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工余时光
作者:人生如朝露      更新:2020-03-20 13:58      字数:1367

上班之余,我报名到湖北教育学院电脑培训班学习电脑。那时候的电脑还要学习dos命令,wps文字输入,远没有现在这么先进。

第一次上课,我提前半个多小时赶到学校。阔别校园六年,走进课堂,我仿佛找回了中学时寒窗苦读的那种感觉。

上课预备铃响了,可黑板却始终没有人擦,每个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我顾不了许多,径直走上讲台,擦起了黑板。从此以后,只要是上理论课,擦黑板就成了我的第一个作业。

开始几天上课,我还觉得挺新鲜。可过了一个星期,我就有点吃不消了。我每天上午上六个小时白班,下午上课后,晚上还要上两个小时夜班,每天只能休息五六个小时。为了防止上课打瞌睡,我准备了一瓶风油精,上课困了,就在太阳穴上摸几下,没想到这个办法还真灵。由于单位到上课的学校只有三站路,坐车又很不方便,所以我干脆步行。有时候下课晚了,就在校门口买几个烧饼充饥。二十天很快便过去了,我掌握了电脑的初级操作技术,汉字输入速度也开始从开始的每分钟几个提高到了二十多个,并且顺利的通过了考试,拿到了结业证书。在外打工,凭本事吃饭,多一门技术就多一份就业机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我还报考了新闻学专业的自学考试。同事们在看电视,打牌的时候,我就在一边苦读自考教材。那时候,很多学校都设有自考的辅导班,但是收费都不便宜,我决定自学。自考这条路其实很艰辛的,没有老师辅导,全靠一些教辅资料,我每天早晨七点钟开始看书,遇到一些陌生的专业术语,也只能到网吧求助百度。下班之后,我拿上书到武昌江边,坐在江边背诵《政治经济学》。附近钓鱼的老人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一个身材廋弱的年轻人,在江边用功读书。如果当年能用这精神读书,估计早就考上好大学了。那一年十月的自考,第一次参加自考,我就报考了四门课。新闻学专科一共十三门课,我想一年半全部读完。但是事与愿违,四门课,一门74分,一门65分,其他两门58,56。这下可把我郁闷坏了,就差几分就及格了。

后来,一些自考生就告诉我,不要贪多,心急吃不了好豆腐,一次报两到三门,保证一次性过,不要补考。后来,我渐渐摸索到了一些技巧。一门课程,先精读一遍,然后第二次读的时候只勾出重点,然后把重点抄一遍在笔记本上。重点之中的重点,再进行背诵。用这个方法,我以后的课程每次考试都是六七十分。就这样,我像一个苦行僧一样,刻苦学习,自修完了专科,又自修完了新闻学本科,拿到了国家承认的自考本科毕业证。

那时候,我觉得自己是最充实也是最忙碌的,虽然辛苦,但我很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学习之余,我笔耕不辍,很多篇文章发表在了《楚天都市报》上。银行的人都知道保卫科有个会写文章的经警,保卫科长也是对我赞赏有加,有时候让我帮忙写一下保卫科的上报材料。那时候大多写一些打工类的文章,每周都可以收到不少读书的来信。

同时,我还阅读了关于“打工作家”王恒绩,“十佳读书明星”张双亮等人的事迹报道。尤其是王恒绩的事迹最让我感动,从一个小饭店的厨师一步步成长为武汉作协的作家,并成为《爱情婚姻家庭》杂志的记者。这一切都缘于他执着的坚持与信念。从他们的成长道路上,我找到了一个打工者应该具有的理想抱负,打工的经历是难得的,只要我尊重自己,相信自己,逐渐完善自己,别人能做到的,我们同样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