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炒了他的鱿鱼(上)
作者:金玉良言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588

一连几天,我一直窝在皇宫。我请来解学龙、吴伟业、姚明恭、杨廷麟等几个老师,陪我一起读书,聊解心中的苦闷。

不过,有些事情还是要强打精神去做的。这边毕业,那边就得开学。

八月二十,军校第二期开学。这期共招收二千学员,但主要精力放在了步兵科、骑兵科和炮兵科,其他的科只是一个班而已。第二期又增加了考试和入校宣誓二关,也限制了年龄,不能超过二十二岁。不一样的是,虽然设高级班,但我只是将他作为研究人用的了,与第一期高级班不同。

出乎意料,很多官宦子弟也报考了军校,可能看到皇上重视武将的原因吧。就着热呼劲,我和唐王倡议,朱姓皇族子孙,符合条件的,也要报考军校,又添了一把火。

还别说,还真有报的,有个叫朱耷的,是宁献王的后人。

开学典礼少不了我又来讲话,又忙了一天。

反贪工作著有成效,唐王和倪元璐接到监察御史吴春枝的纠劾,查实邵武通判陈主谟、古田知县吴士耀、汀州知府王国冕贪污虐民。

我大笔一挥,在奏疏批红:革职、抄家、解京、追赃充饷。

随同来的还有一封奏疏,是寿州刘良佐来的,干什么?你猜呢?要钱呗。

目前,我手里的钱不紧张,还不是那个林海川,我真不清楚,他怎么这么有钱。

我好像记得,明朝白银是向中国境内流入的,清代是白银外流。

为了适应战争需要,如山东、河南等地,均由巡抚主理财政,地方收上来的赋税,直接用于地方军政,但要和户部算帐的,多退少补。

所以,如山东、河南我是不给钱的,当然武器装备例外。

不是不能给刘良佐钱,但此人可恨,赋税不交也不算帐,张嘴还向我要钱。要知道,几个月前,我送去了一批军饷,这么快就没了。

这个家伙,真是找死。以前纵兵抢粮拒交税银的事还跟他算呢,又找上头来了,可怎么办呢?

硬的不行,不能乱,别弄一个天下未变蜀先变就不好了,最好是平稳过度,收了他的兵权。

可怎么收呢?又派谁管他手下的那些兵呢?

正在发愁的时候,解学龙又来给我讲学。虽然改任刑部侍郎,但仍然给我讲孙子兵法。说实话,我和这老头关系越来越好,对我,就像对自己的子侄一样,亲切、关怀、和蔼等等这类的词都可以用这。我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也最多,其他如陈邦彦、史可法、柳东山都很忙,难得见上一面就说事,哪能和成天在一起读书相互了解的深。

所以,我和解学龙无话不谈。

我把意思一说,老头捋着花白的胡子沉思着。

“老爱卿,现在是打不能打,其他的我又想不出啥好办法来!”

“万岁,老臣给您讲个故事。”

“嗯?”我不解的望着他。

“说有个叫龙川村的地方,是一块风水宝地,胡姓家族聚族而居。但是,胡家历代以经商为主却不发达,特请先生观看风水。先生认为:村貌为船形,胡姓一家在船上像浮萍一样飘来飘去不稳定,需要姓丁的人家相助,因为丁家可以像船锚一样将船稳住,这样胡氏家族才能飞黄腾达。胡家依讲而行,请一丁姓人家落户,从此日益发达起来。胡家又怕丁家抢了好风水将来超越胡家,于是在丁家第一代祖坟上动了手脚,让丁家每代只生一个儿子成为单丁,至今丁家在龙川已延续到24代,代代单传。同时,为了对丁家的感恩和尊重,在自家胡氏宗祠边修建了丁家祠堂。不过,这个祠堂修的有讲究。丁家祠堂的门坎虽然比胡家高,但它的屋檐只有胡家祠堂的一半,这叫明升暗降;天井也比胡家小好多,天井称为名堂,因此胡家是大名堂,丁家则是小名堂;而且横匾上的帮字一撇没有出头,喻示丁家帮人不要帮出头。”

讲完故事,老头含笑地看着我。明升暗降,我有些懂了。

我单独召见马士英,让他办这件事。

为什么找马士英?我觉得像古代的岳飞,能打仗不假,但不会做官,不能揣摩上意,老是得罪皇上和大臣,最后落了个悲惨的结局。还有当今的史可法,过于正统,不能权变,不会使阴谋诡计。马士英不同,能不能打仗我不知道,历史记载也没打过什么仗。但是,耍手腕的功夫出类拔萃。还有,他作凤阳总督时,和刘良佐属于上下级的关系,对其应该较了较,关系也会不错。更重要的一点,马士英绝对不会出卖我,我坚信。

至于接替刘良佐的人选,我也有了眉目,就是兵部右侍郎朱大典。据我了解,这人还是不错的,有气节。但人都有两面性,听说而已,真假不知道。他是贿赂马士英才作上兵部右侍郎的,和马士英关系应该说不错。朱大典也曾作过凤阳总督,和刘良佐有过交往,让他去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