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清风诗社
作者:逍遥散人2020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830

李白听见门口少年吟咏的句子和自己不谋而合明显愣了一下,这首诗可是刚才即兴所得,世上没有第二个人知道,什么谪仙人、文曲星都是鬼扯淡,唯一的答案就是门外的少年非但文采卓然超群,还从领首的一联开始就理解了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意境。

足迹几乎踏遍华夏九州也就是长安的贺季真算半个知己,哪里来的少年竟然如此透彻的明白自己的心境,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杯盏交错的宴席不过是麻醉精神的场所而已。

古来圣贤皆寂寞,许多人一辈子也遇不到一个知己,知音!知音啊!

李白浑浊的醉眼先是清明,然后就渐渐的充满了炽热的火焰,凝视着门外的少年;兴奋中的刘达君浑然不觉自己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咦,这老李咋这样看人啊,心念未转李白已经疾步的冲了上来。

唉,唉,这架势太猛,眼瞅着俩大男人就要在众目睽睽之下紧紧相拥,屋里的看客们都傻眼了,情急之下刘达君还是定住了心神,一把抓住李白的大手,二人四只手交叉的相叠,身子只差半步就贴在一处。

刘达君这个激动啊,同志!可找到你了,这句话险些就脱口而出。

“龙阳之癖”,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在空中猛的闪了一下,二人的动作再次让诗社的诸男女一阵晕眩,有几个甚至直接连人带椅子翻了过去。

“自古英雄出少年,来,来,来,把酒撤席重开宴”李白拉着少年坐在一处,热情的介绍在座诸人,广宁和万春公主、太仆寺丞崔颢、新任给事中王维王摩诘、大内乐工首领李龟年;掌管调和律吕协律郎,监试乐人典课为宫廷文艺总管诗书画三绝的郑虔、来京公干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帐下掌书记高适,另有几个不知名的年轻俊杰。高适明天就要离京,诗社借着今天的酒席做了践行宴。

激动,无比的激动,又是两座高山啊;感情诸位把自己和老李当做背背山来客了,不能再失态了,刘达君挣脱了李白的手站起来走到王维和高适边上热情的和二人握了手。王高都是四十一二岁的年纪,一见陌生少年如此的举动都相继愕然,饶是如此看那少年的眼神和握手的力度王高二人都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这位是。。。。。。。”

“你是。。。。。”

“在下是西来顺的掌柜刘达君,字俊生,几位学究天人,心中仰慕久矣,方才有些失态,有些失态,各位。。。。。。。”。

“哇塞,诗社也有年龄和我差不多大的了”说话的是一个年纪十六七岁紧挨着万春公主的姑娘,刘达君想起刚才老李介绍说这小姑娘是东市巨贾王元宝的爱女王幼菱,小姑娘圆圆的脸一双俏皮的大眼睛很漂亮也很可爱,不像她父兄的八戒体型。

同时也看到了那位爱穿紫黑色长裙具有神秘感的广宁公主,广宁身高最少一米七十以上,比水晶还要晶莹剔透的靓丽脸蛋,黑宝石般亮晶晶的单眼皮杏仁眼,娇俏而挺翘如葱白状的瑶鼻,柔嫩樱红的精致唇瓣,浅浅清醇的一对酒窝,发髻上垂下几缕乌黑晶莹的发丝。

总体色调呈现一种冷媚,好比一朵带刺的玫瑰只能让人远远的欣赏,这种冷媚也掩盖了她的实际年龄,看着成熟,近距离观察也不过十六七岁而已。

“他就是我们诗社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长根少年”广宁打断刘达君的话,高调宣布此人就是长根少年。

原来是酒肆的掌柜,几位心中微微的鄙视和乜眼,忽然听广宁说是长根少年这才大吃一惊,长根少年的几首诗已经虽然短小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无一不是上等的佳作,几人都是识货的行家,知道生命力旺盛的诗作传世不过是时间而已。

“怎么长根啊,我不是。。。。。”刘达君晕了一下,怎么好好的人叫长根少年呀,多难听啊,药王谷的人太三八,起的什么外号啊。

“你怕诗作犯忌惹了官家不高兴是吗?父皇才不是那般的小鸡肚肠,天下十三州很多受旱灾水涝的郡县饿死人都是常有的事儿,男子重横行不敢承认作甚,那日在雪珊书房我看到你手书的《葬花吟》就知道长根少年就是你”广宁公主不愧是皇家儿女,一句话给扯到灾区去了。

“不,你是,你就是长根少年,我都看到了”随着声音窦雪珊盎然的走近,花痴女今天也不知道怎么了,忘记当初和少年的约定,“清风诗社”原来就是崔颢组织的,后来让位于广宁公主,人家跟诗社的人一起来捧场无可厚非,和胡人的女儿订婚后也没再来骚扰自己;进门时候看到崔颢心里就是不舒服。

“你都看到了,看到什么了”

“看到长根什么?”

“雪珊姐姐你看到什么了呀?”

