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作者:清涵101228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445

时间很快就到了深秋,秋高气爽,田地里各种成熟的农作物都变成了粮仓里粮食,地里又种上了新的作物,现在还没出苗,一眼望去只看得见光光的土地,倒是田埂上有很多桑树,还没到修枝的时候,随心所欲地生长着,桑叶也开始掉落了,一阵风史吹来,偶尔几片落叶晃晃悠悠地落在地里,倒给略显荒凉的土地添了一丝生趣。秋老虎也没那么厉害了,早晚也有了凉意,只有中午有时还有些燥热。

在一派秋收后的闲适中,爷爷杨有康的生日快到了,爷爷是个不喜欢热闹的人,每年生日也只是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吃顿饭,以前时间不自由,也只能吃顿饭,今年和往年不一样,于是陈启英妯娌和奶奶商量不能象往年那样简单,还是操办一下,请一些爷爷奶奶辈不常往来的亲戚聚一下,毕竟爷爷也是五十多岁快六十岁的人了,在农村也算是年龄比较大的老头了,他长年劳动,身体又偏瘦看着倒还年轻,身体也不错。结果被爷爷知道了,他眉头一皱:

“过什么生嘛,年年都要过的,有什么不一样,全家在一起吃顿饭就行了,你还想怎么办,那些亲戚平时也没有来往,人家各家都有一大家子人,你请长辈来,晚辈是不是也要来,现在各家都不宽裕,你自己倒没什么,人家总不能空手来吧,你是请客还是请礼啊,今年家里刚多收点粮食你就沉不住气了,我看还是算了吧,等过两年我六十岁,政策还是这样的话,经济也宽松些了,别人家也好过了,那时再说吧。”

杨有康平时沉默寡言的,很少说这么多话,他这一通埋怨的话倒把杨老太(村子里都这么叫她)说愣住了。

“你不同意就不同意嘛,这么凶干嘛,这不是跟你商量嘛。”杨老太说。

“我不凶点,你还不把客人都请了,我最怕麻烦了,能简单就简单,穷人家过什么生日嘛。”

“我不是说今年家里日子好过些了才这么想的,往年还不是很简单,你以为我想请客呀,不过是那些亲戚长年不往来,都生疏了。亲戚亲戚要走动才亲嘛。”杨老太说。

“行了,咱们自家人一起吃顿饭就行了,搞那些干什么,咱们年龄也大了,那些亲戚不走也罢了,他们下一辈想怎么样是他们自己的事,咱们就不操心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好吧,那今年就算了,等你六十岁的时候咱们办一次。“杨老太结束了谈话。

杨有康生日这天正好是星期天,杨兵几兄妹在头一个礼拜就跟外公请了假,个公也给他们多布置了些作业,允许他们这个礼拜在家里,外婆还让杨兵捎了三十鸡蛋,一百个核桃给杨老太,说是不过来以亲家过生了,杨老太拿到东西后不住地说谢谢,让杨兵下次去的时候一定要给外公外婆道谢。

杨芳也特地从城里回来,平时杨芳都是半个月回来一次,这次为了父亲生日本该上周回来拿粮拿钱,挪到了这周才回家,她还用节约的生活费给父亲买了两双厚厚的袜子送给父亲。

杨兵几个孙辈几天前就商量送给爷爷什么生日礼物,钱他们是没有,平时也没有零用钱,只能想其他办法了。看杨兵几兄弟抓耳挠腮地想不出好办法,提议说大家反正都在练习写毛笔字,不如大家一起给爷爷写一幅字,几兄妹都把名署上。这个提议得到大家认同,于是商量了一下,决定写福寿长春四个字,四个孩子一人写一个,从大到小依次写,拿几个晚上把自己要写的字练习了一下,周六下午放学后凑在一起认真地把这四个字写了一个横幅,虽然大家都竭力写了好,但年龄差距在那,对书法的悟性也不一样,写的字也参差不齐,杨勇的字写的字最好,其次是杨兵,杨玉虽说心理年龄大一些,无奈在写字天分实在差一些,比起两个哥哥字的力度也弱一些反而比不是他俩了,杨军才刚开始学写字,自然是差的一个,有些不高兴地撅着嘴,杨玉忙安慰他。

送给爷爷的时候,爷爷高兴地合不拢嘴不住地说:“好,好,乖孙子,写得真好。“杨有康平时不太夸人的,也见不得别人亲呢叫乖儿乖孙什么的,今天他自己却忍不住叫了,还真叫其它大人一起来欣赏,一点也没有平时的严肃,有点忘形了。

