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安顿
作者:西天池      更新:2019-12-29 05:28      字数:2491

在古代,逛窑子是一种时尚,睡别人老婆是要浸猪笼的,而现在睡别人老婆是一种时尚,逛窑子是要去坐牢的。在古代,你去青楼,进房之后,小姐会给你泡上一杯茶说:公子不必性急,小女子先给公子弹上一曲。而现在你去按摩店,进房之后小姐会说:快点,抓紧时间,这里不安全。每次想到传统文化的丢失,都让人痛心无比。

这是以前张守发在自己微博的一段话。张守不是个圣人,当有客商为了谈成买卖要带张守去逛青楼时,他也没有拒绝,穿越了一遭,不去青楼参观下实在说不过去吧。当然了,主要目的并不是要进去做点什么,而是为了去欣赏下古代的美女,至于您信不信,反正张守是信的……

理想总是被现实很快击碎。等进了青楼,张守惊呆了,这就是所谓美女?这年龄也太小了点吧,芳龄二八以下是主流,一帮子“初中生”啊这是。你年龄小也就算了,这妆也太浓了吧?什么“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听诗好像挺美好,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古代化妆品粗糙的很,抹在脸上根本没有现代那种细腻光滑的感觉,更何况还是浓妆,一笑起来那真是“共粉泪,两簌簌”了,苏轼诚不我欺也……

再说那谈情说爱的过程,整个一中国古代诗词大会啊……那些个客商们,就算是自己不会吟诗作词,也往往会先背上几句“欲掩香帷论缱绻,先敛双娥愁夜短”之类的,等机会合适了立马抛出去,以免丢了面子。只有张守一脸懵逼:你们说的是啥?……

总之就是去过一次青楼后,张守再也没勇气踏进第二次。

这也是为什么张守见了这位不施粉黛,丽质天成且年方三八的女子后会失态的原因,并不是张守对寡妇什么的有啥想法,实在是那份亲切感太难得。更何况从微露的事业线来看,这位女士胸前的本钱很足啊……

至于为啥看得到事业线,在这时候正常的很。程朱理学还早,朱熹这时候都还没出生,北宋女子着装大胆着呢。最普遍的装束就是上身着一件抹胸,外面套一件褙子,前襟敞开,“绛绡频掩酥胸素”,甚至街上卖焌糟的老妇人都是这身打扮。

张守很想去找这位小娘子谈谈心、聊聊天什么的,只不过搬来府城后,诸事繁忙,根本没空。好在这位是自己的房东,还知道住处,也不急于一时……

家里还没等安顿好呢,刘三已经领着于炉候找过来了。于炉候在乡下早已没了田地,纯粹的打铁为生了,张守回去忙夏收,于炉候不用,专心琢磨那个铁炉子。听说张守回来,急急忙忙的就找上门来了,连炉子都带着来了。

张守看了重新做好的炉子,裹的铁皮仍然不算薄,不过差不多也就这样了,再做薄不现实。提了下,一个人能提动,就是这重量估计走远点还是得两个人抬着……以现有的技术水平来说,这样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就算想改进,张守暂时也想不到法子,就这样吧。

“于炉候,这铁炉子的本钱你核算了没?”

“已经和李掌柜核计过了,这一个炉子得卖至少五贯。上面覆的这层黄铜太贵,铁皮锤出来也费工的紧,五贯,再少没得赚哩。”

“那就定价二十贯卖吧,好东西不怕贵,奇宝斋一个黄铜香炉还卖十五贯呢……”

“是这个道理。当初这炉子还没做好,就有来取煤球筒的客商出价十五贯要买哩。”

说定价格,接下来就是批量生产了。炉子的内胆交给李掌柜就行,一个窑口就能满足需求。关键是铁制的部分,只靠于炉候的那两口炉子三四个伙计做着实在太慢,张守教他了个巧,“这铁炉顶部的盖子要覆一层黄铜,咱自个做就成。最费工的是铁底座和铁皮,尤其是铁皮。于炉候,我是这样想的,咱把这两样交给别的铁匠铺子来打,按咱给的规格做就成,这样能快不少呢,您觉得如何?”

“郎君的法子,俺服!那就按郎君说的办,一家出五十贯本钱,先做他个一百个出来!”

………………………………

送走了于炉候,张守又着急忙慌的出了城,接婶娘和小妹。在城门口等了约莫一个时辰,终于见着了。拿眼一瞧,嗬,叔父和婶娘一人推一辆小车,小妹和二郎也在帮忙,车上装的满满当当的,估摸着是把家里有用没用的东西都给拉来了!这大老远的,也不嫌累,哎……

叔父对张守租的这院子很是满意。婶娘听了租金,觉得贵,本来想嘀咕张守几句,看了叔父一眼,没出声……

把车上东西卸完后开始安置,张守和小妹住前院,叔父一家住后院。婶娘是个闲不住的,不一会就拿着个扫帚和抹布忙活起来。不像叔父,自从进了后院,就一屁股坐在石凳上不起来了,又是揉胳膊又是捏腿的。

张守估摸着一会就会被婶娘抓去收拾屋子,得咧,赶紧带着小妹溜吧!蕊娘很早以前就嚷嚷着让张守带着去府城玩,正好,带着她逛街去……

二郎瞧见了,也要跟着走。张守给了他十文钱买零嘴,打发走了……

街上人很多,交完夏税进府城买东西的络绎不绝。蕊娘很少来府城,见到什么东西都稀奇,都想瞧瞧尝尝,张守又不忍心拒绝。所以一会功夫,骑在张守脖子上的蕊娘就拿满了东西,左手是个糖丝钱,右手拿着个馓子,嘴里正在吃的是鲍螺裹蜜,脖子上还套着个颡叫子,是张守手气好扑来的一个哨子……

街上小贩的叫卖“吟叫百端”,蕊娘在一个卖水果的旁边愣是听了有半个时辰,“查梨条卖也!查梨条卖也!才离瓦市,恰出茶房,迅指转过翠红乡,回头便入莺花寨,须记得府城古本老郎传流。这果是家园制造,道地收来也。有平江路酸溜溜凉荫荫美甘甘连叶儿整下的黄橙绿橘,也有松阳县软柔柔白璞璞蜜煎煎带粉儿压扁的凝霜柿饼,也有婺州府脆松松鲜润润明晃晃拌糖儿捏就的龙缠枣头,也有蜜和成糖制就细切的新建姜丝,也有日晒皱风吹干去壳的高邮菱米,也有黑的黑红的红魏郡收来的指顶大瓜子,也有酸不酸甜不甜宣城贩到的得法软梨条……”

当然也少不了各式杂耍。看杂耍的时候正巧碰上孙胳膊的班子,看来生意好的很,里三层外三层的围满了人,张守带着蕊娘好不容易才挤了进去。

看到孙胳膊拿个茶碗一番摆弄,突然茶碗里就装满了铜钱,蕊娘简直惊呆了有没有,连最喜欢的零嘴掉地上都没发觉……++本站重要通知:你还在用网页版追小说吗?还在因为广告问题而烦恼吗?out了你,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无广告、无错误、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文字大小调节、阅读亮度调整、更好的阅读体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appxsyd(按住三秒复制)下载免费阅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