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北都旧臣
作者:金玉良言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503

五本御史的折子我没看放在一边,吕大器的折子讲:福建郑芝龙共选派了百余名造船工匠,到达吴淞口,并已开始督造战船,这个事情主要由吕大器负责,估计错不了。

祈彪佳的折子让我提起点精神来,长江水师整顿点模样来,共有大小战船数百只,水兵二万人。按照我给他们的方案,分段巡航和守护渡口。其实长江水师会多大用处,我不知道,但现在我要他来造势。另一方面,用他来控制过往南北人员,有利于保护一些军事秘密,这一点还是能做到的。

次日下午,陈邦彦早以在军校我的房间中等候。“万岁,刘良佐的事,您是怎么想的?”

“立斌,我还在考虑。”

我递过吕大器的折子,说道:“告诉吕大器,先造海上运输船只,最好能够运输四万兵力的船只数量。”

“海船暂时应用不上,不必太急,倒是长江水师,应该加紧装备。”

“立斌之言,朕以为然,但造海船今后必有大用。至于长江水师朕确实不知道他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

“万岁,臣以为长江水师不可忽视,他具备运输和协防的重大作用。如果说,敌军一旦逼近长江,水师非常有利于长江两岸城市的防守,作用的发挥在于火炮。所以,臣建议对长江水师船只进行改造,小型船只主要用于巡江,中等以上船安装一定量的火炮。”

是啊,陈邦彦一提醒,我豁然开朗。靠二万水军,你就是再有二万也挡不住敌人过江,也就是说,即使在防守长江上他也不是主力,水军作用就是在江面上利用炮火打击敌人。特别是对于清军来说,是我军独有的一支力量,可以讲暂时他没办法抗拒的力量。

“立斌,你真是朕的好参谋啊,就依你之言,以朕的口气写信告诉吕大器”。

自从我的圣旨在北京散发后,造成了混乱。我在拉人,多尔衮和历史上一样也在拉人。不过阮大铖的《奸臣录》第一篇像传单一样,散布北京街头,投降的人日子也不好过,没投降的在两难境界中选择。

阮大铖做得很好,每个人都给他们揪出祖宗十八代,比如说名列第一的范文成,你不是范仲俺的后人吗?你就是给范仲俺丢脸,就是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捎带着范仲俺也挨骂两句。不管他是过分与否,我要的是效果,就是给这些人造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压力,世界上,又有多少人甘心情愿地遗臭万年呢?

从北京来南京的旧臣们一大批,我没有食言,一律降职录用。这些人虽然投降了李自成,但清军入京后,说在观望也好,还是多少有点民族骨气也好,反正没立刻去见多尔衮投降,包括我的老师谕德项煜。

这些人我一律在谨身殿召见,见到我一律是痛哭流涕,百般惭悔。我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就去了军营,到于讲学读书一事,也就停了。所以,项煜我只知其名,未见其人。

我的老师当中只有刘理顺在李自成入京时自杀了,其余均投靠了大顺。而这些人在清军入京后,无一都跑了来,目的很明显就不用说了。这天午后召见的包括这些人,一共有五十多人,我不可能一个一个见。

等众人哭罢。我走下金阙,缓缓道:“诸君熟读史册,知朝代更迭,以为大明气数已尽,故降顺耳。古语云:良禽择木而息,良臣泽主而事,自古皆然,朕岂能加罪尔等?我大明时至今日,尽呈败亡之像,朕不能妄评先祖,亦非众臣之过也。诸君翻然悔悟,毅然来归,为大明效力,朕甚喜。如泥墙枯草,反复无常,朕决不相容,天下亦不容尔。朕绝不效晋宋之事,偏安一隅,以图享乐。决心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宁为玉碎,不求瓦全,大明诸臣应立此志,尔等更应以此志而死命,上对得起苍天,下对得起大汉子民,更对得起记于心中的那些先贤们的教诲。”

我的话还是感动了这些人,堂下一片抽泣之声。我去扶项煜,道:“老师,请起。”

项煜挣脱伏地,叩头痛哭。

“万岁,臣无地自容,还是杀了臣吧。”

“老师,何出此言,朕说过的话不能改。朕需要你们帮助,大明也需要你们,都起来。”

“刘宗周拟旨,诏告在京文武及地方官吏,北京降顺诸臣来归录用者,今后不许以此事上疏议罪,违者杖二十并罢其官。另拟旨诏告天下,只要朕在,绝不加罪。”

项煜伏地叩头。

“万岁宏恩,臣等只能誓死以报。”

“你们的任职由内阁票拟录用,原则按原职录用,若无空缺,品级不变。倪元璐,此事由你去做吧,要快。”

“臣尊旨。”

对于明朝的有些官职我确实不懂,比方说内詹是干什么的?不知道。反正现在我主要心思在军事上,以后慢慢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