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作者:中国通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8230

先“举止严重”“天性忠直”待人以礼疾恶如仇。在南京统军使任上“奏请统军司钱营息以赡贫民。未期军器完整民得休息”;平时则常戒族人以孝、义为立身之本“其接下无贵贱贤否皆与均礼”④。

信先幼养于宫中善骑射。历官左护卫太保、同知殿前点检司事、右祗侯郎君班详稳、南面林牙等。

仁先子挞不也(1o36—1o93)字胡独堇清宁二年(1o56)迁为永兴宫使。以平重元之乱遥授忠正军节度使赐定乱功臣同知殿前点检司事。历官高阳、临海二军节度使左皮室详稳西北、西南路招讨使。大安九年(1o93)复为西北路招讨使领兵击阻卜诸部长磨古斯。磨古斯伪降他迎于镇州(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上游哈剌巴剌哈孙)西南沙碛间被害。

第三节王鼎王鼎(?—11o6)字虚中涿州(今属河北)人。道宗清宁进士1。通经史善诗文道宗朝典章多出其手。通达政体刚正不阿道宗遇事多所咨访。先后担任易州观察判官、涞水县令、翰林学士、知制诰、史馆修撰、观书殿学士等职1。大康年间(1o75—1o84)因事得罪流放镇州。大安年间召还复官。乾统六年(11o6)卒。

王鼎曾上书“言治道十事”多关乎国家兴衰2。而为了给后人留下当时的教训他又根据知情者的叙述写下了记录辽道宗朝最大的惨祸——生于咸雍、大康年间的皇后萧观音和太子耶律浚被诬致死事的《焚椒录》一书。如果说以往宗室间的争权斗争所涉及的多为辽朝宗室诸王或个别国舅对辽朝的政局影响还不算太大的话那么道宗朝的这次惨祸不但使道宗失去了贤后还失去了唯一的嫡子。更有甚者由于耶律乙辛阴谋得逞朝中的正直官僚也多因保护皇后、太子而被排挤、陷害朝中难得可用之人造成了天祚朝治国乏才的局面加了辽朝的灭亡。

④ 参见《辽史》卷9o《耶律义先传》。

1 《辽史》卷1o4《王鼎传》载王鼎“清宁五年擢进士第”;《辽史》卷22《道宗纪》二载清宁八年道宗“御清凉殿放进士王鼎等九十三人”。《辽史·王鼎传校勘记》认为“五年”与“八年”登第者为同一王鼎问题是《辽史·道宗纪》与《王鼎传》所记时间不一致;陈述先生则称清宁五年之王鼎为“进士王鼎”八年之王鼎为“状元王鼎”另有于咸雍八年撰写《蓟州神山云泉寺记》的“受戒居士王鼎”加上当时使辽的宋人王鼎“四人同时同姓名”。见《全辽文·作者索引及事迹考》。然而同时同地而又“均能文”、“同信佛”之王鼎何其多耶?“状元”即进士第一名故亦可视为“进士”二王鼎又同为“史馆修撰”;所谓“受戒居士之王鼎”在《蓟州神山云泉寺记》中署名“范阳王鼎”范阳属涿州又与“进士王鼎”同乡里我意所谓“状元王鼎”、“进士王鼎”和“受戒居士王鼎”三者中必有二甚或三人为同一人。

1 《王鼎传》称鼎“寿隆(寿昌之误1o95—11oo)初升观书殿学士”而作于大安五年(1o89)的《焚椒录序》则自称“前观书殿学士”时间相差几2o 年。或许王鼎在流放镇州前已为观书殿学士道宗末年召回后复原官观书殿学士《王鼎传》误以复官为升官?

2 王鼎上书所言“十事”本传与《道宗纪》均不载。郑麟趾《高丽史》卷1o 载大安八年有辽官王鼎出使高丽每夜独坐为谏疏极言辽承平日久不修武备事。陈述先生疑此为状元王鼎所为。如清宁五年与八年登第的二王鼎为一人则此谏书或即王虚中所言的“治道十事”而且上书时间是在流放回朝后。《焚椒录》一书详细记载了宣懿皇后被诬事件的始末并按自己的认识分析了事件生的原因它是出自当时人之手的记录辽朝重大事件的著作。

王鼎妻子乳母的女儿是耶律乙辛宠婢对乙辛陷害宣懿皇后之事知之甚详;北院枢密副使萧惟信是力保太子的契丹朝官之一他也曾向王鼎详谈事件的来龙去脉故《焚椒录》可以说是以第一手材料写成的其目的就是备史官采摘以警戒后人。王鼎《焚椒录序》称:“乃直书其事用竣后之良史。”《序》中所说的司徒公即萧惟信。惟信楮特部人历官左中丞、燕赵国王傅(道宗为皇子时于重熙十二年封为燕赵国王)、北院枢密副使、北面林牙、南京留守、左右夷离毕加守司徒。“枢密使耶律乙辛谮废太子中外知其冤无敢言者惟信数廷争”。可见他是道宗朝两起惨祸的知情者。第二十一章耶律重元耶律乙辛第一节耶律重元耶律重元(?—1o63)重元又称宗元契丹名孛吉只。圣宗次子兴宗同母弟。太平三年(1o23)封秦国王。圣宗仁德后萧菩萨哥生子不育养育耶律宗真如己出。及圣宗死耶律宗真即位即辽兴宗。其生母圣宗元妃萧耨斤诬陷仁德皇后谋逆迁之于上京遂自立为皇太后把持朝政。兴宗对此颇有微词1。为了进一步垄断大权皇太后竟与其弟萧孝先等谋废兴宗立重元。重元将太后的阴谋报告了兴宗兴宗收回太后符玺将她幽禁于圣宗陵寝——庆陵夺回了政权。

耶律重元提供情报有功被封为皇太弟倍受恩宠与信赖。历官北院枢密使、南京留守、知元帅府事赐以金券。并“许以千秋万岁后传位”于是重元“更加骄纵不法..朝臣无敢言者道路以目”1。但是受中原文化影响极深的辽兴宗并不想真正兑现自己的诺言从长子耶律洪基6 岁起就开始培养他为自己的接班人先封为梁王;11 岁时总领中丞司事封燕王;12 岁总知北南枢密院事加尚书令进封燕赵国王;19 岁领北南枢密院事;21 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知惕隐事开始参与朝政。兴宗病重之际又召洪基“谕以治国之要”2。因此兴宗死后洪基顺利地继承了皇位是为辽道宗。

但是自钦哀皇后至兴宗的言行助长和鼓励了重元的权力欲加之重元子涅鲁古已渐长大成*人他的权力**比乃父有过之而无不及。道宗的权力自其即位伊始就受到了其叔和堂弟的挑战。道宗对重元父子采取的依然是安抚策略“册(重元)为皇太叔免拜不名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复赐金券、四顶帽、二色袍尊宠无比”3。涅鲁古则在兴宗朝封安定郡王、楚王为惕隐;道宗即位后徙封吴王、楚国王清宁三年为武定军节度使七年知南院枢密使事。这使他们的气焰更加嚣张。清宁七年涅鲁古动员其父诈称有病欲待道宗前来问疾时行刺没有实现。于是他们又积极策划另一次行刺阴谋。时北南臣僚多怀疑重元父子心怀叵测而道宗却浑然不察。

清宁九年(1o63)道宗驻跸滦河行宫重元、涅鲁古父子再次密谋行刺。敦睦宫使耶律良得到重元父子诗知其逆谋向道宗报告。道宗命人召涅鲁古涅鲁古非但不肯前往还擅自拘留使者。召集4oo 人直犯道宗行宫。南院枢密使耶律仁先等仓卒组织反击擒获涅鲁古重元负伤而退。黎明重元又胁迫奚族猎夫2ooo 人再次攻击行宫北院宣徽使奚人萧韩家奴晓喻奚人放下武器。仁先等再次反击追杀2o 余里重元兵败自杀。

重元之乱生在辽道宗时期。前此景宗、圣宗和兴宗三朝辽朝的皇1 钦哀皇后使护卫冯家奴、喜孙等“诬告北府宰相萧浞卜(承天太后弟仁德皇后父)、国舅萧匹敌(承天太后外孙萧挞凛孙恒德子)谋逆。诏令鞫治连及后。兴宗闻之曰:‘皇后侍先帝四十年抚育眇躬当为太后;今不果反罪之可乎?’钦哀曰:‘此人若在恐为后患。’帝曰:‘皇后无子而老虽在无能为也。’”参见《辽史》卷71《圣宗仁德皇后萧氏传》。

1 《辽史》卷1o9《罗衣轻传》。

2 参见《辽史·道宗纪》、《辽史·兴宗纪》。

3 《辽史》卷112《耶律重元传》。

帝和蕃汉大臣对汉文化的吸收表现出了相当大的主动性汉制对契丹人的影响也日益深化。表现在皇位继承上长子继承制由原来的借鉴中原方式变为多数契丹贵族本身认可的方式。因此圣宗和兴宗在世时都已经为长子继承皇位作了必要的安排。可以说经过八帝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航程辽朝皇位的长子继承制即使不是在法律上至少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确定下来。重元之乱虽然同以往的权力争夺一样表现为皇室成员间的权力斗争但其实质与以往已经不同它是外戚通过太后介入皇权争夺的反映。以此为界辽朝前期宗室间的权力争夺已经演变为国舅各族帐间通过拥立皇帝为本家族谋取权力的斗争。

《辽史》称耶律重元“恃梁孝王之宠又多郑叔段之过”1正反映了重元之乱的根源在太后与诸舅。而变故没有生在兴宗时而出现在道宗朝一个重要原因则是重元子涅鲁古野心的驱动所以重元兵败后追悔说:“涅鲁古使我至此。”2第二节耶律乙辛耶律乙辛(?—1o83)字胡覩衮契丹五院部人。据《辽史》本传称他“幼慧黠”“及长美风仪外和内狡”1。兴宗朝重熙中始仕为文班吏掌太保印补笔砚吏。很得帝后欢心累迁护卫太保。道宗即位后以先朝旧臣任为同知点检司事升枢密副使。清宁五年(1o59)为南院枢密使改同知北院枢密使事封赵王。

当时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皇太叔耶律重元觊觎皇位其党萧胡覩等视南院枢密使耶律仁先为夺权的最大障碍千方百计排挤仁先。清宁九年他们奏请让仁先出任西北路招讨使远离朝廷。时耶律乙辛初参朝政在中枢机构立足未稳无力与重元党羽对抗不得不依赖仁先。于是他极力主张留仁先2。不久重元、涅鲁古动滦河之变耶律乙辛配合仁先平定了叛乱以功拜北院枢密使晋封魏王赐匡时翊圣竭忠平乱功臣。

至此耶律乙辛开始凭借权势、功劳和皇帝的信任为所欲为了。他日益专恣恃宠不法常为仁先所抑。于是一改以往对仁先的态度把他看成是擅权路上的最大障碍进行排斥、打击。咸雍元年(1o65)仁先被排挤出朝廷任南京留守。从此朝臣中无敢与乙辛相抗者。咸雍五年(1o69)乙辛受诏“四方有军旅许便宜从事势震中外门下馈赂不绝。凡阿顺者蒙荐擢忠直者被斥窜”3。当时有谚语称:“宁违敕旨无违魏王白帖子。”④参知政事刘伸是辽道宗称许的忠直大臣之一。就因说一句“臣乙辛尚1 《辽史》卷1o9《罗衣轻传》。

2 《辽史》卷112《耶律重元传》。

1 《辽史》卷11o《耶律乙辛传》。

2 《辽史》卷11o《耶律乙辛传》载乙辛奏曰:“臣新参国政未知治体。仁先乃先帝旧臣不可遽离朝廷。”《辽史》卷96《耶律仁先传》载排挤仁先者为“北、南枢密官涅鲁古、萧胡覩”。并说:“耶律乙辛奏曰:‘仁先旧臣德冠一时不宜补外。”所指当即此事但时仁先为北院大王。3 《辽史》卷11o《耶律乙辛传》。

④ 《文献通考》卷346《四裔》23。

不畏何宰相之畏”1便被排挤出朝外任保静军节度使。道宗每欲召回重用都为乙辛所沮终至以崇义军节度使致仕。契丹诸贵族凡不附乙辛者也多遭排挤有的则不得不投靠乙辛以求自保。至此辽道宗已经被乙辛党羽所包围难得听到不同的声音。大康元年(1o75)18 岁的皇太子浚兼领北南院枢密使事总领朝政。他法度修明威望日增乙辛的权力受到了挑战。为了阻挠太子总朝政他阴谋陷害懿德皇后以动摇太子的地位。

道宗懿德后因劝道宗节制游猎被疏远作《回心院》十希望感动道宗。伶官赵惟一因演奏《回心院》常出入皇后宫帐。宫婢单登原为耶律重元帐的奴婢皇后曾劝道宗不可将她置于身边因而为单登忌恨。她的妹妹是教坊伶人朱顶鹤之妻且与乙辛关系暧昧。乙辛利用这些关系编造了一个离奇的故事诬陷皇后。他指使人作淫词《十香词》由单登求皇后为之抄出然后令单登、朱顶鹤到北枢密院告皇后与赵惟一私通以《十香词》为物证又株连教坊直长高长命。耶律乙辛和汉人北府宰相张孝杰受命审理二人严刑逼供赵惟一、高长命诬服。族诛赵惟一、高长命皇后被赐自尽。道宗朝被乙辛一手制造出来的一大冤案竟被谳实2。

皇后无罪被诬致死太子忧形于色。乙辛深不自安。而略施小计就置皇后于死地的结果又助长了乙辛的气焰。他一方面向道宗盛称其同党萧霞抹之妹“美而贤”使道宗纳为后以为党援;一方面又将矛头指向太子以除后患。

乙辛的所作所为激起了朝中正直人士的普遍不满。诬陷皇后时就遭到枢密使萧惟信的公开指责1;护卫萧忽古则欲只身暗杀乙辛为国除害;林牙萧岩寿也向道宗揭露乙辛奸状2。但是乙辛及其党羽却扬言遭到了谗毁争取道宗信任。而为孤立太子他们又将太子师友客省使耶律引吉出为群牧林牙使太子更加孤危。由于群臣不断揭露乙辛大康二年(1o76)六月道宗出乙辛为中京留守。但乙辛的亲信不断在道宗面前为他辩解结果道宗反而出萧岩寿为顺义军节度使同年十月再令乙辛还朝复为枢密使。

二次掌权的乙辛加紧了陷害太子的行动。先将打击的矛头指向那些揭露他阴谋的人萧岩寿被流放乌隗路终身拘役;萧岩寿之友、给事北院圣旨事萧铎卢斡谪戍西北;契丹行宫都部署耶律撒剌出为始平军节度使;知北院枢密使事萧撒出为上京留守;只有耶律庶箴向乙辛认错才得以自安。相反凡党附乙辛者都得到了提升张孝杰得赐国姓;耶律燕哥自北面林牙拜左夷离毕;萧十三由护卫迁殿前副点检;萧余里也自宁远军节度使为北府宰相兼知契丹行宫都部署事;耶律合鲁擢升南面林牙;萧得里特自宫分人累迁北面林牙、同知北院宣徽使事。

当乙辛认为自己的势力足以抗衡太子时他便开始对太子下毒手了。乙辛当然知道最能击中皇帝心灵深处弱点并能致人于死地的罪行莫过于“谋1 参见《辽史》卷98《刘伸传》。

2 详见王鼎《焚椒录》。

1 《焚椒录》载:萧惟信告诫乙辛:“懿德贤明端重化行宫帐且诞育储君为国大本此天下母也。而可以叛家仇婢一语动摇之乎?公等身为大臣方当烛照奸宄洗雪冤诬烹灭此辈以报国家以正国体奈何欣然以为得其情也?公等幸思之。”

2 萧岩寿密奏曰:“乙辛自皇太子预政内怀疑惧又与宰相张孝杰相附会。恐有异图不可使居要地。”参见《辽史》卷11o《耶律乙辛传》。

废立”。在最高权力面前父子、兄弟的亲情会变得异常的苍白无力。因而他在成功地以“私通”罪谋害皇后之后又以“谋废立”向她的儿子开刀了。大康三年(1o77)五月乙辛、萧十三、萧得里特等共同商议令护卫太保耶律查剌告耶律撒剌、萧撒、萧忽古等谋废道宗立太子浚为帝。道宗遣人按问无实据。但仍重赏告者而出被告撒剌为始平军节度使撒上京留守护卫撒拨、萧忽古等流放边地。这样的处理无异于对乙辛夺权活动的鼓励于是他采取了更大胆的行动。六月他们又使牌印郎君、驸马都尉萧讹都斡和祗候郎君耶律塔不也等“自”证实查剌所告为实1并开列了“谋逆”者的名单。乙辛同党萧十三、耶律燕哥受诏鞫治。于是撒剌等被杀太子被囚于上京。不久又令其党羽杀太子于上京而以病死上闻。道宗欲召太子妃了解事实真相他们又杀太子妃灭口。遂使一桩莫须有的谋逆案谳定为实乙辛等也就成为破案的功臣。

