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葬宋
作者:受伤的害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848

第一百六十三章 葬宋

要姜明交出赤红军的调度权,这个是政事堂现在所有成员的共同心愿,他们以为姜明不知道,自己在进行的北伐,已经陷入了尴尬之中。

由于玉昔帖木儿有心的暂时放弃扬州、襄阳等军事重镇,给大宋造成了一个天下无敌的错觉。挥军直往北进,一路高奏凯歌。势如破竹,所向之处,元军尽作鸟兽散。其土崩瓦解之状,纷纷龟缩在城池之内,坚守不出。

开始还未感觉到有什么不妥当,但是随着日子的长久,就发觉有些不对起来,一路上他们攻取的大部分是小城小镇,却没有真正的攻下什么大的要点。而且还要分兵驻守,因为就算是攻下了很大的地盘,总是还有几个钉子式的城池那里坚守着,玉昔帖木儿充分的利用自己的长处来抑制宋军的攻势。

用少量的蒙古人或者女真人来促使汉人守城,而用女真探马为主的骑兵四处游弋,当初海都就是这样让伯颜也无可奈何的。现在玉昔帖木儿拿来对付大宋的北伐蓝军,也是百试不爽,因为他充分让善于守城的原宋朝降将守城,而让蒙古骑兵四处袭扰,这样一来,北伐军不但止步于襄阳和扬州等地前进不得,而且就连新攻占之地也是岌岌可危。

因为玉昔帖木儿以骑兵为主,欺负北伐军既没有坚城可以驻守,也没有骑兵的机动快捷,只是凭借火器之锐利是不可能保持长久的胜利的。而且越往北进,在骑兵的威胁之下,火炮营显得寸步难行。

要不是元军一直顾忌大宋.的赤红水军,估计早就将扬州等地收回了,因为宋军在江北根本没有百姓的基础,靠着一时的冲劲夺了那么多的地方,而由于不能有效的抑制元军骑兵,所以一直没有派地方行政人员去管理,在加上战前宣传力度不够,等兵临城下之时,当地的百姓还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兵马。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之下,很多百姓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你叫他们如何选择呢?

虽然没有打过仗,但是陆秀夫等.人以多年的从政经验上,早就看出此时的尴尬来。他们认为,现在江北最缺少的是兵将,而蒙古人要是知道赤红军不会北上支援襄阳和扬州地区时,到时间将会无所顾忌,虽然不至于新收复的大宋失地再次沦陷,但是在骑兵的滋扰下,将会成为江南行朝的另一个心病。

打仗可是一个烧钱的事,大家.都知道,目前,还显示不出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伐的狂热一过,大家再盘点一下国库和自己的钱箱,那么就会发现,多年的积蓄已经剩下了薄薄的一层,哪个时候如何向百官和皇上交代,如何向民众交代呢?

所以借着文天祥和张钰的事情想姜明发难,快速.的收回赤红军的调度权,那么直接将水军调至高邮湖、巢湖水域附近策应步军,也许可以弥补少许没有骑兵的缺憾,至少可以保证附近不被袭扰,也不用再分兵保护那贵重要命的火炮营了。

除了吕文焕在襄阳附近搞的有声有色之外,在淮.南之地,大家感受更多的就是压力。襄阳虽然现在失去了樊城的守望相助,成为了一座孤城,樊城是由于火炮的使用不当,导致了北面城墙全面坍塌,没有几个月的功夫,是不要想修复起来的。

虽然是孤城,但是由于吕文焕原来就在守护襄.阳达到八年的时间,并且吕家上下守护了襄阳几十年,吕文焕之降元也是在城内断粮的情况下,怕蒙古人屠城才做的无奈之举,在城内百姓的心目中威望颇高。所以暂时不用担心。

只是两淮之地,.确实让人伤透脑筋,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了大宋的一个鸡肋,按照姜明的理论就是暂时放弃,占领住几个临江的据点就好了。那样的话,代表着北伐还是胜利的,只是暂时停止了军事行动而已。要不然就算是不断的往江北增加军队,也只是一种很不明智的,那么只会令江南陷入更深的战争泥潭。

这些不但姜明通过自己的眼线知道,而且陆秀夫等人心里同样的清楚,可他们不愿意承认罢了。因为承认了代表着这次北伐的失利,虽然收复了一些地区,却是为朝廷财政增加了太大的负累。已经引起了一些士族的不满,再不稳定局势的话,可能就会导致下至民间、上至皇室对政事堂的不信任。

对于陆秀夫等人的要求,姜明那里肯答应,失去了赤红军,他只能是任人宰割了,如果陆秀夫等人的所作所为,真的是正确的话,他也不是太在意,但是他们那样急功近利的表现,已经让姜明感到十分的不安了。

这样和他在历史中了解的陆秀夫越来越远,他明白,由于长期的权柄在手,所以导致了陆秀夫到底是忠于国家、还是忠于皇室。乃至忠于自己中已经迷失自我,混沌起来。可能陆秀夫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一个心思。

然而,陆秀夫等人此时却被眼前的急迫感所迷惑,丝毫没有看出此时大宋潜藏的危机,他不知道大宋此时休养生息十年所积蓄的力量被他正在消耗着,而此时的赵昺,也完全继承了他们赵家的光荣传统,做了一个逍遥的皇帝,竟然不问世事起来。