众人都犯迷糊,看到什么了呀;“二小姐你怎么上来了”刘达君也迷茫。

“伙计说你和诗社的人要撤席重开,我来看看,怕你喝多,上次我们俩喝醉了整夜未归你忘记了啊,今天开张宴席又不需收账一个人在下面太孤单了”,俗话说十个女人九个肯就怕男人嘴不稳,别说俩人没干什么,就是干了什么你一个姑娘家也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这样说啊,这不是自揭马桶盖吗?窦雪珊说话间想到那日早上看到长根少年挂空挡的一幕;那么长,不是长根是什么,那么长,好可怕哦,哦,我都想些什么乱七八糟的,这么多人,心尖尖跳的好厉害哦,窦雪珊俏脸霎时染上了酡红。

“哦。。。。。。我知道了”大条女孩万春搂着身边的王幼菱一阵耳语。

“嗯,嗯,一定是,知道了”王幼菱点着头朝刘达君的胯部瞄了一眼。

诗社的其他人都感到自己满腹的才华都变成了废柴,脑子跟不上趟有点落伍了。

唐朝的少女也生猛的很哩,皇室的子女见识和心机都远远超过普通人,皇宫高墙内的勾心斗角、亲人间的杀戮、床第的糜烂、豢养面首等等,孩子们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难免耳濡目染的受到影响;

看着俩少女不时的盯自己下面一眼刘达君连忙坐下,坐下时感到左边的广宁公主也瞟了一眼,刘达君有被脱光衣服的感觉。

桌子换了台布又重新摆了火锅和菜肴,众人对长根少年的来历是满腹的好奇,也只有梦中得过仙人指点的人才能弄出这等超出人们思维想象的新物件新吃法,只有看过天书的人才能写出《悯农》和《蚕妇》一类的诗作,因为仙人在天上一只俯瞰着芸芸众生,知道人世间的甘苦。

对于众人的追问刘达君是闭口不谈,只是强调自己疯魔症未好透,经常云山雾罩不明所以,众人看实在问不出什么知道人多嘴杂可能有难言之隐也就了事,打开新酒一一满上。

老李确实能喝,今天得遇知己更是平添了几分酒量,连连招呼大家干,李龟年五十岁左右,一脸儒雅的模样像个老教授比在座的说有人都更像文人,擅长唱歌,又会演奏咸篥、羯鼓、琵琶等多种乐器为当代著名的音乐家和文化人。能看出来他和王维私交甚好。

高适则是一身戎装,赭色的棉袄腰挂横刀为唐军冬季的制式配给,一张脸被边塞的风吹得黑红黑红,虎背狼腰,手掌骨节粗大布满老茧;高适小时候父亲虽然“位终韶州长史”,因为种种原因,还是出现了“家贫”、“少落魄”这样的记载,显然家庭没有能够给予他更多的经济支持,但习文练武却不曾荒废。

二十岁时满怀报国梦来到长安,求仕无门,几十年没有收入来源来源过着极其窘迫潦倒的生活。连城市流民都不如,最后终于放弃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梦想投笔从戎入了大将哥舒翰的帐下,一身才华和武艺都有了用武之地,也只有这样文武双全的人,饱经生活磨难的人才能写出《燕歌行》、《塞下曲》这样铿锵有力流淌着男儿热血的壮丽诗篇。

相比在座诸人,军人身份长着一张兵马俑脸谱的高适最对刘达君的口味。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人长的清瘦身材中等,因为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对什么事情都显得波澜不惊,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老年隐居秦岭的佛寺中被世人称作诗佛也不足为奇。

在座年纪最大的就是郑虔,将近六十岁是个矮胖的老头,小眼睛几缕稀疏的胡须显得不伦不类,谁也不会把他和精通诗、书、画的“郑三绝”联系在一起,这郑虔不但诗书画厉害,又是一位精通天文、地理、博物、兵法、医药近乎百科全书式的一个全才,诗圣杜甫称赞他“荥阳冠众儒”、“文传天下口”。郑虔学富五车,精通经史,书画成就卓然一家。

两坛子酒下肚,再有酒量也喝大了,看看天色也不早了,高适首先站起来想到边疆刚刚结束的战事稍作沉思即高声吟诵:“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好”,“好诗”,“边风尽起也”,众人合掌称快,一旁的小厮手脚伶俐的将《行路难》挂在墙上晾干,又在几案上铺好宣纸,郑虔疾笔狂书,字体古拙雄浑有力而不失流畅,如千军万马迎面驶来。果然不凡。

“好”又是一阵叫好声。

“宝剑千金装,登君白玉堂。身为平原客,家有邯郸娼。使气公卿坐,论心游侠场。中年不得意,谢病客游梁”。清高而雅致的王维这一段时间对李林甫主政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诗中隐隐透露归隐之意。

连接的叫好声再次响成一片,但诗中的消沉也多少影响了大家的情绪,不过没说出来而已。

“诸位都成名久矣,现在让我们诗社的长根少年来一首吧”广宁公主具有很好的大局观,瞬间转移了众人的视线。

少年刘达君被推上了风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