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回斩关夺隘红军解危 运筹帷幄领袖脱险
作者:肮脏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685

且说蒋委员长偕夫人到贵阳督促王家烈和云南龙云追剿中央红军,不料红军一部竟向贵阳杀来,并迅速占领飞机场,贵阳城内局势骤然紧张。委员长心念一切,为防不测,他暗中写下了遣嘱,只等城一破,他便自裁,免得被俘受辱。但他虽如此做了心理准备,危急时并不显得紧张。机场方面,枪炮声已响成一片,城内人心惶惶,中央大员们胆颤心惊,等待着可怕时刻的到来。委员长坐在办公室里,见侍卫端上茶来,便接过,十分悠闲地呷了一口,说了声:“好香。”便有滋有味地品了起来。那蒋委员长平时只喝白开水,这天他很例外。门外,晏道刚一有消息便告诉他。今见委员长在用心品茶,十分疑惑:机场未被红军攻占时,校长以十分严厉的语气命令龙云、王家烈回救贵阳,今飞机场已被共军占领,委座却若无其事。这时,陈诚推门进来,说:“校长,共匪向东窜去了。”委员长说:“我已知道了。”陈诚有些不解,说:“校长,这件事情是学生第一个向您报告,校长怎么先于学生?”委员长说:“辞修,你是校长的好学生,又是党国的栋梁。但为将者,除了在战场上沉着冷静、临危不惧外,还要察言观色,所谓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刚才飞机场方向枪炮声骤起,似有大部队交战激烈有加。但仅持续了一钟头后便向东而去,且逐渐稀疏,又逐渐向东转移,这说明了共匪又在搞声东击西,虚晃一枪后便跑,其部队不具备攻城的能力。何况也不知城里的虚实,我不妨也学诸葛武侯,唱一台空城计。当然,贵阳城是一座空城,无部队,也不具备追击共军的能力。现在,毛泽东重新掌权,我们的剿匪已到了艰苦时期,当然也是最困难时期。共匪窜到何方,这是眼下要弄清楚的事。朱毛部进入云南,能否窜至四川,共军下一步走向何处?辞修,你以我的名义电令龙云,要他立即赶回云南,防止共匪强渡金沙江。”陈诚答应,去了。委员长对晏道刚说:“立即电令薛岳向云南开拔,务必在金沙江沿岸将共匪消灭。”

再说毛泽东指挥红军二渡赤水,歼灭黔军二十个团,声望大增,三渡赤水,进入古蔺,四渡赤水,将前堵后追的国民军甩开,红军的危险已不是毁灭性的了。于是,毛泽东与周恩来等商量,准备强渡金沙江,达到完全摆脱国民军围剿的目的。

金沙江在云南省境内,水流湍急。对面各关隘有国民军把守。周恩来深知这次行军的重要性,他命令干部团团长陈赓、政委宋仁穷火速率部向金沙江前进,夺取渡口,掩护主力红军过江。

你道那干部团是怎么一回事?早在红军反第一次围剿时,毛泽东把一些红军基层干部或具有指挥才能的骨干士兵部分集中起来,轮流进行培训。由著名战将讲课。从此每年培训二到三期。学员结业后,大多回原单位任职,有的逐渐提升。红军长征时,全军将刚培训的干部编为一个团,由陈赓任团长,宋仁穷任政委。毛泽东复出,首战土城失利,在紧急时,周恩来动用了干部团,予刘湘部以严惩后,朱德亲自担任断后,掩护干部团撤离。长征以来,干部团屡立战功,这次强渡金沙江,周恩来明知干部团抢渡金沙江必遭损失,但此为拼死一搏,不得已而用之。

干部团长陈赓,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共。二四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蒋校长侍卫参谋。参加了平定商团和讨伐陈炯明东征等战斗。二六年赴莫斯科学习,南昌起义时任营长,后随周恩来到上海做地下工作。土地革命时在第四方面军任团长、师长。后因腿部受伤到上海治疗,曾担任中共中央机关除奸队队长。现任中央红军干部团团长。