两下商谈不欢而散,而为了使姜明就范,政事堂遂以张钰御下不严的名誉,欲将其撤换,也不顾临阵换将是犯了兵家大忌,并催动政务院商讨弹劾文天祥的不作为。

这样一来,两边的形式一下子紧张起来。虽然知道军政对抗对于国家来说算是灾难,但是没有办法妥协,因为任由士大夫这样败家下去,不知道在中原之地空耗国力,那就是等于给蒙古缓冲的时间。

但是此时已经势同水火,两相不容。在解除张钰兵权的同时,以皇帝赵昺的名誉,宣布解散军事堂,加封文天祥左仆射、太尉、太师,同时军事堂各人都有封赏,但是军事堂这个建制已经不复存在了。

未及,仍旧奈何姜明不得,遂以黄华属下技击者数人,意欲行刺,但是被鸿儿及一班全真子弟发现,未成。

则被姜明抓住机会,以清君侧为名,召回超影军曾胡军、逾辉军陈冠山、翻羽军赵良骢、腾雾军柳如夜四军,连夜控制禁卫,逮捕了陆秀夫、邓光荐和谢仿得等人。同时入宫禀明情况,于第二天昭告天下。

江南恢复军管,因为姜明害怕引起江南士族的反弹,谁知道,在张翔泰和文天祥等人的调节下,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波动。遂恢复军政堂编制,由姜明出任政事堂主事。

于此同时,张钰、吕文焕宣布听从朝廷号令,维护朝廷法纪,意思就是效忠于姜明所把持的内阁政事堂。

而黄华等人有参与行刺,虽然也接到了朝廷发出的诏安,但是害怕秋后算账,索性投往蒙古而去,在这样的情况下。姜明也不好给予追究,遂以通缉了事。

江南、江北又重新陷入了对峙阶段。而江南却是已经收回了襄阳这个军事重地,假以时日,樊城以张鹤烧制的水泥为原料,重新筑就。于是襄樊之地,转危为安。因为由水路保障。所以也不再会有被围困的遭遇。

三年后,张钰率领大军全面平定云南,开始挥师北进,以新式武器火枪、火炮、手雷和地雷为主,终于一举收回四川等地,王立羞愧自尽,张钰默然,令善待其家人。安西王阿难答逃到陕西境内。

在这时间内,蒙古虽然整合,选出由海都继任皇帝,谁知道海都不习惯这个称谓,仍旧以大汗自居。废除皇帝称谓。这样做,引起了伯颜、安童和玉昔帖木儿的一众受到汉化的大臣反对,同时在元朝大都内的汉人感到自危,纷纷辞官或者转投向伯颜他们阵营。

就在张钰攻下四川成都之时,趁着海都分心,伯颜等人遂起兵卫护大元的名誉,将海都斩杀,拥立真金次子答剌麻八剌为帝。谁知道事情走漏了风声,海都之子察八儿得知情况后,大怒,一面遣使回窝阔台汗国搬兵,一面杀往大都意欲报仇。

蒙古内部战争陷入了一团乱麻之中,乃颜在江南的授意下,遂以辽东为根本,再次起兵呼应察八儿。所需粮草以日本为主全力供应。江南却是大举派斥候、细作北上,收集各种消息。

大宋中兴二十年,年仅三十岁的赵昺因病驾崩。留下一子名赵磐。遂立为皇帝,尊杨太后为圣母太皇天后。这个时候,赵氏声望日下,百姓中知政事堂而不知赵氏者已经出现。

加上姜明重新执政以来,致力于教育,蒙童六岁皆可由官府出资让其入学。十年一大成。新的士子慢慢的消弱了士族的影响,士族正在慢慢的向工厂主、地主靠拢。

陆秀夫等共计七十三人,被软禁三年之后,遂以大赦之名,迁移至大宋新发现的大洋洲为官。此后,大宋废除死刑,犯犯律法者,流放至大洋洲开矿成为了一个规则。一直沿用了数十年。

大宋中兴三十年,蒙古经过多年的内耗,在江南的暗中策划下,始终没有再形成大的势力,并且随着伯颜、安童和玉昔帖木儿的老去病故,慢慢的回归到游牧民族的状态之下,在这个时间段内。

江南才逐步的收复江北之地,原来王雪武也就是十三少一直在汴京之内为赵显出谋划策,并且通过各种渠道与江南联系互通消息。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利用积蓄的力量宣布去帝号,归宋的宣言。

一时间,还在大都相互厮杀的蒙古人都没有反应过来,黄河以南地区已经尽数归为大宋所有。筑城与沿岸,迁赤红军驻守黄河。真正统一的日子渐渐逼近。

而已经五十余岁的姜明,站在黄河岸边,望着那浑浊的河水,过了几十年了,后世的记忆已经基本上被在大宋的记忆所取代。感慨着,在另一个历史轨迹中的姜明现在正在做什么?身后鸿儿满头白发的看着自己的夫君,就这样过去了一天。

宋朝还存在吗?赵显回归之后,遂归隐台湾,而在医疗不发达的古代,赵磐又因病驾崩,赵显又被推到前台。但是坚决不受皇帝之位,后来渐渐的推演城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大宋还是叫做大宋。但是已经不是赵氏当家作主了。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