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练兵(五)
作者:逍遥散人2020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408

第一百一十二章练兵(五)

二十天后,终南山军马场大门前来了十三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野人,几乎各个都没有人形。

职守官员看到金鱼袋才确认这些人是羽林军,前些日子寄放军马之人,仔细辨认一下,领头的正是准驸马爷,也没多问,赶上正午,看这帮人的模样宛如新投胎的饿鬼,那军官拿来些吃食汤水说等众人洗漱歇息一番领了军马再走不迟。

虽然那盆干瘪发硬的大饼没什么卖相,足够让大伙眼冒金光了,比见到亲人还亲,石头还伏下身贪婪的嗅吸着粮食的味道,没人伸手去拿,都齐刷刷的看着林郎将,二十天的野外生存已经让他们彻底明白了,羽林军的斥候训练和大唐所有的斥候都不同。

每天定量五十粒生米,已经不是怪话牢骚难以下咽几句骂娘可以表达的了,等生吃过惊蛰后从洞中爬出的虫蛇后,队的人都觉得世上最好吃的就是生米,凡是虫蛇鸟兽一律生吃。

在“躲猫猫”互找游戏中,一行人费尽周折寻遍方圆里许都没发现林郎将的身影,眼睁睁的光天化日之下咋就不见了呢?莫非会妖法;甚至还有人说林郎将不是迷路就是回返的时候。

当刘达君出现的时候,手中锋利的短刃已经无声无息的抵在知远的眼珠子上,令还俗的少林僧知远灵魂出窍魂飞天外,几人都大惊失色,伸手可及的近距离要想夺人性命就连他们也是无法防范的,臭泥塘边的营地一直有人看守,林郎将就潜伏在他们眼皮底下。潜伏了整整六个时辰,樊六郎和知远都是武功超强的高手,对外界的感知也远超常人,他们都没察觉就别说其他人了。连熟悉的石头和王有才也是第一次见到刘达君如此的泥人模样,惊诧莫名,要是不开口说话他们都认不出来。

关于生吃食物,并不时故弄玄虚,非要士兵吃活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无论是后世的侦察兵还是古代的斥候,在没有现代化加热器具、真空食物和压缩干粮的情况下生火是个危险的举动,在敌占区要想完成既定的任务生火和寻死无异。敌人也有专门的斥候和精锐的守卫悍卒,他们会发现炊烟,会根据你遗留的燃烧物判断你存在的时间段。而活物可以保证食物的新鲜度,基本上不受季节的影响,活物的骨肉可以提供蛋白质和钙质,血液可以解决循环对水的需求。

大型动物不到万不得已不允许捕捉,因为临时发现大动物动手时会产生大动静,引起森林里其他鸟兽的惊厥,再说斥候都是一人或几人为单位,大动物吃不完还需要掩埋尸体,徒然浪费时间,而型鸟兽虫蛇被吃剩的皮毛碎骨扔在僻静处,不一会儿就被其他更的爬虫类分解了,就是敌人找到也无妨,类似的动物互相蚕食多了去,绝想不到是人类所为。

没办法,不吃就等死,再说驸马爷身先士卒带头吃,好在这帮人从习武都是身体强悍之辈,硬生生的扛了下来。

从简单的陷阱设计、密林和夜晚辨别方向、旱地取水法、虎口测距法、根据树影的移动计算时间以及一系列科学的生存法则。等于给大家打开了另一扇未知的窗户。

“千万莫贪吃,每人一块饼,喝几口汤”知远才19岁,年轻人就是领悟力强,深知腹内空空不宜暴食。

拿了块干饼子,刘达君在四周转悠着,终南山沿着山脚共有三座军马场,加上作为皇家园林的禁苑御马场一共四座,这是其中最大的一座,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场上匹马数量根本数不过来。

远处似乎有阵阵杀喊声伴有一股股烟尘,“前面在干什么?什么人?”刘达君随口问跟在自己身边的军官。

“林郎将不知道啊,他们也是羽林军,好像是张右郎将带来的吧,快春禊了也不知道消停”。

右郎将?自己的大舅哥张韶州,倒是很勤勉啊,“好像不少人,军卒都自备有马匹吗?”刘达君自己营地牛马驴不过二三十头,这右郎将和自己平级有两千人,如果人人都备马,岂不是也要两千匹战马。