干部团果然与众不同,随着陈赓的一声令下,尖刀连以强行军的速度日行一百四十里的山路,来到金沙江边,见江水汹涌,浪花飞溅,茫茫江边只听江水咆哮,哪见船只游弋。尖刀连长站在江边发呆。正这时,突见河对面划过来一只木船,船上坐着一名国民军军官。那木船刚一靠岸便被埋伏的红军擒住。经询问,那军官是过河膘娼的,尖刀连长立即命令趁夜色的掩护,将船只摇向对岸,守渡口的国民军被歼灭,并在渡口夺下了全部的船只。陈赓得到渡口有船只的消息,连忙率团主力赶到江边,并命尖刀连扩大渡口纵深,抢占制高点。正当尖刀连控制对岸山头要地时,一支三百余人的国民军也赶了过来。好险,要是再慢了十分钟,后果将不堪设想。尖刀团政委宋仁穷见对岸枪炮声已响成一片,命令部队抓紧时间渡江。主力过江后,全歼国军增援部队。这时,江面上船只来往如梭,仅一天的时间,红一方面军和军委纵队全部渡过金沙江。等到国民军最高统帅部知晓毛泽东明攻贵阳,暗渡金沙江时,已是五天以后的事了。蒋委员长得知红军强渡金沙江,脑子一阵轰鸣:“毛泽东用兵如此灵活,剿匪的度难就更大了。”

四渡赤水,强渡金沙江和后面的飞夺泸定桥,是毛泽东一生最得意的军事指挥艺术,也为他成为最伟大的军事家、中共最高领袖奠定了基础。

然而,部队的行军是异常艰苦的。红军高级将领包括林彪、彭德怀在内也搞不清这段时间日夜奔波、飘浮不定的战术为何,林彪竟写信给彭德怀,请他出来指挥红军作战。彭将信转给周恩来。周恩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对林彪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并对毛泽东复出以来的指挥艺术作了高度的评价。毛泽东看着这位年仅二十八岁的青年高级将军,说:“你这个娃娃呀,懂得什么?这个时候我们不能硬拼,得机动灵活,多走点路是必要的。”林虑弄清真相后,主动找到毛泽东,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毛泽东在井冈山,几次遇到麻烦,林彪都坚决站在他一边,这次闹点小误会,毛泽东自然不会放在心上。因此,他反而安慰林彪,说:“咱们都是从井冈山下来的,彼此都了解。一点小误会不会影响我们同志间的友谊,你好好地干吧。年青人,你的前途还大得很呢。”林彪见毛泽东如此胸怀,很受感动。一向刚强的他,竟难过得哭了起来。

林彪作战,十分灵活。在毛泽东的眼里,他是一位态度鲜明、能征善战、不可多得的将才。

政治局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向大渡河开进。大渡河是长江的支流,江面不很宽,但水流十分湍急,两岸又是悬崖峭壁。林彪命红一团团长杨得志率部抢占渡口。时杨得志年仅二十五岁,他率部飞奔安顺埸,夺得了渡口,但船少人多,一时哪里能渡完全军。毛泽东与周恩来听了林彪的汇报,与周恩来、朱德等商量后,急命林彪的第一军团的主力抢渡大渡河之泸定桥。军情万分紧急,稍微不慎,红军将复蹈太平天国军石达开的后辙。能否夺得泸定桥,将成为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只见毛泽东铁青着脸,异常严肃地对林彪说:“要不惜一切代价抢占泸定桥,延误战机者,立即枪决。”林彪听后,浑身冷汗直冒。问:“主席,要是敌人将铁索桥炸毁了呢?”毛泽东从容地说:“完全有可能。我也想过,先遗司令员刘伯承、政委聂荣臻已率部过江,就让他们开辟根据地,我们回黔滇边界,重建根据地。你立即执行命令吧。”