几个大人包括小姑都围过来指点观看,纷纷点评,其实这幅字并不是很好,但几个孩子分别不同的字迹写出来倒添了一份单趣,杨芳看到杨军在旁边撅着嘴不太高兴,忙说:

“哟,我看啊,小军才学写字没多久,这字就写得这么好,以后肯定比哥哥姐姐写得好,是不是啊。“说完,还朝着其他人眨眨眼。

奶奶也附合说:“就是,就是,小军写不错,加油,小军,咱们好好学,以后比他们强,来,小军,奶奶带你去吃好东西。”说着牵着杨军的手进屋去了。

中午的饭菜很丰盛,有鱼有肉,还有自家地里的新鲜蔬菜,大家围坐在大桌上吃得热热闹闹的。

吃过饭,大家坐在一起说说闲话,杨忠武见父亲心情不错,就说:“爸,跟你说个事儿,现在地里不忙了,家里秀菊一个人也能做得过来,我想出去看看。”

“去哪,刚松点你就不安生了。”杨有康皱眉。

“不是,我早有想法,只是以前不方便,现在不同了,我就是先进城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机会,杨兰不是说省城里做生意都很赚钱吗,我不跑那么远,在县城里试着做做看。“杨忠武说。

“把地种好就行了,农民还是地最重要,现在承包到户了,更要好好干活了收的都是自己的。家里还有副业,非要跑到外面做什么。”

“家里平时不忙,人家大嫂这么多年一个人带两个孩子还不是过来了,再说我农忙的时候就不出去,闲时再出去,你看,现在农忙过了,一直要到明年四五月份才收粮食,这么长时间在家里闲着也不是个事啊。”

“农村哪有闲人,有时间修修篱笆,猪圈,鸡笼什么的,管理一下菜园,养猪养鸡什么不需要人,只要想干活,还少了你的。”杨有康始终不想儿子出去,有点急了。

“好了,急什么嘛,忠武也不是说现在就出去,他不是说先进城去看看嘛,还不一定能成呢,你们就吵起来,你自己的孩子还不知道,都不是偷jian耍滑的人,他还不是想多挣钱养家。”杨老太见状劝道。

“在家有什么不好,非要出去,还不知道政策有没有变化,说不定又来一个什么运动,到时挨整怎么办。”杨有康道。他们这些从旧社会过来的人经历了太多的变化和运动都怕了。

“广播里不是宣传说政策三十个不变吗,中央说的话还不可kao?”杨忠武反驳说。

“以前那些运动还不是中央搞的,哪个说得清。”

“行了,说这些干嘛,现在政策刚实行,要变也没那么快,孩子和你商量是尊重你,他自己也有一个家了,不和你说还不是算了,你就别多说了。忠武,想做什么,自己考虑好了就去做吧,不过不管做什么要先到处看一看,可别两眼一抹黑地乱闯啊,咱们这样的人家可没那么多本钱给你乱来。”杨老太说。

“妈,我知道的,我都这么大一个人了,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呢,总得为孩子们考虑吧,我不会冲动的。我其实也是个胆小的人。”杨忠武笑着说。

“你这样还叫胆小。”杨老太嗔怪地说。

李秀菊和陈启英一直在帝边没开腔,这时陈启英见他们说得差不多了,开口道:

“忠武,不管你打算做什么,都要小心一些,做生意如果本钱不够,我家还有一点,到时你拿去用吧。”

“大嫂,先谢了,如果要用的话我一定会问你借你的。”杨忠武说。

“咱们是一家人,就别说谢了,但愿你能赚很多钱,我们也跟着沾点光。”

说得大家都笑了,杨老太也说:“我也有一些,虽说不多,大家凑一凑也差不多了,反正刚开始你也不会做大的,是不是?”

“是的,妈,谢谢你们,我一定会好好做的,明天我就进城去看看。”

“真要做的话我也不反对,一定要谨慎,先调查清楚再说,反正即使亏了家里也有粮食,有饭吃的。”杨有康说。

杨老太听他这么说忙啐他:“呸呸呸,人家忠武还没开始做呢,你就说丧气话,乌鸦嘴。”

“我的意思是叫他小心一些,又没有别的。”

几个大人又商量了一些细节,爷爷奶奶毕竟阅历丰富些,有些经验还是值得借鉴的,一时间大人小孩子也不管听得懂还是听不懂都兴致勃勃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