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官兵也是人
作者:志城      更新:2020-07-22 14:46      字数:2759

“奶奶的。你们这个刘百户啊与这个来袭营的吕梁山女山匪是老相识,老子哪好意思动手,人情面子都有的。”

张安没好气道,其实这厮遇上北方传说中的义军女首领也起了好奇心,要是碰上一般的义军头目他早就挥舞着混铁棍砸过去了,谁能拦得住他啊。

“程都司。这位就是大伙一直提起的丫头子大姐,那回在潼关南原溃散后她一直带着人马在吕梁山立寨子。”

“丫头子…………你真是丫头子大姐,俺们都以为你被官兵围住遇害了呢,既然就在吕梁山立寨子,为啥俺们攻取西安府和太原府的时候你们没有赶过来汇合?”程都司有些将信将疑于是问了同一个问题。

“嘿…………你们真是李大哥的儿郎啊。”

听着顺溜的陕北口音丫头子这下有些相信刘百户没有叛变投敌,她很清楚自己以及儿郎们的危险处境,只好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他们。

原来李闯自从在潼关南原遭遇惨败几乎全军覆没之后,带着十八骑一直躲在商洛山舔伤口、暗中招募山匪流民壮大队伍,直到崇祯十三年夏秋,利用官兵主力入川围剿献贼的机会一口气杀到河南。

那会儿河南的饥民从者如流、不绝于道,李闯仅仅用了三四个月时间就把队伍扩大到十余万。一时间中原震惊、洛阳开封危急。

河南如此大的动静自然瞒不过吕梁山派出来的探子,丫头子有心赶去河南汇合于是召集寨子里的头目们商议,哪知道超过半数角色觉得眼下比较安稳的日子还不错,不想再跟着去过刀口舔血、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

这些人里面还有当初老刀客留给她的刀客老底子,这令得丫头子有些犯难了,于是吩咐众人退下只留下秀才商议去留大事。

秀才是丫头子在韩城收留的流民,不会舞刀弄枪只是一直跟在队伍屁股后混点吃剩的活命,不过他在河津露了一手引起了刀客们的重视,丫头子得知后把秀才请到中营充任书吏,有时也帮着出谋划策之类。

起因是一个头目率儿郎在官道边守株待兔,无意中拦截到一个来自北面的官兵信使,那家伙的警惕性很高,不知怎么的意识到了前方的危险勒住了缰绳想掉头逃跑,被他们用乱箭射死了。

那头目抢到了一匹战马、一身棉甲、一把腰刀以及其他一些杂物,在剥取官兵信使衣甲的时候从他怀里掉出来一份印有火漆的信函,义军们因为不识字随手给丢弃了。

秀才作为陕西过来的老人也参加了那次伏击,众人离开时他捡起地上的信函拆开来看,原来是太原府巡抚衙门的公函,要风陵渡的守军加强戒备,严密监视河南流寇动向,信函的末尾还提到最近刚到西安府的孙督师正在整军备战,令风陵渡守军不得懈怠。

回去的时候秀才把信函的内容告诉同伴,那头目听了不以为意,说俺们就在这吕梁山讨生活哪儿也不去,秀才解释说孙传庭若真的率秦军出关与闯王决战,那么陕西必定空虚说不定有机可乘。

那头目听了有些意动,回到山寨交差的时候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明明白白告诉了丫头子,丫头子见过世面听了一愣,没想到自己的这些乌合之众里面还藏着一位高人,于是把秀才叫去谈话。

说秀才其实是陕西的流民们在戏谑他,意思是不会干活只会在吃干饭的没用家伙,当然还有对秀才认得字的羡慕或者说嫉妒成份在里面。

其实秀才只是个过了县试、府试考了多回一次也没有通过的角色,连童生都算不上距离秀才还有十万八千里。

不过到了明晚期有些地方过了县试的读书人也有一项特权,那就是有资格在本县各地游学拜访而无需路引,当然,取得童生资格的读书人能够在本府各县自由来去游学,这都是地方府县鼓励读书、尊重读书人的表现。