于是乙幸同党次第擢升那些不肯投靠他们或对其所作所为有看法、异议的人相继被贬斥。除耶律撒刺、萧撒、耶律挞不也及其子弟被杀外同知汉人行宫都部署、驸马都尉萧挞不也因与耶律挞不也关系密切而被牵连施以酷刑终至被杀;萧岩寿、萧忽古被流放边地是太子一案定案之前至此案一定乙辛又将二人召回杀害以泄私愤;夷离毕郎君耶律石柳对乙辛“斥忠贤进奸党”1不满被流放镇州;谪戍西北的萧铎卢斡再被治罪“特恩减死仍锢终身”2;右夷离毕郎君耶律陈家奴被疑为太子同党免官。朝中正人被斥逐殆尽。

大康五年(1o79)三月乙辛知南院大王事加于越。又在设计谋害皇孙耶律延禧。幸得北院宣徽使萧兀纳等的保护皇孙才免遭毒手道宗也才开始对乙辛产生怀疑3。十月降乙辛为混同郡王。六年正月乙辛出外任知兴中府事。七年底被囚于来州。九年谋入宋被杀。

乙辛自咸雍元年(1o65)年底排挤耶律仁先外任至大康六年(1o8o)正月出知兴中府专擅朝政达14 年之久兴起两次令朝野震惊的特大冤狱不但残害了皇后、太子而且杀害大批正直的契丹贵族、官僚使辽朝统治集团元气大伤。致使天祚皇帝即位时辽朝已面临治国乏才的局面加之天祚缺乏振兴的抱负和才干辽朝统治也就走向了衰亡。

1 《辽史》卷11o《耶律乙辛传》载:“又令牌印郎君萧讹都斡诣上诬:‘耶律查剌前告耶律撒剌等事皆实臣亦与其谋。本欲杀乙辛等而立太子。臣等若不言恐事白连坐。’诏使鞫劾乙辛迫令具服。”1 《辽史》卷99《耶律石柳传》。

2 《辽史》卷93《萧铎卢斡传》。

3 《辽史》卷98《萧兀纳传》载:“乙辛已害太子因言宋魏国王和鲁斡之子淳可为储嗣。群臣莫敢言。唯兀纳及夷离毕萧陶隗谏曰:‘舍嫡不立是以国与人也。’帝犹豫不决。五年帝出猎乙辛请留皇孙帝欲从之。兀纳奏曰:‘窃闻车驾出游将留皇孙苟保护非人恐有他变。果留臣请侍左右。’帝乃悟命皇孙从行。由此始疑乙辛。”

第二十二章辽天祚帝辽天祚帝(1o75—1128)即耶律延禧字延宁契丹名阿果。辽道宗之孙昭怀太子耶律浚之子1。6 岁封梁王9 岁进封燕国王。大安七年(1o91)总北南院枢密使事加尚书令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寿昌七年(11o1)道宗死延禧即位号天祚皇帝改元乾统。保大五年(1125)被金军俘虏降封海滨王。金天会六年(1128)病死享年54 岁。皇统元年(1141)改封豫王葬广宁府(今辽宁北镇)闾阳县乾陵旁。

延禧出生不久父母相继遇害虽在直臣和亲属的保护下得以保全却没有受到良好教育。辽朝自钦哀皇后执政国舅少父房得势左右朝政宗室间的争权斗争已变为后族对皇权的操纵。道宗朝奸臣耶律乙辛擅权达14年之久老成正直的官僚被排挤、压制和打击统治集团元气大伤。天祚帝即位时辽朝已陷入政治日益**、治国人才匮乏的境况。

天祚帝对辽朝政治**、人心涣散、内外矛盾激化和人才匮乏的形势缺乏清醒的认识不思进取无所作为反而一味游畋享乐辽朝的政局更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地步。

第一节邪正不辨任人唯亲宣懿皇后和太子浚的冤案是辽朝后期的重大政治事件彻底清除乙辛党羽和他们对辽朝政局的影响平反大康年间的冤案起用勇于抵制乙辛的官员、将领是争取人心、振兴朝政、扭转世风的关键。天祚帝没有把握住这一时机他沉湎于游畋不恤政事亲佞人而远正直拒听忠言。北府宰相萧兀纳是两次冤案洗劫后的硕果仅存者曾冒险保护延禧力主以他为嗣有保护和辅导之功1。延禧即位前他因屡进直言而招致怨恨。天祚帝即位后虽被尊为太傅却不得不离开朝廷出任辽兴军节度使。

因厌恶乙辛的行为而被流放镇州的耶律石柳乾统初被召回他上书天祚帝请“尽收逆党以正邦宪收四方忠义之心昭国家赏罚之用”还详细地记述了太子浚被害和乙辛擅权等事希望天祚帝了解实情。天祚帝却不予采纳使“闻者莫不叹惋”2。

北院枢密使耶律阿思“有才而贪”有识之士早已指出他“将为祸基”天祚帝竟将清查乙辛余党这件关系辽朝前途命运的大事交与他负责。阿思贪赃枉法制造冤案的犯因行贿得免而一些胁从者却往往被罗织罪名受到惩罚。同知北院枢密使事萧得里底附会阿思敷衍塞责使得贪墨之徒继续用事阿谀奉迎者得以提升1。佞臣萧胡笃见天祚帝“好游畋每言从禽之乐1 耶律浚为道宗长子母为宣懿皇后。咸雍、大康年间耶律乙辛擅权大康元年(1o75)、三年宣懿皇后与太子浚先后被诬陷。皇后赐死太子被害。九年道宗察知其冤追谥耶律浚为昭怀太子。乾统初天祚追尊其为顺圣皇帝庙号顺宗。

1 耶律乙辛谋害太子后欲舍延禧而立其堂叔耶律淳道宗颇犹豫萧兀纳力谏其不可并时时保护延禧免遭乙辛毒手后受命辅导延禧。参见《辽史》卷98《萧兀纳传》。

2 《辽史》卷97《耶律石柳传》。

1 参见《辽史》卷9o《萧陶隗传》、《辽史》卷96《耶律阿思传》。

以逢其意。天祚悦而从之。”2萧胡笃因此自永兴宫太师升为殿前都点检知北院枢密使事。萧奉先、保先、嗣先兄弟以外戚居中任事他们无军政才干专以“阿谀取容”为固宠保位不惜牺牲国家利益排挤打击忠直人士引荐逢迎取媚、贪污误国之辈使辽朝的政局每况愈下一而不可收拾。第二节边备松弛对女真事务处理失当自道宗朝授女真完颜部领乌古迺为生女真部族节度使以来女真完颜部迅崛起。由于辽朝统治集团的腐化奢糜对猎鹰海东青和东珠的需求大增加紧了对女真人的搜括和勒索加重了女真人民的负担。辽朝吏治日益败坏出使女真的官员为所欲为激起了女真各部各阶层的普遍不满反辽情绪日益高涨。辽朝贵族日益骄横争权夺利斗争愈演愈烈有的甚至勾结、联合女真更助长和鼓励了女真贵族的抗辽情绪。自阿疎逃往辽朝3和女真助辽平定海里之乱④后女真人不但了解了辽朝的虚实而且找到了与辽朝讨价还价和武力抗辽的理由坚定了武装抗辽的决心。

女真的崛起引起了辽朝一些守边将领和有识之士的警觉他们认为女真将对辽朝形成严重的威胁因而不断向天祚帝反映这一情况希望采取措施加强防备1但未引起重视而他却偏信专事迎合以谋求私利的萧奉先兄弟以致对女真问题的处置一误再误。天庆二年(1112)天祚帝至春捺钵。“生女真酋长千里内者以故事皆来朝。适遇头鱼宴酒半酣上临轩命诸酋次第起舞;独阿骨打辞以不能。谕之再三终不从。他日上密谓枢密使萧奉先曰:‘前日之燕阿骨打意气雄豪顾视不常可托以边事诛之。否则必贻后患。’奉先曰:‘麄人不知礼义无大过而杀之恐伤向化之心。假有异志又何能为?’”此议于是作罢。天祚帝不能杀阿骨打却因其弟、侄等从猎能呼鹿、刺虎、搏熊而骤加官爵2。

天庆三年阿骨打继任生女真部族节度使积极修边备做抗辽的部署。而天祚耽于游猎任命之使迟迟不至更令阿骨打疑心。他遣使入辽以索阿疎为名观察动静刺探辽朝边境军事部署情况。辽东北路统军司向天祚帝报告了女真兴兵宁江州可能将遭到攻击的军情天祚帝正在庆州秋猎不以边事为意只遣海州刺史高仙寿以渤海军为援。四年阿骨打趁辽守备空虚之际誓师励众向宁江州进大败渤海军乘胜一举攻下了宁江州。宁江州之役失败天祚帝才开始注意女真情事召开群臣会议商讨对策。汉人行宫都部署萧陶苏斡建议:“女真国虽小其人勇而善射。自执我叛人2 《辽史》卷1o1《萧胡笃传》。

3 辽道宗末年女真纥石烈部领阿疎背叛完颜部联盟阻止完颜部讨伐温敦部兵败后投辽。此后凡完颜贵族与辽交涉必以归还叛人阿疎为名。

④ 辽乾统二年国舅萧海里叛辽逃入系籍女真遣使联络完颜部共同反辽遭到女真拒绝。此后完颜部贵族又受命助辽平定了海里。在平定海里的军事行动中辽军在女真人面前暴露了自己的无能女真人却因战胜海里而改善了自己的装备。

1 宁江州刺史萧兀纳上书说:“自海里亡入女真彼有轻朝廷心宜益兵以备不虞。”兀纳后调任知黄龙府、东北路统军使仍上书陈言:“臣治与女真接境观其所为其志非小。宜先其未举国图之。”参见《辽史》卷98《萧兀纳传》。

2 《辽史》卷27《天祚皇帝纪》一。

萧海里势益张。我兵久不练若遇强敌稍有不利诸部离心不可制也。为今之计莫若大诸道兵以威压之庶可服也。”而萧奉先却认为:“如陶苏斡之谋徒示弱耳。但滑水以北兵足以拒之。”1天祚帝竟舍陶苏斡而信萧奉先以奉先弟嗣先领兵屯驻出河店结果又被女真击败。

天祚帝认为宁江州、出河店两次失败是枢密使萧奉先不知兵所致。于是他改用汉人张琳、吴庸主东征事。辽朝的汉人官僚历来不主兵事二人更不知兵且庸碌不任事只得以广招兵丁分道进讨之策塞责不意又败。辽军三战三溃仍没能引起天祚帝重视他仍以上国自居认为只要遣一介之使便可谕令女真降服。于是又改军事进剿为遣使谕和。而对如何加强军队的训练提高其战斗力整肃军纪振作军威却不做任何部署。出河店败将萧嗣先本应受到严厉处治。而其兄枢密使萧奉先却想方设法为其开脱向天祚帝反映:“东征溃军逃罪所至劫掠若不肆赦将啸聚为盗”建议赦东征溃军。天祚帝居然接受了他的建议萧嗣先仅免官而已。诸将对此反映强烈他们议论说:“战则有死而无功退则有生而无罪。”2议和也绝无进展徒为自取其辱。东北军事重镇黄龙府又被女真攻陷从此辽军士气低落军心涣散战斗力急剧下降。

第三节偏听偏信众叛亲离以天祚帝为的辽统治集团不图进取对各族人民的不满情绪漠然处之官僚将领中普遍存在麻痹轻敌思想而一切加强边备的建议都被斥之为怯懦。萧奉先兄弟“缘恩宫掖专尚谄谀朋结中人互为党羽”1专以球猎声色取悦于天祚帝却得到了绝对信任。天祚帝的无能与拒谏贻误了战机;对萧奉先兄弟的偏听偏信又令群臣失望部分将领萌生了废天祚帝另立新君的想法。

天祚帝既不知彼也不知己。他对双方的形势和战斗力没有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不了解辽方军心不稳、将士离心的致命弱点。对女真人反辽情绪的日益高涨也一无所知。天庆五年九月在没有足够思想准备和周密战略部署的情况下贸然决定率军亲征并盲目相信辽军数量众多限定数月内翦除女真势力。结果战斗还没有打响就生了耶律章奴叛归另立新君的事件。亲征的部署被彻底打乱天祚帝仓卒回军讨叛又遭到女真轻骑的邀击。章奴谋废立是部分契丹贵族将领对天祚帝失去信心的反映。他的行动又进一步削弱了辽朝的军事力量造成了更大的混乱;使天祚帝与群臣的隔阂更深对萧奉先等更加信任不疑;萧奉先利用天祚帝的信任肆无忌惮地谋求私利导致了辽朝的又一场灾难——耶律余覩降金。

余覩出身皇族有一定威望素为萧奉先所忌。余覩妻萧氏与天祚帝文妃为姊妹。文妃生子敖鲁斡有人望封晋王当天祚帝的表现日益引起群臣不满时他却因得人心而遭到疑忌。萧奉先妹为天祚帝元妃生秦王定、许王宁。奉先担心天祚帝以敖鲁斡为嗣而己甥不得立遂千方百计陷害敖鲁斡。保大元年(1121)他利用文妃与余覩妻姊妹曾相会于军中一事诬陷耶1 《辽史》卷1o1《萧陶苏斡传》。

2 《辽史》卷27《天祚皇帝纪》一。

1 《契丹国志·萧奉先传》。

律余覩谋废天祚帝立敖鲁斡。文妃善歌诗对天祚帝“游畋不恤忠臣多被疏斥”的现象曾有所规谏1因而也招致天祚帝的不满。刚刚经过章奴废立活动惊魂未定的天祚帝对废立事颇为敏感对萧奉先的谗言不作任何调查分析就将文妃赐死。耶律余覩无以自明遂率众降金。至此更无人愿为天祚帝效力2。余覩降金后任女真监军领兵追袭天祚帝又给萧奉先陷害敖鲁斡提供了口实3天祚又赐敖鲁斡死。至此“中外莫不流涕人心益解体”④。

由于天祚帝与萧奉先不以国事为务在女真的连续进攻面前拿不出整军御敌的方略。东京、乾、显诸州失陷后他不做防御中京的部署却一路南下作逃亡的安排1。正因他“恶闻女真事”所以萧奉先连上京失陷的重大军情都不上报。后来天祚帝虽得知战败的消息仍然是既不追究战败责任也不做防守中京的准备却一路南逃至南京、中京、西京致使中京、西京相继失陷最后只好逃入与外界信息难通的夹山。此时他也只认识到一系列问题都与偏信萧奉先有关于是将他逐出朝廷2而对自己的所做所为仍无任何自责。自入夹山后数月间与外界信息不通于是南京蕃汉诸臣共立秦晋国王耶律淳为帝史称北辽贬天祚帝为湘阴王辽朝一分为二。保大二年底南京失陷。三年被金兵俘虏的林牙耶律大石带领部分兵力逃出到夹山见天祚帝。天祚帝又想出兵收复燕、云大石力谏不从3。四年大石率众北上后自立为王建立西辽。天祚帝遂率军出夹山攻克天德诸州后为金兵击溃。

保大五年(1125)天祚帝在逃往西夏的途中被金兵俘虏。天祚帝即位于1 《辽史》卷71《天祚文妃萧氏传》载:“妃作歌讽谏其词曰:‘勿嗟塞上兮暗红尘勿伤多难兮畏夷人;不如塞奸邪之路兮选取贤臣。直须卧薪尝胆兮激壮士之捐身;可以朝清漠北兮夕枕燕、云。’又歌曰:‘丞相来朝兮剑佩鸣千官侧目兮寂无声。养成外患兮嗟何及!祸尽忠臣兮罚不明。亲戚并居兮藩屏位私门潜蓄兮爪牙兵。可怜往代兮秦天子犹向宫中兮望太平。’”2 余覩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降金引起了辽朝一些将领的同情。他们奉命追赶余覩在即将追及之际却再不肯向前。“诸将议曰:‘萧奉先恃宠蔑害官兵。余覩乃宗室雄才素不肯为其下。若擒之则他日吾辈皆余覩矣。不如纵之。’”

3 余覩兵至萧奉先对天祚帝说:“余覩乃王子班之苗裔此来实无亡辽心欲立晋王耳。若以社稷计不惜一子诛之可不战而退。”天祚帝竟下诏赐敖鲁斡死。《辽史》卷72《晋王敖鲁斡传》所记不同云:“余覩降金文妃伏诛敖鲁斡实不与谋免。二年(1122)耶律撒八等复谋立不克。上知敖鲁斡得人心不忍加诛令缢杀之。”

