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拜师
作者:清涵101228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72

过了几天,陈启英给杨忠文写了一封信,信里内容除了和往常一样说些家里的事,关心一下丈夫的近况外,在杨玉的强烈要求下加了杨兵和杨玉想和外公学书法的事,询问一下杨忠文的意见,陈启英是典型的家庭主妇,贤妻良母,性格温和,家里的事当然要以丈夫为主,很多事都由杨忠文作主。另外在杨玉的怂恿下,杨兵也用铅笔给爸爸写了一封信,这是杨兵第一次写信,写信的格式什么的都不懂,杨玉当然也不能表现得无师自通,于是两个孩子请教陈启英,在陈启英耐心指导下,杨兵写了一封一尘歪歪扭扭的半是汉字半是拼音的信,问候了一下父亲,报告了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最后,杨玉也在信上用拼音给杨忠文写了几句话,当然用的是幼稚的语气,杨玉可不想太让父母吃惊,适度的表现一下自己给父母的是惊喜,过度的表现那可就是惊吓了。两封信装在一起寄给杨忠文,估计杨忠文收到信以后会很开心吧。

果然,过了一个月左右,在杨兵两兄妹的期盼下,父亲杨忠文回信了,父亲收到信果然很开心,鼓励孩子们多给他写信,可以在每次妈妈写信的时候都各自写一封,这也是锻炼孩子的写作,虽然杨兵现在还没开始学写作文,但多写一些信对他的帮助也是很大的。在信里,杨忠文果然支持两个孩子和外公学习书法,他说书读得再好,如果写出的字很难看,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打了折扣了,以前的人常说见字如见人,写得一手好字是很重要的。他也觉得麻烦外公很不好意思,让陈启英平时多给外公外婆捎些吃的用的,就当是酬谢了,现在大家都不是很宽裕,等他回家的时候也会给外公外婆补偿的。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现在两个孩子主动愿意学,那就更好了,还亲自给两个孩子写了一封信,信里表扬了兄妹俩知道学习上进是好事,但要他们坚持下去,可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学什么东西都要坚持。更有意思的是,父亲把杨兵兄妹俩写的信又寄回来了,把杨兵的信里写的错别字用红笔圈起来,给改了正确的字,把杨玉的拼音下面都注了汉字,一张信纸圈圈点点的,好象老师改作业一样。陈启英看着好笑,让两个孩子看了以后又收起来,开玩笑地说要存放起来,等他们长大以后再来看自己写的第一封信,杨兵看着那些被圈起来的错别字,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估计以后再写信就会注意了吧。

得到杨忠文的支持,陈启英就放心了。很快到了星期天,学校里放假,陈启英头天晚上就和奶奶说了要回一趟娘家,让奶奶帮着喂一下猪和鸡,让爷爷帮着请一天假,给外婆准备了一只自家养的大公鸡几十个鸡蛋,带着杨兵兄妹俩回娘家了。

一路上,杨玉很兴奋,终于可以学点东西了,一年级的课程真的很无聊,现在的学生也不学其他的,除了课本上的知识,也没有什么额外辅导,奥数什么的更是听都没听说过,书上的东西也超简单,现在连杨兵都学得很轻松了。课余大把的时间都不知道干什么了,除了做家事外,就剩无聊了。学习书法,不仅能学点东西,还可以消磨一下时间,感觉让时间过得快点,真想一下子长大啊。

到了外婆家,外公外婆都出工不在家,外婆和队上的妇女们一起干活,外公年纪大一点,做不了太重的体力活,队上就安排外公放牛,每天把牛牵到山坡上吃草,这是个很轻的活,一般都是老年人做的,但是工分不高,外婆和妇女们工分也不太高,全家现在只有舅舅一个人出全工,年底分钱分粮也分得不多,还好现在就三个人,没养闲人,加上几个女儿每年都要给父母送点吃的用的,日子也还算过得去。

陈启英知道父亲在后山坡上放牛,让杨兵去叫一声,杨兵以前和外公一起去过,听了以后撒丫子就跑了。陈启英和杨玉则坐在屋檐下等着。

没一会儿,杨兵拉着外公回来了。外公手里还牵着一头牛,后边还跟着一头小牛,看来前面的是牛妈妈,后面是它的儿子。看到陈启英和杨玉,外公很高兴,平时没有假,一年也难得见到女儿几次。把牵牛绳交给杨兵,让杨兵把牛牵到生产队去,自己开门让女儿外孙女进屋。生产队就在陈家不远,来的时候都会路过,牛也听话,谁牵都一样,跟着去了。