回到军团指挥部,林彪叫来红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命令他们:“扔下背包,只带枪弹,跑步向泸定桥前进。要桥不要命,犹豫迟缓者,就地枪决。”那杨成武此时年仅二十一岁,接到林彪的命令,不敢迟疑,命令全团沿着西岸,不顾一切向前猛冲。晚上,王开湘命令点齐火把,边啃饭团边跑。这时,杨成武发现对岸也出现一条火龙,知道国民军在河对面援助泸定桥守军。事态已万分危急,杨成武大吼:“同志们,我们是英雄的红四团。加速前进,超过敌人。”于是,国共两军沿江赛跑。但国民军平常训练少于红军,遇骤然情况,与红军相比,无论指挥员如何鼓劲,差距仍很大。红军是死中求活,上下一心。而国民军虽然也很顽强,但不能与红军相比,对面又是地方部队,哪里经得起如此拖沓。终于,河对岸的火龙放慢,而红军仍在拼命前进。杨成武鼓励将士:“同志们,我们把敌人拖垮了,飞奔猛跑吧。党中央和整个红军生命全系在我们身上。冲啊!”红四团发一声喊,又猛跑起来。第三天下午,二百四十里的山地终于跑完,部队已疲惫不堪,但此时却不能休息,杨成武立即组织部队抢夺泸定桥。

王、杨二将军站在泸定桥头,见碗口大的铁索在江面上悬浮着,铁桥上的木板已被国民军撤走。王、杨二将军精选了二十三名勇士攀抓着晃荡荡的铁索桥为先锋,向桥对面发动了攻击。后面是一个连的战士铺木板。你看那十三根碗口大的铁索下面,水流激荡着,将两岸几米高的的岩石洗刷得十分干净,悬崖上一点儿沙土也没有。那回水处,一个个的旋涡如大斗筐,一个接一个,不要说抓紧铁索攀爬过去消灭敌人,光是看一眼也觉心惊胆颤。然而,这二十三名勇士腰挎冲锋枪,胆大心细地向对面移动,他们还不时地向对面国军开枪。稍微不慎或负伤都容易坠入江中。一旦跌下,即使会水也难以生还。奇迹,真是奇迹。这二十三名勇士除三名因攻击太猛负伤坠入大江外,其余的二十名勇士则以惊人的毅力和超人的本领攀爬,向对岸飞去。离桥头还有三米,国民军守桥部队见不能阻止红军抢夺桥头,连忙放火烧铁桥,妄图将铁桥焊接处烧断,正在危急时,刘伯承、聂荣臻指挥先遣纵队出现了。刘伯承一声令下,红军一阵拼杀,消灭了国民军守桥部队。杨得志率领部队守住了桥头,与迎面过来的杨成武紧紧地握手。

说来也怪,红军中有“三杨”。这“三杨”就是杨得志、杨勇、杨成武。强渡乌江的是杨勇任团长,指挥本团强渡乌江,创造了奇迹。攀渡铁索桥的指挥员是杨成武,创造了又一个奇迹,指挥渡大渡河的是杨得志,此时也为团长,为红军过难关创造了奇迹。从此,“三杨”的英雄事迹在红军中广为传诵。

下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与刘伯承、聂荣臻在桥头会师了。这惊人的一幕幕还浮现在毛泽东的脑海里,毛泽东握住刘伯承的手,说:“伯承,这一仗关系着我军的生死存亡啊,看,我们胜利了。”刘伯承说:“主席,你用兵确实不简单呢,这么大的困难都被你战胜了。”毛泽东笑着说:“伯承过奖了,你才是我军的红色军事家啊。”这时,周恩来走了过来,说:“二位都有超人的本领,我看啦,白军要败在主席和伯承之手了。”朱德说:“这话一点也不假。不过,离全国胜利还差得远呢,我们要在润之、恩来的领导下,战胜蒋家王朝,夺取全国的胜利。”众皆大笑。

接着,毛泽东率中央红军向雪山挺进,那雪山最高的一座山叫夹金山。红军将士要翻过一座座大雪山,而此时的红军既疲劳又饥饿,他们艰难地向上爬着。路很难走,到处都是悬崖峭壁,红军将士互相搀扶着,一步步向上攀登。这雪山也真怪,好象是专门与红军作对似的。你看它一会儿下冰雹,一会儿又是狂风,风卷雪花,铺天盖地而来。那冰雹打得人睁不开眼,将士们既防路滑,随时坠入悬崖的危险,又要提防冰雹的袭击。但这些勇士,以惊人的毅力攀登,但只要坐下来,就起不来了。毛、周、朱痛苦地看着久经战场的心爱将士不少死于悬崖之下,死于疲劳之中,也死于饥饿之列,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到中央红军克服千难万险到达懋功地区时,才和张国焘派来迎接的第四方面军第三十军会师。