④ 《辽史》卷1o2《萧奉先传》。

1 《契丹国志·天祚皇帝上》载:“天祚在中京闻燕王兵败女真入新州昼夜忧惧潜令内库三局官打包珠玉、珍玩五百余囊骏马二千匹夜入飞龙院为备。尝谓左右曰:‘若女真必来吾有日行三百五十里(一作三五百里)马若干又与宋朝为兄弟夏国舅甥皆可以归亦不失一生富贵。所忧者军民受祸耳。’识者闻之私相谓曰:‘辽今亡矣!自古人主岂有弃军民而自为谋身计者其能享国乎?’”2 《辽史》卷29《天祚皇帝纪》三载天祚“闻金兵将近计不知所出乘轻骑入夹山方悟奉先之不忠。怒曰:‘汝父子误我至此今欲诛汝何益于事!恐军心忿怨尔曹避敌苟安祸必及我其勿从行。’”3 “天祚既得林牙耶律大石兵归又得阴山室韦谟葛失兵自谓得天助再谋出兵复收燕、云。大石林牙力谏曰:‘自金人初陷长春、辽阳则车驾不幸广平淀而都中京;及陷上京则都燕山;及陷中京则都云中;自云中而播迁夹山。向以全师不谋战备使举国汉地皆为金有。国势至此而方求战非计也。当养兵待时而动不可轻举。’不从。”

辽朝统治每况愈下之时本人缺少治国的雄心和能力只对名茶、古画、音乐、美姝兴趣浓厚;又信任非人处理军国大事失当其亡国甚至早已在宋朝有识之士的意料之中1。

1 宋人张舜民出使辽朝回国后曾预言:“他日必有如张义潮挈十三州以归当不四十年见之。”参见王称《东都事略》。

第二十三章宋太祖第一节灭周建宋家世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的开国皇帝。祖籍涿郡(今河北涿州)父亲赵弘殷后梁时在成德军节度使王镕部下为将奉命率5oo 骑兵参加晋王李存勗的军队攻打后梁而被留用。后唐建立后任后唐禁军将领迁居都洛阳。后汉时仍任禁军将领。乾祐元年(948)王景崇以凤翔叛降于后蜀后蜀派兵进援王景崇并攻占宝鸡赵弘殷随赵晖征讨王景崇1大败蜀兵于陈仓(今陕西宝鸡南)以功升侍卫马军护圣军都指挥使。后周初侍卫亲军编制扩大赵弘殷改任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显德元年(954)升任侍卫马军龙捷军(护圣军改称)右厢都指挥使、加领岳州防御使。显德三年后周世宗攻打南唐出兵淮南赵弘殷随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攻占扬州升任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同年七月病死。宋初追谥昭武皇帝庙号宣祖。赵弘殷娶杜氏杜氏生匡胤(宋太祖)、匡义(光义、炅宋太宗)。宋朝建国尊为太后建隆二年(961)死谥明宪改谥昭宪。妾耿氏原光义乳母生光美(廷美)后改嫁封陈国夫人太平兴国八年(983)死。

十二年军旅生涯赵匡胤是赵弘殷的长子后唐天成二年(927)生于都洛阳。后汉乾祐元年枢密使郭威讨伐李守贞时年22 岁的赵匡胤应募投郭威帐下从军。后周广顺元年(951)补为禁军近卫班直任东西班行。广顺三年三月郭威养子柴荣任都开封府尹赵匡胤改任开封府马直军使。显德元年正月柴荣即帝位是为后周世宗赵匡胤随后也调回禁军。同年三月后周与北汉的高平之战赵匡胤率军奋勇杀敌大败北汉军。赵匡胤的勇敢与军事才能受到世宗的赏识回京后升任殿前都虞候、领严州(今广西来宾东南时为南汉辖地)刺史虽是加衔但已属中高级将领。十月又升领永州(今属湖南时为楚国辖地)防御使。赵匡胤作为殿前司的副长官随后参与世宗整顿殿前司的工作组建新的殿前司所属诸班直及龙捷(马军)、虎捷(步军)、铁骑、控鹤等诸禁军殿前司所属禁军遂成为后周最精锐的军队殿前司地位虽低于统辖大部分禁军的侍卫亲军司但它所统辖的禁军是皇帝的亲卫军赵匡胤是世宗的亲信将领之一。显德三年春赵匡胤随世宗攻南唐进军淮南。赵匡胤在涡口(今安徽怀远东)、清流关(今滁州西北)战役中先后大败南唐军随即攻占滁州招降天长(今属安徽)再败南唐军于**(今属江苏)不仅屡立战功而且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十月赵匡胤升任殿前都指挥使、领匡(宋避讳改定)**(同州今陕西大荔)节度使时年3o 岁的赵匡胤只经过了**年的时间就由“无名小卒”升为高级将领并获得了武官最高的节度使衔。虽然这次的节度使衔因“未于正衙宣制”而不算作正式任命但他的名望已随之迅升高。由于殿前司增设都点检、副1 《宋史》卷1《太祖纪》一作王景误。

都点检为最高长官都指挥使遂成为次长官。显德四年春赵匡胤随世宗再征淮南在占领寿州后班师。五月31 岁的赵匡胤被正式授以义成军节度使。九月世宗又出兵淮南赵匡胤率骑兵攻占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东北十八里滩南唐军寨顺流而下攻占泗州城(今江苏盱眙北)。世宗自率军沿淮河北岸命赵匡胤率步骑沿淮河南岸水军乘船东下攻楚州(今淮安)大败南唐援军于清口(今淮阴西南)追奔数十里赵匡胤擒获南唐援军长官都应援使陈承昭。次年正月初赵匡胤率军攻下楚州北城后周军遂攻占楚州。世宗南下扬州赵匡胤又击败南唐水军于瓜步(今扬州南)南唐被迫求和割江北与后周世宗罢兵北归。赵匡胤在此次淮南战役中奋勇作战战功第一五月以功移领忠武军节度使仍任殿前都指挥使。

显德六年(959)三月世宗北伐攻辽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任6路都部署赵匡胤任水路都部署。后周军进至益津关(今河北霸州)辽守将降。四月赵匡胤率军先进抵瓦桥关(今雄县西南)辽守将又归降。辽莫州(今任丘)、瀛州(今河间)守将也相继向后周军投降。五月世宗因病班师回京。六月赵匡胤升任殿前司正长官殿前都点检数日后世宗病死。陈桥兵变建立宋朝五代时军中军官常有结义兄弟之类的组织一为互相结援再是培植帮派势力。赵匡胤从军后结成“义社兄弟”的组织即所谓“十兄弟”。除赵匡胤外还有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斌、王政忠等九人史称“勋臣”1。从《宋史》有纪、传的赵匡胤、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廷让、韩重斌(贇)六人看他们都在后汉时投充于郭威部下当时的地位应大体相当属于低级军官结为“义社兄弟”当是此时或后周广顺初也可能并不是以赵匡胤为。后周设殿前司后赵匡胤、石守信、王审琦、韩重斌四人在殿前司李继勋、刘廷让二人则曾在侍卫亲军司任职。经过十年军旅生涯到后周末期时赵匡胤晋升最快、官职最高成为“义社兄弟”的领。石守信继赵匡胤任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继石守信任殿前都虞候韩重斌则是殿前司骑兵主力控鹤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司的李继勋原先升迁得最快地位也最高早于赵匡胤任殿前都虞候、节度使高平之战后调入侍卫亲军司淮南战役中失利后降官地位才低于赵匡胤;刘廷让(光义)原在侍卫亲军司任龙捷都校后入殿前司任铁骑右厢都指挥使;事实不详的杨光义、刘庆义、刘守忠、王政忠四人当亦是禁军中级以上军官。这些人是赵匡胤兵变的基本力量。加上赵匡胤的父亲在禁军侍卫亲军司中从低级军官至高级军官任职长达3o 年之久其部属、友好甚多也是赵匡胤兵变可以借助或利用的力量。

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七月李重进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成为禁军的最高统帅。但在“高平之战”后世宗改组与加强了殿前司的建设殿前司所属禁军遂成为精锐。世宗为了提高殿前司的地位显德三年十二月将长官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的官衔提升为新设置的殿前都点检加剧了李重进、张永德两大派系的矛盾。显德六年三月世宗北伐辽“帝(世宗)之北征也凡供军之物皆令自京递送行在。一日忽于地中得一木长二三1 李攸:《宋朝事实》卷9《勋臣·太祖义社兄弟》。

尺如人之揭物者其上卦全题云‘点检做’观者莫测何物也”。邓广铭推测是李重进派系为了陷害张永德而作1意思是殿前都点检张永德想做皇帝。是年六月回京后病重的周世宗又认为张永德缺乏主见张永德遂被罢去殿前都点检以使相外赴节度使任改任资历、名望较低的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恭帝即位后赵匡胤改领归德军节度使。

后周世宗英年早逝年仅7 岁的长子柴宗训继位孤儿寡母“主少国疑”加上“点检”做的“神符”引了新任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篡夺后周政权的野心自编自导了一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闹剧。显德七年(96o)正月初一赵匡胤指使人谎报军情称镇州(今河北正定)、定州(今属河北)报称北汉结契丹入侵后周即“命(赵匡胤)出师御之次陈桥驿”(时在古黄河南今河南封丘南在今黄河北岸)“夜五鼓军士集驿门宣言策点检(赵匡胤)为天子或止之众不听。迟明逼寝所太宗(赵匡义)入白太祖(赵匡胤)起。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对高级将领尊称)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1。赵匡胤随即率兵返回开封改变以往兵变士兵抢劫的惯例禁止抢劫以争取民心。当日(初四)大臣们早朝还未退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立即自内廷奔回准备率军抵抗被赵匡胤的党羽、殿前司散员都指挥使王彦昇追杀于家中也有记载称韩通是以亲卫军抗击赵匡胤战死。赵匡胤又指使将士将宰相范质、王溥等大臣押至殿前司公署已脱下黄袍的赵匡胤“呜咽流涕曰:吾受世宗厚恩为六军所迫一旦至此惭负天地将若之何?”装得似乎无法可想受到相范质的指责赵匡胤指使的殿前司散指挥都虞候罗彦瓌立即挺剑威胁说:“今日必得天子。”前已暗中向赵匡胤表示拥立他为帝的次相王溥“降阶先拜”相范质等不得已随后也拜“遂称万岁”2。赵匡胤等随即来到崇元殿行禅代礼赵匡胤的党羽、翰林学士承旨陶穀立即拿出后周帝的退位制书赵匡胤在殿下拜受后登殿即皇帝位是为宋太祖。次日(正月初五96o 年2 月4 日)诏因所领归德军节度使州名宋州建国号宋改后周显德七年为宋建隆元年宋朝正式建立。

第二节加强皇权亲征平乱宋太祖建立宋朝后随即对有“翊戴之勋”的开国功臣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琦、张光翰、赵彦徽等以及其余领军的军官都升官进爵。其中石守信、王审琦属殿前司又是“义社兄弟”;其余都属侍卫司。领有重兵巡守北边的侍卫马步都虞候韩令坤以及率领前军先行的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他们虽都未能参加“陈桥兵变”但对防御辽军可能因宋朝新建而1 《旧五代史》卷119《世宗纪》六。参见邓广铭:《赵匡胤的得国及其与张永德李重进的关系》《东方杂志》第41 卷第21 期1945 年。

1 《宋史》卷1《太祖纪》一。

2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建隆元年正月甲辰。参见邓广铭《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故事考释》、《邓广铭学术论著自选集》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年版。

南犯至关重要当他们两人都表示听命时赵匡胤不仅将他们分别升任为侍卫、殿前两司正长官并都以节度使兼同平章事或同中书门下二品衔先成为宋朝名位最高的使相(享有宰相的礼遇)。随后又提升赵匡胤归德军节度幕府的属官刘熙古、赵普、吕馀庆、沈义伦、李处耘、张彦柔等的官职但他们原来的官位很低虽大力提升也不能直接升任朝廷要职但有些人的名位虽低却掌握实权如赵普任枢密直学士、李处耘任枢密承旨掌枢密院实权。宋太祖又礼遇被推翻的后周王室封恭帝为郑王迁居西京洛阳;对后周从朝廷到地方的文武官员一概留用以争取怀念后周的各级官员拥护宋朝。对于原先臣属于后周的割据政权如荆南高保融、吴越钱镠也分别升官进爵以争取他们对宋朝的臣属。二月原后周宰相不仅留任还分别晋升官衔相范质的宰相职名升为侍中次相王溥也加守司空衔但同时被免去参知枢密院事兼职实际是明升暗降。

新建的宋朝还只得到都开封及部分地区的承认各地节度使大多观望局势变化。昭义军(潞州今山西长治)节度使李筠是后周建国功臣广顺元年(951)时即已是节度使赵匡胤当时还只是禁军的小校。李筠不仅自广顺二年移镇潞州以来一直是后周抗击北汉的主将而且资历远高于赵匡胤对于赵匡胤的代周建宋十分不满。四月李筠即反宋并臣属于北汉。这是后周地方节度使起反宋事件赵匡胤十分重视立即命亲信石守信、高怀德率军征讨。五月初又派慕容延钊、王全斌率军与石守信会兵进攻赵匡胤随即又亲往督战。六月初李筠兵败自杀潞州平定。

李重进是后周太祖的外甥又是世宗的顾命大臣长期在侍卫司、殿前司任高级军官又先后任殿前司、侍卫司长官屡建战功名位战功都在赵匡胤之上而且又与赵匡胤早有矛盾。后周末期以统辖大部分禁军的侍卫马步都指挥使兼领淮南(扬州)节度使以镇抚新征服的淮南地区。赵匡胤建立宋朝后随即罢免李重进的军权以先效忠于赵匡胤的韩令坤代为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则升兼中书令为最高级别的使相给予很高的礼遇。但是当李重进在接受新任命的同时即请求回京朝见赵匡胤也许是由于宋朝新建害怕李重进在禁军中的威信李重进的回京有可能动摇宋政权的基础因而赵匡胤婉言拒绝李重进现在回京使李重进产生疑惧。李重进随后派往潞州李筠处联络的亲信反而向赵匡胤告密并出卖李重进。赵匡胤在平定李筠后的同年九月即诏移李重进为北方的平卢军(青州今属山东)节度使接着又派人赐“铁券”以安其心反而更增加他的疑惧之心。李重进随即反宋赵匡胤即派石守信、王审琦、李处耘、宋延渥等率禁军进讨。十月赵匡胤又决定亲征;十一月李重进也兵败自杀淮南平定。李筠、李重进的迅溃败使得其他对宋朝不满的节度使相继俯听命。

收兵权赵匡胤在宋朝统治稳定之后随即开始实行收兵权的措施先针对后周时名位与自己相近而关系较疏的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韩令坤。建隆二年春末韩被罢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改成德军节度充北面缘边兵马都部署。将赴镇上(太祖)于别殿置酒饯之”1。此后节度使赴镇例置酒饯行。1 《宋史》卷251《韩令坤传》。

慕容延钊与赵匡胤关系密切近似于“义社兄弟”虽然赵匡胤“常兄事延钊及即位每遣使劳问犹以兄呼之”。慕容延钊在后周末即任镇宁军(澶州今河南濮阳)节度使、殿前副都点检宋朝建立后升为殿前都点检、同中书门下二品成为使相从平李筠后使相衔又升为兼侍中但被“诏还澶州”节度使任不让他来京到殿前司具体任职。建隆二年二月“长春节(赵匡胤生日)来朝赐宅一区”。当韩令坤被罢军职赴节度使任后慕容延钊了解赵匡胤收兵权的意图遂自己上“表解军职”遂被“徙为山南东道节度、西南面兵马都部署”。从此宋朝不再设殿前都点检2。

同年七月赵匡胤开始向亲信和开国元勋收兵权先是“义社兄弟”、开国元勋石守信、王审琦。殿前副都指挥使石守信“移镇郓州兼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诏赐本州宅一区”明升暗降“其实兵权不在也”。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被罢军职移为忠正军(寿州今安徽凤台)节度使;殿前副都点检高怀德移为归德军节度使。此后宋朝又不再设殿前副都点检。殿前司从此以官级较低的殿前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为正副长官。侍卫马步军都虞候张令铎也移为镇宁军节度使各节度使例皆赴镇。从此殿前司的正副长官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逐渐采取只设其中的二职甚至只设一职以架空侍卫亲军司(宋真宗时才正式取消)其下属的侍卫马军司、步军司逐渐成为直属机构后与殿前司合称“三衙”。这是赵匡胤采取降低侍卫、殿前两司最高统兵官的名位作为根绝禁军统帅进行兵变的重要措施。

