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魏延自杀有术 (2)
作者:非?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961

费?默然而立,只是微微点了一下头,那微微的一点几乎不易察觉,但魏延还是立刻知道自己猜测不错,他叹息了一声,接着又一股怒火升起,――丞相临终之际却没有叫他到场,这使他大为失望。

魏延用冷厉的目光盯着费?道:“丞相怎么说?谁将代丞相领军?”

费?长叹道:“长史杨仪。”

费?这声长叹本为魏延而发,可是他这声长叹与他的话同时而来,却使魏延误以为费?也如他一样不满丞相遗命,他顿起知音之感,大声道:“丞相虽死,还有我在,可使丞相府中亲人官属扶柩回去安葬,我自率军继续攻打魏国,凭什么要因一人之死而误天下大事呢?再者,我魏延是什么人,难道应该听杨仪使唤,为他做个断后将军吗?文伟当助我成事!”

费?此来便是为刺探魏延意向口风的,此时魏延话语一出,他顿知事情将无可挽回,可是他的确又不希望看到那种结果,因此沉吟许久才道:“不知魏将军将如何打算?”

魏延笑道:“我就知文伟必然不会拒绝于我,杨仪刻薄小儿,怎当得起如此重任?况此正是你我为国分忧,建功立业之时!”他当即邀请费?坐下,与他一起商量起大事来。

所谓商量,其实全是魏延一人主张,诸如何人应该回去,何人应该留下,其后的安排部署,进攻方略,魏延是滔滔不绝,显见早已成竹在胸。魏延在谈话中也几乎没有提到接受遗命的杨仪,他侃侃而谈,随意指派筹划,完全未将杨仪放在眼里。――他打算如何安排杨仪呢?难道最应该慎重考虑的杨仪在他眼里已无异于死人?

话说完了,魏延当即要求费?与他一起联名签署文告通令,以号召诸将,费?这时起身道:“且不急!我该替你回去说服杨仪,他不过是一介文人,不懂军事,料来也将惟你是从;如果杨仪听命,岂不更少周章?”魏延思之有理,当下应允。

费?出来之后,立刻飞马而去,他的举动仿佛逃命一般迅即引起魏延疑忌,魏延慌忙派人去追,却已追赶不及。

魏延随后命人去打探杨仪动向,不久消息传回,杨仪等已按照丞相生前带兵的常规,将安排诸营一一按序撤退,魏延听后暴跳如雷,大呼一声:“费?欺我!”当即点起所部人马抢道先行南归。沿途之上,魏延每过一处就下令焚烧栈道,以阻止延迟杨仪等的退军速度。

与此同时,魏延又火速派人赶赴成都告发杨仪将反,至此一场围绕个人恩怨与权力之争,或许还有观念之争的较量就全面开始。()

权力之争或者观念之争在层面上自然难比恩怨之争,恩怨之争除了无法相容,背后还深存着深重的个人危机,以杨仪魏延二人的仇隙之深,以杨仪刻薄的性格,魏延最先不能不防的就是小人得志之后的落井下石,辛辣毒手,这场较量自一开始就是必须以性命相搏的。但是这场较量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魏延的做法恰好就更容易授人以柄,他的结局不难预料。

以此而论魏延实在不是一个智者,他的勇猛里面多是鲁莽,他的智谋里面也多具冒险的成分,他往往太高估了自己,太过一厢情愿。这个错误正跟他的子午谷计策如出一辙,他如果稳沉谨慎多加筹划一番,其实可以有更好的办法,以他的地位作用他如果能够先求自保,杨仪本不是他的对手。

这一切其实早在诸葛丞相意料之中。

诸葛丞相的那一声长叹里其实包含了无限的惋惜,他希望魏延能够安守本分,但他知道这对魏延很难。如果魏延能够安守本分,这说明他还能有所顾忌,有所克制,那么诸葛丞相就很想为蜀国保留这个人才,所以他没有对他发出明确的处置命令,可是魏延既难做到这一点,那么他就只有死路一条。丞相的去世必然对众军的信心造成绝大的影响,丞相去后,人心思归,再加上杨仪是丞相遗命托付之人,因此魏延根本就难以兴起大的风浪。魏延孤军难鸣,势必不敢与魏军独立作战,那么无心背叛的魏延就必然要将内讧进行到底,只有将内讧进行到底。他首先需要争取朝廷和诸将的支持,可是大军在杨仪手中,遗命在杨仪手中,道理在杨仪手中,诸将僚属在杨仪这边,与他同行,朝廷和诸将凭什么相信魏延,支持魏延?于是杨仪的报复也就在情理之中,顺利之中。

如果魏延所走的是后着,诸葛丞相是决不希望他活着的,这将预示着魏延是绝对无可救药的,无可救药的魏延,以他桀骜不驯,野心勃勃,冒险贪功的性格会对蜀国非常不利,他这种人甚而有一天可能置懦弱的刘禅于不测之地,这一点诸葛丞相决不愿意看到。

诸葛丞相认为他死后魏延决不会甘心受制于任何人,这基本应该是事实。诸葛丞相在他的后事安排中已经不露痕迹地把魏延杀死了,这其中的关键虽主要在魏延自己,却也在杨仪身上。

魏延先行退走,断后无得力之人,可是杨仪却仍然丝毫不乱,他很希望魏延这样做。魏延如果顺从军令,那他的报复就将无法名正言顺,得不到众多的支持,而如果魏延不先行撤退,反直接向他挑衅,这也使他颇感担忧,因为他不但畏惧魏延的勇猛,也实在看不透军中到底会有多少支持者和反对者。可是现在魏延不顾大军安危,率领本部先行退走,那他违令不遵阴谋反叛的罪名就坐实了,他的孤立也就不可避免,他的这种举动,瞬间给了杨仪极大的底气。这应该也足以说明魏延在没有得到朝廷有利的支持之下,是不敢过分进逼的。

几乎与魏延同时,杨仪也派出几匹快马分道驰往成都,他向朝廷告急的理由与魏延完全相同,也是一个“谋反”。

蜀国大军相继悄悄拔寨而起,杨仪率领姜维等亲自断后,待到大军陆续离开之后,杨仪正要命令断后军士焚烧营帐,却忽然接到探马来报,说司马懿大军倾巢而出,追杀过来。

杨仪本以为消息封锁得非常严密,却不料蜀军的行动全被山中居民看在眼里,那些居民或者为邀功请赏,或者怀抱报国之心,当下奔走魏营将这一消息报告了司马懿,司马懿迅即下达了追击命令。

魏军瞬息将至,营帐是烧不成了,杨仪连忙挥动令旗,指挥后军全速退往斜谷。他必须要在司马懿赶到之前,占据有利地形组织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