飗是第一个和魏忠贤合作的内阁阁臣。两人关系好到一同享用客氏的地步。)

那天,魏忠贤一接到皇上的命令,就去找沈飗,准备让沈飗给自己推荐一个代理人。要知道,魏忠贤虽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称得上是位高权重。可夹带里也没有一个有着举人身份的人。无奈之下,只好向好朋友沈飗求援。

不料,沈飗拒绝了他,并告诉魏忠贤,自己所认识的人中,没有一个人愿意和太监交朋友。而且,自己也收了皇命,要创办《真理报》。

这下子,可把魏忠贤气坏了,他一心想和沈飗争个长短,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无奈之下,只好使出烈士断腕的手段,进宫求见皇上……

“陛下,奴才已经找到能够开办邸报的人了……”魏忠贤向皇上奏道。

“是吗?”朱由校有些惊奇,让一个名声不错,有着大好前途的读书人去做特务机构的代言人,这难度可不小啊?难道说。魏忠贤能耐就这么大?

“奴婢不敢欺君。”魏忠贤见皇上有点不信,便急了。

“那是何人啊?”今魏忠贤如此作态,朱由校知道事情不假,便好奇地问道。

“奴婢推荐南京礼部侍郎魏广徵……”魏忠贤的心就像刀割着一样,不停地在流血……

“是现任职官吗?”朱由校的脸色顿时就变了。

“奴婢不敢欺瞒陛下,”魏忠贤有些尴尬,“魏广徵确为职官……”

朱由校沉着脸,冷冷的盯着魏忠贤,等待着他的解释……

“陛下有所不知,这魏广徵并不是个好人。”魏忠贤急了,生怕皇上怪罪下来,就把魏广徵给彻底的卖了个干净……

魏广徵,南乐人,是原侍郎魏允贞之子。魏允贞是个很正直的人,但这个儿子却不肖,“其人阴狡”。他是万历三十二年(1604)的进士,任南京礼部侍郎。

(历史上,魏忠贤坐大后,魏广徵密以同乡同姓相结交,随后升礼部尚书并入阁。他怕魏忠贤搞不清内廷谁是自己人,就向魏进呈了一份60人名单,在姓名旁各加三圈、两圈不等,让魏忠贤陆续启用和提拔。魏广徵当了阁臣后,交付魏忠贤的书信,封皮上都要题上“内阁家报”,时人称他为“外魏公”。)

魏忠贤简单的解释了一下魏广徵的情况,就陷害道:“魏广徵听说奴婢做了东厂提督,便给奴婢写信,说他和奴婢是本家,想和奴婢结为外援。奴婢一向对皇上忠心耿耿,又哪用得上外援呢……”

“你这奴才到是学的聪明了,”见魏忠贤如此作态,朱由校便淡淡的夸奖了一下,又问道:“你的意思是说,让朕先把这魏广徵免职了。你再去找他,对吗?”

“皇上圣明。”魏忠贤连忙跪倒。

“即然如此,便遂了你愿。”朱由校便找来魏广徵所上的奏章,找了个错处,责令其致仕……

随后,魏忠贤迅速跟进,以办邸报是皇上意图为由,试图引诱魏广徵入彀。魏广徵一时不查,认为魏忠贤一片好心,便欣然入京,创办了《京华日报》。

《京华日报》创刊后,为了招揽顾客,打开销路。魏忠贤便奏请皇上恩准,以辽东情报战为背景,采用了一代传奇人物、潜伏建虏数年的马福马百户真实事迹,写成了长篇小说《马福》。并以连载形式在《京华日报》刊登。马福也成为了锦衣卫的象征,成为了大明青少年的偶像。

三百多年后,电影工业兴起,马福的事迹被搬到银幕上,并随着中华文明的强势,成为了世界上家喻户晓的人物。

※※※

随着《真理报》和《京华日报》的诞生,朱由校终于初步完成了舆论控制的布局。为了更好的让这些报纸发挥作用,他曾多次下圣谕,称这些邸报是民众喉舌,是民间都察院。并号召文武百官虚心接受报纸的批评,如有打击报复,必定严惩。

PS:这两天作息比较乱,写作状态也不佳,还请大家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