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无能狂怒,文运之姬
作者:东方邵康      更新:2022-05-02 18:07      字数:2533

大宋。

当使臣被李韬强留的消息传入汴京后,朝野震动。

其他帝国都以为李韬只是留下了大宋的三位大儒和四个文臣,但大宋君臣最清楚,随同他们前往的还有普通吏员上百人,无一人返回。

至于张载、范仲淹、柳永等人当众反叛大宋,被李韬予以重用这等细节,赵祯第一时间颁下密旨,封锁了消息。

家丑尚不可外扬。

更何况这种国丑。

朝野只需要知道大宋使臣被李韬给强留在长安就足够了。

当然,赵祯还有更多的顾虑。

李韬破理学,立心学,随后又自破心学,号召天下文人回归儒学经典,还为他们立下四言宏愿之事,连他这个皇帝听了都深受震撼。

一旦在大宋传播开来,必然会动摇,甚至摧毁大宋文坛牛耳和儒家正统的地位。

此乃掏空大宋积累几十年的文运和儒学,釜底抽薪之计。

极为歹毒。

到时候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士子背叛大宋,投靠大唐。

他也知道李韬既然在长安搞出那么大的动静,私底下肯定会让东西厂推波助澜,纸是包不住火的。

但李韬这次相当于重塑儒学和文坛了,得罪的不仅是大宋,还有其他八国。

九国伐唐的条件再次具备。

在这大争之世,虽然“武”的重要性空前凸显,但古往今来,“文”和“武”一直都是帝国的左膀右臂。

即使极力崇尚霸道的项羽,也重新迎回范增,开始兴科举、塑文坛、重用文臣了。

由此可见,“文”是帝国根基是否牢固的关键要素之一,没有哪个帝王能够轻易舍弃。

而李韬以诗词聚揽天下文运于大唐,仅靠一人之力便让大唐高居文坛巅峰,随后又在破立之间开宗立派,展露泼天才华,再以那四言号令天下文人,摆明了是要直接动摇九大帝国的根基了。

但凡有点见识的帝王,都不会无动于衷。

大宋必须要抓住这样的机会。

他对晏殊道:“晏爱卿,你立即前往秦、汉、隋,和他们商议共同举兵讨伐大唐之事!朕要把他碎尸万段!”

晏殊连忙道:“老臣遵旨!”

他刚才有点分神,在细品李韬提出的三重境界呢。

有一重境界还用了他的诗。

连他都不得不感慨,李韬这才华已不属人间。

这也足以说明皇帝为何下密旨封锁消息,只让几个心腹重臣知道个中细节了。

看得出来,这次皇帝是抱着不顾一切的决心联手秦、汉、隋等国灭唐了。

估计秦、汉、隋也是这样的想法。

他这次出使三国想来会很轻松。

赵祯又看向一身戎装的大将王信和种世衡道:“王将军、种将军,你们现在皆是朕所倚重的国之脊梁。”

“大唐屡次欺辱大宋,是可忍孰不可忍!朕给予你们便宜行事之权,火速整顿我大宋边防军,组建‘王家军’和‘种家军’,随时准备攻打大唐!”

老虎不发威,李韬当他是病猫。

大宋这些年国库连年盈余,可不是大唐能比的。

以前他重文轻武,不愿下放兵权。

但现在李韬要掏空大宋文坛和儒学,把大宋逼上绝境。

若是还不放权,大宋危矣。

“末将领旨!”

王信和种世衡在军中皆有威望,如今终于等来了大展拳脚的机会,他们一刻也不想耽搁,离开皇宫便直奔北疆。

赵祯看着还处在震惊中的孔颖达,皱眉道:“先生真对那李韬之才一无所知?他师从何人?怎会张口绝句,妙笔字画,还能轻而易举地开宗立派?”

孔颖达把头摇出了千斤重:“他自登基以来便让人无法看透,吾亦是如此。‘立言’在我儒家乃三不朽之一,在他那里却如探囊取物,实在有悖常理。他写的行书、草书和瘦金体,也不似坊间传闻的歪歪斜斜……”

虽然没有亲眼目睹,但仅是从探子的描述中,他便有一种李韬是亚圣之后,最懂儒家之人的错觉。

他说的那些明明还是儒家的东西,却振聋发聩,仿佛又让儒家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而这样一来,儒家和儒学彻底被他掌握在手中了。

这种损儒后又完美掌控儒家、儒学和儒生的操作,当真不可思议……

赵祯见问不出缘由,只能直接提要求:“先生,这事瞒不了多久,若想让大宋化解此次冲击,单靠联手诸国是不够的,接下来还要靠您。”

兵马调度,需要时间。

多国联手,花费的时间只会更长。

无论怎么看,年前是打不成了。

但这等消息却如漫天蝗虫,传得极快。

孔颖达是先圣后人,又是当世大儒,用他来对付李韬的那些“立言”正合适。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孔颖达未战先怯:“立言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更何况他对儒学的见解远超吾,吾只能尽力而为,陛下不要抱太大希望。”

“……”

赵祯此时真想说一句要你何用!

想当初他可是诚意十足地把他迎到大宋的。

如今却表现得像个凡夫俗子。

他很失望。

不过当脑海中浮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时,他也觉得难为孔颖达了。

三位大儒都败于李韬之手。

孔颖达想赢他,微乎其微。

……

长安。

李韬头枕在蔡文姬那没有一丝赘肉的小腹上,已经不记得自己这是连续多少天汲取她体内的文运了。

她面容疲惫,好像已经被榨干了,言语中带着幽怨:“继啵之后,文运也被陛下给玩坏了,臣妾还是头一次知道这种事可以称之为‘汲取文运’。不知道陛下什么时候让臣妾去翰林院任职?”

李韬侧头看向她,瞬间被她那伟岸的胸怀给遮挡住了视线,竟然瞧不见她的正脸。

不过这并不影响他继续玩文运梗:“文运这种东西也可以有来有往的,你再把你和朕的文运都汲取回去,朕就放你去翰林院。”

蔡文姬哭笑不得的同时撒娇道:“陛下,请怜惜!”

李韬坐起身道:“看在你天赋异禀,没有被束缚所迫,也没有让朕失望的份上,朕放过你了。你且去翰林院好好汲取文运,待你的文运恢复充沛后,朕再汲取!”

“天赋异禀……”

若是以前,蔡文姬是不可能这么快反应过来的。

实在是他这些天把诸多词语都赋予了一层明黄的色彩。

耳濡目染之下,她也就变得心思通透了。

她坐起身,低头看了眼楚楚可怜的身前,觉得自己这一对天赋都被玩出花样了,今后当先荡涤内心,然后才能静下心来编撰史书。

不然她担心自己编撰的史书都会悄然染上颜色。

两人穿好衣服后,刚走出房间,曹正淳笑吟吟地走来道:“陛下,大喜,大喜啊!高颎和宋濂已经来到长安,在宫门外候着。”

“高颎和宋濂???”

见多识广的状元姬软绵无力地歪到了李韬的怀里。

这两个名字仿佛携带十万大山,压在她心头,让她喘不过来气。

别说她,估计换成李贞英、孙尚香等人,也是如此。

说不好反应还会更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