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太原城内
作者:逍遥散人2020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291

太原城原先是晋阳古城,隋朝予以扩建,分为三个相连的城池,到了唐代又于三城之外增筑外城墙,将三城包入其中,称卅城,或府城。这样入唐之后的太原城就成为一座“城套城”的连环城。汾水穿城而过。据《新唐书》记载:北都太原府城南北长6.7公里余,东西广约4.8公里,周长达23公里有余,占地面积达32.16平方公里。墙高十五米,顶宽近六米可跑马(唐朝每步合五尺,每尺合31厘米)。城墙下有八米宽深四米地护城河,眼前的情况确实如此,绝对的震撼。

东西三个城门,中间的是主城门有六米宽,上有箭楼,城墙上巡逻的军士动作整严谨,门口的军卒各个身高体壮铠甲鲜明各司其职,从硬件到软件都是中陵、马邑这些县城无法比拟的,刘达君心里竟生出一丝作为大唐人的自豪感来。

因为是军事重镇又是长安的门户,各种类别的检查分外严格,检查过所的是一个眼神锐利的年轻校尉,身着赭色棉铠甲,腰挂唐军制式横刀,那阵势令人紧张,排队等候时催英的眼神有点慌乱。

大家心里都明白,那过所是傻子伪造的,刘达君在山寨的时候拿着白孝德几人的过所互相对比,很快发现了问题,这些过所不管哪里颁发都是规格统一的,时间、何人、何地、往来哪里,机构名称、官府和颁发人印章。申请人填在相应的空格里盖章了事。

纸张也是统一的,纸张主要供士人使用,唐朝的造纸业已经很发达了,不仅长安、洛阳、益州、扬州、等大城市有造纸作坊,中小城市也有生产,官府用的都是蒲州之百日油薄白纸,细密坚韧耐磨损,催英到中陵县购置纸张、印章和刻刀顺便到乡下里正哪儿问清颁发机构和姓名。

爱好书法纂刻的刘达君花两天功夫弄成的假过所和真的无异,在没有防伪标记的年代刘达君不相信凭肉眼可以判断出来,掏出催挺怀里的过所挤到了前面,不一会儿轮到了,那年轻校尉拿起仔细的看了看,又抬头朝几人脸上扫了一下问道:“到长安作甚?”。

“长安窦家的三小姐经过中陵说招我们几个去做工帮佣,这不,地里才忙清”刘达君眼睛四处张望,像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小子。随着校尉大手一挥几人走了老远心情才舒展开来。

主马路有四十米宽,两旁店铺林立人来人往,木质或者砖木混合结构的楼房最高的有四层,在太原城中鳞次栉比,那层层叠叠的房屋、宫殿和其它建筑,无不向人们展示富丽、辉煌,及繁荣的景象。

除了李光义余下几人都被大都市的繁荣震惊了,李光义小时候在长安长大,十二岁父亲死了才被哥哥带进军中,他爹李楷洛开元初,拜左羽林将军同正、朔方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人家老母亲还在,还有府邸呢。

晚上找地方安顿好睡了一觉,第二天一大早几人异口同声的说玩一天再走,吃了早饭就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马路为青砖和青石铺盖,路边有排水沟,街道两旁店铺也都开门了,那些冒着蒸汽围着人的是早点摊子。

走到中城的时候,一条清澈的大河宛如碧绿的腰带缓缓的流淌着,汾河------美丽的汾河,黄河最大支流,也是流迳今山西境内的第一大河。今天天气很好,阳光下有不少闲人在河畔走动,令人诧异的是竟然见到几个欧罗巴。

“达君哥,你看那胡姬生的也甚美哩”王有才边说话边悄悄打量着其中的金发碧眼的美人,

“美个屁,眼窝子恁深,鬼样子赫人哩,早先在中陵听说有人跟胡姬睡了一觉,胡姬身上有骚气发毛粗重,身上被戳的往外渗血珠子,险些丢了性命,有才你少沾扯,你娘可是让我看紧你”催挺一副内行人的样子教育起王有才来。

几个男人几乎是逢店就入,也不买东西就是瞎看,刘达君却在观察整个城市,古代的城市和现代的城市是两个概念,在统治者眼里城市不过是城墙圈起来地一个大杂院,主要是满足官僚集团与军队驻扎的需要,绝不会考虑用城市的余地发展工商业,工商业的发展都是城市居民自己奋斗的结果。

偏僻的空地上还栽有庄家,房屋结构能看出身份的贵贱,带有直棂窗回廊的四合院是达官贵族,屋脊翘曲,墙壁绘蒴,棂格雕花,屋宇高大;不用回廊而用房屋围绕构成狭长的四合院或者用木篱笆围的简易三合院是普通人家;从大门也能看出来,上等人家大门多用乌头门形式,一般市民采用无顶直棂格子大门。

临近晌午街道上人越发多了,在人潮拥挤的十字街口都有一两个军卒职守,间或有小队巡逻的官兵经过,整个城市秩序井然可以说治安良好,根本就不是穿越小说上写的那样,任意在街面上砍杀打架。

转过一个街角“太白楼”猛然映入严重,看规模应该是个中等的酒家,莫不是李白开的店铺,赶上吃饭时间,催挺看着店铺气派心疼钱不敢进,刘达君坚持把人拉了进去,雅间都在楼上,一楼的是散客,看见不少穿着普通的人也在吃饭,催挺才稍稍心安,点了炊饼和几样蔬菜。

东墙上一处留白上写有: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字体雄奇有力恣意奔放,落款为青莲居士。偶像终于露出了踪迹。

“这太白楼的掌柜姓李?是不是李白开的?”刘达君一把抓住送菜来的伙计,“不是,李翰林去年来太原在此间吃过一顿饭而已,我家掌柜仰慕其风采改名为‘太白楼’,不过墙上的墨宝倒是真的,客官莫非认识李翰林?”。“哦,没事,问问,问问而已”。

唐朝的“炊饼”就是馒头,吃了饭一结账几人冒汗了,每人不过吃了四五个馒头,几个蔬菜一碗肉片汤里面也没见着几片肉竟然要一两多银子,刘达君早就对唐朝的货币做过估算和对比,一两银子等于一贯钱也就是一千五百文,一个开元通宝相当于后世的两角钱不到,这顿简单的饭等于花了将近三百元RMB。

“***,宰外乡人哩,这等猪食还要一两银钱”李光义即刻就要发飙,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做生意的到了一定的规模多多少少都有社会背景,说白了就是黑白两道有人罩着,这一点刘达君是深谙的,连忙按住李光义掏钱走路。

最后一贯付了饭钱,身上只剩下两个金元宝了,出门找了家柜坊换成碎银钱,柜坊相当于钱庄或者银行,十两金元宝可以换成一百贯铜钱,一百贯铜钱一个人是背不动的,昆曲《十五贯》里说油葫芦背着十五贯钱气喘吁吁的跑回家是真实的。

柜坊门口站着两个精悍之人,一看就是社会经验丰富的武者,扫了进门的几人一眼就转过头去,根本没把这几个乡下人放在心上,里面的老掌柜倒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问清了兑换数目,刘达君从怀里掏出一个金元宝。

一瞬间,有被人盯上的感觉,转头望向外面也没发现什么,换好了碎银和几贯钱出门老远这种感觉再次的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