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歌十八(1)
作者:宁少斌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218

以前,凤凰山的村民们从没种过烤烟,这头一年种烟,村民们才觉着,种烟这活儿可不像“喝面叶”那样美气。

烟苗出土后,每隔两三天就要浇一回水。当然没有第一次浇得那么多,每畦只浇十来担水就差不多了。等烟苗长到半寸多高,还要给它剔苗、拔草。等烟苗长到两寸多高,天一暖和起来,小塑料棚里的温度就很高,为防止把烟苗烧坏,一到白天就得把苗床两头的塑料薄膜掀开,到了晚上再重新盖上。天天如此,烟苗长到三四寸高时,又该“炼苗”了。白天,把塑料薄膜完全掀开,晚上盖上,这是为了锻炼烟苗适应温棚以外的气候环境。刚晾开的烟苗,怕晚上天冷冻坏,前三四天晚上要盖上,以后连晚上也甭盖了,让烟苗昼夜进行野外锻炼。这样两三天后,烟苗就可以“大田移栽”了。

“大田移栽”时,先把烟苗带营养土拔出,放在竹篮粪筐里,再往烟田运。如果烟田能通架子车拉水,那倒好些,一家两个劳力每天也能栽二亩多地;如果烟田不通架子车路,那可就像蜗牛爬那样缓慢了。既得一担担挑水,又得往地里担运烟苗,然后还得挖坑、丢苗、浇水、施肥、封土,两个劳力每天能栽一亩左右也就不错了……

烟苗移栽到大田后,紧跟着就得全部锄上一遍,“锄头之下有肥料”,锄过的三五天就变得茎肥叶茂,长势一天一个样;而没锄过的则面黄肌瘦,大田里的烟苗像营养不良似的,一点儿也不见长。栽上的烟田,麦收前必须锄上两遍,只有这样,在麦收大忙后,烟田才不会荒芜。

农历六月半左右,繁忙的“炕烟”季节就开始了。

烟农们事先打掉烟顶烟花,拨去脚叶,等下部烟叶落黄成熟后,就要开炕烘烤了。这时,许昌的烤烟技术员们,也就从老家收过麦重新返了回来。

技术员们为了让烟农认清哪些是成熟的烟叶,他们往往把烟农带到烟田里进行实地学习。高家坡的烟农们很快掌握了不少烟叶的种植和烘烤技术。

真正的烘烤开始了,烟农们把烟株上的一两片成熟了的烟叶采下来,集中成堆。有条件的用架子车往回拉,没有架子车或者不通路的,那只好一担担朝家担。

由于采收烟叶时太忙,刷掉的烟叶又不能放时间太长,烟农们只得白天采收,晚上“系烟,也就是两三片一撮,把烟叶一撮撮编绑到四五尺长的细木杆儿上。他们往往一干就到鸡叫。等烟农们腰酸腿软地把自家所有烟田里的成熟烟叶全部采收系完,就要装炕烘烤了。

要想炕出金黄金黄的上等烟叶,首先得控制好各个烘烤期的温、湿度。在变黄和定色这两个关键时期,如果升温快了或者温度过高,都会使烟叶变青;而升温慢了,温度上不去,烟叶里的水分排不出来,叶片就会挂灰变黑。一炕烟一般得烘烤五天左右,而在三天的变黄、定色期内,每隔一两个小时都要摆弄一次火,烟农们夜里几乎不敢睡觉。刚开始“炕烟”又不习惯,一炕下来,只熬得烟农们东倒西歪,疲惫不堪。等时间长了,烟农们的烘烤技术越来越熟练,他们才感到轻松了些。

在凤凰山,一般烟农每户都种有五六亩烟叶,有的人家甚至种到十几亩,正旺时每炕能采收二百多杆儿,一季子烟叶大约烘烤八炕左右,个别长势好的甚至能炕到十炕。每炕烟叶装上后,还要赶快给烘烤出来的烟叶下杆儿、分级、扎把儿,免得“待加工”的烟叶越积压越多;与此同时,还得及时到烟田里给烟株打顶抹杈。打掉顶后的烟株特别肯发杈,如不及时抹掉,它就会把有效叶片的养分吞吃掉,它直接影响着产量和经济效益。在烟叶烘烤阶段,往往会出现好几种都很关紧的活计交叉在一起,这活得去做,那活也得去做,常常弄的村民们心烦意乱,急躁不安。如此繁重的劳动量,有个男劳力家庭的烟农们也累得够呛,咱们秋菊嫂一个女人家,经管着五亩多烟田,她肩上的胆子有多重,我们是可想而知的。她家的几头牛,只好靠她那六十多岁的婆婆经管了。

在烟叶收购期间,由于孙书记特别重视,三天两头到全乡的东、中、西三个烟叶收购站巡视检查,他每到一个烟站,就对站长和验级员特别强调:第一、收购时坚决不能压级压价坑害烟农;第二、坚决打击烟贩子倒买倒卖烤烟,扰乱烟叶收购秩序;第三、坚决杜绝验级员及烟站负责人收受贿赂,给某些少数人提级抬价而拿其他烟农的烟叶去“填坑”。一经查出,从重处罚……

由于在收购阶段,全乡各烟站的收购秩序比较好,定级比较公平,烟农们也就十分满意。烟叶卖结束后,秋菊嫂家竟然卖了两千多块,尽管累死累活,当她拿到两千多块烟钱和六百多块木耳钱那新呱呱的票子时,自己几个月的劳累,一下子竟忘得一干二净,她的心里猛然间踏实了许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