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作者:中国通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2072

五、战争性质问题。在上述论著中主要涉及到李继迁和李元昊时期对宋战争的性质问题。在评价李继迁领导的长达22 年的反宋战争时有人认为这是一场反对民族压迫的正义斗争具有民族起义性质2。与此相反有的看法是:先宋初对西北各民族实行恩抚羁縻政策对党项族及其领尤甚因而否认宋朝对党项族实行民族歧视与民族压迫政策。其次李继捧向宋朝献银、夏等五州与宋太宗收复五州之地是与当时统一的大势相吻合的是历史的进步对党项族的展与中华民族的统一都是一件好事。李继迁的反宋战争代表了顽固坚持割据的党项贵族阶层的利益战争给双方人民都没有带来半点福音而是痛苦、灾难和死亡。因此李继迁动的反宋战争是一场不义之战3。关于元昊对宋战争的性质多数的意见认为元昊在十余年中同宋朝进行过4o 多次大小战争主要是侵略性的掠夺战争。战争不仅破坏了被侵犯地区宋朝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对夏国包括党项族在内的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与经济展也起了破坏作用④。也有人认为宋夏之间的战争包括元昊与宋朝的战争“两者的战争之端大都是宋方挑起的”因此强加给西夏的“叛宋”、“寇边”、“掳掠”的种种罪名应予推翻(张翼之《宋夏关系略论》)。

六、关于西夏后裔问题。西夏的主体民族党项族是历史上已经消亡的民族。元灭西夏元代称西夏人为唐兀氏列为色目人他们多在原居地或被派往南北各地做官也有相当数量的唐兀军被派到各地戍守或屯田。这些人后来的下落如何史料记载是不足的1近年来许多新的现与实地调查使这个问题逐步明晰与充实起来。如甘肃酒泉现的《大元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汉、回鹘文合璧)记述一个党项家族自西夏灭亡至元末继迁》《文史知识》1982 年第3 期;吴光跃:《为李继迁辨》《宁夏社会科学》1983 年第3 期。3 刘建丽:《元昊》甘肃师范大学《历史教学与研究》1983 年第3 期;吴光跃:《赵元昊》《历史教学》1983 年第4 期;白滨:《元昊传》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年版。

1 罗矛昆:《西夏仁宗李仁孝》《西北民族文丛》1984 年第1 期。

2 吴天墀:《西夏史稿》;吴光跃:《为李继迁辨》;张翼之:《宋夏关系略论》《民族研究》1982 年第5 期。

3 汤开建:《李继迁领导的反宋战争是一场反对民族压迫的正义斗争吗?》《西北民族文丛》1984 年第2 期。

④ 汤开建:《西夏元昊反宋战争性质探讨》《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5 年第2 期。1 见《元史》中有关唐兀氏人物传及屠寄《蒙兀儿史记》、柯劭忞《新元史》之《氏族表》。参见汤开建:《元代西夏人物表》《甘肃民族研究》1986 年第1 期。

相延六世的职官、世系及活动2。又如河南濮阳市郊柳屯乡杨十八郎村现的《大元赠敦武校尉军民万户府百夫长唐兀公碑铭》及杨氏族谱证明了当地十余个自然村中的杨姓居民35oo 余人均为西夏遗民后裔3。对元末殉职的唐兀氏余阙家乡庐州(今安徽合肥)的调查并从《余氏宗谱》得知余阙之后代延27 世至今仍生活在安徽④;据记载还有王氏一族的西夏后裔居住在安徽5。河北保定韩庄西什寺遗址新出土的西夏文经幢石刻记录了明中叶有近百名党项人在此的活动1这个现也把西夏文字使用的下限延长到明代中期2。关于西夏灭亡后有一部分西夏遗民南徙四川木雅(属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地区建立小邦的问题早在1949 年以前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注意作过实地考察3。近年来国内也有人作过调查④有的论著从种族、语言、地名等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证(吴天墀《西夏史稿》)。

除上述问题外由于新的资料现与研究的深入近年来不少文章还对诸如西夏国名监军司的数量与驻所钱币的铸造与使用佛经的翻译与刻印西夏与宋、辽、金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有新的进展5。