据史书记载:“乾德初帝因晚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守信等顿曰‘今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异心陛下何为出言耶?’帝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帝曰:‘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守信谢曰:‘陛下念及此所谓生死而骨肉也。’明日皆称病乞解兵权帝从之。”1这是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扫平荆、湘、后蜀、南汉、南唐亲征北汉就在赵匡胤收兵权全面成功之际建隆三年九月湖南武平军(朗州今湖南常德)节度使周行逢死以子周保权继任张文表叛乱周保权向宋朝乞援平叛这给赵匡胤平定荆、湘提供了最好的借口。乾德元年(963)正月赵匡胤起用宿将慕容延钊为都部署以枢密副使李处耘作监军讨伐张文表。二月宋军以借道为名先灭荆南高氏政权。湖南虽已自己讨平张文表但宋军继续前进;三月灭湖南高氏政权。

乾德二年十月后蜀派往北汉的使者向宋朝告密赵匡胤遂以此为借口次月即以王全斌、崔彦进、刘光义率军分路进攻次年正月王全斌攻下剑州(今四川剑阁)后后蜀主孟昶即降宋。

开宝三年(97o)九月赵匡胤对一直拒绝臣附的南汉进行讨伐宋将潘美、尹崇珂率军攻至广州城下南汉后主刘■出降。

2 《宋史》卷251《慕容延钊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建隆二年七月戊辰。1 《宋史》卷25o《石守信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 作建隆二年七月。南唐(江南)自宋建立即对宋臣附赵匡胤想灭南唐而师出无名。开宝七年(974)九月遣使召南唐后主李煜来朝当李煜称病不来时即于十月派曹彬、潘美统兵进攻;次年十一月宋军攻占金陵李煜被迫降宋。

开宝元年(968)七月北汉主刘钧死养子刘继恩即位赵匡胤认为是消灭北汉的好时机次月即派李继勋、党述统兵攻北汉。北汉刘继元杀刘继恩即位辽军应援救北汉宋军退回。开宝二年正月赵匡胤又亲征北汉;二月攻至北汉都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城下围攻数月未下受夏雨和疫病困扰只得再次退兵。

加强皇权赵匡胤建宋之初对后周大小官员一律留用尤其是继续任用后周末年的大臣范质、王溥、魏仁浦、吴廷祚等对局势的稳定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即使最亲信的心腹赵普也只能以枢密直学士实际控制枢密院。但是宋初的这种政局并不是赵匡胤所愿意看到的当建隆元年六月平定李筠宋朝初步稳定后即升赵普为枢密副使赵匡胤的心腹赵普才名正言顺地掌握枢密院大权。当赵匡胤在平定李重进之后建隆二年又先后免除韩令坤、慕容延钊、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张令铎等的军职宰相范质看到赵匡胤的政权已巩固即推荐赵匡胤的心腹吕馀庆、赵普为相但赵匡胤感到时机还不成熟而未采纳。建隆三年十月赵匡胤先罢免留用的枢密使吴廷祚升赵普为枢密使李处耘为枢密副使。但是当李处耘以赵匡胤的心腹、枢密副使身份担任削平荆、湘宋军的监军在与统帅、宿将慕容延钊生小矛盾时尽管李处耘行为并没有错却被赵匡胤免去枢密副使降为州官而对有小错的慕容延钊则不仅不责问反而照常升迁官衔。这是赵匡胤为使已被解除军职的宿将们心安的措施。

此前赵匡胤已废去唐及五代一直沿行的宰相“坐而论道”的旧制宰相常朝立班自范质等开始此举显然是要打击旧相范质等人以树立自己的威望也有暗示范质应自动辞相之意。当留用的枢密使吴廷祚先被免职出为节度使后范质等人深知赵匡胤的意图遂于乾德二年正月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人再次请求罢相。此正合赵匡胤的心意但行伍出身的赵匡胤虽已当了数年皇帝却对宰相的任命程序并不了解因急于要罢免范质等人的相职在还没有任命新宰相的情况下匆忙间同日罢免了三人的相职。以至于出现历史上少见的在颁布任命新宰相赵普的敕书时竟然没有在任宰相“署敕”的怪现象。赵匡胤就对赵普说:“卿但进敕朕为卿署字可乎?”由于不合乎任命新宰相的程序只得暂时作罢。为了处理由于赵匡胤、赵普等无知而造成的尴尬局面翰林学士窦仪建议改由节度使加同平章事衔的使相赵光(匡)义以有同平章事职名而行使宰相职权“署敕”这是从唐代天宝十五载(756)正月哥舒翰以节度使加同平章事衔而为“使相”的二百多年以来从来没有过的。赵光义以使相“署敕”是赵匡胤、窦仪等人的“创新”。同时任命的还有枢密使李崇矩随后又任命王仁瞻为枢密副使。乾德二年四月赵匡胤又想用窦仪为相但遭到赵普的反对遂想为赵普设副手以分事权“上欲为赵普置副而难其名称召翰林学士承旨陶穀问曰:下丞相一等者何官?对曰:唐有参知机务、参知政事”于是任命薛居正、吕馀庆为参知政事作副相唐代参知政事高于同平章事陶穀“翻以参知政事为丞相下一等”之事为真宗初年宰相李沆在重修《太祖实录》中所讥笑1。隋、唐、五代只设宰相不设副相宋初设副相是赵匡胤的“创举”。赵匡胤为了巩固宋朝的统治曾问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赵普答道:“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1乾德元年六月由于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久镇大名专恣不法属邑颇不治”赵匡胤遂派奚屿等多人以常参官出任天雄军属县知县以削弱符彦卿职权。其后属县知县周渭赴任时符“彦卿郊迎渭揖于马上就馆始与彦卿相见略不降屈”2知县与节度使抗礼是赵匡胤加强皇权后的新现象。

建隆三年三月赵匡胤为改变“五代诸侯跋扈多枉法杀人朝廷置而不问刑部之职几废”的状况“乃令诸州自今决大辟讫录案闻奏委刑部详覆之”将司法权收归朝廷。同年十二月又重设县尉“先委镇将者诏县令及尉复领其事”改变了“五代以来节度使补署亲随为镇将与县令抗礼凡公事专达于州县吏失职。自是还统于县镇将所主不及乡村但郭内而已”3将节度使补署的镇将置于县官统辖之下。

乾德元年三月平定湖南后仍留用原地方官赵匡胤另以贾玭等人任湖南诸州的通判通判的创设原为监察新统治区留用的旧政权州官。次年六月武臣杜审进任权知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西)的同时赵匡胤任命阎丕为通判以后大州、府逐渐普遍设置通判宋初通判地位与州府长官相同主要是作为朝廷派驻州、府的监察官以加强皇权。

节度使赖以跋扈的主要是依靠军队乾德三年八月赵匡胤又“今天下长吏择本道兵骁勇者籍其名送都下以补禁旅之缺”1将天下精兵编入朝廷禁军地方只留老弱作为厢军主要从事州、府杂役以收节度使的兵权。关于诸道节度使的财政权“宋朝艺祖(赵匡胤)开基惩五季之乱藩臣擅有财赋不归王府自乾德以后僭伪略平始置诸道转运使以总利权”2。马端临的概括道出了赵匡胤设置转运使以收节度使的财政权的用意。其后又令各地的财赋收入除留下日常经费外全部运送朝廷进一步剥夺节度使的财权。节度使实际成为顺从朝廷的高级地方官而厚其俸禄甚至高于宰相最终成为武宫和宰执的荣誉衔。

赵匡胤对于后晋割给辽朝的幽州地区准备采取先赎取赎取不成则以武力夺取“太祖讨平诸国收其府藏贮之别库曰封桩库每岁国用之余皆入焉。尝语近臣曰:‘石晋割幽燕诸郡以归契丹。朕悯八州之民久陷夷虏俟所蓄满五百万缗遣使遗北虏赎之山后诸郡如不我从则散府财募战士以图攻取。’”31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乾德二年四月乙丑及注。

1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建隆二年七月戊辰。

2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乾德元年六月庚戌。

3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建隆三年三月丁卯;十二月癸巳。

1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乾德三年八月戊戌。

2 《文献通考》卷61《职官考·转运使》。

3 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1《祖宗圣训·太祖皇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版。赵匡胤自上次未能攻灭北汉以后改而采取浅攻轻扰破坏其农业生产以削弱北汉的经济实力又不断移其民户于宋境以削弱其兵源以待适当时机攻灭北汉。

开宝九年(976)八月赵匡胤认为消灭北汉的时机已经成熟以党进、潘美、杨光义率军进攻北汉宋军分道进入北汉境内屡败北汉军。十月宋军已攻至北汉都太原城北北汉很可能即将被消灭。正当赵匡胤踌躇满志地进行着统一战略的部署时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中时年5o 岁的赵匡胤被其弟赵光(匡)义杀害1。

太祖家属及后裔赵匡胤初娶贺氏生燕王赵德昭后周显德五年(958)死宋朝建立后追册为皇后谥孝惠。继娶王氏宋朝建立后册为皇后乾德元年(963)死谥孝明。又娶宋氏为皇后太宗时号开宝皇后至道元年(995)死谥孝章。赵匡胤长子燕王赵德昭的九世孙赵昀为南宋理宗十世孙赵禥为度宗恭帝赵顯、端宗赵昰、末帝赵昺均为度宗子。赵匡胤少子秦王赵德芳庶出母姓氏不详赵德芳六世孙赵眘为南宋孝宗孝宗子赵惇为光宗光宗子赵扩为宁宗。

1 参见邓广铭:《宋太祖太宗皇位授受问题辨析》《邓广铭治史丛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第二十四章范质王溥魏仁浦第一节范质三代元老范质(911—964)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清河西南)人。后唐长兴四年(933)进士入仕为忠武军(许州今河南许昌)节度推官升为封丘县(今属河南)令。后晋初任监察御史、节度从事开运元年(944)任翰林学士。开运三年契丹灭后晋后晋出帝对当值的翰林学士范质说:“卿为我草奏具言之庶几活我子母。”范质为之撰降表1。后汉初任户部侍郎乾祐三年(95o)在枢密使郭威的推荐下升任枢密副使成为郭威的心腹。后周广顺元年(951)六月范质升为宰相。同年冬北汉联合辽军进攻后周郭威派王峻出征抗击王峻在奏章中称:“今朝中受圣知者惟李璟、范质而已。”2说明范质确是郭威的心腹。广顺三年二月王峻坚持要求罢免范质的相职而代以他人终于引了王峻和郭威的矛盾王峻随后被罢相。其时相虽仍是四朝元老中书令冯道但冯道老成持重从不争权;范质虽任次相却是主要掌权者。显德元年(954)春郭威死养子柴荣即位。随后相冯道死范质升为相后又兼参知枢密院事掌握军政大权。显德六年六月世宗柴荣病危时“召范质等入受顾命”1以相范质为的顾命大臣辅佐世宗长子年仅7 岁的梁王柴宗训(恭帝)即位封萧国公。次年正月初一赵匡胤指使人谎报辽与北汉军联合入侵时宰相范质未加细察即匆忙派赵匡胤率军抗击为赵匡胤动兵变提供了机会。

显德七年(96o)正月初四日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至陈桥驿时动兵变。率军返回都开封时“宰相早朝未退闻变范质下殿执王溥手曰:‘仓卒遣将吾辈之罪也。’爪入溥手几出血”。深悔自己不察赵匡胤奸谋而导致后周的灭亡有负世宗托付的顾命之责。当赵匡胤进城回殿前司公署后赵匡胤的“将士拥(范)质等俱至”殿前司公署内2面对如狼似虎的将士范质进行着最后挽救后周政权的努力以期待赵匡胤回心转意因而当面质问赵匡胤:“先帝养太尉如子今身未冷奈何如此”。赵匡胤“呜咽流涕曰:‘吾受世宗厚恩今为六军所迫一旦至此惭负天地将若之何?’”装出一副无奈的样子。赵匡胤事先安排的殿前司散指挥都虞候罗彦瓌“举刃拟质曰:‘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赵匡胤假装“叱之”而罗彦瓌“不退”。范“质知势不可遏”看出赵匡胤对帝位志在必得范质虽有志恢复后周但已回天乏力不得已而求其次以避免后周取代后汉时后汉嗣君刘贇(湘阴公)被郭威派人杀害惨剧的重演。遂提出事情既已展到如此地步但也不要太匆忙废后周建立新皇朝可以举行禅位之礼“因具陈之”提出了具体的措施。接着进一步说:“太尉既以礼受禅则事(周)太后如母养少主(周恭帝)如子无负先帝旧恩”赵匡胤只得1 《新五代史》卷17《晋高祖皇后李氏传》。

2 《旧五代史》卷13o《王峻传》引《五代史缺文》。

1 《资治通鉴》卷294显德六年六月癸巳。

2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建隆元年正月甲辰。

“挥涕许诺”。范质始终只以当时对中高级军官的尊称“太尉”称赵匡胤不仅“颇诮让太祖且不肯拜”只是在赵匡胤已允诺他提出的条件之后而且是在早已暗中投靠赵匡胤的次相“王溥先拜”后范“质不得已从之”1。赵匡胤之所以力争相范质的支持因为争取后周有威望的宰相支持他是至关重要的。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第一次自邺都(今河北大名东北)兵变回京后因为得不到相冯道的支持未能立即代汉建周只得议立刘贇为汉帝而自任监国。后又乘出兵北上抗辽之机不得不在澶州再次动兵变裂黄旗以被身兵回都才废后汉建立后周后又派人杀死刘贇。

北宋开国相范质在赵匡胤同意他的意见之后率百官成礼赵匡胤得以顺利地建立宋朝。在为开国元勋及亲信升官进爵之后范质的宰相官衔也由同平章事升为侍中成为北宋前期七位最高相衔“侍中”的第一人。赵匡胤继续任命原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为宋朝的开国宰相并尽可能不变动后周官员的职务。赵匡胤深知自己由于后周世宗的重用在短短的六七年间从列校提升为殿前司禁军最高长官之后夺取皇位的为许多资历高于自己或与己相近的文武官员们所不服而三代元老范质及其他后周的宰相、枢密使的支持非常有利于宋政权的稳固。事实也正是如此当赵匡胤建立宋政权后遣“使告诸道东诸侯坐使者而问故宰相其谁乎枢密使副其谁乎军职其谁乎从官其谁乎皆不改旧乃下拜”1正是这种情形的写照。但是这决不是赵匡胤对范质等旧相的完全信任而是赵匡胤心腹文职人员的名望实在太低无法直接提升为执政官更不用说是宰相。因此在升遣范质等相衔的同时也免去了他们原先兼任的知枢密院事使之成为只问政事的行政长官后封鲁国公。当赵匡胤先后平定潞州李筠、扬州李重进等后周宿将后立即将心腹赵普提升为枢密副使范质也“适时”地建议重用赵匡胤的心腹吕馀庆、赵普。

赵匡胤对仍以后周的宰相、元老范质等人执政的状况内心不满采取措施打击范质等人的威望。有的记载:“先是宰相见天子议大政事必命坐面议之从容赐茶而退唐及五代犹遵此制及(范)质等惮帝英睿每事辄具札子进呈”“由是奏御寝多始废坐论之礼”。似乎是因范质等宰相上朝忙于奏请没有时间回坐位而废宰相坐论之礼此事始见于王曾的记载而为宋时纂修的《国史》及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所采纳2其实都是为尊者讳的写法。邵博的记载似更可信:“自唐以来大臣见君则列坐殿上然后议所进呈事盖坐而论道之义。艺祖(赵匡胤)即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1范质等人知道已到非坚辞相位不可的时候了当乾德二年(964)正月辞相对赵匡胤非但没有挽留而是匆忙地将留1 王称:《东都事略》卷18《范质传》;《宋史》卷249《范质传》;苏辙:《龙川别志》卷上;司马光:《涑水记闻》卷1。

1 陈师道:《后山谈丛》卷3。

2 《宋史》卷249《范质传》王曾:《王文正公笔录》;《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乾德二年正月戊子。1 邵博:《河南邵氏闻见后录》卷1。

用的三位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同日罢相。同年九月范质病死终年54岁。虽然“终(范)质之世(后周)太后、少主皆无恙”2但范质自感有愧于后周世宗遗命辅佐少主的重托《宋史》称范质临终“戒其后勿请谥立碑自悔深矣”3。

子范旻开宝四年(971)任邕州(今广西南宁)知州兼水6转运使时南汉旧臣邓存忠率众反宋范旻守城达七十余日。太平兴国三年吴越“归地”后任为权知两浙诸州军事治理吴越国旧土。次年初宋太宗亲征北汉范旻改任三司副使、判行在三司事负责财政事务。太平兴国五年“坐受人请求擅市竹木入官”④事与宋太祖次子秦王赵德芳府有某种关系因而受到宋太宗的严惩被贬为房州(今湖北房县)司户改移唐州(今河南唐河)死于贬所。

