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就拿这个去市集
作者:缃帙瓶      更新:2020-03-09 05:09      字数:2283

“你说什么?”

“我说我姐姐这么好的一个人,肯定要和世上最好的人长相厮守。”夏钗急忙抱着狗退到十步外。

这种笑容实在太可怕,得抱着狗子赶紧远离。

虽然夏钗很暴躁,但上天还是很公平的,例如给了夏家一枚温柔可爱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小女儿。夏缨忍不住笑了,这话还挺不要脸的。

过了一会儿,夏缨去检查蒸锅里的面团子。

相比之前的面团,现在蒸锅里仿佛躺着一块白面枕头,松软膨胀,恨不得整个人都埋进去。

面团发好之后取出来。转身一看,之前弄好的馅儿料里头的菜叶子被腌出了水。这时再搅拌,直到水再次被吸干。

“可否要我帮忙呐?”

夏钗的声音从屋外头传来。接下来的事情还有许多,夏缨立马回答:“就等你这句话了,快点进来帮我!”

面团揉成条状,再切成小剂子,用擀面杖擀平,包入一团肉馅儿,打褶子包边儿,就算是做好了。

肉包子只要掌握好了发面和打褶子就不难。

如果单单卖包子馒头,生意一好,其他的店家自然会跟风,所以夏缨费功夫试验做灌汤包,人家想学也没地方学去。

夏钗一边切肉冻,一边观察夏缨手上的活计。

“你这是在做花卷?还怪好看的。”

“这是在做包子。”夏缨把捏好的一个放手掌观察了一会儿,满意地点点头,然后放在干燥的案板上面。

“包子?”夏钗一愣,随即想起那次在街上的话,“原来你那时想吃的就是这个?”

“嗯,估计你和爹娘都会喜欢吃。”

第一个捏得不算太好看,捏了第二个、第三个之后,生疏了一些的手艺重新回来,速度也快上很多。

大肉包子很快就做完了,接下来便是灌汤包。

把切碎的皮冻和馅儿料搅拌在一起,把小剂子擀平包起来。

小笼汤包的手艺可比大肉包要讲究多了。外皮要薄,一般以十四个或以上折纹为最佳,符合“坐着似口钟,挟起像灯笼”的要求才算合格。

夏钗也尝试着包,按照妹妹的手法,一步一步来,但是捏出来的不是爆肚就是皮厚,最后她直接撩开手,不浪费面粉和馅儿。

铁锅里头加水,放上蒸笼,蒸笼內垫刷油,再将包子一个一个,小心地放进去。

夏缨小心翼翼地盖上锅盖,就像照顾自己孩子一般细心。

底下放进柴火,旺火只要蒸五分钟就足够了。因为没有时钟,夏缨又怕蒸过了头,于是守在厨房里头候着。大黄见没人给它挠肚皮,觉得没意思,便依偎在夏缨身边,舔舔身上的狗毛。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股香味逐渐蔓延开来。

这熟悉的肉包香味啊!夏缨忍不住呐喊,面上却安然不动,所谓的美味,都值得等待。

热腾腾的包子出炉,狭小的厨房里瞬间被蒸汽所覆盖。夏缨用筷子把包子拿出来,蒸汽在她光滑的脸颊上凝结成小水珠,晶莹透亮。

大黄伸出舌头,呼哧呼哧不停在小主人们的脚边转来转去,想被主意到,然后给点好吃的。

面细洁白,皮薄馅大,汤多肉嫩,油黄味鲜。

夏钗拿了个白白胖胖的大包子,小心地咬了一口,慢慢咀嚼。

“好吃!“夏钗惊讶地睁大了双眼,白菜里满是肉汤,猪肉不会显得那么腻,而鸡蛋让内馅儿更加嫩滑。

夏缨端出另一笼放在夏钗面前,揭开盖子,期待地说道:“快尝尝这个。“

蒸笼里是一个个的小包子,皮非常地薄,因为紧贴在陷上头,凹凸不平,还能看到里头的东西。

“这又是什么?“

“小笼包。“夏缨得意地说道,想当年她为了讨得妈妈的欢心,特意拿兼职的钱去和师傅学习。虽然有段时间没做手艺生疏,但是味道应该也不会特别差。

小笼包精致可爱,实在是不忍心吃掉。但是那模样那香味又太诱人了,于是咬了下去。

刹那间,热烫的汤汁溢了出来,嘴巴里满是肉香味儿。暖洋洋的,仿佛像冬日里久违的太阳一般温暖舒适。

夏钗一个接一个,直到把一笼包子都吃完了,她意犹未尽地舔舔嘴唇,“还有没有?“

“还有一笼留给爹娘的。“夏缨掰了一半的包子喂给大黄,自己拿着剩下的那一半吃了起来。

猪肉汤包固然好吃,蟹黄汤包才是极致,才是大boss般的存在。

波光粼粼的西湖边上,晨曦刚刚展露,一笼蟹黄汤包,一碗鲈鱼羹,再来一杯龙井茶………

“真是美好啊。“夏缨嚼着包子,心已经飞到了西湖边上。

夏钗一拍桌子,恍然大悟,“我恍然知道你为何要买猪皮那没人要的我玩意了!“

汤内加入猪皮后冷却会凝固,包在皮里头,一加热,融化成汤。

“你觉得卖这个如何。“夏缨已经计划好了,摆个小摊子,卖包子卖油条,薄利多销,肯定能赚。

“不会又要天还没亮就起床吧?“夏钗趴在桌面上,一阵号哭。

“大夫说了,长期不运动待在家里就会长胖。“夏缨放慢语调,一边观察姐姐的反应,一边继续说道:“相反,早睡早起,便能保持步履轻盈,身姿曼妙。“

曼妙的身材……夏钗看了眼自己的腰,貌似比上个月粗了两个指头的模样。

“我知道姐姐很为难。”夏缨装模作样地擦擦眼角根本不存在的眼泪,“反正我无依无靠惯了,一个人做包子,还要一个人去街上卖,唉,如果哪天遇上坏人了,也是天意。”

夏钗无奈地叹了口气,“吃人嘴软,那人手短,谁叫我吃了你的包子呢。”

“一天按收入分你三成。”

“收入两成外加一笼汤包。”

“成交!”

……

……

“哎,你又没有闻见?”

“好像是从前面的摊子那儿传出来的。”

“咱们去瞅瞅。”

热闹的集市上人来人往,吆喝声此起彼伏,商贩们不时更换法子,让自己的生意更加兴旺。

然而唯有一处摊子,没有任何吆喝,但却排起了长龙,更别提摆放在旁边仅容纳二十人人的小桌椅了。

店家只有两人,一个是妙龄女子,另一个则是垂髫孩子,两人配合默契,有条不紊地拿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