红四方面军原在鄂豫皖苏区。它创建于一九三一年十一月,由原鄂豫皖的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组成。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还在一九三0年的十二月,国民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围剿。苏区临时政府负责人曾中生指挥红一军和红十五军歼灭国民军两个团,击溃四个团,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三一年三月,国民军发动了第二次围剿,红军机动灵活地与国民军周旋,在运动中歼灭国军四个团,击溃一个旅。十一月,国民军集结了十五个整编师的兵力,发动了第三次围剿。红四方面军主动出击,发动了同安战役,歼敌一个多师的兵力,又击溃了五个旅,俘敌万人,活捉国民军第六十九师师长赵冠英。三二年一月。红四方面军发起商潢战役,歼灭国军五千。又发起苏家埠战役,连战四十八天,歼灭国民军三万四千余人。六月初,又发起潢光战役,歼灭国民军八个团,打破了国民军第三次进攻。这一年的年七月,国民军三十万大军对鄂豫皖发动了第四次围剿,红军损失惨重,转移到了陕南,创建了川陕苏区,并击溃了国民军三路大军的进攻,发展到四万多人,辖四个军。不久,部队又扩大到八万人。后,四方面军奉张国焘的命令,放弃川陕,渡过嘉陵江,向川西一带移动。前来迎接中央红军的,就是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政委李先念。

中央红军和第四方面军会师,在两河口举行誓师大会。第一、第四方面军的将士十分高兴,他们互相拉着手,唱着歌,沉浸在欢乐之中。然而,最高领袖们却不敢尽兴而乐,因为第四方面军的最高首长——军委会分会主席张国焘没有按时到会。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等只好冒雨前往张国焘来的方向迎接。其实,周、毛对张国焘很熟悉,此时也只好冒雨等待了。当张国焘骑着高头大马到来时,张闻天等热情地迎了上去,握手、问安。李先念一一作了介绍。

红军的会合是在十分热烈的场合下进行的。中央首长们在两河口举行了政治局会议。会议决定集中兵力攻打松藩,扫清北上甬道的障碍。正当周恩来部署松藩战役时,已回到四方面军的张国焘打来电报,要求洛甫将四方面军的陈昌浩提升为总政委,而陈昌浩又单独打电报给中央,要求张国焘担任中央军委主席。此时,中央红军驻毛尔盖。见四方面军原地不动,周恩来将电报内容告诉张闻天和毛泽东等中央常委,商量解决的办法。毛泽东听后,冷笑一声,说:“中央军委主席这个职务决不能交给张国焘。同时,‘三人团’的决策也不能由张国焘渗透进来。”张闻天说:“那就把我这个总负责的职务交给他。”毛泽东一口否定,说:“不行,这个职务非常重要。如果把总负责职务交给他,张国焘就会理直气壮地发号施令。”周恩来想了一想,说:“那就把我的总政委职务交给他,你们看怎么样?”毛泽东无可奈何地说:“只好这样了,有什么办法呢?人家人多势众嘛。”此时毛、周、张等已敏锐地觉察到党内的风暴就要来临,为顾全大局,在毛尔盖的中央会议上,张闻天代表党中央宣布增补徐向前、王树生、傅钟、周纯全、李先念、何畏、李铁为中央委员。并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张国焘接受中央任命,方承认遵义会议合法。