陈启英和父亲说了几句话,看到厨房里外婆还没收拾完,估计是忙着出工吧,忙挽着袖子进去收拾。外公则拉着杨玉说话。

杨玉乖巧地回答外公的话,外公见她回答得有条理,口齿清晰,心里很是喜欢,又听说杨玉已经上学,杨兵在班上的成绩进了前三名,更是高兴了,谁都喜欢爱学习的孩子。杨玉没有主动提出和外公学习写字,她想等杨兵回来后让杨兵提出来,毕竟在现实中她还只有六岁多,表现得不能太突出了。

杨兵回来以后,外公也问了他的学习,杨兵自从学习跟上来以后,多了自信,说话时声音清晰,象个大孩子,不象以前回答问题象蚊子在叫。见外公不问了,杨兵主动说:

“外公,我们今天不是来玩的,是专门来找你的。”

“哦,找我干什么,有什么事吗”外公很惊讶。

“爸爸说我和妹妹的字写的不好,他说外公的字写得好,让我和妹妹和你学写字,是写毛笔字,可以吗?”杨兵的回答才是小孩子的口吻。

“是吗,你爸爸觉得我写得好吗?”有人夸奖外公还是很得意地。

“当然,不信你问妈妈。爸爸还说你以读过好多书哦”杨玉也说。

这时陈启英也过来了。她说了两个孩子想学习写字的事,但自家附近没有人能教,想起自己父亲学过旧学,读过很多书,毛笔字写得相当好,教两个孩子应该不在话下,还可以教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杨忠文也说请外公费一下心。

外公心里很受用,自从家里遭变以后,到了农村,做农活也不在行,力气也比不上真正的农民,谁还重视自己啊,现在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而且杨忠文还在外面工作,见过世面,他说的话是很有份量的。外孙们想学习这是好事,但现在哪有时间,自己虽不能下地干农活,可还是要给队上放牛,虽然工分少,一年下来也能分点粮食啊。再说陈启英家还离得远,就把顾虑说了。

陈启英说:“爸爸,这个不用担心,孩子他爸说,每周星期六孩子们放学早,让他们俩放学就到咱家来,住一晚上,你给辅导一下,星期天上午你给他们布置一些作业,然后你出你的工,中午回来指点一下,再布置一些平时的作业,让他俩每天晚上练习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星期六再带来给你看,星期天吃过午饭就回家。你看行不行?”

外公说:“让我想一想。”

说着话的时间,外婆和舅舅收工回来了,看到杨兵兄妹很高兴,忙着要去给他们煮糖水鸡蛋什么的,陈启英忙止住了:“都到了吃饭的时间了,一会就吃饭了,妈,我帮你做饭去,让他们和舅舅玩一会。”

舅舅陈启明带着兄妹俩去了他的房间,舅舅初中毕业后就回家务农,屋里有一些课外书,这时候的书都是些革命故事,男孩子们都喜欢,杨玉不太喜欢,就出去找外公了。

看来外公已经同意了杨兵兄妹的请求,正在找一些适合孩子启蒙的书。杨玉在旁边看着,想到一个问题:

“外公,舅舅怎么不读书了呢?听妈妈说舅舅只比我小姑大一岁,我小姑今年都读高中了,她说以后要考大学,我大姑今年都考上大学了。”

“你舅舅以前读书成绩还是不错的,前年初中毕业以后,他说我们俩年纪大了,做不了什么活,姐姐们也都不在身边,家里负担重,要照顾我们,就没有再读书了。我们年纪大了,说过他好几次,他不听,也管不了他了。”外公无奈地说。舅舅从小是他亲自启蒙的,资质也不错,奈何性格太犟,没有办法啊。

杨玉记得前世舅舅一直务农,后来生活一直很辛苦,好在表弟很有有出息,但一直辛苦惯了,一直到六十岁还在打工。现在知道了舅舅以后的命运,看能不能想办法避免,而且杨玉知道再过一年,农村就会包产到户,土地分给农民了,那时粮食就多得吃不完了,而且八十年代上大学费用很低,毕业后还包分配,以舅舅的资质应该可以考上大学的。

中午吃饭的时候,外公和妈妈说同意教两个孩子学书法,让两个孩子下周六开始过来,就按妈妈说的方法办,周日下午回家,平时在家练习,他列了一张单子,上面是要陈启英准备的书写工具,毛笔啊,纸啊什么的。杨兵和杨玉都很高兴,脸上掩饰不住地笑。外公看着他们没有说什么。

饭后,外反叫过两个孩子,郑重地对他们说:“学习书法是一个很枯燥很苦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其实学习任何东西都是这样,没有一下子就学成的,如果你们真要学,就要保证认真学,而且不能路途退缩,我教的时候很严格的,平时在家也必须每天练习,如果你们做不到,现在就说出来,我是不允许半途而废的。”

孩子们都认真地点了点头,学习书法的事就这样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