第二节王溥魏仁浦王溥王溥(922—982)字齐物并州祁县(今属山西)人。父王祚后晋时掌三司盐铁案后汉时任三司副使后周时历任州刺史、团练使宋初升州防御使乾德二年(964)以左领军卫上将军致仕。王溥后汉乾祐元年(948)举进士入仕为秘书郎;同年八月枢密使郭威奉诏西讨河中(今山西永济西)李守贞、永兴(今陕西西安)赵思绾、凤翔王景崇三镇叛乱辟王溥为从事。乾祐三年四月郭威以枢密使为邺都留守王溥任留守判官已成为郭威心腹。郭威建立后周广顺元年(951)正月王溥即改任枢密直学士。次年三月王溥改任中书舍人充翰林学士掌诏诰草拟之权显德元年(954)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病危之际仍惦记着心腹王溥有的记载:“太祖将大渐促召学士草制以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已宣制太祖曰:吾无恨矣。”1显德二年四月后周世宗派兵攻取后蜀秦州、凤州时“上谋取秦、凤求可将者(宰相)王溥荐宣徽南院使、镇安节度使向训”。后周占领秦、凤地区后“百官入贺帝(世宗)举酒属王溥曰:边功之成卿择帅之力也”2。显德六年六月与相范质同时兼参知枢密院事共掌军政大权。世宗死子柴宗训(恭帝)即位王溥也是顾命大臣之一。但是当赵匡胤势力日益强大准备夺取后周政权之时“宰相王溥亦阴效诚款”并献奉宅园以取悦于赵匡胤1。当赵匡胤指使人谎报辽与北汉联军入侵准备动兵变时身为次相且预知赵匡胤阴谋的王溥实际上促成了相范质仓卒命赵匡胤率军北上。所以赵匡胤兵变返京后当范质自责时心里有鬼的王溥“口2 苏辙:《龙川别志》卷上。

3 《宋史》卷249《范质传、传赞》。

④ 《宋史》卷249《范质传附范旻传》参见《宋史》卷257《王仁赡传》。1 《东都事略》卷18《王溥传》。

2 《资治通鉴》卷292后周显德二年四月、九月。

1 《五朝名臣言行录》卷1 之3。

禁不能对”。范质、王溥等同被押至殿前司公署时王溥“降阶先拜”2正是王溥的行为助长了赵匡胤动兵变的决心。

宋朝建立后王溥任次相、监修国史并加“守司空”。建隆二年(961)上《唐会要》1oo 卷后又上《五代会要》3o 卷均传世。乾德二年(964)正月王溥与范质等同日罢相后封祁国公。太平兴国七年(982)四月相赵普诬陷宋太宗弟赵廷美与末相卢多逊谋反时王溥附和赵普陷害赵廷美、卢多逊同年八月病死终年61 岁谥文献。孙王克明咸平六年(1oo3)取宋太宗之女郑国长公主改名贻永康定元年(1o4o)任同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庆历五年(1o45)任枢密使。

魏仁浦魏仁浦(911—969)字道济汲县(今河南卫辉)人。后晋末任枢密院刀笔吏晋亡随众北迁逃归后汉初补旧职时郭威任枢密使魏仁浦以干练闻升兵房主事成为郭威心腹。乾祐三年(95o)四月郭威以枢密使任邺都留守魏仁浦从行。同年十一月后汉隐帝密诏李弘义、郭崇杀王殷、郭威李弘义以密诏告王殷王殷与李弘义遣使将密诏给郭威郭威即“召枢密使院吏魏仁浦谋于卧内”“仁浦曰:公有大功于朝廷握强兵临重镇以谗见疑岂可坐而待死”“教威倒用留守司印”1重写诏书申言隐帝要郭威诛杀诸将校以激怒部属。后周建立魏仁浦任枢密副承旨随后又升为承旨。后周太祖郭威临死前对兵变时建功的魏仁浦特向柴荣嘱咐:“魏仁浦勿使离枢密院。”2显德元年正月柴荣即位魏仁浦升任枢密副使。同年三月世宗亲征抗击北汉魏仁浦从征高平之战后周军阵东已溃败魏“仁浦劝世宗出阵西殊死战”因而击败北汉军3。同年七月魏仁浦升任枢密使。显德六年六月魏仁浦升任宰相依前充枢密使“议者以仁浦不由科第不可为相”。世宗说:“自古用文武才略为辅佐岂尽由科第邪。”《资治通鉴》称魏仁浦“虽处权要而能谦谨”“虽起刀笔吏致位宰相时人不以为忝”④。

入宋魏仁浦仍任宰相(集贤相、末相)但解除所兼枢密使一再以疾乞免相不许乾德二年(964)正月与相范质、次相王溥同日罢相守尚书右仆射。开宝二年(969)赵匡胤亲征北汉魏仁浦从行以疾回病死终年59 岁后谥宣懿。开宝五年子魏咸信取宋太宗之女永庆公主。2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建隆元年正月甲辰。

1 《新五代史》卷11《周太祖纪》;《东都事略》卷18《魏仁浦传》。

2 《资治通鉴》卷291后周显德元年正月。

3 《宋史》卷249《魏仁浦传》。

④ 《资治通鉴》卷294后周显德六年六月。

第二十五章石守信王审琦韩重赟李继勋刘廷让第一节石守信王审琦韩重赟义社十兄弟赵匡胤动兵变代周建宋的基本力量之一是以他为的所谓“太祖义社兄弟”1也称为“义社十兄弟”即赵匡胤、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何时结成“义社兄弟”最初以何人为均已不详其中赵匡胤、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韩重赟六人《宋史》和《东都事略》有纪、传他们都是后汉时投入枢密使郭威部下当时也都是低级军官地位大体相当。杨光义、刘庆义、刘守忠、王政忠的情况当亦近似结成“义社兄弟”的时间可能就在此时。因为到后周世宗初年各人展情况已有很大差异地位也已相当悬殊。此时“义社十兄弟”中地位最高的不是赵匡胤而是李继勋。赵匡胤主要是在世宗后期得到迅提拔成为殿前司的正长官。赵匡胤与其义社兄弟的关系显然有着亲疏远近的差异石守信、王审琦、韩重赟三人可能与赵匡胤的关系最为密切他们参与兵变成为开国功臣。而杨光义、刘庆义、刘守忠、王政忠升迁最慢与赵匡胤的关系也可能较为疏远。

石守信石守信(928—984)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后汉时隶枢密使郭威帐下。后周广顺初年升任禁军亲卫都虞候。显德元年(954)后周抗击北汉的高平之战石守信以功升亲卫左第一军都指挥使;同年师还后又升任殿前司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显德三年从世宗征南唐石守信任先锋参与**等地战役。显德五年三月南唐割淮南求和后石守信以功升铁骑、控鹤四厢都指挥使成为殿前司禁军主力的指挥官。显德六年三月后周攻辽以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韩通为6路都部署已升任殿前都虞候的石守信任6路副都部署石守信已成为后周的主要将领之一。同年六月赵匡胤接替张永德任殿前都点检时石守信接替赵匡胤任殿前都指挥使。世宗死子柴宗训即位石守信以义成军(滑州今河南滑县东南)节度使仍兼任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是以赵匡胤为的“义社十兄弟”中继李继勋、赵匡胤之后第三个建节的而且长期与赵匡胤同在殿前司共事是赵匡胤的部属、亲信后周末成为赵匡胤的副手关系最为密切。

显德七年正月初赵匡胤指使人谎报军情暗中与赵匡胤勾结的次相王溥促使相范质仓促派赵匡胤率军北上石守信是殿前司留京的最高长官是赵匡胤事前安排的内应。赵匡胤于当天晚上准备兵变时派心腹小校郭延赟驰回京城向石守信报告石守信立即部署“将士环列待旦”1等待策应赵匡胤兵变部队回京。由于有石守信等指挥的殿前司禁军策应赵匡胤的兵变部队得以顺利进城。

1 李攸:《宋朝事实》卷9《勋臣·太祖义社兄弟》。

1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建隆元年正月癸卯。

宋朝建立石守信列在六位主要开国元勋(翊戴功臣)之升任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并改兼归德军(宋州)节度使。建隆元年四月昭义军(潞州)节度使李筠反宋赵匡胤立即派石守信为主帅率前军进讨并先后于长平(关名今山西长子南)、泽州(今晋城)南击败李筠军赵匡胤亲往督战攻下泽州李筠**死泽、潞平石守信以功加同平章事为使相。同年九月淮南节度使、原后周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反赵匡胤又派石守信为扬州行营都部署、兼知扬州行府事为南征军主帅赵匡胤随后也亲征督战。十一月石守信率军攻占扬州李重进**死淮南平。建隆二年石守信升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但命其离京就镇。同年七月宋太祖解除宿将兵权石守信改任天平军(郓州今山东东平)节度使虽保留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军职“其实兵权不在也”2。建隆三年九月已加同平章事为使相的石守信深知赵匡胤的心意自己上表解除兵权即请求免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的名义专任天平军节度使。开宝六年(973)石守信的使相衔升为侍中。

宋太宗即位石守信使相衔升为中书令石守信自出任天平军节度使“凡十七年不徙专事聚敛积财巨万”3。太平兴国二年(977)罢天平军节度使改以中书令衔任西京(洛阳)留守。石守信崇奉佛教在西京建造崇德寺招募民夫运输建筑材料“驱迫甚急而佣直不给人多苦之”1。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亲征灭北汉遂即移军进攻辽南京幽都府起用宿将石守信督前军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之战宋太宗亲自督战宋军大败宋太宗狼狈逃回。同年八月宋太宗将战败的责任推给诸将“守中书令、西京留守石守信从征范阳督前军失律”“责授崇信军节度使兼中书令”2但不久又进封石守信为卫国公。太平兴国七年(982)移为镇安军(陈州今河南淮阳)节度使。太平兴国九年(984)六月死终年57 岁追封威武郡王谥武烈。

石保兴石守信长子。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亲征北汉时任御寨四面都巡检。至道二年(996)任延州(今陕西延安)都巡检使兼署州事又升任本路副都部署。真宗时在与西夏战争中立功后历任知州。石保兴子石元孙宝元二年(1o39)任殿前都虞候鄜延副都部署。康定元年(1o4o)西夏攻延州三川口(今延安西)之战石元孙战败被俘宋夏议和后放还。石保吉石守信子石守信任天平军节度使时任衙内都指挥使。开宝五年取宋太祖之女延庆公主历刺史、防御使、观察使、节度使雍熙四年(987)任大名知府兼兵马都部署。咸平二年(999)真宗将出巡河北石保吉任北面行营先锋都部署屯定州(今河北正定)后移屯大名以防辽。景德元年(1oo4)八月以武宁军节度使兼同平章事为使相。次年改镇安军(陈州今河南淮阳)节度使以使相就镇。大中祥符二年(1oo9)妻晋国大长公主病石保吉回京视公主疾。次年死谥庄武。

王审琦2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建隆二年七月庚午。

3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太平兴国二年十一月己亥。

1 《宋史》卷25o《石守信传》。

2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o太平兴国四年八月壬子。

王审琦(925—974)字仲宝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后汉末投枢密使郭威帐下后周太祖时任殿前司铁骑指挥使显德元年(955)从后周世宗抗击北汉入侵以功升铁骑都虞候改铁骑右厢第二军都指挥使。显德三年从世宗攻南唐王审琦攻占舒州(今安徽潜山)以功改任殿前司散员都指挥使。显德四年三月在紫金山寨(今凤台东南)战役中王审琦率军先登大败南唐军转殿前司控鹤右厢都指挥使;后在濠州(今凤阳东北)、楚州(今江苏淮安)战役中均立有战功显德五年改任铁骑右厢都指挥使一直是石守信的部属。显德六年三月从世宗攻辽。同年六月世宗子柴宗训即位后王审琦任殿前都虞候。

显德七年正月初赵匡胤动“陈桥兵变”被赵匡胤称为“布衣交”

王审琦与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同被安排在京城作内应。宋朝建立在六位主要开国元勋中名列第四升任殿前都指挥使、泰宁军(兖州今属山东)节度使。建隆元年(96o)四月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反宋宋太祖亲征王审琦任御营前洞屋都部署;同年九月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反宋石守信任扬州行营都部署王审琦任副都部署兼前军部署为先锋。

建隆二年七月宋太祖收兵权王审琦罢殿前都指挥使出为忠正军(寿州今安徽凤台)节度使在镇达八年之久史称“为政宽简”。属县县令免除有罪录事吏的职务王审琦的幕僚报告县令事前没有请示而擅自处理应该按问其罪。王审琦说:“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王审琦的思想正符合宋太祖加强皇权的要求。开宝二年(969)宋太祖亲征北汉时王审琦任御营四面都巡检。次年改为忠武军(许州今河南许昌)节度使但不赴任而留住京城。王审琦本不能饮酒宋太祖以布衣交共享富贵每宴强令饮酒王审琦有时连饮十杯开宝六年(973)又加同平章事衔为使相终于“暴疾不能语”1次年死终年5o 岁追封琅琊郡王。

王审琦长子王承衍开宝三年娶宋太祖长女昭庆公主(魏国大长公主)。王承衍曾孙王师约(原名孝庄)治平三年(1o66)娶宋英宗长女徐国公主(魏、楚国大长公主)。王师约子王殖绍圣四年(1o97)娶宋神宗四女惠国公主(潭国长公主)2。

韩重赟韩重赟(?—974)磁州武安(今属河北)人。后汉末隶枢密使郭威麾下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与后汉的“高平之战”以功升任殿前司铁骑指挥使。后周末升任殿前司控鹤军都指挥使。

赵匡胤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时韩重赟参与兵变“以翊戴功”升为侍卫亲军司马军主力龙捷左厢都指挥使。建隆元年(96o)五月从征潞州李筠以功代张光翰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宁江军(夔州时为后蜀辖区今重庆奉节)节度使。同年九月从征淮南任淮南行营马步军都虞候。建1 《宋史》卷25o《王审琦传》。

2 《东都事略》卷19《王审琦传》附《王承衍传》;《宋史》卷248《公主传》作康国公主下嫁王遇遇或为殖改名或为误字。

隆二年(961)七月宋太祖收兵权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罢军职出为忠正军节度使韩重赟继任殿前都指挥使、改领义成军(滑州今河南滑县东南)节度使时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都已废罢韩重赟遂成为殿前司正长官。建隆三年正月宋太祖扩建皇城东北部并按洛阳宫殿图修建宫殿由韩重赟督建。乾德四年(966)八月黄河决口于滑州韩重赟督军士民夫修河堤。韩重赟屡负重任为他人所妒忌乾德五年(967)初有人“谮(韩)重赟私取亲兵为腹心”。赵匡胤大怒也不查证就要杀韩重赟因为赵匡胤正是这样而展势力终于夺取后周政权的。赵普谏说:“亲兵(指殿前司禁军)陛下必不自将须择人付之。若重赟以谗诛即人人惧罪谁复为陛下将亲兵者。”赵匡胤虽然不杀韩重赟但随即于同年二月解除他的军职出为彰德军(相州今河南安阳)节度使1。开宝二年(969)宋太祖亲征北汉韩重赟任为北面都部署。开宝七年(974)死子韩崇训、韩崇业。

韩崇训(955—1o1o)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平北汉韩崇训从征后以贝(今河北清河西)、冀(今冀县)都巡检权知麟州(今陕西神木北)。雍熙四年(987)夏州(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知州安守忠战败于王亭镇(夏州西北)党项李继迁追击至夏州城下韩崇训领兵赴援李继迁战败退兵韩崇训改任夏州监军。不久被调离西北咸平元年(998)又被调赴西北任石州(今陕西横山北)知州次年改任鄜州(今富县)知州多次击败李继迁的进攻。咸平四年六月辽军入侵河北王显任都部署韩崇训调任行营钤辖从此参与抗辽战争。咸平六年升为枢密都承旨。景德三年(1oo6)韩崇训升为检校太傅、签署枢密院事成为枢密院次长官次年八月以患眼疾恳辞而免职。

韩崇业太平兴国六年(981)娶秦王赵廷美女云阳公主。次年赵廷美被相赵普陷害降为涪陵县公房州(今湖北房县)居住韩崇业也被贬往房州。雍熙元年(984)赵廷美死后才又复出任职。

第二节李继勋刘廷让(附杨光义、刘庆义、刘守忠、王政忠)

