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亲王们来了 (2)
作者:非?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848

明帝在泰始殿庄重地接见了多年来殷切希望沐浴皇恩的各国诸侯,并在宫中设了盛宴与他们共叙亲情。

宴会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但是表面的和睦融洽之下,却涌动着无数暗流。

明帝此举实际上不过是为了掩盖曹氏家族骨肉不亲的真相,应付那些亲王和愚直大臣日益强烈的呼声,以博取更大的声望,他其实也没几分真心。他的敏锐和虚情,使他无法不窥破那些亲王的真面目。和睦融洽是假象,颂赞歌咏也是假象,这里面当然也有真正的恭谨,真正的俯首贴耳,但更多的是恐惧和猜疑,甚至不满和野心。明帝看着聊城王曹茂脸上那难以掩饰的傲慢和残忍,以及楚王曹彪几杯酒下肚之后有些忘形的顾盼自雄,尤其感到厌恶。

亲王们怎能不各怀鬼胎?他们被压抑得太久,明智的,软弱的,接受了现实,依旧噤若寒蝉,但希望保身,而胆大的,愚蠢的,野心勃勃的,他们本就觉得委屈,现在因为明帝的这种举动,眼见洛阳的繁华,帝王的尊崇,岂能不更增嫉恨,更期望借明帝的松动改变自己的境遇?凭什么以自己的身份却不能享受荣华富贵?凭什么说话结结巴巴的明帝就该在自己之上?他不就是比自己早生了几年?想法各异,但改变境遇却是这些人共同的愿望,只是这些人的想法更为大胆,特殊。其中也有曹植这一类人,更大的野心再不敢有,只是心系曹氏天下,不甘埋没,梦想还能有所作为。

好不容易结束了这场虚假的盛宴,明帝单独留下了曹植,把他带到了御书房。

这件事自然也引起了亲王们的种种猜测,只是因为各自防范,他们不敢互相把猜测公开出来。众人看着明帝和曹植离开的背影,或嫉妒,或疑惑,或羡慕,或暗恨,或淡然,种种情绪表露无遗。

在御书房,明帝请曹植坐下,第一句话平淡无奇,他说:“皇叔神采不减当年啊!”

曹植叹息道:“唉,老了。”

明帝笑道:“朕记得皇叔刚年过不惑吧,怎能就此言老?不知皇叔平时都做些什么?”

曹植明知明帝对他的举动无不了如指掌,可还是不能不回答,他说:“不过弹琴作诗读书郊游自娱而已,间或也学些养生之术。”

明帝笑道:“皇叔真神仙中人也!可惜朕学既学不来,也不得其便。”

曹植苦笑。

明帝故作诧异道:“皇叔难道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曹植自认为满腹经纶,向以蹉跎苟生为憾,此时抓到这个机会当即说道:“我在前面给陛下的表章中已表明了心愿,如果陛下能够准许我辞去王侯的远游冠,戴上侍从的帽子,解开朱绶,佩上青绶,无论驸马都尉还是奉车都尉,随便给一个名号,安家于京城,手执马鞭,插笔于帽侧,出外时得以跟随陛下车舆,入宫后得以侍奉在陛下身边,回答陛下的垂问,分析朝政的得失,则足慰我平生,万望陛下恩准!”

明帝大笑,说:“皇叔真是心在福中不知福啊!朕当初本以为贵为一国之君,威慑天下,万事莫不顺心,哪知道当政之后会如此艰难?卧榻之旁尚有悍敌,国内百姓嗷嗷待哺,群臣各有心思,每每以天下百姓帝王大业加以掣肘,哪里有半分清闲?朕尚且如此劳心劳力,何况那些尊奉于朕的朝臣?朕受先帝所托,身负重任,不得脱身,皇叔何苦要入这是非劳烦之地呢?看看书作作画,得便评论一下朝廷得失,自己不失其身,又能对朕有所补益,不枉曹氏宗室,何乐而不为?”

曹植平日连呼朋引类,放浪形骸都不可得,心内愁肠百结,怨愤交加,怎能因明帝这一番堂皇之词作罢,他还要鼓动如花唇舌再次表白,但明帝却将话题转向它处,他问道:“皇叔最近对养生有什么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