国外研究简况国外对西夏史的研究以日本和原苏联为主时间长成绩也比较突出。

日本的著名学者白鸟库吉、中岛敏、宫崎市定、长部和雄、小林照道等人都表过有关西夏历史与文化的文章1。较早专门从事西夏语文研究的石滨纯2 白滨、史金波:《大元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考释》《民族研究》1979 年第1 期。3 任崇岳、穆朝庆:《略谈河南省的西夏遗民》《宁夏社会科学》1986 年第2 期。④ 史金波、吴峰云:《西夏后裔在安徽》《安徽大学学报》1983 年第1 期;《元代党项人余氏及其后裔》《宁夏大学学报》1985 年第2 期。

5 马明达:《也谈安徽的西夏后裔》《宁夏社会科学》1984 年第4 期。1 郑绍宗、王静如:《保定出土明代西夏文石幢》;史金波、白滨:《明代西夏文经卷和石幢初探》载《考古学报》1977 年第1 期。

2 过去所知最晚的西夏文字资料是元代至正八年(1348)莫高窟所建来蛮西宁王六字真言碑中的西夏字。保定经幢刻于明朝弘治十五年(15o2)比原来下限延长15o 年西夏文字从创制后到使用有46o 多年历史。

3 邓少琴:《西康木雅乡西吴王考》中国学典馆单行本1945 年。国外学者考察后所表的文章有巴波尔(e.c.Baber):《中国内地的旅行与考察》1882 年等。

④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孙宏开、宁夏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李范文等曾亲赴调查。李范文有《西夏遗民调查记》一文收入其所著《西夏研究论集》一书中。

5 主要文章有:吴天墀:《论党项拓跋氏族属及西夏国名》《西北史地》1986 年第1 期;陈炳应:《西夏监军司的数量和驻地考》《西北师院学报增刊·敦煌学研究》1986 年第5 期;牛达生:《从出土西夏窖藏钱币看西夏货币经济》《宁夏社会科学》1986 年第2 期。史金波:《&1t;西夏译经图解》《文献》1979 年第1 期;《西夏文&1t;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愿文译证》、《西夏文&1t;金光明最胜王经序跋考》分别载《世界宗教研究》1981 年第1 期、1983 年第3 期。张翼之:《宋夏关系略论》。李范文:《论西夏与宋的关系》收入其《西夏研究论集》中。白滨:《论西夏与辽的关系》《民族史论丛》1988 年。刘建丽、汤开建:《金夏关系述评》《西北师范学院学报》1986 年第2 期。1 白鸟库吉:《契丹、女真、西夏文字考》《史学杂志》第9 编11—12 号1898 年。中岛敏:《关于西夏铜铁钱的铸造》《东洋学报》(东京)第7 册1935 年;《西夏政局的变迁与文化的推进》《东太郎及其后继者西田龙雄、桥本万太郎等语言学家在其西夏语文的专著中也多涉及西夏历史问题2。日本主要从事西夏史研究的推冈崎精郎从1947年表《唐代党项的展》一文起以后又6续表了一系列有关西夏史的研究文章。1972 年他综合自己近三十年的研究成果以已表的一系列单篇论文为基础撰作《党项古代史研究》(《东洋史研究丛刊》第27)一书。是书论述从唐、五代到宋初西夏建国前李继迁与李德明时代党项历史及党项与河西回鹘关系等并附论西夏的民族信仰、西夏习惯法及法典等问题。史料丰富考释详尽是一部有分量的西夏古代史著作。5o 年代以后日本的一些学者如前田正名、田村实造、山本澄子、长泽和俊、松田政一等也都表有关西夏历史研究的论文1。1964 年出版的前田正名著《河西历史地理的研究》(东京吉川弘文馆出版)一书在第五、六两章中比较详细地研究1o 至11 世纪河西历史地理问题即探讨这个时期西夏对河西的统治、军镇配置以及有关战争问题。日本后起的青年学者松泽博(野村博)从事西夏文字文献的研究近年来表了多种西夏文佛经、文书等的研究文章对西夏历史的研究很有价值2。

从2o 世纪初至7o 年代末苏联的“西夏学”一直处于重要地位这是由于苏联拥有柯兹洛夫于我国黑水城遗址所获(珍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大批西夏文书3。在“十月革命”以前俄国研究这批西夏文书的有伊凤阁、鄂登堡。自2o 年代起又有龙果夫、聂历山、弗鲁格、祖柏尔、科切托娃等人④。成绩昭著者为聂历山苏联196o 年出版的两卷本《西夏语文学》(莫斯科东方文献出版社)是他编著的西夏文字典遗稿卷收集了他在西夏语文、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文章。