李继勋李继勋(916—977)大名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后汉末枢密使郭威镇邺都时李继勋投入郭威部下。后周初已任殿前司散员都指挥使。显德元年(955)三月参加“高平之战”以功升殿前都虞候不久改任虎捷右厢都指挥使领永州(今湖南零陵时在湖南割据政权境内)防御使赵匡胤才继任殿前都虞候。同年十月升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昭武军(利州今四川广元时在后蜀境内)节度使。赵匡胤才继李继勋之后领永州防御使。李继勋在“义社十兄弟”中不仅最年长而且升迁度最快是第一个升任殿前司副长官殿前都虞候、第一个升为节度使的。“义社十兄弟”结社时也有可能原是以他为。但当显德三年六月李继勋在攻打南唐寿州(今安徽凤台)的战役中因“怠于守御”以致南唐守军“出城来攻”“破栅而入”后周军攻城之具并为所焚“将士死者数百人”影响后周军的1 《宋史》卷25o《韩重琦传》。原作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步”字衍。士气“军无固志诸将议欲退军”1。但“世宗以继勋武臣不之责也”2所以并没有重责李继勋只是免去其军职出为河阳三城(孟州今河南孟县南)节度使而从昭武军节度使改为河阳三城节度使不是降而是升所以“议者以为失责帅之义”3次年七月才免去其节度使而责为右武卫大将军而赵匡胤只在此前二月才正式升为节度使李继勋此后的名位虽降在赵匡胤之下但仍高于石守信。李继勋以后屡建战功官衔也不断升迁显德六年世宗攻辽时李继勋任战棹左厢都部署已成为水路都部署赵匡胤的部属。显德六年七月李继勋又升为安**(邢州)节度使。

赵匡胤代周建宋时李继勋正在安**节度使任上没有参与兵变活动不属于开国元勋。建隆元年(96o)六月赵匡胤平定潞州刘筠李继勋朝见赵匡胤于潞州行营即被移为昭义军节度使以镇守新平定的潞州地区后在进攻北汉边境及抗击北汉中屡建功勋乾德五年(967)加同平章事为使相。开宝元年(968)八月以李继勋为河东行营前军都部署、党进为副都部署、曹彬为监军指挥宋军攻入北汉。北汉随即派侍卫都虞候刘继业(即杨业)等率军扼守团柏谷(今山西太谷西南)枢密使马峰监其军;并向辽求援北汉马峰率军南过洞过河(今潇河在今榆次南)与宋李继勋的先锋部署何继筠军相遇宋军大获全胜斩2ooo获马5oo 匹擒北汉将张环、石斌夺汾河桥直抵北汉都城太原城下李继勋率宋军围攻太原。辽穆宗已命西南面都统、南院大王耶律挞烈救援北汉辽军经雁门(今山西代县)南下李继勋率军退回宋境。

次年二月宋太祖又派曹彬、党进各率部先攻北汉仍以李继勋为河东行营前军都部署赵匡胤随后亲征督战。北汉派刘继业、冯进琦仍屯团柏谷以抗宋军派陈廷山率数百骑进行侦察正遇李继勋所部前军陈廷山即率部投降刘继业等退回太原后即被罢军职。李继勋率部再次进抵太原城下辽贺北汉刘继元即位的使臣韩知璠(一作范)也于此时到达太原并协助北汉守卫太原随即又向辽求援。赵匡胤在得知李继勋等已兵抵太原遂从潞州到达太原城下并下令征集附近民伕筑连城围攻太原又接受陈承昭建议在汾河上筑坝蓄水准备以水灌城。李继勋率宋军主力于太原城南党进、赵赞、曹彬分率所部于城东、西、北三面围攻太原。四月辽分兵两路南下救援北汉西路军经石岭关(今忻州南)南下东路辽军经定州西境进援太原都分别为宋军击败。五月宋军又引汾河水灌太原城但北汉仍坚守不降进入闰五月夏雨连绵宋军多病辽再派援军前来。赵匡胤在采纳李光赞建议“屯兵上党使夏取其麦秋取其禾”;薛化光建议的“起其部内(北汉)人户”迁于宋境内以削弱北汉经济及人力的政策后退兵1。李继勋于次年移镇天雄军节度使。宋太宗即位后李继勋的使相衔升为侍中。太平兴国二年(977)李继勋以病回洛阳治病以太子太师致仕同年死终年62 岁追封陇西郡王谥庄武。

刘廷让(光义)

1 《旧五代史》卷116《后周世宗纪》三。

2 《旧五代史》卷128《王敏传》。

3 《宋史》卷254《李继勋传》。

1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o开宝二年闰五月壬子、庚申。

刘廷让(929—987)本名光义宋太宗即位后赐名廷让。祖籍涿州范阳(今河北涿州)曾祖刘仁恭唐卢龙军(幽州今北京)节度使唐末割据者;祖刘守文为唐横海军(沧州今河北沧州东南)节度使为弟刘守光所杀父刘延进携家避难南逃。后汉枢密使郭威镇守邺都时刘光义(一作毅)入麾下后周太祖时任至侍卫司龙捷右厢都指挥使。

宋建隆元年(96o)三月从征潞州李筠时任行营先锋使。次年升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宁江军(夔州时为后蜀辖区)节度使。乾德二年(964)四月率军赴潞州守边以防北汉侵扰。同年十一月宋军进攻后蜀王全斌任西川行营前军兵马都部署率主力从陕西南下;刘光义任副都部署与都监曹彬率步骑2 万自归州(今湖北兴山南)沿长江西上在距夔州3o 里处舍舟登6先夺城东过江浮桥然后乘舟而上一举攻占江防重镇夔州击破后蜀川东防御体系的枢纽。刘廷让军纪严明后蜀万(今重庆万县)、施(今湖北恩施)、开(今重庆开县)、忠(今忠县)四州刺史皆迎降刘廷让军遂迅占领峡中的所有州县。乾德三年正月刘廷让率军西进至遂州(今四川遂宁)后蜀遂州知州迎降。此时宋军北路王全斌军已进至成都附近后蜀降。

同年三月后蜀降将全师雄叛乱迅占领川西除成都以外的许多州县全师雄叛军至成都西北新繁刘光义率部击败全师雄俘万余人。同年十二月宋军平定全师雄。次年正月刘光义以功改领镇安军节度使。开宝六年(973)刘光义被罢军职出为镇宁军节度使。

开宝九年(太平兴国元年)十月皇弟赵光义夺位是为宋太宗。刘光义因与赵光义同名被赐名廷(一作庭)让。太平兴国二年五月一批节度使被授以环卫闲职刘光义被罢节度使改授右骁卫上将军。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986)五月宋辽岐沟关(今河涿州西南)之战宋军大败。六月宋太宗又起用张永德等久处环卫闲职的宿将任河北沿边诸州知州以抗辽刘廷让被任为雄州(今雄县)知州后移为瀛州(今河间)都部署。同年十二月辽圣宗率南京(今北京)留守耶律休哥(逊宁)等部入侵刘廷让以精兵付沧州(今沧州东南)都部署李继隆殿后以备紧急时进行救援自率数万宋军北上抗击辽军大战于莫州(今任丘南)南刘廷让军被围于君子馆(今河间北)部将桑赞率部激战半天多辽援军不断而宋援军李继隆部不但不进行救援反而南逃桑赞遂率部先逃先锋雄州知州贺令图被俘部将、高阳关(今高阳东)部署杨重进力战阵亡李“继隆退保乐寿(今献县)(刘)廷让一军皆没死者数万仅以数骑获免”1。因是李继隆率部南逃才导致战败宋太宗没有责罚刘廷让。次年初代张永德继任雄州知州兼兵马部署。此次战败的责任者李继隆虽被逮赴中书推问但也无罪释放可能引起刘廷让的不满同年秋刘廷让病宋太宗派御医前往医治刘廷让上表要求回京城未等宋太宗批准即擅离治所南归因而被下御史台按问被削夺官爵配隶商州(今属陕西)。子永德、永和亦被贬官。刘廷让在贬途中绝食行至华州(今华县)死终年59 岁也许宋太宗觉得对刘廷让处分太重“太宗念之赠太师”1。

1 《宋史》卷259《刘廷让传》。

1 《东都事略》卷2o《刘廷让传》。

杨光义、刘庆义、刘守忠、王政忠赵匡胤“义社十兄弟”中的杨光义、刘庆义、刘守忠、王政忠四人史书记载不详。两宋之际的李攸记载:“太祖义社兄弟保静军节度使杨光义天平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兼侍中石守信昭义军节度使兼侍中李继勋忠武军节度使、同平章事、中书令、秦王王审琦忠远军节度使、观察留后刘庆义左骁卫上将军刘守忠右骁卫上将军刘廷让彰德军节度使韩重斌(赟)解州刺史王政忠。”2这个排列顺序也许就是十兄弟的排行顺序。

刘守忠相州(今河南安阳市)人一作“左骁卫大将军致仕”3大将军应是上将军之误其经历或许与右骁卫上将军刘廷让(光义)有某些近似之处可能也任过节度使。刘守忠父刘万国任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马步军都指挥使也许是在后周时。刘守忠子刘用是宋太宗晋王府旧人太宗末任至高阳关副都部署真宗时历任州部署、副都部署、知州等职。

王政忠据李焘记载:“世言太祖义社十兄弟政忠盖其一人也”还说“并当检讨”④可见南宋初叶所存史料已极少。开宝八年(975)五月王政忠以解州刺史权知晋州(今山西临汾)兼兵马钤辖。次年八月宋太祖以党进、潘美为帅进攻北汉又派兵分路进兵其中一路由郝崇信与解州刺史王政忠率领出汾州(今汾阳)进攻太原。九月宋军击败北汉军于太原城下。十月当宋军继续攻打太原之际宋太祖被其弟赵光义害死“是月太宗即位召诸将还”1。此后王政忠已不见于记载。

从以上七人的最后官衔与李攸记载的相同推测未见于其他记载的杨光义、刘庆义二人杨光义的最后官衔当即是保静军节度使。而李攸所记刘庆义官衔忠远军节度使、观察留后则稍有误北宋初未设忠远军可能是安远军(安州今湖北安6)之误;节度使、观察留后可能是“节度观察留后”之误衍“使”字他的官衔可能是安远军节度观察留后。

2 李攸:《宋朝事实》卷9《勋臣·太祖义社兄弟》。

3 《宋史》卷279《刘用传》。上将军在大将军之上。

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开宝八年五月庚寅注。

1 《宋史》卷482《北汉世家》。

第二十六章高怀德张令铎张光翰赵彦徽罗彦瓌王彦昇第一节高怀德张令铎张光翰赵彦徽开国功臣(翊戴功臣)

赵匡胤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后的数日最先进行的就是“论翊戴功”对在兵变中建立特殊功勋的开国功臣们加官进爵他们依次是原后周的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殿前都虞候王审琦、虎捷右厢都虞候张光翰、龙捷右厢部指挥使赵彦徽六人。中级军官中主要的有散指挥都虞候罗彦瓌、散员都指挥使王彦昇二人。元代依据宋朝《国史》修撰的《宋史·太祖纪》及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 都只列前六人而与《宋史·石守信传》同卷的开国功臣传记中则除上述六人外还有韩重赟及中级军官罗彦瓌、王彦昇三人并都被比之于东汉光武帝的开国功臣说明宋朝的《国史》将前六人列为主要的开国元勋而后三人在赵匡胤兵变中也有“翊戴”之功。九人中石守信、王审琦、韩重赟是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1都属于赵匡胤为长官的殿前司系统。散指挥都虞候罗彦瓌、散员都指挥使王彦昇二人则作为“翊戴”功臣的中下级军官的代表人物二人都是属于殿前司中“最亲近扈从者”的“殿前诸班”之一2。高怀德、张令铎则分别是侍卫亲军司马、步军的最高指挥官赵彦徽、张光翰则分统侍卫亲军司的马、步军主力之一。赵匡胤通过七位高级将领掌握了后周禁军精锐的大部分确保了兵变的成功。

高怀德高怀德(926—982)字藏用真定常山(今河北正定西南)人。祖籍幽州祖高思继唐末卢龙军(幽州)节度使刘仁恭的中军都指挥使为晋王李克用所杀害。父高行周时年十余岁补列刘仁恭帐下;后唐时任至节度使;后晋时加同平章事为使相曾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使相衔进为兼侍中;后汉时使相衔进为兼中书令屡封至齐王;后周时加守尚书令广顺二年(952)死。

高怀德青年时一直在其父高行周节度幕府任牙校后晋、后汉时皆领刺史衔。其父高行周死后后周太祖才召高怀德为殿前东西班都指挥使时赵匡胤为东西班行职位低于高怀德;后改铁骑指挥使3在此前后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也曾任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高怀德与赵匡胤父子的关系可能在此时建立的。

显德元年(954)世宗亲征抗击北汉入侵高怀德任先锋都虞候“高平之战”后赵匡胤升任殿前都虞候成为殿前司次长官石守信升任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高怀德升为铁骑右厢都指挥使成为赵匡胤、石守信的部属。1 李攸:《宋朝事实》卷9《勋臣·太祖义社兄弟》。

2 《五代会要》卷12《京城诸军》《宋史》卷187《兵志》一。

3 《宋史》卷25o《高怀德传》。按:原文作“铁骑都指挥使”有缺误因铁骑都指挥使在他后来升迁的铁骑右厢都指挥使之上。

后从世宗征淮南升为龙捷左厢都指挥使。显德六年世宗攻辽高怀德随6路都部署韩通先赴沧州高怀德率部至瓦桥关(今雄县西南)辽瓦桥关使向高怀德投降。后周改瓦桥关为雄州以陈思让为雄州兵马都部署高怀德任副都部署。显德六年六月世宗死恭帝即位。七月高怀德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宁江军节度使与石守信同时建节。

显德七年(宋建隆元年96o)正月初一赵匡胤指使人谎报辽与北汉联合攻周后周宰相范质仓促命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禁军北上抗击高怀德被任命为北面行营马军都指挥使在赵匡胤动“陈桥兵变”中拥戴赵匡胤。宋朝建立在为“翊戴”功臣加官进爵中仅次于石守信位列第二移领义成军节度使并升任殿前副都点检由于殿前都点检已不设置高怀德遂成为殿前司正长官。后兼任关南副都部署。同年五月宋太祖亲征讨伐潞州李筠石守信任前军都部署高怀德任副都部署于泽州南大败北汉军俘北汉河阳节度使范守图改忠武军节度使。宋太祖为了表示与开国功臣们共享富贵先后与高怀德、张令铎、石守信、王审琦等结成亲家。同年八月宋太祖将胞妹燕国长公主嫁给高怀德高怀德是开国功臣中的第一个皇亲国戚。同年冬宋太祖亲征讨伐扬州李重进高怀德从行。

建隆二年七月宋太祖收兵权时高怀德被罢殿前副都点检军职移为归德军(宋州今河南商丘南)节度使赴镇。殿前副都点检从此也废罢。开宝六年(973)加同平章事为使相。太宗初使相衔升为兼侍中。太平兴国四年(979)从太宗灭北汉改彰信军(曹州今山东定陶西南)节度使封冀国公太平兴国七年(982)改武胜军(邓州今属河南)节度使同年七月死终年57 岁追封渤海郡王谥武穆。

张令铎(张铎)

张令铎(911—97o)原名铎后周赐名令铎棣州厌次(今山东阳信)人。后唐时从军后汉乾祐元年(949)三月河中(今山西永济西)节度使白守贞反后汉派枢密使郭威率军讨伐张令铎从征以功升奉**指挥使。后周广顺初年改任控鹤指挥使后升至控鹤左厢都指挥使。显德三年(956)后周世宗攻南唐张令铎从征改为虎捷左厢都指挥使;次年世宗再次亲征淮南时张令铎则与龙捷右厢都指挥使柴贵分任京城左、右厢巡检负责京城治安。显德六年世宗亲征辽张令铎也从6路都部署韩通先赴沧州世宗因病退兵将占领的益津关改为霸州(今属河北)以韩令坤为兵马都部署张令铎任副职。

显德六年六月柴宗训即位后张令铎升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与高怀德同时分掌侍卫亲军司马、步军也和高怀德同时建节领武信军(遂州今四川遂宁当时也在后蜀境内)节度使。

显德七年(宋建隆元年96o)正月初赵匡胤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的过程中张令铎的“翊戴”功是什么史无记载依据他和高怀德在宋初近似的情况推测其作用与高怀德相似可能是随赵匡胤北上并有可能担任北面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在“陈桥兵变”中的作用应略同于高怀德。“张令铎自武信节度使、步军都指挥使为镇安节度使、马步军都虞候”成为侍卫亲军司的次长官“酬其翊戴之勋也”1。在宋太祖这次为开国功臣们加官进爵中略次于高怀德。

建隆二年七月宋太祖收兵权时张令铎被罢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军职出为镇宁军节度使。为了表示与张令铎“共富贵”“帝(太祖)为皇弟、兴元尹光美(秦王赵廷美)娶其(张令铎)第三女(后封楚国夫人)”2张令铎继高怀德之后成为宋太祖的亲家。开宝二年(969)入朝因病留京次年春死终年6o 岁。

张光翰赵彦徽宋朝主要的六位开国功臣中的第五位是“辽人张光翰自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嘉州防御使为宁江节度使、马军都指挥使”3。