在毛尔盖会议上,张闻天、周恩来提出了部队的整编方案,得到通过。决定第一、第四两个方面军的红军编为左、右两路北上。右路军总指挥员为徐向前,总政委为陈昌浩,参谋长为叶剑英。编有中央红军第一、第三军团和第四方面军的第四军、第三十军。党中央随右路军北上。左路军总指挥为朱德,总政委为张国焘,总参谋长为刘伯承。编有中央红军第五、第九军团和第四方面军的第九、第三十一、第三十三军。决定两路军分头北上,到班佑地区会合。不料,右路军刚进入草地,周恩来肝部突然发炎,卫生部长傅连璋检查后,断定他患了阿米脓肿。周恩来自毛尔盖会议后就患了此病。这两天昏迷不醒。毛泽东见此,心如火燎,连忙命令陈赓昼夜守候。傅连璋让卫士取些冰块来进行冷敷。这时,彭德怀也将邓颖超从休养连接了过来。其实说是接来,倒不如说是背来。邓颖超这时正患肺炎,发着高烧。听说周恩来已昏迷了几天,十分着急。她见周恩来躺在床上,满脸的大胡子衬托他那苍白的脸,显得更加憔悴。此时的周恩来已是昏迷不醒。邓颖超见一床被子盖在他身上显得单薄,而旁边还有一件灰色的毛背心,就拿起来,准备加盖在他身上。正要盖上时,见上面簇簇拥拥地爬满了虱子,性格刚强的邓颖超不禁一阵辛酸,眼泪直往下掉,又无别的办法,她只好用手将虱子挤掉。这一挤一数,竟多达一百七十四个之多,邓的两个指头沾满了虱血。这时,傅连璋和陈赓进来,帮助周恩来排脓。半小时后,盆内盛了半盆浓水,昏迷了七天七夜的周恩来终于慢慢地醒了过来。

周恩来的命是保住了,但身体仍十分虚弱,无法行动。彭德怀叫来三军团的参谋长肖劲光、干部团团长陈赓和一个排的战士组成担架队。陈赓自认队长。肖劲光大喜。这时,兵站站长杨立功走了过来,二话没说,与陈赓抬起周恩来就走。

那草地是一个大沼泽地,荒无人烟。在整个草丛泥潭中,淤泥散发出一股股臭味。这里的天气一日三变,刚才还是晴朗的天,转眼间就是风雨交加。红军已断粮,将士身体十分虚弱,沿途不断有人踏进泥潭,救援不及或救援时没有经验,就会被淹没,就这里也死了很多人。晚上露宿后,第二天没有爬起来的也不少。更有甚者,由于疲惫饥饿交加,不少人一屁股坐下去,再也没有站起来了。在现代史上,中国红军的惨烈,绝非一般军队可比。仅管如此,活着的人仍以非凡的毅力在草地上拼命前进,他们中就有毛泽东、张闻天等。

杨立功和陈赓抬着周恩来,深一脚浅一脚步地在草地行走,二人磨破的双肩渗出了血渍。正走之间,忽听周恩来叫:“停下。”杨立功认为周恩来哪里不舒服,连忙放下担架。只见周恩来眼里含着泪水,挣扎着勉强坐了起来。杨立功把他扶住。周恩来喘了一口气,说:“立功、陈赓,我现在还是中央军委副主席。我命令你二人,立即带着同志们前进。”杨立功问:“那你呢?”周恩来说:“你们不要管我,我就是爬,也要爬出草地。”杨立功见此,严肃地说:“周副主席,你现在是我兵站的病人,归我兵站管。你要服从我的命令。同志们,搭把手,把周副主席扶在担架上。轮流抬着。陈赓,你退下。”一个排的战士七手八脚,把周恩来扶在担架上,抬着向前走去。

第二天下午,杨立功跟着队伍前进,其实也是精疲力竭,他回头来招呼邓颖超,却不见踪影。好久,才见陈赓扶着她走了过来。只见她浑身上下都是泥水,杨立功惊问:“大姐,你怎么啦?”陈赓喘了一口气,说:“大姐差一点——”

还在红四方面军时,陈赓在战斗中有一条腿受过伤,到上海治疗后,并没有完全复原,因而走路有点儿跛。这天,他也掉队了。在他前面有人走着,突然,有人陷进泥潭,大家忙喊:“不要动,我们来啦。”陈赓等人赶到,用两支枪交叉横在泥沼上面,陈赓一脚步踩在交叉点上,把陷着的人一把从泥沼里拉了出来。由于满脸都是泥水,陈赓好不容易才认出是邓颖超。连忙搀着她,赶了上来。听完陈赓的叙述,把一个杨立功吓得半死,因为他在毛泽东、彭德怀面前许过诺言,保证周恩来夫妇安全走出草地。