从5o 年代以后苏联从事“西夏学”研究的有克恰诺夫、索夫洛诺夫、格列克、卡津、孟什科夫、捷伦捷也夫·卡坦斯基、柯萍、科洛科洛夫、鲁勃·列斯尼钦科等人。与此同时研究重点也从研究语言文字为主转向全面探讨西夏历史、文化各方面的专题研究已表的论文、专著已达上百种方学报》第6 册1936 年。宫崎市定:《西夏的兴起与青白盐问题》《东亚经济研究》18∶21934年。长部和雄:《西夏纪年考》《史林》18 卷3—4号1933 年。小林照道:《关于西夏佛教研究》《支那佛史》2—31938 年。

2 石滨纯太郎:《西夏学小记》《中国学》1—3192o 年;3—21922 年。《西夏国名考补正》《龙谷大学论丛》3—51933 年。西田龙雄:《关于西夏的佛教》《南部佛教》22 卷1969 年。《西夏王国的性格与文化》《岩波讲座·世界历史》9 卷197o 年。

1 前田正名:《西夏时代避离河西的交通路线》《史林》第42 卷第1 号1959 年。田村实造:《辽与西夏的政治关系史》《东亚学》第9 册1944 年。山本澄子:《关于唐代党项的移居》《史观》第26、27 期;《五代宋初的党项民族及其与西夏建国的关系》《东洋学报》第33 卷第1 号195o 年。长泽和俊:《西夏的进入河西与东西交通》《东方学》第26 册1963 年。松田政一:《关于西夏黑水城的调查》《东方学》第19 册195o 年。

2 《西夏语译经史研究》《佛教史研究》第19 卷2 号1977 年;《西夏文土地买卖文书书式(1)(2)》《东洋史苑》14、15 号1979 年;《西夏文谷物借贷文书》《龙谷史坛》第77 号1979 年。3 [俄]戈尔芭切娃、克恰诺夫:《西夏文写本与刊本》莫斯科东方文献出版社1963 年版。译文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历史室资料组编《民族史译文集》第3 辑。

④ 聂历山:《西夏语研究小史》《北平图书馆馆刊》4 卷3 号1932 年;黄振华:《评苏联近三十年的西夏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1978 年第2 期。

(参见黄振华《评苏联近三十年的西夏学研究》)。其中以研究西夏历史著称的学者是克恰诺夫196o 年6 月以《西夏国(982—1227)》为题的学位论文获历史学副博士学位。1964 年曾在北京大学学习。197o 年获史学博士学位。从1959 年起他参加了苏联科学院亚洲民族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整理西夏文书档案工作同时开始学习西夏语文近三十年来表以西夏史研究为主的论文著作4o 余种曾多次在国际学术会上宣读关于西夏史的学术论文1。其代表作为1968 年出版的《西夏史纲》(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共分九章分别叙述党项的兴起、展西夏国家的建立及其制度元昊、谅祚、秉常、乾顺、仁孝时期的政治与战争形势生的起义文化事业西夏的灭亡。本书采用了大量的汉文史料与西夏文史料其重大价值在于次大量引用了世人罕见的珍贵的西夏文史料不足之处则在于对汉文史料以及西夏文史料译读的错误所造成的对史事的错误评断。作者研究西夏历史的方法及观点如对西夏历史地位与作用的估价也都是符合历史实际的。近年来克恰诺夫主要从事西夏文法典以及格言、谚语、诗歌的研究表了许多有价值的论文(参见黄振华《评苏联近三十年的西夏学研究》)对深入研究西夏史十分重要。

国外研究西夏史的学者还有法国的史泰安美国的6宽田、R·丹尼尔匈牙利的玛利亚·范凌思韩国的申采湜等他们都表过有关西夏史的研究论著1。

1 黄振华:《评苏联近三十年的西夏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1978 年第2 期。1 [美]宽登编:《西夏学论文目录》。邓如萍(R.dunne11):Tanguts and theTangut state Ta hsia1983。[匈]玛利亚·范凌思:《中国史学所见的西夏国家构成》等。其余著作可参见吴天墀《西夏史稿》、李范文《西夏研究论集》所附之文献目录。

第五节金史研究概况元、明、清三代对金史的研究金灭之后元、明、清三代对金史的研究有一定成就。文学家元好问晚年为撰写金史曾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并编有《中州集》。虽然他未能实现其志愿但却有利于后来的编写工作。与元好问编《中州集》的同时另有冯青搜集金代文章数百卷。王鹗为写金史也搜集采访和整理了不少史料。明杨循吉撰《金小史》。