那军官嘴角露出不经意的浅笑,心说这位驸马爷还是太年少了,做了林郎将连基本常识都不懂,当下好心的边走边耐心的讲解。

唐军的军马主要有四种:产于呼仑贝尔草原的蒙古马(三河马)、西域的哈萨克马、焉耆马、和威尔勒马。哈萨克马就是后来有名的“伊犁马”。

善于养马的突厥人利用各种良马相互杂交,培养出自己的战马--突厥马,这种马一出现就被边军从西受降城用货物交换的方式弄到了长安,突厥马肩高大多在1.4米以上。

虽然在当时并不算最高大的战马,但身形健壮、长颈高扬、步辐伸展流畅,对缰绳反映灵敏,按突厥人的说法是:“筋骨合度,其能致远、田猎之用无比之”。

突厥马因此也在大唐个马场大量繁衍,唐军正规骑兵使用最多,普及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四大马场共有各式马匹四万余,加上民间私养和长安周边几个型马场,长安附近大约有超过十万匹马的规模,可以随时组建几支大型骑兵部队奔赴前线。骑兵每人的配置2匹,供驼兵器物资和换乘;就是普通步兵上前线时每人都配有马匹,主要的驼运战略物资。以便减轻所有参战人员的负担,保存体力轻装开进。

按大唐的总兵员和马匹数量的对比,每个士兵都可以拥有2--3匹战马,但实际情况是不可能的,马匹的草料是个无比巨大的消耗和负担。

说了半天二人已经靠近了几匹散养的马匹,春天地上长出的嫩草正是马匹的最爱,那军官看油光发亮的战马令驸马爷眼睛都红了,接着说道:“林郎将,按配置,你的制下也可以有两千匹的定额”。

“哦,本郎将也能有两千匹战马”刘达君难以自控的大声惊呼,那个高兴哦。

高兴劲儿还没结束就听那军官说:“可以,你现在就可以办交接手续,不过这么多马匹要不少马厩,马倌也要。。。。。。马倌至少要一百人以上,还要有稳定的草料,豆饼、干粮每月消耗额度都在600石以上,还有兽医。。。。。。”。

“别说了,不要了,不,还是先领一百匹回去吧”草TNN,军饷已经捉襟见肘了,还要增添如此的重负,别说带回两千头,就是带回一千头马匹,仓曹李实就会直接撂挑子不干了。但是估计自己的属下以前疏于训练,应该有不少人不会骑马,带回一百头用于训练还是必要的,由养猪场那些人暂时看管问题不大。

“春上马匹事情多,咋们都巴不得把多领些走”那军官一听驸马爷才要一百匹,刚才的兴奋劲儿也没了。

刘达君猛然想起,骑兵训练的武器,扭头问道:“张韶州是轻骑兵还重甲操练?”。

“跟我来,你自己看吧,太宗的重甲骑兵现已基本上不用了”。

跟随你军官来到几排高大的房舍前,掏出钥匙打开门,门里一股淡淡的灰尘和霉味传来,看出来很久没有人进来了。

墙上一并排放着马槊,这也是唐军重骑兵通常配备的兵器,类似丈八蛇矛,长度最短的为三米,最长的五米、六米的都有,前端尖锐扁平,既可挑砍,也可直刺。

墙上挂着几件马匹的铠甲,地上也成堆的摆放着,还有大量散落的马镫、马鞍。保护马头的“面帘”,保护马颈的“鸡颈”,保护马胸的“当胸”,保护马躯的“马身甲”、保护马臀的“搭后”和竖立在马臀部的“寄生”(保护骑兵后背用的)。

重甲骑兵开始叫玄甲兵,为唐太宗李世民所创,人马皆身披铁甲,重骑兵虽然不多,但是由于防护好,冲击力大,历来也是野战冲锋的主力,尤其是在地域开阔的西域,有很大作战空间。开国时为了拓展疆土和臣服四邻的国,太宗南征北战,东征西讨,重甲骑兵功不可没。

重甲骑兵真正成型并形成战斗力是在唐以前的南北朝时期,前面的都不能算真正的骑兵,因为他们没有马镫和马鞍,随着马镫和高桥马鞍的日臻完善,重甲骑兵才得到真正的发展壮大。

开国时重大战事屡屡不断,频繁的战事离不开重甲骑兵的威慑和冲击,中唐盛世极少有大型战役,由于重甲骑兵牺牲了骑兵赖以生存的速度和机动性,交战双方也想出了很多克制重甲骑兵的方法,所以开元以后重甲骑兵渐渐没落,没人去重视了。

重骑兵在集团冲锋,针对敌方的密集阵型,在主动进攻时打开一个缺口还是很厉害的,应该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知道兵部这帮人是怎么想的,搞到今天竟成了边缘化。

简单的洗洗头脸,一行人赶着马匹向阔别多日的营地驶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