在草地上,右路军足足走了六天,方到达班佑。当将士们踏上平地,看到班佑地上的牛粪时,禁不住欢呼起来:“我们胜利走出草地了。”“我们胜利了。”

杨立功由于长时期积劳成疾,共和国成立的第五年就逝世了。时任政务院总理的周恩来亲自为他抬棺,以表达对战友的怀念。

右路军走出了草地,,但左路军却杳无音信。连电报也没有。这天上午,陈昌浩突然跑来,找到毛泽东,说:“张主席命令我们右路军南下,你通知第一、第三军团赶快打粮,准备返回草地。”毛泽东回答:“这件事我们书记处得开会商量一下。现在恩来、稼祥都病倒在三军团。我和洛甫、博古只好去一趟。你也是政治局候补委员,最好咱们一起去议一议,看需要准备些什么?”陈昌浩说:“我的事情很多,你们开完会后把结果告诉我就行了。”说完,提前走了。毛泽东赶紧对叶剑英说了几句话,叫上张闻天、博古来到第三军团,正好彭德怀也在这里面。他与周恩来、王稼祥等商量,大家都觉得此地十分危险,必须马上离开。刚开完会,叶剑英奉毛泽东命令已将军用大地图拿来到手,骑着快马来到这里。毛泽东大喜,催促政治局常委们赶快随三军团先行,同时又电告第一军团林彪立即向西开拔。自己则和彭德怀率警卫部队缓缓而行,等待追兵的到来。

第二天下午,陈昌浩见毛泽东未回指挥部,连忙叫叶剑英打听,哪有叶的踪影。陈昌浩大惊,命令侦察部队紧急侦察,才知毛泽东已率第一、第三军军团离开这里已有一天多了。这时,第四方面军副总参谋长李铁打来电话,说红三军团已离开大部队,询问是否阻挡。陈昌浩正要回答,徐向前走了进来。陈昌浩说:“向前,李铁已侦知毛泽东率第三军团独自行动,前来请示是否拦截。”徐向前说:“拦截,如何拦截?这不是红军自己打自己吗?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命令李铁,立即率部队返回,不准拦截。”徐向前的这句话,避免了红军内讧的一场大悲剧的发生。

再说毛泽东正走着,叶剑英从后面赶了过来,报告:“主席,后边四方面军追来了。怎么办?”毛泽东说:“剑英且请前行,追兵我自挡之。”彭德怀说:“主席,你是三军之统帅,怎么能挡追兵?还是我来断后吧。”毛泽东说:“我是‘三人团’第一号人,他们是冲着我来的。既然你也要去,就和我一起在这里等四方面军的同志来吧。”刚等了半个小时,就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远而近地响来,俄尔,又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毛泽东慢走,有事商量。”毛泽东见此,与彭德怀翻身下马,侍立而待,警卫部队一字儿摆开,警惕地注视着前方。只见李铁从后面飞驰而来,刚一赶到,李铁就高声说:“毛泽东,你为何瞒着陈政委,私自带部队走。你赶快回去。”毛泽东笑着说:“我的同志哥哟,哪里来这么大的气?红军北上,是政治局讨论后慎重作出的决定。你们的国焘同志、昌浩同志也举手同意。并再三表态服从中央的决定,怎能说成是私自走呢?中央决定北上,是正确的,麻烦同志哥转告向前同志、昌浩同志,中央随时欢迎他们带着四方面军的同志北上。我们后会有期。告辞了。”李铁见毛泽东与彭德怀翻身上马,扬长而去,而他的警卫部队则持械而待,那李铁明白,一旦动起手来,自己一方未必占上风,何况毛泽东已去,又没有了对头。只好电告陈昌浩。陈不敢主张,电告张国焘。张大怒,正要发作,秘书报:“朱老总求见。”张国涛有些心惊。突然,他眼睛一亮,计上心来。不因为这,有分教:三军总司令,软禁小茅屋;红军参谋长,起坐不自由。正是:紫气东来冲云霄,霞光万道扫阴霾。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