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夜坐闲话
作者:清涵101228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375

杨兰放了寒假就回家了,让大家感觉到了她的变化,原来长长的麻花辫剪掉了,变成了齐耳短发,人显得很利落,杨兰说是为了节省打理头发的时间,学校里学习很紧张,短发方便些。杨兰以前说话做事就爽利,从不拖泥带水的,现在还是这样,但感觉见说话间又带了一种从容,看来上了大学自信心也增强了。

吃过晚饭,几家人都围坐在奶奶家的堂屋里,爷爷不升了个火盆,大伙坐在一起闲话,更多的时候是听杨兰讲大学里面的事,在座的各位可是连大学的门是怎么样的都没见过。都想听听杨兰那让人向往的大学生活。杨兰也很自豪,这一学期学了很多知识也长了见识,于是跟大家娓娓道来。

杨兰说,她所在的医学院是全国的重点院校,学校很大,分了好多学科,杨兰是学临床医学的,这个系的学生也很多,很多都是上山下乡的知青,应届的高中毕业生不多,好多都是丢了书本多年的人。学生之间年龄差距很大,几乎是两代人,文化水平也参差不齐,这次侥幸考上大学,这些被特殊时期耽误了青春,耽误了时间的学生恨不能把时间补回来,学习都非常刻苦,好多人都必须面对的英语、医学基础、物理、化学等从未学过的艰深的课程,学习上的事根本不要人督促,好象人人都在较劲,看谁更认真似的,平时上课根本不用点名,因为几乎没有请假旷课的,上课时更是立起耳朵似的听教授们讲,那笔在笔记本上刷刷地记着笔记,每门课都要记好几个厚厚的笔记本。或许正是知识的严重匮乏,使他们树立起了一种令人敬畏的“务实态度”,对学习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集体爆发”。每到晚上自习时间,教室、图书馆总是爆满,很多同学每天傍晚6点来钟刚吃完晚饭就去抢占座位。图书馆、自习室晚上9点30分关门后,大家就回到教室继续学习。深夜11点是学校规定的熄灯时间,管理员逐间宿舍巡查,监督学生休息,即便这样,仍有同学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复习功课。

在这种浓厚学习氛围中,杨兰也被感染并感动着,她也是被耽误了人,知道学习机会来的不易,也是非常珍惜,加上她本就是好强的人,生怕落在后面,学习上也抓得紧。虽然现在还没有开始学习专业课,但图书馆里书很多,杨兰非常关心母亲的身体,不上课的时候也去图书馆借一些医学方面的书,看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母亲的身体好起来,还真让她看到了一些慢性气管炎患者的治疗和注意事项,这次回来她就带回来一些专治气管炎的药,放在家里,病发作的时候就不用去看医生了,还有一些要平时要注意和预防的知识,以后她会慢慢说给母亲听,有些小方法以病情是很有好处的。

当然她们也不是一味的光读书,有时星期天她们也出学校去买日用品,顺便逛省城,省城真是大,县城和它就根本不能比,物品也更丰富,城里的人穿着打扮也县里好看得多,让杨兰这些农村来的学生大开眼界。而且杨兰带来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其实也不算新闻,那就是改革开放了,其实也不算新闻,农村里也能听到广播,不过农民也就是听听而已,还没感觉到和自己生活有什么联系。杨兰不一样,她在省城,开放的前沿,她能感觉得到。最直接的感觉见就做生意的人多了。

就在1978年,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会上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杨玉知道,1980年左右,农村就会实行包产到户,政府鼓励个人经商,国家会实行几个经济特区,广东会是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从那时起,经济就快速发展起来了。

全家人对杨兰所讲的事情都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几个小孩子,都用崇拜的目光看着杨兰,连最小的杨军也不例外。

杨兰看着几个侄儿侄女,笑着说:“你们也要认真读书哦,长大后也和大姑姑一样,到省城里上大学,好不好。听说你们几个这次期末考试都考得非常好,大姑姑好高兴哦,我特地给你们带回来了省城里的特色小吃,一会儿拿给你们,以后也要认真学习哦。”

几个孩子直点头,真好,还有好吃的东西,零食对孩子的吸引力真的很大。

“很晚了,我们要回家了。”陈启英招呼两个孩子,明天她还要出工。

“就是,我们也回去了,大姑回来了,以后每天都可以陪你们,明天再过来吧。”李秀菊也说,牵着小军的手要走。

大姑忙把带回来的礼物给了李秀菊和陈启英一人一份:“这是省城里买的吃的,买得不多,让侄儿们尝一尝。”

陈启英忙客气:“还买什么东西嘛,你都是学生,每个月也就那么一点生活费。”

“以后别买了,在学校吃好点,别亏了自己的身体。”杨忠武也说。

“我知道,这也没多少钱,我这学期得了奖学金呢,虽然不多,零花也够了。”杨兰说。

“哦,读书还发奖金,这么好的事儿?”奶奶问。

“当然,不过可不容易,考试成绩好才行。”杨兰简要地说。

“嗯,不错。”爷爷可是很少夸奖的。

杨兵和杨勇都没怎么说话,一晚上尽听大姑说了,两个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冲击,定下了自己的目标,以后要更努力地学习,长大后也要考上大学,走出农村,到大城市去。

杨兰如果知道两个侄儿的心里想法,肯定更高兴,她给大家讲这些事本来就想激励一下几个还在读书的孩子,她当然希望自己的侄儿侄女出息了。

回到家,陈启英也给两个孩子说:“你们要好好学习,你看大姑现在多好,全村也就她一个大学生,多荣耀啊,以后你们俩也争取考上大学,那样不仅你们自己好,父母也骄傲。你们俩这次考试考得好,自己高兴,大人也高兴,多好的事啊。”也没讲什么大道理,但她说的这些又何尝不是道理呢,不过是话直白一些。

杨忠武家里,李秀菊也和杨勇说着差不多的话,连杨军也在旁边跳着说要读书,要上大学,杨勇更是暗下决心。

杨忠武则是若有所思,大哥在部队发展很好,以后说不定嫂子和侄子都会随军,大妹大学毕业以后国家分配工作,现在已经不是农村户口了,小妹杨芳已经上了高中,成绩也很好,眼看着两三年后也要考大学,很可能也要走出农村,那就只剩自己一家在农村了,能不能做点什么让自己一家也好过呢,杨兰说改革开放了,不知有没有什么机会,她说做生意的人多了,不知自己这个地方什么时候也能随便做生意,自己也可以试一下。看来要多留意一下这方面,还是多听一下广播,有什么消息广播里会播的。

杨兰的一席话象一颗石子,投在杨家每个人的心里,漾起了一圈圈的涟漪。这些影响是积极,向上的,以杨家以后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榜样的力量真是无穷大了。若干年后,再回想起这个夜晚的谈话,也还是值得回味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