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 钱塘伯
作者:倪观      更新:2020-03-20 02:19      字数:2491

亲~本站域名:"166小说"的简写谐音166xs.com,很好记哦!好看的小说强烈推荐: 赵悦根本不知道,自己送来的这一大笔钱,会给大周朝带来怎样的影响。更没有想到,他会因为这样一大笔钱,得到怎么样的好处。

好处,当然是有的!上至元佑帝,下到朝廷的那些大佬,对赵悦这一次功劳,似乎都没有吝啬他们的奖赏。

最终,赵悦的奖赏经过朝堂的一帮人讨论和相互妥协后,出了结果。

钱塘伯!一个新的大周朝伯爵,再次诞生了。除了爵位抬高了一级之外,就连品级也抬升了一级,从正五品的官员变成了从四品官。除了依然还是杭州市舶司主事之外,还挂了一个盐铁司副使的头衔。

盐铁司、度支司和户部合成三司,是掌管大周朝财政的三大衙门之一。盐铁管资源,换句话说,大周朝国土上的任何资源,都在这个衙门管辖内。比如那里需要开矿,必须要盐铁司的批文。

尽管赵悦只是挂了一个盐铁副使的职位,但盐铁司就一正二副司使,某种意义上来说,就代表了赵悦已能将手伸入大周朝最重要的几个衙门之内。

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赵悦的杭州县子的身份,再次摇身一变,成为了伯爵,封号钱塘伯,还一只手开始伸入朝堂中枢衙门。

除了赵悦之外,杭州市舶司的一大帮官员,也全部都得了封赏。市舶司的副主事徐宁和阮小二,都得了男爵的封赏,官升了一级。至于其他杭州市舶司衙门官员,基本上也得了朝廷的封赏。

总而言之,这一次朝廷对于封赏,似乎没有以往的吝啬,很大方的开出了一大堆封赏。不仅如此,就连赵悦提出的一些要求,比如开设航海学校等,全部都答应了下来。

除了这些,就是赵悦的家人,也得了封赏。如赵悦的母亲,再次得了一个诰命,还是一品夫人的诰命。

然而,面对一堆封赏,赵家大宅内,襄城公主和赵若竹对朝廷的这堆封赏,可都是不满意的。

“父皇也太吝啬了!”

等到前来宣旨的太监走后,襄城公主很是不满意,撇撇嘴和身边的赵若竹抱怨着。

赵若竹嘴上可不敢像襄城公主这样明目张胆的表达不满,但脸上的表情,很自然就出卖了她。显然,她对朝廷的封赏也是不满的。

原因很简单,朝廷除了封赏了一堆头衔之外,真正拿出手的好处和利益,实在是没多少。就连赏钱,加起来的价值恐怕都不足一万贯。

想着自己相公(哥哥)为朝廷出身入死远赴南洋,至少在目前的情况来说,出海就代表出身入死,为朝廷弄回了那么大一笔财富。到头来,朝廷就给了一堆头衔,至于实实在在的好处,简直就能忽略不计了。

实际上,让赵家这两女产生最大不满的原因,还是来自于赵家因为这一次出海,因招商钱庄作保的原因,赔付了八百多万贯,差点就要血本无归,还要大出血。这一点,朝廷这边似乎直接忽视了。

这才是让两女对朝廷这一次封赏最大的不满原因。在两女看来,朝廷最少也得赏赐赵家一大笔钱,算是弥补损失才对。

可惜,什么都没有。朝廷除了开出一堆头衔,让赵悦加官进爵之外,赏赐的各类物件,加起来估计就在一万贯左右。这种巨大的落差,两女能满意才怪了。

不满归不满,但既然旨意已经下来,就不可能再更改。气闷之下,两女也只能把这种不满的情绪收起来。

才换下大门牌匾不久的赵家,再次更换牌匾了。这一次,赵家大门门楼上的牌匾,更换成了“钱塘伯府”四个鎏金大字。

看着下人把“钱塘伯府”牌匾挂上了门楼,赵悦母亲有些泪湿了眼睛。

一直站在赵悦母亲身边的赵若竹,显然很理解和明白此刻自己娘亲的心情,低声安慰道:“娘亲,迟早有一天,哥哥会把‘武威侯’的牌匾重新挂上去的,一定会重整我们赵家的风光,娘亲你就放心吧。”

赵悦母亲嗯了一下,微微擦拭了一下泪痕,吐出一口气道:“娘亲是高兴,我赵家的风光,总算没有没落在你大哥手里了。”

事实上,让伯爵的牌匾重新挂上赵家大门,都已经出乎赵悦母亲的期待了。至于重整赵家开国的风光,她已经不敢在多奢望。

-----------

汴京朝堂,一下子因为江南送来的这一大笔钱,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因为包括元佑帝在内,似乎都还没有想好怎么样花费这一笔大钱。

确实是一笔大钱,恐怕大周朝立国以来,都没有那位皇帝能在同一时刻,拥有这样大的一笔钱。这笔大钱,足够多得让人窒息了。

在元佑帝和中央朝堂的一般大佬还在沉默和思考如何分配花费这笔钱的时候,有人替元佑帝和这些朝廷大佬想了。

因为,在这些人还处于思考和沉默的时候,雪花片一般的各类奏章,从汴京朝堂各个衙门,甚至开始从全国的州府以十万火急,八百里快马加鞭的速度朝着汴京飞来。

是的,一开始只是汴京中央朝堂内的各大衙门送入奏章。随后这种形式,就像得了传染病一帮,开始以最快的速度,从大周朝的各地州府汇入汴京,送到了政事堂。

最夸张的,才短短半月,大周朝朝廷的政事堂,接收到的奏章,居然超过了以往一年接收到的奏章还要多!

一开始,政事堂在接到奏章的时候,还没有太引起重视。但伴随奏章宛如雪花一般送入汴京城,所有人都回过味来了。

这些奏章,一开始都是在诉自己衙门或是自己管辖的州府,遭遇了多大多大的困难,又或者是那里需要救灾,那里需要花钱。总而言之,每一封奏章里,都把各自衙门的困难写得感人泪下,让人相信如果朝廷再不调拨银钱,再不加以援手,恐怕就要引起大乱,引发灾难了。

一封奏章如此,随着一封接着一封的奏章而来,每一封奏章的理由各异,但到了最后,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问朝廷要钱!

到了这个时候,就算再笨的人,也明白了。这些奏章,都是闻着朝廷有钱的味儿来,朝朝廷伸手要钱了!

据说,当元佑帝明白这个事实真相的时候,直接把御书房上最珍贵的砚台都给砸了,差点砸死了一个进门服侍的宫女。

不说元佑帝,就是政事堂的一般大佬,在回过味来,都被雪花片飞来的“求援”奏章给弄得焦头烂额,大发雷霆。

三千来万贯的财富,根本都还没有在朝堂的银库里捂热,就开始被全国各地而来的眼睛给盯上了,都瞄准了这笔钱,都想要来分一杯羹了。

一时间,整个汴京朝廷因获得的这一笔巨大的财富,陷入了巨大的“苦恼”当中。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166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