秀才当年意气风发的时候也与两个县试同年在县里游学过,拜访本县知名士绅和读书先辈、探访古迹,由此无意中看到了一些在家里看不到的书籍文献,也许是有些天赋的缘故,他的思维和视野在游学后开阔了不少,后来除了四书五经之外秀才也开始看一些杂书。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由此而分心的缘故,后来秀才去参加府试,除了第一回还中过副榜之外,其他次次名落孙山。

由于秀才识字又能分析一些其中的道道,丫头子就让头目们出去找些散落的布告、过期的公文、邸报给秀才过目,还真被他找出一些有用的信息来,这下秀才在丫头子营的地位一下子提高了,虽然算不上军师但有些谋士的架势了。

秀才觉得意气用事、仓促行动会导致所部分裂,在情况不明的情形之下丫头子应该静观其变,毕竟各部义军看重的是人马的多少和战斗力的高下。

如今整个龙门山有四五千儿郎,北面的紫荆山和关帝山借着闯王的声势也能忽悠一些人马跟从,秀才觉得丫头子能带出去六七千儿郎,再沿途裹挟一些流民壮大声势,搞个万把人马问题不大,如此这般到了闯王帐下丫头子也有资格坐一把交椅。

可丫头子本部要是出现问题肯定会在龙门山引起混乱,这样的话所有的谋划都将泡汤。

“秀才。消息说闯王如今在河南那边已经拉起了二十万人马,所到之处官兵望风而逃,躲在洛阳城和开封城里不敢出城交战,咱们正好借势举旗赶过去汇合,为啥你还说情况不明?”

“大当家。当年三十六营在荥阳会盟,最终百万人马还不是被官兵打得七零八落,就连八大王、曹操、闯塌天等赫赫有名的头领都先后被逼投降,眼下闯王的声威还比不上荥阳会盟那会儿嘛。”

丫头子想了想觉得有些道理于是再问:“那你觉得什么时候出山俺们才不会闹各自的想法?”

“还是得等河南、四川那边的消息。”

见丫头子有些将信将疑秀才默不作声抽了几口旱烟才抬头,顿了顿接着解释:

他说闯王这次能一下子拉起一二十万人马其实靠的是河南空虚,是八大王、曹操、老回回和革左五营被逼去了四川、湖北以及安徽的偏僻山区,主要是大大王把官兵主力引进了四川。

“大姐头。吕梁山的兵马出不出山得看八大王部的情况。”

“八大王?”

“若八大王能在四川站稳脚跟或者继续引着官兵一路流窜,那么闯王必定能借此横扫中原储备精锐,俺们吕梁山也得赶紧追随在闯王大帐抢一把交椅;若八大王他们在四川被官兵剿灭,估计闯王也成不了大事俺们还是静观其变为上。”

“秀才。这是为啥呢?”

原因很简单,若官兵能顺利把八大王和曹操他们堵在四川加以剿灭,那么腾出手来就能回马中原,本就精锐的部队携大胜之余威,其骁勇凶悍可想而知。

不管闯王在中原掀起多大的声势,说到底还是一群乌合之众战斗力有限,加之粮秣等各类辎重都跟不上,一旦与主力明军形成对峙则必败无疑。

所以八大王带着主力官兵兜圈,其实是在为闯王整顿精锐兵马赢得时间,闯王至少需要整编五到十万精锐老营兵马,才有可能在和主力官兵的决战中取得胜利。

“秀才。你这话不对啊,眼下闯王的声势搞得那么大,官兵岂会置之不理?”丫头子听了觉得有问题杏眼一瞪厉声道。

“大姐头。你有所不知啊。”秀才看了她一眼苦笑着说。

“说。”

“大姐头。官兵也是人都是一颗脑袋一张嘴巴,有的是趋利避祸的方面大员、领兵将领嘛。”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