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张燕归顺
作者:炼狱噬魂      更新:2019-11-25 19:20      字数:2180

韦尤很快收到中山徐庶传来的消息,不由地喜出望外,想不到黄忠这一来就给他弄了个大手笔,居然一个人就瓦解了张燕数万黑山军的进攻,他立刻召来田丰、郭嘉、荀攸、李儒商议。

荀攸若有所思地道:“除了涿郡,公孙瓒所掌握的幽州各郡都纷纷起兵反抗他,张燕眼见公孙瓒情势不妙,想要归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顿了顿,他接着道:“如此一来,我们对付公孙瓒就更加容易了!”

这时候,张燕想必也知道了代、广阳、上谷与右北平四郡纷纷起兵反抗公孙瓒,阎柔率军大败渔阳郡太守邹丹将其斩杀的消息,也就是说除了涿郡以外,公孙瓒所占据的幽州各郡几乎都已经起兵反抗他或者是被反抗的人所攻陷。

本来韦尤与公孙瓒对峙就占据很大的优势,眼下公孙瓒的盟友张燕部黑山军又想要归顺他们,那公孙瓒败亡就是可以预见的事。

田丰笑着道:“历经数年的努力,大将军终于彻底解决了黑山军这个心腹之患。真要说起来,公孙瓒对冀州和幽州百姓的荼毒,也不比黑山军差上多少,如今终于是可以还冀州、幽州一个太平。”

他是冀州巨鹿郡人,对冀州这几年的变化,有着极为深刻地体会。

眼下最后一股黑山军势力将消弥,公孙瓒也离败亡不远,田丰作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参与者,在高兴之余,同时感到非常欣慰。

李儒神色淡然道:“我有个想法,张燕意图归顺这件事应该还没有几个人知道,不如让张燕率黑山军诈败,然后徐庶、田豫率军在后追击,张燕无奈之下去向公孙瓒求援,到时再突然发动袭击,必然可以杀公孙瓒一个措手不及。”

张燕是公孙瓒盟友,若是他肯诈败前去投奔公孙瓒,帮助他们一同攻打公孙瓒,的确很有可能瞒过公孙瓒,出其不意地杀他一个片甲不留。

郭嘉看了一眼李儒,道:“不妥,士可杀而不可辱,张燕迫于形势肯率军归顺,乃无奈之举。若是逼太急,难免不会出现意外,张燕不仅有可能会反悔,而且有可能联合公孙瓒引我们大军上钩,那就弄巧成拙了。”

说到这,他看了看韦尤道:“大将军乃是仁义君子,一旦此事不小心传扬出去,必有损声名。”

张燕迫于无奈才会选择主动归顺,若是韦尤非要逼着他背信弃义去暗害公孙瓒,很难说张燕不会做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举动。

很明显,张燕作为黑山军的首领,不可能会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跟随他信服他。

“利用黑山军的事,还是不太妥!”

韦尤不由地点点头,道:“现在大局已定,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再去节外生枝,因此你这个计策虽然绝妙,但是此时不太可取。”

他很清楚李儒此计,如果能成功,就可以迅速地将公孙瓒解决掉;可如果失败,韦尤必然会冒很大的风险,无端为这场大战增添很多变数。

李儒不以为意地道:“此事是我考虑不周!”

他当然知道这条计策蕴含的风险,不禁对韦尤身边的几个谋士更加地高看一眼。

“难道必须我去一趟中山郡才行?”

韦尤迟疑不决地道:“张燕归顺固然重要,然而这边的战事我始终有点不放心。”

他决定接受张燕率军归顺的条件,不过对公孙瓒的战事很不放心。

荀攸笑道:“简单,大将军可直接将此事公之于众,使张燕率领黑山军归顺成为既定的事实,同时也能打击公孙瓒那边的士气,又何必要亲自过去中山?”

他理解张燕的心思,无非是担心归顺之后韦尤对他们翻脸不认人,不仅得不到任何一点好处,而且还可能为此搭上他们的性命。

“的确是一个妙计!”

韦尤笑了笑道:“既能够消去张燕的疑虑,又能够趁此机会打击公孙瓒的士气,何乐而不为?”

就在他叫人要将消息散播出去时,赵二狗匆匆忙忙地小跑着进来,喘息未定地道:“大将军,刚刚收到公孙瓒亲笔所写的书信。”

他说着,便将书信拿给韦尤过目。

“求和?”

韦尤微微愣了一下,道:“公孙瓒想求和,他说是为了冀州、幽州的无数百姓免受战祸之苦,希望我们两方势力可以握手言和,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他自然不想放弃眼看就要到手的胜利果实,给公孙瓒一个卷土重来的逆转机会,却也想听听众谋士的想法。

田丰断然摇头道:“眼下公孙瓒虽然实力没有受到多大损失,可是败象已呈现,用不了数月,二十万大军便可将他们重重围困,又岂能在此时放虎归山?”

等到张燕归顺之后,中山那边的三万兵力便能全部调遣过来,加上韦尤现在这边的三路人马,就有九万余人,而阎柔、田豫所率领两支人马有近十万人,田丰说是二十万,还真没有多大的水分。

他们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与公孙瓒七万大军开战,攻打弓高和修县也没费事,在官员百姓的配合下兵不血刃就拿下两座城池。

荀攸出言附合道:“为了此次对付公孙瓒,我们已经耗费了大量的粮食和物资,如今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又怎能不战而退?”

韦尤在半年多以前就在做着各种作战准备,不断调遣各地的主要兵力安排布署,同时将大量的床弩、投石机调到了前线的重要城池来防守,粮食的消耗,就更加不用多说。

荀攸这段时日主管着冀州的政事,对这些情况比谁都要更加清楚。

李儒本来想说假意答应求和之事,暗地里拖延时间,对公孙瓒的势力完成包围,再慢慢地将他消灭。

想了想,他还是将这个想法说出。

李儒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不然也不会成为董卓最为信任和倚重的谋士,还曾亲手逼死刘辩。

然而田丰、荀攸都是出身于名门,对于名声方面看得非常的重要,当然难以认同李儒的为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