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粮食新思路
作者:石头比较多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966

第168章粮食新思路

颁下了诏书,让各省去推行粮食配给制、设立评议会后,朱由校也没有闲着。

他拉了方从哲等人,搬来了户部历年来的档案,仔细研究起各省粮食产出。毕竟,即便是各省选出了议员进京,他们也不可能真正知道各省的粮食确实产量。为了不让粮食分配工作会议成为笑谈,朝廷只有事先做好准备,提供资料给各省议员。

其实,户部掌握的各省粮食产量也不是准确的。由于民间瞒报、少报成风,朝廷能掌握的资料只是很少一部分。无奈之下,户部只好推算出一个大体数字,来供皇上使用。可显而易见,这种模糊不清的数字,必定不会被各省议员认可。即将开始的粮食分配会议,必定会因此而拉扯不清……

“方先生,”朱由校放下户部送来的统计数字,苦笑道:“这样的数字,你能相信吗?”

“聊胜于无而已,”方从哲倒也光棍,直接向皇帝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户部改制也两年多了,统计署也成立这么长时间了。”朱由校摇摇头,表示不满,“这统计出来的数字,也太不负责任了吧?”

“微臣知罪,请陛下惩罚。”方从哲一脸凝重,跪下请罪。

“既然知罪,那可有改过的办法?”朱由校注视着自己的户部尚书兼当朝首辅,等待他的反应。

“有,”方从哲抬起头,毫不退缩的和皇帝对视,“此前统计数目含糊不清,全因地方官员失职。臣请陛下降旨,准许户部统计署在各地设立分支,专责统计之责。”

朱由校扯动嘴角,微微笑了一下,“为什么要设立新机构,而不是让地方官吏勤勉办差?”

“那只是治标之法,”方从哲毫不退让,“万历年间,朝廷曾推行考成法,却人亡政息。究其原因,一为官吏习惯了敷衍了事,二因地方官员人少事烦,无力面面俱到。

臣不能驱使官吏勤勉,唯有增派人手,专责此事……”

“那要是统计署的人也懈怠了呢?”朱由校却不满意这个答案,“是不是还要增加一个机构?”

“臣之意,并不仅仅是增加一个统计署,而是逐步的将户部各官署都分派下去。”方从哲却并不惊慌,沉着应对,“到那时,户部各署的分支,可作为地方官员的佐官使用。其分工明确,共同处理庶政。”

朱由校怔了怔,顿时便笑了,“这篇文章到越做越大了。方先生,把你的想法都说说吧。”

“臣遵旨。”方从哲连忙应允了一声,仔细分讲起来。

其实,方从哲所讲的,就是孙承宗在直隶所推行的那一套。

南北直隶本归六部直辖,方称为直隶。孙承宗出任直隶布政使后,为了不引起六部官员反对,并没有按照其他布政司那样设置官员。而是请了皇帝旨意,邀请六部派出官员,在直隶设立分支,以作为自己的属官。

因这些分支机构本是六部派出,便使得六部仍在北直隶保持有巨大影响力。试行一年多后,成绩盎然,而六部和地方也都非常满意,这也使孙承宗入阁的呼声越发稿子起来。

方从哲抢先向皇帝提此建议,便是想盗取孙承宗的功劳,压一压这个东林的后起之秀。

朱由校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方从哲,却没有点出他的用心,而是问他,“这样大规模改动地方体制,妥否?”

方从哲松了口气,忙向皇上解释道:“陛下,臣这个提议,一是为了加强朝廷威权,二是为了分地方官员之权。动作虽大,却并没有违背祖制,还请陛下明察?”

没有违反祖制?朱由校顿时便雷的外焦内嫩,只觉得分外不解。

朱由校寻思着,这分拆户部职权,成立各官署,本是朕提出的。可那时,朕是初来乍到,不懂啊。后来懂得多了,这种明显违背祖制的事情,也就越做越少了。可如今,你却告诉朕,这并没有违背祖制,这让朕情何以堪?

朱由校睁着一双迷茫的大眼,眼巴巴的看着方从哲。他隐约觉得,自己好像误解了什么东西。

“启奏陛下,国初废中书省时,太祖皇帝曾言,‘事权归朝廷,设百官分理之’。故此,朝廷上下井然有序。”方从哲一脸的坦荡,向皇帝陈述着自己施政的根源所在,“如今,为一府一县之首者,在地方威福自用,俨然一方之霸。为大明江山计,当分其权、析其事,以求江山永固。”

“原来是这样。”朱由校喃喃的说道,他这才明白,自己当初将财政大权尽数归于户部时,有那么多人反对。而拆分户部,却没有人吭声了。一场风波,也只是仅仅以李汝华致仕结束。看来,自己真的错过了很多机会啊……

沉吟了片刻,朱由校又开口问道:“方先生,那又如何防止官员殆政呢?如增派地方官员佐官后,他们仍懈怠不堪,岂不是虚耗国帑?”

