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改制督察院
作者:孤君道      更新:2019-10-16 03:47      字数:2635

又两日,承天使司得到全面扩张,原南京户部尚书李长庚与朋友冯梦龙抵京,李长庚还在孝期不便出游,冯梦龙找李长庚讨论戏曲创作时,正好被一同征召。

承天司本就是效仿通政使司设立,经过吕维一次扩编后还有些不称手,这回吕维又做了些改革。

改左、右通政为左右参政,正三品;并设一定数量,分别隶属于左右参政的参政;改徐光启的正二品承天使为天司右布政使,效仿省三司之一的布政使司来改建天司,为今后的改制做铺垫。

徐光启是名义上的天司首臣,退了半格成了天司右布政使;新来的李长庚是个妙人,吕维直接任命为天司左布政使,使李长庚在天关外设衙办公,成为比张平安更合适的传奏官。

天司改制,李长庚的任命,立刻引发官员热议,都察院中议论更是激烈。

究竟是徐光启的右布政使高,还是李长庚的左布政使高……这影响的范围可是天下。

大明以左为尊,先秦两汉以右为尊;按着大明风气,自然是李长庚比徐光启高半截儿。

可所有人都推论吕维这位仙人来自汉末,自然以右为尊,那么徐光启地位较高。不是官员吃饱撑着没事干,他们不反对复古,顾虑的是左右尊卑更易带来的官场职权混淆。

都察院名义上归属天司节制,一边儿讨论着,也把情绪反应上去,想要吕维正式承认他们,给于相应的天司编制,这是符合都察院在京上下一百多……不,八十多名御史的共同心声,也符合地方督抚一致利益诉求。

刑部这十来天里追查田尔耕逆案,都察院里四十七个御史被逮进去了,彻底断绝和外界的联系。余下的御史,生怕莫名其妙的死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

当天下午,吕维就应都察院御史们的诉求,改都察院为督察院,上下御史纳入天司十二品官制体系。

并作出规定,今后督察院分设左右两督,左督御史在京,右督御史为外放督抚加官。

左督御史周应秋加授天司正三品左参政,右督御史加授从三品参政;原左参政周道登改授右参政。

副督御史加授天司从四品参议;佥督御史加授正五品谏议大夫;巡按、道御史加授正七品奉正大夫;御史加授正九品直节郎。

今后督察院算是正式纳入天司管理范围内,六科官可没资格跳起来封驳吕维的符诏,六科官失去封驳大权,只剩下监督六部工作的权力。御史权力进一步高涨,地方有督抚,中枢掌握弹劾、言论大权,现在又能上达天听,整体影响力暴涨,接近质变。

同样,加授天司职务后,天下御史也会一并获得天司支出的全额银俸,至于三千两每月的养兵费用,绝大多数御史是不用想了。

御史一概授予通关竹符,亦有闻风奏事的特权。

督察院取得重大成果,六部、五寺、内阁争相表态,当夜顾秉谦率内阁、六部尚书、侍郎、五寺正卿亲至道天拜谒吕维:“道主禀天意而降,外臣等自当竭力协助。只是督察院上下加授天职以来,内阁、朝廷权威日轻,及不利于施政,还请道主体恤外臣艰辛。”

“内阁、六部尚书不便加授天职。”

吕维也未一口回绝:“我亦会赐下天关竹符,但凡部阁宿臣考满五年,我自会加授天职,擢入天司。”

上下打量发须皆白的顾秉谦,吕维露出笑容:“有天关竹符,部阁列位卒于任上,也可转生道天,恢复青春。还望列位自珍自爱,莫要自误前程祸及子孙。”

见这近四十人跪伏在地,吕维补充一句:“我也知大明顽疾所在,列位得竹符前的一应罪责我皆不问,只问今后。”

“道主圣明!”

顾秉谦山呼,大拜,五体投地,种种心病都去了,整个人宛若新生。

其他人也都是去了心病,就怕千辛万苦过了眼前这一关,随后被人翻出老底,从云端打落泥尘永世难翻身。

这算是政变后初步达成各方面协议,已经收拾了一大堆人,有足够的岗位安排余下的人。

吕维挥退这些人,不留更多讨论的余地,一个二元、扭曲的体系自此从京中、地方上建立。

天司统管天下督抚;内阁六部统率地方三司。

其实并不扭曲,吕维隐隐间十分熟悉这种体制,只是缺少一些名词过度,也不方便解释。

冯梦龙庆幸不已,心中十分感激袁枢,若无袁枢早早举荐,兴许李长庚能凭资历重返朝廷跻身天司;而他……十辈子都没挤到天司做事的可能性!

大家都是人精,自然知道管理天下真正的权柄、机要位置就那么多……既然大家能转生道天恢复青春,几乎不老不死……岂不是意味着后来人登顶的机会越来越少?

大概凑满八百之数,仙家做完上天赋予的使命,就会带着大家白日飞升,不再过问大明朝的烂摊子。

就这样,因为吕维一时改动天司编制,就引发满朝公卿的响应,将政变的果实进一步确立。

为了这一天,京中公卿百官等的茶饭不思,好在大家都很认同这种变化,没有跳出来发表不和谐看法、指责仙家篡政、百官政变颠倒黑白的耿直人……

四十七名御史,三十几个六科官被粗暴清洗出局,余下的人没啥抵触情绪,反倒有一种本该如此、不愧是仙家手段的释然、解脱感。

是否进一步,更为露骨的更易朝廷体制,还要看天下督抚、士林舆论的反响;士林舆论是很重要的参考,不是真的去听一群秀才、举人高谈阔论,而是从士林舆论这个平台,看各方面的态度。

托魏忠贤的福,宁远大捷以来魏忠贤指鹿为马,地方督抚们普遍修生祠,一个个脏的洗不白了,为保住权位只能高度和朝廷保持一致脚步,生怕掉队后被政敌吞噬一空。

所以督抚这一关好说,天下舆论更好说……督抚们做够了脏事,也怕舆论,几乎联起手来压制舆论、鼓励告密、揭发,就压制舆论来说,各地督抚普遍有三四个月的经验。

可八百地仙名额早已深入人心……当官的人还不够分,哪里还有给那帮盐商、文坛泰斗出让的位置?

无意识间,吕维就将官员和广大的士绅之间的枢纽斩断,并使他们对立起来。

一个纯官僚利益的集团渐渐形成,一个不受文坛舆论、地方人情干扰,有极高施政热情的官僚集团就这么离奇的、不可思议的出现了。

人还是那些人,转生只有卢象升,可一个个仿佛浴火重生一样,从理念、追求上完成了蜕变。

吕维始终都是后知后觉,还没想明白自己究竟干了什么后,因卢象升的一道奏疏就知道自己又缺钱了。

按着十二品官制给天司上下录名的御史们发放银俸,这一月得多少钱?

缺的不多,天司额外年俸预算增加了约三万五千两;如果合并督抚职权缩减数量,这个突然增加的预算还能进一步压缩到三万两以内。

御史加授正九品直节郎天职,年银俸八十两;道、巡按御史加授正七品奉正大夫,年银俸一百二十两;佥督御史加授正五品谏议大夫,年银俸四百两;副督御史加授天司从四品参议,年银俸四百五十两。

从三品以上属于天官,天官无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