张光翰(?—967)辽州榆社(今属山西)人。祖父张简唐检校尚书左仆射这在唐代后期不少是武将的加衔张简可能是唐末的武将。叔父张虔钊后唐明宗初年任护驾亲军都指挥使“长兴中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兼西面马步军都部署”④后唐末归附后蜀。张光翰父亲可能也是武官。张光翰在后周末任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属侍卫亲军司步军主力之一是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的部属。在六位翊戴功臣中张光翰与宋太祖的关系可能最为疏远。同年五月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及宁江军节度使衔都为宋太祖义社十兄弟之一的韩重赟所接替张光翰可能此时即被罢军职。从赵彦徽的情况推测张光翰即被出为永清军(贝州今河北清河西)节度使此后行迹不详。乾德五年(967)正月永清军节度使张光翰死。

六位主要开国功臣中的最末一位是安喜(今河北定州)赵彦徽(?—968)“自虎(一作龙)捷右厢都指挥使、岳州(今属湖南时属湖南割据政权辖区)防御使为武信(遂州今四川遂宁时属后蜀辖区)节度使、步军都指挥使”1。史称:赵彦徽“与上(太祖)同事周世宗尝拜为兄”2推测赵彦徽年长于赵匡胤他在后周世宗初年的职位当与赵匡胤相近或稍高。虽拜他为兄但他与宋太祖的关系也仅稍优于张光翰他与张光翰同于建隆元年五月先被罢军职他的军职为宋太祖的亲信罗彦瓌所接替。

宋太祖在建立宋朝还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就立即罢免张光翰、赵彦徽二人的军职而以自己的“义社兄弟”韩重赟与亲信罗彦瓌接替说明宋太祖急于直接掌握侍卫亲军司的兵权这可能与“陈桥兵变”中张光翰、赵彦徽两人的向背直接关系到兵变的成败张光翰、赵彦徽也许是在兵变最初时态度不太明朗尽管他们还是支持赵匡胤的兵变但赵匡胤对他们并不放心因而在平定潞州李筠之后急忙解除他们的兵权可能为了防备在其后镇压张光翰、赵彦徽原来的上司、后周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淮南节度使李重进1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建隆元年正月辛亥。

2 《宋史》卷25o《张令铎传》。

3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建隆元年正月辛亥。虎捷左厢部指挥《宋史》卷1《太祖纪》一作虎捷右厢都虞候。

④ 《旧五代史》卷74《张虔钊传》。

1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建隆元年正月辛亥参见《宋史》卷1《太祖纪》一。2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开宝元年五月丙午。

时别生枝节。

赵彦徽在罢军职之后即改为建雄军(晋州今山西临汾)节度使。乾德元年(963)十二月宋太祖“遣内容省使曹彬、通事舍人王继筠分诣晋、潞州与节度使赵彦徽、李继勋会兵入北汉境攻其边邑及辽、石州”1。赵彦徽在镇“不恤民事专务聚敛私帑所藏钜万”宋太祖虽知其事但并没有对他有所惩戒。赵彦徽自镇来朝宋太祖设宴款待因饮酒过度而生病遣送回镇开宝元年(968)五月病死。

第二节罗彦瓌王彦昇罗彦瓌罗彦瓌( 923—969)北宋开国功臣的中级将领并州太原(今太原西南)人。其父罗全德任后晋泌州(今河南唐河)刺史因而得以任皇帝的亲卫内殿直。开运元年(944)春后晋少帝(出帝)亲征抗击契丹至澶州其时河北到处有契丹骑兵少帝想遣使前往大名府宣慰以安抚人心挑选勇士十人随行罗彦瓌入选以功升兴顺指挥使。开运三年末契丹灭后晋次年(天福十二年949)初派罗彦瓌部送马千匹赴南京(今北京)行至元氏(今属河北)得知后汉建立遂将马送给后汉后任护圣指挥使。后周末任殿前司散指挥都虞候成为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的心腹。

当赵匡胤动“陈桥兵变”后回至京城的殿前司公署后周的宰相范质等人被赵匡胤所派将士押至殿前司公署范质当面质问赵匡胤忘恩负义后周世宗刚死不久就兵变夺位赵匡胤一时不知所措事先受赵匡胤指使充当打手的罗彦瓌即“挺剑而前曰: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范质如不承认赵匡胤为帝命运将如同韩通一样被杀死范质被迫奉赵匡胤为帝宋朝得以顺利建立。《宋史》称:罗彦瓌“于革命之日挺剑以语范质于宋则未必功在众先于周则其过不在人后矣”1确切地说明了罗彦瓌在兵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罗彦瓌只是对范质等进行恐吓迫使范质等承认赵匡胤为帝没有作出过分的越轨行为深得宋太祖的赏识宋朝建立后罗彦瓌立即连升数级一跃而成为殿前司马军主力部队的指挥官控鹤左厢都指挥使。建隆元年(96o)四月宋太祖亲征李筠罗彦瓌随石守信、高怀德大破北汉军。七月罗彦瓌再次获得越级晋升升为侍卫亲军司步军的最高指挥官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武信军节度使以接替刚被罢军职的赵彦徽罗彦瓌由中级军官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内越级提升成为高级将领并建节这在宋初是少有的。建隆二年七月宋太祖收兵权石守信等被出为节度使罗彦瓌也于同年被罢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军职出为彰德军(今河南安阳)节度使。乾德二年(964)春北汉与辽联军攻宋罗彦瓌与李继勋等率军击败联军于辽州(今山西左权)城下;罗彦瓌又改任安**(邢州今河北邢台)节度使。乾德四年二月率田钦祚等败北汉军于乐平(今山西昔阳)东静阳砦。次年再改镇**(华州今陕西华县)节度使开宝二年(969)死终年47 岁。1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乾德元年十二月乙巳。

1 《宋史》卷25o《罗彦瓌传》及《传论》。

王彦昇王彦昇(917—974)北宋开国功臣中的中级将领字光烈前蜀人。

以善击剑外号“王剑儿”。后唐于同光三年(925)灭前蜀次年前蜀后主王衍及宗族、官员、将佐奉诏迁往后唐都洛阳王彦昇时年11 岁应是随父迁至洛阳其父可能是前蜀将领。王彦昇后事宦官孟汉琼孟“汉琼以其趫勇言于明宗补东班承旨”1其时当在明宗后期长兴年间。后晋初转内殿直与罗彦瓌共事。开运元年后晋少帝北征至澶州王彦昇与罗彦瓌一起被选入十勇士以功升护圣指挥使。后周广顺元年(951)从向训(拱)破北汉军于■亭(今山西襄垣西北)南杀北汉将王璋以功升龙捷右厢第九军都虞候后升转入殿前司任铁骑右厢第二军都指挥使、领合州(今重庆合川时属后蜀)刺史。世宗时从刘崇进、李重进等转战于淮南显德三年(956)南唐进攻“盛唐铁骑都指挥使(似应为铁骑右厢第二军都指挥使)王彦昇等击破之斩三千余级”2。显德五年四月辽军攻占后周沿边州县镇宁军节度使张永德奉诏北上抗击王彦昇从征收复束城(今河北河间东北)升为殿前司散员都指挥使。此后可能即成为赵匡胤的心腹之一。显德七年(宋建隆元年96o)正月初当赵匡胤开始动“陈桥兵变”

时赵匡胤的心腹、都押衙李处耘“见军中谋欲推戴遽白太宗与王彦昇谋召马仁瑀、李汉等定议始入白太祖”1。兵变后赵匡胤又随即派王彦昇率所部先入京可见王彦昇在兵变中的地位相当重要。他在回京后先杀死后周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在京巡检韩通及全家。据史书记载:“初太祖誓军入京不得有秋毫犯及闻(韩)通死意甚不乐以建国之始不及罪彦昇”又说“王彦昇之弃命专杀也上(太祖)怒甚将斩以徇已而释之然亦终身不授节”。是奔命专杀还是奉命行事今虽无从考实从“其后上(太祖)幸开宝寺见壁上有(韩)橐驼(韩通之子)及(韩)通画像遽令扫去之”宋太祖对韩通的态度于此可见。王彦昇杀死韩通消除了唯一可能生的军事抗击保障了赵匡胤兵变的成功但韩通不是在抗击的战斗中战死韩通全家更无任何罪名却被王彦昇全部杀死其行为实在太卑劣有损于赵匡胤的形象因而不得不暂时拘捕王彦昇还表示要斩以惩其“专杀”之罪。然而事实是随后不仅无罪释放而且照样升官军职升为铁骑左厢都指挥使与罗彦瓌所升的控鹤左厢都指挥使相当加衔由合州刺史升为恩州(今广东恩平北时属南汉)团练使“后为京城巡检”负责都的治安韩通在被杀前以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兼任此职可见京城巡检之亲要说明宋太祖对王彦昇信任有加。但得意忘形的王彦昇在同年(建隆元年)三月“中夜诣王溥第”由于此前有过实际是奉命杀死韩通全家的先例以致身为宰相的王溥“惊悸而出既坐乃曰:‘此夕巡警甚困聊就公一醉耳。’彦昇意在求贿溥佯不悟置酒数行而罢”。王彦昇的这次“专主”行为与“专杀”韩通全家的罪行相比可说是微不足道只免去其京城巡检兼职也可说是很重的处分。但是当次日王溥向宋太祖密奏1 《宋史》卷25o《王彦昇传》。

2 《资治通鉴》卷293后周显德三年十月癸酉。

1 《宋史》卷257《李处耘传》。

此事后宋太祖不仅免去其京城巡检的兼职又罢去他铁骑左厢都指挥使的军职还将他外放为地方官降为唐州(今河南唐河)刺史惩罚之重是少见的说明赵匡胤要严惩一切胆敢“自主”的将领。可能是随后即升唐州刺史州为团练州王彦昇又恢复为团练使以对建国有功的王彦昇稍加抚慰1。开宝二年(969)升为房州(今湖北房县)防御使同年冬改任原州(今镇原)防御使兼缘边巡检与庆州(今甘肃庆阳)姚内斌、通远军(今环县)董遵诲等成为宋太祖西北边防的主要将领。王彦昇性残忍“戎人有犯汉法者”“手捽其耳嚼之”作下酒菜2。开宝七年(974)因病回朝死于途中终年58 岁。

1 《宋史·王彦昇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续资治通鉴长编》称“出(王)彦昇为唐州团练使唐本刺史州于是改焉”;而《宋史·王彦昇传》则作“乃出为唐州刺史”应是王彦昇先是刺史随后升为团练使。

2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o开宝二年十二月乙酉。

第二十七章赵普沈义伦吕馀庆刘熙古第一节赵普沈义伦赵匡胤霸府幕僚集团《宋史》称:“自古创业之君其居潜旧臣定策佐命树事建功一代有一代之才未尝乏也。”1此论虽为赵普而但赵匡胤的节度幕府确实聚集了一批人才。当后周世宗时赵匡胤官衔、名望迅上升之际野心也日益膨胀不仅早有“义社十兄弟”在军事方面作了兵变夺权的准备而且逐渐展了一个相当规模的霸府幕僚集团聚集了不少人才。他们不仅在“陈桥兵变”时出谋划策在宋朝建立后历任正副宰相及枢密院、三司长官掌握宋初的政、军、财大权。

赵匡胤动“陈桥兵变”时已聚集了当时的主要军事将领但文官方面除暗中投靠的次相王溥外几乎没有其他高级文官事前投入赵匡胤集团。宋朝建立后由于政治上的需要不得不留用全部后周官员以示政局稳定。建隆元年(96o)正月初五宋朝正式建立。十一日为开国功臣石守信等六人封官进爵后;二十二日“以佐命功”提升原先的霸府幕僚“归德节度判官宁陵刘熙古为左谏议大夫掌书记赵普为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宋、亳观察判官安次吕馀庆为给事中、端明殿学士摄观察推官太康沈义伦为户部郎中归德节度副使张彦柔领池州(今安徽贵池时属南唐)刺史”1。其中除张彦柔是武官依例升官外其余四人都是赵匡胤霸府幕僚中的主要成员他们都担任过枢密院长官赵普、沈义伦还先后任宰相吕馀庆、刘熙古也先后任参知政事(副相)。霸府幕僚中的次要成员还有楚昭辅、李处耘、王仁赡他们都是宋太祖的亲信以后也都担任过枢密副使是北宋初期统治集团中的重要成员。

赵普赵普(922—992)字则平祖籍幽州蓟县(今北京)。后唐末其父赵迥举族迁居常山(镇州郡名今河北正定);后晋天福七年(942)赵迥虽又举家迁居洛阳并长期定居因原籍已属契丹境以后便自称“今为常山人”2。

赵普的曾祖父唐末任三河县令;祖父赵全宝在唐末或五代初任澶州司马;父亲赵迥五代时任相州(今河南安阳)司马都是六、七品官员虽非“世胄”亦非小吏1。唐末、五代虽然战乱不断而科举不废除个别年份外仍然每年举行但赵普祖先入官似均非由科举祖父、父亲都是藩镇僚属。

赵普青少年时也曾读书但无甚学识科举之途无望遂步父、祖后尘1 《宋史》卷256《赵普传·传论》。

1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建隆元年正月壬戌。

2 宋太宗:《赵中令公普神道碑》《琬琰集删存》卷1哈佛燕京学社1938 年版。1 参见张其凡:《赵普评传》第一章第一节《小吏世家》北京出版社1991 年版。投充州、镇为僚属。后周初年赵普“初罢陇州巡官到京日至日者王勋卜肆问命次帘下看鲁公(范质)驺殿稍盛叹曰:‘似此大官修个甚福来得到此。’勋曰:‘员外即日富贵更强似此人何足叹羡往往便为交代亦未可知。’后果如其言”2。从王勋所说赵普日后接替范质相位则应是后周广顺元年(951)六月范质任宰相以后赵普初任陇州巡官当在后汉时。显德元年(955)七月刘词任永兴军节度使、行京兆尹赵普被辟为从事与楚昭辅、王仁赡同事。次年十二月刘词死虽然刘词在遗表中向朝廷推荐赵普但没有被朝廷任用此后行踪当是如王铚所说在滁州教蒙童为生。显德三年后周世宗攻打南唐的淮南时滁州“有镇州赵学究在村中教学多智计村民有争讼者多诣以决曲直”3。此次世宗亲征除以向训、王朴、韩通等留守东京外文武大臣们例皆从征宰相范质亦在从征之列“世宗用兵淮上太祖拔滁州宰相范质奏(赵)普为军事判官”④为州的幕职官。赵普与赵匡胤的初次相见在滁州不论是赵普“时为郡之参佐断事明敏狱无冤者太祖闻名召见与语深器之”1还是赵匡胤微服私访赵普于村中私塾赵普从此与赵匡胤结识。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当时也领兵在淮南作战生病于滁州赵普不仅朝夕侍奉又与赵匡胤父子攀附为同宗。不久后周退兵滁州复归南唐赵普调任渭州(今甘肃平凉)军事判官。同年赵匡胤升任殿前都指挥使随后又兼领匡**节(同州今陕西大荔)节度使辟赵普为节度推官赵普从此投入赵匡胤的幕府。显德四年赵匡胤改领义成军(滑州今河南滑县东)节度使次年又改领忠武军(许州今许昌)节度使赵普一直留在赵匡胤的幕府原刘词的幕僚楚昭辅、王仁赡也先后投入赵匡胤幕府都成为赵匡胤的心腹。显德六年六月赵匡胤升任殿前都点检。同月世宗死年仅7 岁的柴宗训即位为赵匡胤篡夺帝位提供了良机。七月赵匡胤改领归德军节度使赵普升为节度掌书记。

显德七年(宋建隆元年96o)正月元旦在赵匡胤的精心策划下指使人谎报辽军入侵后周宰相范质等仓卒命赵匡胤率禁军北上抵御于初三日当晚到达在当时黄河南的陈桥驿次日清晨动兵变“都押衙上党李处耘具以其事白太祖弟匡义”赵匡义“即与处耘同过归德节度掌书记蓟人赵普”赵“普与匡义入白太祖”“陈桥兵变”成功“先遣客省使大名潘美见执政谕意又遣楚昭辅慰家人”2在“义社兄弟”、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等人的内应下赵匡胤顺利地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

为稳定局势的需要也由于赵匡胤幕僚们原来的官职太低宋朝建立后只得仍留用范质、王溥、魏仁浦为宰相吴廷祚为枢密使。在随后升迁的霸府幕僚中位列第二的赵普为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参与掌握枢密院的军事大权。同年五月从征平定潞州李筠。八月即升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在赵匡胤霸府幕僚中第一个升为两府大臣的。