方从哲犹豫了一下,却还是正色劝谏,“只要陛下能如今日这般勤政,那百官也不会懈怠……”

朱由校顿时便愣住了,闹了半天,这根源还在我身上啊?又想了想,接着问。

“以先生之言,地方收税当以统计署统计为准,”朱由校向方从哲请教道,“又如何保证,他们不和地方勾结,瞒报、少报数字呢?”

“可改良考成法,”方从哲没有半点犹豫,便答了出来,“官吏按照赋税增长幅度升官,地方以赋税增长幅度增加科举名额。”

“言之有理,”朱由校微微颔首,表示满意,“方先生,你可将今日之议,写成条陈,交内阁九卿共议。如无不妥,便以此推行。”

“臣遵旨。”

朱由校低头看了看户部报上的那一连串数字,又对方从哲说道:“既然这户部的数字不敢用,那就行文各省,让他们自己做好准备吧。总之,七月的粮食会议,一定要有个结果出来。”

“臣遵旨。”方从哲久在中枢,自然知道各地灾荒之重,也知道这粮食会议的关键所在。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陛下,臣以为,这次粮食会议即便有了结果,北方各省的粮食缺口也很大。况且,各省路途遥远,运粮也极为困难……”

朱由校轻轻地叹了口气,“先生所言,朕何尝不知。但如果全凭朝廷运粮,沿途耗费不说,这贪渎、扰民等等。稍有不慎,必定会断送了我大明江山。而民间运粮、朝廷补贴,虽然看上去耗费比较大,但朝廷不用抽调民役,自然就没了扰民之说。”

稍微沉吟了一会儿,朱由校又道:“徐光启徐爱卿已经在各省试种了苞谷、番薯等物,可推广不易,百姓也不认可,只能徐徐图之……”

正说着,朱由校突然一愣,如果在海外设立粮食基地如何?自己不是正想拓展国人的海洋意识吗?引导他们去海外种地,然后再运回粮食,这岂不是两全之美?

朱由校越想越觉得可行,便暗自盘算起来。

如今北方缺粮,一为气候原因,二为人口增长过速。自己如强制移民,必定会引起民乱。可若是和北地几家大粮行的股东合谋,派他们在海外寻找良田垦荒,而朝廷给予安全保证和财政支持,这岂不是……

见皇上正说着,却突然沉思起来,方从哲颇感好奇,却也不便直言想问,只好静静的等在一旁。

过了良久,朱由校才幽幽问道:“方先生,如果我大明在海外垦荒,又有何地比较合适?”

方从哲顿时便愣住了,过了半晌才迟疑道:“陛下的意思是?”

“我大明不是灾害比较频繁嘛,”朱由校淡淡一笑,“朕就想,能不能在海外找一良田垦荒,然后将粮食运回赈灾。如何?”

方从哲这才明白过来。心想,这皇上还真敢想啊。不过,这倒是个好主意。

虽有些担心日后,怕大量海外粮食输入,会造成大量百姓破产。可方从哲也明白,现如今,找到大量粮食才是当务之急。

沉吟了片刻后,方从哲道:“微臣对海外地理了解不多,一时也说不上来。还请陛下稍微容缓,等臣回去查明了再来上奏。”

“如此也好,”朱由校点点头,又叮嘱道:“此事事关重大,还请先生莫要声张出去。”

“臣遵旨。”方从哲点头答应,便想起身告辞。

可就在这时,一个小黄门慌里慌张的跑了进来,“启禀陛下,兵部尚书黄嘉善、熊廷弼有紧急军情,正在宫门外求见。”

“还不快传。”朱由校一怔,便立即咆哮起来。

“奴才遵旨。”小黄门吓得屁滚尿流,站起身来便向外跑。

目送小黄门出去,朱由校稳了稳心神才道:“先生可再留片刻,看看是何时再说。”

“臣遵旨。”方从哲也一头雾水,心想,这辽东建虏已经平息,而草原上,林丹汗正在和内喀尔喀、科尔沁等部落混战,这又是从哪里来的紧急军情……

一时间,君臣二人默不作声,静静的等待着黄、熊二人的到来。

本章节由16k书友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