对金史研究最有成就的还是清代。清代由于考据之学风行很重视史料的整理工作。清代对金代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各方面的工作上:遗书钞录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诏开四库全书馆诸儒臣辑《永乐大典》散见之书金人编的《大金吊伐录》及王寂的《拙轩集》、《辽东行部志》、《鸭江行部志》皆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经过整理诸书得以流传。

遗文辑录主要是将金代的文章、诗词、碑刻等整理汇集成书。

《全金诗》74 卷郭元釬康熙五十七年(1718)奉旨编辑。此书是在元好问《中州集》的基础上增补而成所收诗约6ooo 作者近5oo 人。有康熙刻本和乾隆西爽阁重修本。

《金源纪事诗》汤运泰编辑清嘉庆十八年(1813)刊本。

《金文雅》16 卷庄仲方编辑。此书是从文集、正史、《元文类》、《玉堂嘉话》和几种地方志中所辑出的金人诗文按赋、诗、诏令等文体进行分类编排。辑录不广。有光绪十七年(1891)江苏书局刊本。

《金文最》12o 卷张金吾编辑。此书只收文不收诗。除采集自《金史》、《大金集礼》、《大金吊伐录》、《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诸书之外凡山经地志、金石碑版以及医书、谱录、杂家小说旁及外国史书无不甄录并合之《拙轩集》等五文集分类编次。此书搜罗至广因多有难以查到者便于初学金史者翻阅是一部颇有实用价值的史料丛编。有光绪七年广雅书局本。通行者为光绪二十一年江苏书局6o 卷本删去了《金文雅》已著录诸篇。

诸书辑录其要者有石莲盦汇刊之九《金人集》吴重熹辑有清光绪中海丰吴氏刊本。内辑《拙轩集》6 卷《补遗》1 卷金王寂撰光绪二十年信阳刊;《闲闲老人滏水文集》2o 卷附札记2 卷、附录1 卷金赵秉文撰札记、附录为吴重熹所撰光绪二十九年湖北刊;《滹南遗老王先生集》45卷续1 卷金王若虚撰光绪十六年开封刊;《元遗山先生集》4o 卷附录1 卷补载1 卷金元好问撰清张穆校光绪三十年灵山杨氏刊载有施国祁、凌廷堪、翁方纲撰《元遗山先生年谱》;《新乐府》5 卷补遗1卷金元好问撰光绪三十一年江宁刊;《续夷坚志》4 卷元好问撰;《萧闲老人明秀集注》6 卷(原缺卷4—卷6)补遗1 卷金蔡松年撰金魏明道注光绪三十年江宁刊;《二妙集》8 卷逸文1 卷金段成己、段克己撰光绪三十二年江宁刊;《天籁集》2 卷摭遗1 卷元白朴撰光绪三十一年江宁刊。

《金史》补遗清时做了不少史料的补遗工作其中包括对史书、文集、书目的补遗。杭世骏仿厉鹗《辽史拾遗》例编《金史补遗》全书拟为百卷而未能完成只有南京国学图书馆藏传钞本5 卷收入《满蒙丛书》第2卷。钱大昕有《辽金元三史拾遗》5 卷清广雅书局刊。卢文弨有《金史礼志补脱》、《补辽金元艺文志》收入《廿五史补编》第六册。金门诏《补三史艺文志》1 卷收入《昭代丛书庚集》。

校勘注释清代对史料考异、校勘、注释极为重视。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其中有关于《金史》部分。《续资治通鉴》、《金史纪事本末》皆附考异可资对史事鉴别。缪荃孙《大金集礼校勘记》见光绪二十一年广雅书局《大金集礼》附录。

对《金史》进行校勘、注释而取得卓著成绩的是施国祁的《金史详校》1o 卷。施国祁原是布店掌柜他用二十余年功夫读《金史》十余遍写成此书。《金史详校》根据《金史》各种版本互校同时也用其他书校勘《金史》订正了不少版本及史实方面的讹误校注齐备是读《金史》所必备的参考书。有光绪八年会稽章氏刻本。

