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田
作者:小男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02

青田县[1]位于浙江省东南部[2],瓯江中下游,北纬28°08′,东经120°17′,东接温州,南连瑞安、文成,西临丽水、景宁,北靠缙云。总面积2493平方千米。总人口万人(2008年)。青田县辖10个镇、21个乡:鹤城镇、温溪镇、东源镇、船寮镇、北山镇、山口镇、海口镇、高湖镇、腊口镇、仁庄镇;章村乡、舒桥乡、贵岙乡、石溪乡、祯埠乡、祯旺乡、万山乡、黄?乡、季宅乡、海溪乡、高市乡、巨浦乡、万阜乡、汤?乡、方山乡、吴坑乡、仁宫乡、章旦乡、阜山乡、

岭根乡、小舟山乡。县人民政府驻鹤城镇鹤城东路109号。属括苍山余脉和洞宫山脉。地形复杂,切割强烈,千嶂万壑,山地占89%,水面占5%,平原仅占6%。瓯江斜贯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无霜期279天,年最大降水量达2213毫米,年最小降水量1032毫米。主要矿藏有钼、铅锌、萤石、叶腊石、花岗岩、高岭土、石灰岩等。330国道、金温铁路、金丽温高速公路过境,水路有瓯江。青田石雕名闻中外。景点有石门洞等。【县情概况】地理坐标为北纬28°08\',东经120°17\'。东接温州,南连瑞安、文成,西临丽水、景宁,北靠缙云。全县有21个乡,10个镇,总面积2493平方公里,人口万。汉语拼音:Q,代码:331121,邮政编码:323900浙**田

青田县历史悠久,自唐睿宗*二年(公元711年)置县,至今已有1200多年,原来隶属处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温州专区。1963年5月改属丽水地区。2000年7月,丽水撤地设市,青田县隶属丽水市。据县志记载,青田因太鹤山下田产青芝,而取县名叫芝田,后改叫青田。青田属山地丘陵地貌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8℃。境内溪谷纵横,烟江秀丽,山峦连绵,奇峰挺拔,自然风景资源丰富,人文景观星罗棋布,相映生辉。最为突出的是“一江二石”。一江,指贯穿青田全境的瓯江;二石,指省级著名风景名胜区石门洞和历史悠久、闻名中外的青田石雕。青田依靠温州,经济发达,华侨特别多。各个华侨也都十分爱家乡。青田基础设施完善,特别是咖啡美食。第三产业服务类也相当发达。加上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是个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有“小香港”之称。瓯江水碧似蓝,两岸风景如画,从古到今,潮来波涌,游人如织:传说我们的祖先轩辕曾驾舟从缙云来到青田,忘情地翻阅大自然的杰作石门瀑布,至今轩辕遗迹犹在;光武帝、宋高宗也曾在瓯江浪里飞舟,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瓯江,是连接中华历史的通道,青田山川的骄傲!石门洞是洞天福地,世外桃源,它与刘基结下不解之缘。它以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历代无数文人名士,写下许多动人的赞美诗文。一千多年前,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便将石门洞誉为“东南第一胜”。太鹤山,神仙住过的地方。“何事别寻仙境界,此山原是鹤家乡。”唐代清溪道士叶法善曾隐居这里养鹤、点易、炼丹、试剑,得道成仙。唐玄宗赞他为“上天下天鹤一只”。此后,太鹤山被人称为“人间仙境”。石门洞是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之一的第三十青田山洞周回四十五里,名曰青田大鹤天。在处州青田县,属傅真人治之。青田石雕享有盛名,更因它创造了灿烂的石雕文化。很早以前,青田就有女娲补天遗石下凡变成石雕石的传说。1500多年前,青田人开始认识它,利用它。从此,青田石雕从无到有,从衰到盛,从国内到海外,从单一工艺到艺术精晶,似一条艺术长河,闪耀着一代代艺人们的智慧之光,从古奔流到今。青田又是著名侨乡。青田人侨居国外已有300多年历史,有18万华侨分布在世界70多个国家,且在逐年增加,2000年,全县就有3万人领取护照,1万多人出国定居。近几年来,国际贸易不断扩大,年出口贸易额达30亿美元。全县私人外汇储蓄高达3亿美元,捐助家乡建设累计人民币1亿多元,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独具特色的华侨文化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绚丽缤纷的色彩。“一水绕城南,春风满渡头。往来人似鲫,终日不停舟”是对名人之乡--青田的真实写照。古往今来,在永恒的山水间,青田一批批名人、贤士、企业家、艺术家、高官诞生于瓯江两岸,传名于大江南北,构筑了千百年来独特的人文景象。作为“名人之乡”,青田自宋以来,学风日盛,自宋而来两宋三朝汤思退、名医陈言;谏议大夫蒋继周、明代卓越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刘基;清代学者韩锡胙、中国首任粮食部长、银行家、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章乃器;世界博览会中国第一人陈琪;前国民党“副总统”陈诚;中国第二位女副总理陈慕华、画家张弦、诗人力扬、“棒球大王”王贞治、美邦老总周成建、金士顿老总杜纪川等等。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青田县属山地丘陵地貌。青田县山峦连绵,奇峰挺拔。万山海拔600米,无穷无尽的山脉像一堵坚固的屏障。水文状况青田县有瓯江贯穿全境。瓯江为浙江省第二大江,它位于浙江南部,古名慎江,曾名永嘉江、温江。流域总的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瓯江发源于庆元、龙泉两县市交界的百山祖锅帽尖。西北流称梅溪,至李家圩左纳八都溪后称龙泉溪,流经龙泉县后左纳大贵溪,进入紧水滩、石塘两水库,东北流经玉溪水库,至大港头,左纳松阴溪后称大溪。至四都左汇宣平溪,至黄渡左纳小安溪,至古城左纳好溪后,折东南流至青田县船寮左纳船寮溪至湖边右纳小溪,之后始称瓯江。经青田至温州市江心屿,水分南北二江,楠溪江从左岸汇入,其下游江心有七都岛分隔为两支,至龙湾汇合后东流,又有灵昆岛分隔为两汊,北汊经七里黄华、岐头注入温州湾,南汊经兰田码头注入温州湾,流域面积18100平方公里,河源至河口黄华岐头全长384公里,落差1300米,平均坡降‰。气候特点青田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年均降雨量1747毫米,无霜期279天。冬暖回春早,气温垂直分布明显,小气候环境多种多样,适合于多类野生植物生长。