宋太祖自建立宋朝以来最关心的是如何避免继后周而成为第六个短命2 丁谓:《丁晋公谈录》。

3 王铚:《默记》卷上。

④ 《宋史》卷256《赵普传》。

1 《赵中令公普神道碑》。

2 《续资冶通鉴长编》卷1建隆元年正月癸卯。

政权赵普建议对方镇“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1借以加强皇权;对名望已高的石守信等军事将领采取收其兵权的方针以避免可能的“兵变”都被宋太祖采纳而先后实施并逐步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赵普也日益受到信任。建隆三年留用的枢密使吴廷祚先被罢职出为节度使赵普接任枢密使。乾德二年(964)正月范质、王溥、魏仁浦同日被罢相时学识不多的赵普显然事前并不了解新宰相的任命制度因而没有能在罢免旧相前向宋太祖提出合适的建议以至于在建国的第五年出现任命赵普为新宰相时敕书没有在任宰相签署的尴尬场面最后不得不以皇弟、“使相”赵光(匡)义的同平章事衔署敕这是自唐中叶设使相以来使相行使宰相职权唯一的一次。

赵普任宰相后虽尽心辅佐太祖但赵普“独断政事太祖疑其专恣欲用薛居正、吕馀庆为相普恶其与己同列但令参知政事”。当时宋太祖“欲为赵普置副而难其名称”于是召陶穀问曰:“下丞相一等者何官。”对曰:“唐有参知机务、参知政事。”同年四月任命薛居正、吕馀庆为参知政事。“中书印唯宰相得知事无大小尽决于(赵)普”。将参知政事作为副相的官衔一事到咸平二年(999)即受到宰相李沆在《重修太祖实录》中批评李焘记述:“史臣李沆等曰:案唐故事..平章事亚于参知政事矣今穀不能远引汉御史大夫亚相故事为对翻以参知政事为丞相下一等穀失之矣议者惜之。”宰相李沆直接批评的虽是陶穀实际上也批评了当时的宰相赵普之失。赵普虽“寡学术”却很有权术对可能与其相位相近的官员不仅排挤甚至进行陷害这次他不仅阻挡了薛居正、吕馀庆进入宰相的行列而且一改隋唐以来只设宰相不设副相的制度。由于创设的副相(参知政事)“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1将参知政事处于宰相助手的地位不能参与决策。宋太祖原想起用资历学识远比赵普为高的窦仪任宰相但“赵普忌窦仪刚直乃引薛居正参知政事”2排挤了窦仪。其后宋太祖又想起用冯瓒为相赵普就一再设计陷害冯瓒赵“普言(冯瓒)法当死太祖欲贷之普固执不可”3必欲处于死罪冯瓒被流放登州沙门岛(今山东长岛)。赵普从此日益擅权“尝于视事阁坐屏后设二大瓮凡中外表奏普意不欲行者必投之瓮中满则束缊(束以乱麻)焚之以是人多怨者”④。开宝六年(973)六月雷有邻告政事堂官员受贿作弊他们都得到宰相赵普的庇护宋太祖在查实情况后决定参知政事吕馀庆、薛居正升政事堂与宰相赵普同议政事以分其权。八月赵普罢相以“使相”出为河阳(孟州今河南孟县南)三城节度使。

开宝九年十月皇弟晋王赵光义在宦官王继恩的策应下夜入皇宫“斧声烛影”杀死病中的宋太祖夺取帝位是为宋太宗。也是武夫出身的宋太宗可能对皇位在正常继承的情况下新皇帝在即位的当年仍使用去世皇帝的年号到次年元旦才改用新年号的制度不了解急于在十二月初一即改当年为太平兴国元年即使是竭力为宋太宗继承问题进行粉饰的南宋史学1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建隆二年七月戊辰。

1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乾德二年四月乙丑。

2 《宋史》卷263《窦仪传》。

3 《宋史》卷27o《冯瓒传》。

④ 王称:《东都事略》卷26《赵普传》。

家李焘也不得不说:“上(太宗)以亲政逾月特与天下更始非故事也。”1次年三月赵普自河阳入朝升太子少保留京城奉朝请后虽又升太子太保但没有受到重用郁郁不得志。太平兴国六年(981)九月适有原宋太宗幕僚如京使柴禹锡告皇弟秦王赵廷美(匡美、光美)骄恣可能有阴谋。太宗召问赵普富于权术的赵普感到升迁的机会来临立即表示“愿备枢轴以察奸变”。随后又编造了“金匮之盟”据说是建隆二年六月太祖、太宗的生母杜太后死前对太祖说:“汝死当传位汝弟”而且是赵普“即就榻前为誓书于纸尾署曰:臣普记。上(太祖)藏其书金匮”。使宋太宗“大感悟”赵普编造的故事为他杀兄夺位制造了“合法继承”皇位的“根据”解决了他继承皇位的合法性问题。他立即对数年来没有重用赵普表示歉意“召普谓曰:人谁无过朕不待五十已尽知四十九年非矣”2。于是以赵普为司徒兼侍中这是北宋前期最高的宰相职衔遂成为相后又封为梁国公。

赵普任相后积极迫害秦王赵廷美。太平兴国七年三月赵廷美罢开封尹改授西京(今洛阳)留守。同年五月又设计诬告秦王赵廷美与次相卢多逊勾结谋反卢多逊全家被流放崖州(今海南崖县西北);赵廷美“勒归私第”秦王府幕僚、小吏6 人被斩。赵普又指使开封知府李符诬告赵廷美“不悔过怨望乞徙远郡以防他变”。赵廷美因而被降封为涪陵县公房州(今湖北房县)安置。在宋太宗、赵普的淫威下当时没有人敢为赵廷美说话只有宋太宗的长子、赵元佐“独申救之”1也无济于事。次年十月赵普再次被罢相以“使相”侍中衔出为武胜军(邓州今属河南)节度使后移山南东道(襄州今湖北襄樊)节度使。在宋太宗次子赵元僖的推荐下端拱元年(988)二月再以侍中为相。淳化元年(99o)正月赵普因病罢相改任西京留守。淳化三年(992)春以病求退拜太师封魏国公给宰相奉禄以养病。七月十四日病死终年71 岁追封真定王谥忠献。沈义伦(沈伦)

沈义伦(9o9—987)后因避太宗光义名讳而单名伦字顺宜开封太康(今属河南)人。少习《三礼》以讲学授徒为生。后汉乾祐元年(948)白文珂以“使相”任永兴军(陕州今三门峡市西)节度使沈义伦投白文珂幕下开始了节府幕僚生涯。后周显德三年(956)赵匡胤初领匡**(同州今陕西大荔)节度使经宣徽使昝居润推荐几乎与赵普同时投入赵匡胤幕府沈义伦任从事掌管财政。

宋朝建立沈义伦在以“佐命功”升迁的赵匡胤霸府幕僚中名列第四。自归德军(宋州今商丘南)观察推官升为户部郎中。沈义伦较关心民间疾苦次年出使吴越时途中见到淮南扬州、泗州(今盱眙西北)生饥荒饥民饿死不少在他归朝后的力请下宋太祖下诏淮南地方进行赈济。建隆1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太平兴国元年十二月甲寅。

2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太平兴国六年九月辛亥;卷2建隆二年六月甲午。参见邓广铭:《宋太祖太宗皇位授受问题考释》。

1 《宋史》卷244《魏王廷美传》卷245《汉王元佐传》。

三年十一月升给事中。乾德元年(963)改任陕西转运使。乾德二年十一月宋军进攻后蜀沈义伦改任随军转运使。次年正月宋灭后蜀宋军将帅恃功贪暴只有都监曹彬、转运使沈义伦清廉曹彬归朝后“唯荐义伦可任”1。乾德五年八月沈义伦升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开宝二年(969)二月宋太祖亲征北汉以皇弟赵光义为东京留守沈义伦为大内都部署、判留司三司事负责皇宫安全和处理朝廷日常财政事务。

沈义伦言行谨小慎微当新贵们纷纷营造宏丽的新居他的住房虽卑陋但不进行修缮。开宝六年五月宋太祖派官督工按设计图为他营造新居时他还是要求建造较狭小的房屋。同年八月连任十年宰相的赵普因跋扈擅权被罢相出为节度使。九月枢密副使沈义伦与参知政事薛居正同日升为宰相沈义伦是赵匡胤霸府幕僚中继赵普之后第二个升任宰相。

开宝九年(976)十月赵光义(太宗)夺位后沈义伦避宋太宗名讳改名沈伦。仍任次相。太平兴国四年二月宋太宗亲征北汉及随后攻辽百官从征次相沈伦任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事全权负责留守事务。

太平兴国六年六月相薛居正死沈伦升为相。同年九月赵普因编造“金匮之盟”被宋太宗任为相沈伦再次充任次相一场迫害皇弟秦王赵廷美的活动在赵普的主持下紧张进行。次年初沈伦开始生病也许是他觉察到一场政治风暴即将来临以病告假静观展“清介醇谨”的沈伦既无力阻止也不愿参与迫害秦王赵廷美、次相卢多逊更不想被卷入其中而受牵连在赵廷美勾结卢多逊谋反罪名将要成立之前沈伦“已上表求致仕”1。但同年四月沈伦仍以不能觉察卢多逊罪行而被罢相。沈伦再次上表请求致仕同年七月以左仆射致任。雍熙四年(987)病死终年79 岁谥恭惠。

第二节吕馀庆(附吕端) 刘熙古吕馀庆(附吕端)

吕馀庆(927—976)原名胤字馀庆宋初因避宋太祖名讳以字行幽州安次(今河北安次西)人官宦世家。祖吕兖唐末任横海军(沧州今沧州东南)节度判官。后梁开平三年(9o9)五月横海军节度使刘守文攻其弟刘守光于幽州败死刘守光反攻沧州吕兖立刘守文子刘延祚为帅并率军民守城。次年正月刘延祚降吕兖全家遇害吕兖子吕琦时年15岁门客赵玉诈以为弟而得脱。吕琦后投太原晋王李存勗霸府后唐建立历殿中侍御史、礼部郎中、给事中、御史中丞、端明殿学士。后晋时任秘书监、兵部侍郎。吕琦子吕胤(馀庆)、吕端。

吕胤后晋时以父荫入仕历开封府参军、忠武军(许州今许昌)节度推官。后汉时任濮州录事参军。后周显德三年(956)十月赵匡胤领匡**节度使吕胤任掌书记遂成为赵匡胤霸府幕僚;后周末任宋、亳观察判官。

宋朝建立吕胤以字行。吕馀庆在以佐命功升迁的霸府幕僚中名列第三1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乾德五年二月乙丑。

1 《宋史》卷264《沈伦传》卷256《赵普传》。

升给事中、端明殿学士后任都开封府知府。同年宋太祖先后平定潞州李筠、扬州李重进叛乱开封知府吕馀庆协助枢密使吴延祚及皇弟赵光义留守京城。后升户部侍郎。乾德元年(963)三月宋平荆湘吕馀庆任新占领区潭州知州同年移为襄州(今湖北襄樊)知州后改为兵部侍郎、江陵知府。

乾德二年四月创设副相参知政事吕馀庆与薛居正成为任参知政事。但当时虽名为副相却“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1实际上只是宰相赵普的助手。次年正月宋灭后蜀。二月吕馀庆以副相参知政事权知成都府。当时后蜀刚亡以宋军统帅王全斌为的大部分将领日夜宴饮“豪夺子女玉帛及擅府库隐没货财”2军士们也进行抢掠“大将王全斌等不能戢下”“吕馀庆立捕斩之以徇军中畏伏民用按堵”3秩序逐渐恢复。开宝元年(968)正月蜀地已平静参知政事吕馀庆回朝兼任剑南、荆南等道都提举三司水6运等使实际是负责督运后蜀国库财物至京。

开宝六年宋太祖为抑制宰相赵普的擅权决定提高副相参知政事的职权“诏参知政事吕馀庆、薛居正升都堂(政事堂、中书)与宰相同议政事”与宰相赵普“分(日)知印、押班奏事”1吕馀庆等才从宰相赵普的助手地位提高至与其副相相称的地位。九月吕馀庆以病求解职罢为尚书左丞。开宝九年(976)死终年5o 岁。

吕端(935—1ooo)字易直吕馀庆弟以荫入仕后周时任至著作佐郎、直史馆。

宋太祖时任至成都知府开宝九年宋太宗即位后皇弟赵廷美封齐王任开封府尹吕端后被调任开封府判官进入赵廷美幕府。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亲征北汉原拟以皇弟赵廷美主持留守事务吕端为赵廷美出谋认为应该从征赵廷美从征后进封秦王。次年吕端因秦王府亲吏请托违诏市竹木而被贬官。雍熙三年(986)太宗次子赵元僖任开封尹吕端再次任开封府判官成为许王赵元僖的幕僚。淳化三年(992)许王赵元僖暴病而死因其嬖妾张氏专恣吕端等王府幕僚以失职被降官吕端不久复官升枢密直学士。淳化四年(993)六月任参知政事。太宗想用吕端为宰相有人说:吕端“为人糊涂”。太宗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2至道元年(995)四月吕蒙正罢相吕端任宰相(独相)。副相参知政事自开宝六年提高职权后可能在太宗初年地位又降低吕端因与寇準同时升任参知政事而自己先升为宰相向太宗提出“臣兄馀庆任参知政事日悉与宰相同愿复故事”3。从此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而且将原先上朝的砖位与宰相合而为一遂成制度。

至道元年八月宋太宗立第三子寿王赵元侃(恒)为太子这是宋朝次立太子。

1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乾德二年四月乙丑。

2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乾德五年正月辛丑。

3 《宋史》卷263《吕馀庆传》。

1 《宋史》卷3《太祖纪》三。

2 《宋史》卷281《吕端传》。

3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7至道元年四月戊子。

至道三年三月宋太宗病危时曾经帮助宋太宗夺位的大宦官王继恩又想故伎重演说动李皇后并与参知政事李昌龄等谋立太宗长子楚王赵元佐为帝。太宗死后李皇后派王继恩召宰相吕端。吕端“知有变”遂锁王继恩于阁内并派人看守。吕端入宫后李皇后提出“立嗣以长”问题与吕端商议吕端认为太宗立太子正是为了日后帝位的继承遂奉太子赵恒为帝是为真宗。“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吕端因恐宦官们以楚王赵元佐冒充赵恒吕端“平立殿下不拜”请卷帘并上殿查看无误后下殿率领群臣拜呼万岁1。宋朝皇位次正常继承也是第一次由宰相参与意见的皇位继承在宰相吕端主持下顺利进行。太宗时跋扈一世的大宦官王继恩终于被贬官安置于均州(今湖北十堰东北)后死于贬所。咸平元年(998)十月吕端因病以太子太保罢相仍享受宰相俸禄的特殊礼遇。咸平三年(1ooo)死终年66 岁谥正惠。

刘熙古刘熙古(9o3—976)字义淳宋州宁陵(今属河南)人。少通经史也精于骑射。后唐长兴中因祖父名实进因而避讳未考进士科而考《三传》中举;时翰林学士和凝掌科举召刘熙古参与进士科考试中第与后周宰相范质同时或先后成为和凝的门生但刘熙古长期沉沦于县令及节镇幕僚。后唐末入金州(今陕西安康)防御使孙铎幕下为从事。后晋初随孙铎至汝州(今属河南)孙铎死后改任下邑县(今夏邑)令后任三司户部出使巡官等。后汉时任卢氏(今属河南)县令。后周显德二年(955)秋冬后周平秦、凤刘熙古出任秦州观察判官;显德六年七月赵匡胤改任归德军节度使刘熙古任节度判官。

刘熙古虽是投入赵匡胤霸府的主要幕僚但还来不及与赵匡胤建立密切的关系次年正月赵匡胤即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建隆元年(96o)正月在宋太祖为其主要幕僚们加官进职时刘熙古虽名列第一所进官衔为左谏议大夫也略高于位列第二的赵普右谏议大夫这可能是因为刘熙古在霸府幕僚中资历最高。但刘熙古并没有受到重用而是长期出任州、府长官。自建隆元年以左谏议大夫知青州;同年十一月宋太祖亲征扬州李重进刘熙古被“追赴行在”从征1。建隆二年又以左谏议大夫制置晋州(今山西临汾)矾务当时矾实行禁榷制由国家专卖刘熙古“许商人输金银、布帛、丝绵、茶及缗钱官偿以矾凡岁增课八十万贯”2是宋太祖霸府主要幕僚中唯一从事基层财务的官员。

乾德元年(963)前后刘熙古升为刑部侍郎、知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后改任权知秦州。秦州地近党项、吐蕃族居住区多边患刘熙古恩威并施又“取其酋豪子弟为质”3边境地区日渐平静。开宝元年(968)正月以端明殿学士职名权知成都府以接替回京复职的参知政事吕馀庆。

开宝五年二月刘熙古回京任参知政事在原霸府主要幕僚中是最晚一1 《宋史》卷281《吕端传》。

1 《宋史》卷263《刘熙古传》。

2 《宋史》卷185《食货志》下七《矾》。

3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乾德二年六月乙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