除上述的史料整理外清代学者如万斯同、钱大昕、赵翼等对金史都有所研究李有棠撰《金史纪事本末》52 卷虽无新资料但备一体。

元、明、清三代对金史的研究虽很薄弱但仍是留至今日的一份珍贵的遗产。

近代以来对金史的整理与研究从辛亥革命至今八十余年间金史的研究经过的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1911 年到1931 年2o 年间是金史研究的第一时期开始脱离了清代研究的老路子把对金史的研究向现代史学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王国维把考据学的方法运用到金史的研究上来写过《辽金时蒙古考》、《金界壕考》等重要著作开史学研究的新生面。此间对金史研究还有吴廷燮的《金方镇年表》。

从1931 年至1949 年的近2o 年间是金史研究进入开拓时期有向广深展的趋向。金毓黻从黄侃治音韵训诂学他继承王国维的治学方法并接受近代史学研究给予他的影响重视考古资料和国外研究成果的运用写了《东北通史》和《宋辽金史》。随着对金史研究的开展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包括经济、政治、军事、史地、文学艺术、宗教、女真族及其文字、金宋关系、民族关系、人物及考古等各方面。此间有陈述的《金史氏族序例》、《金史氏族表例言》、《金史氏族表初稿》、《契丹、女真姓氏考》等。罗福颐对女真国书碑刻表了一系列文章。朱希祖《金开国前三世与高丽和战年表》等。曾资生对金代经济、科举、乡里、举荐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姚从吾探讨了全真教的民族思想和救世思想。毛汶将已表文章辑成《辽金国事史论文集》(开封商务印书馆1935 年版)。

从1949 年到1978 年是金史研究生了重大变化时期。1949 年以来对金史研究的特点是更广泛地吸引了各相关的学科参加历史学、民族学、历史地理学、文学、民族文字学、考古学、医学、科学等都有人就本专业进行研究。这个时期出版了陈述的《金史拾补五种》是对金史研究的一个新转折的开端。

1979 年以后对金史的研究转向一个新的展时期。这个转变应以蔡美彪主编《中国通史》第六册以《金朝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展》为开端第一次以金朝的断代史规范出现在通史之中。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辽金史论文集》是1949 年以来研究成果的总汇。金启孮先后出版其所著《女真语言文字研究》和《女真辞典》。考古界出版了金代壁画和官印的专集。张博泉先后出版《金代经济史略》、《金史简编》、《金史论稿》第1 卷。对女真先世渤海的研究也出现崭新的情况出版王承礼《渤海简史》和朱国忱、魏国忠的《渤海史稿》。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学会成立后推动了对辽金史的研究已编辑出版《辽金史论集》多期。有的杂志专为渤海史、金史研究开辟专栏。《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及《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卷》皆有诸多条目叙述金史它们的出版推动了金史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我国台湾省对金史的研究也成果显著出版多种专著。

此外对金史的史料整理也有不少成就。继清人之后今人对金代史料的整理工作有孙德让的《全金词》南京图书馆藏稿本。孙德让还辑有《金源七家文集补遗》一书。朱希祖有《伪齐录校补》一册独立出版社1944年刊。郑文焯编《金史补艺文志》1 卷稿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陈述为金史补《氏族志》还辑有《辽金闻见汇录》。罗福颐是对女真文字研究最有贡献者之一辑有《满洲金石志》3 卷其中有不少金代金石资料。

陈述著《金史拾遗五种》科学出版社196o 年版。此书包括总序、《金史氏族表》6 卷、《女真汉姓考》2 卷、《金赐姓表》2 卷、《金史同姓名表》1 卷、《金史异名表》1 卷附录索引、征引书目略。《金史氏族表》系搜集辽、金、元史和当时碑志诗文中有关金代氏族的史料按族系谱;《女真汉姓考》、《金赐姓表》具体表明金代各族融合的史实;《金史同姓名表》、《金史异名表》可助读《金史》者识别有关人物。本书不仅是读《金史》也是治民族史所必备的参考书。

中华书局1975 年出版的新点校本《金史》以商务印书馆百衲本(1931年据元至正初刻本配补元覆刻本影印)为底本并与北监本、殿本参校择善而从多有新意还参考《大金国志》等书以及残存的《永乐大典》有关部分加以订正附有校勘记充分地吸收了前人校勘所取得的成果加以标点和分段是最适于应用的崭新的标点本。

唐圭璋编《全金元词》分上下两册中华书局1979 年版。共收录金元两代282 位词家作品7293 。详录《道藏》中金、元道士词以供研究词乐、词律、词韵以及词典演变的参考。征引书达2oo 余种其中金代词人7o 人词3572 。此书所录都以善本、足本为据加以标点、校勘、考订仿《中州集》例作者皆有小传体例乃从《全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