编辑本段地名由来

青田县建于唐各宗*二年(711年)。“青田”之名,始见于南朝宋郑缉之《永嘉郡记》青县有草,叶似竹,可染碧。名为竹青,此地所丰,故名青田。至于县名的自来,历代史书中有如下记载:《北宋太平寰宇记》:“青田县本松阳、括苍二邑之地,*中析置,因青(田)山以为名。”清康熙《青田县志》:“青田山,县北一里。旧志:山下有四,产青芝,故名。”《清史稿?地理志》“青田,府东南百五十里,北青田山,县以此名。”清光绪《处州府志》“青田山,县北一里,叶法善栖此学道,田产青芝,故名。”据此,因山下田产青芝而得名“青田山”,县治设在青田山下而命名“青田县”,别名“芝田”。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青田县历史悠久,自唐睿宗*二年(公元711年)置县,至今已有1200多年,原来隶属处州。春秋战国时期,今青田境域属瓯越地。秦统一六国后,征服欧阳和闽越,置闽中郡,今青田境城在其中。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年)五月,瓯越首领驺摇因助汉灭秦有功,封为东海王,都东瓯地,世称东瓯王,辖地包括今温、台、处(丽)地区。始元二年(85年),以东瓯地回浦乡建立回浦县。今青田境城在回浦县境内,属会稽郡。东汉初期,改回浦县为章安县。建安八年(203年),分章安县南乡建立松阳县,今青田境域是松阳县的一部分,仍属会稽郡。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分会稽郡东部章安、临海、始平、永宁、松阳、罗阳等六县另设临海郡,今青田境城随属临海郡。东晋大宁元年(323年),分临海郡温桥岭南的永宁、安固、松阳、横阳四县置永嘉郡,包括今温、处(丽)地区,今青田境域随属永嘉郡。南朝时,今青田境域隶属不变。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改永嘉郡为处州,分松阳县东乡建立括苍县,今青田境城为括苍县的一部分。开皇十二年,处州改称括州。大业三年(607年),改括州为永嘉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改永嘉郡为括州。唐睿宗*二年(711年),刺史孔综奏请分括苍县建立青田县,隶属括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括州为缙云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括州。大历十四年(779年),又改括州为处州,青田县隶属处州。五代、宋,青田县隶属不变。元时,青田县属江浙行中书省处州路。明时,青田县属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处州府。清康熙六年(1667年),浙江省设杭嘉湖、宁绍台、金溜严、温处四道。青田县属温处道处州府。宣统三年(1911年)十一月,浙江成立军政府,青田县属处州军政分府。民国初期,废清代道、府、厅、州制。民国三年(1914年),浙江省设钱塘、会稽、金华、瓯海四道,青田县属瓯海道。民国十六年,废道,实行省、县二级制。民国二十一年六月,实行县政督察制,青田县先后属第十一区、第二特区、第九区、第七区、第六区行政督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均驻丽水)。民国三十七年五月,青田县划归第五行政督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温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田县隶属温州专区。1963年5月,改属丽水专区(1968年11月改丽水地区),迄今未变。青田建县以来,县境经历三次变迁。明景泰三年间(1452),巡抚孙原贞以青田地广为由,奏请分本县鸣鹤乡和柔远乡的仙上里、仙下里等地,建立景宁县。青田县由己个部减为18个都。“其广轮之数,不下二百里”(清光绪《青田县志》。民国三十七年(1948)7月1日、南田区的南田、西境.三阳、黄坛、岙里5乡和万源乡一一部分划给新建立的文成县。”同年8月1日,永嘉县的温溪、贵岙、黄坦、霞师4个乡和林福、界坑2乡的一部分划归青田县。当时青田县的面积为2779平方公里。1961年10月,西岙、上横2个公社划给永嘉县。1963年5月改属丽水地区。2000年7月,丽水撤地设市,青田县隶属丽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