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节 新的形势(上)
作者:燕小七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875

草原上生也罢,死也罢,这些似乎都和李云没有多大关系,##新到任后,他便立刻安排那些奴隶迅速的开始在辽东城内隔开一块地皮,以修建专门的军营和配套的军械储备仓库。

由于草原上的战争越来越进入白热化和持久化状态,大批大批的匈奴骑兵从和高句丽接壤的地区调往战争的关键地,所以高句丽人这段时间实力扩张的十分迅速,在半年时间内,其部落总人口突破一百万,第一次在人口基数上超越乌恒位居草原上第五大部落。

但是,很显然,一口吃成胖子并不是一件好事,高句丽人随着实力的扩张,其内部也出现了大量不同声音,并首次出现了亲匈贵族集团,这些贵族大都是带着自己部落成员从草原上迁到高句丽的领地,尽管在名义上他们顺服于高句丽王族,但事实上,他们依然掌握着自己的武装力量,自己的资源。

对于这个现象的出现,李云也很无奈,因为这种事情并不是他可以阻止的,事实上当越来越多的匈奴地区小部落完整迁入高句丽领地,并以臣服为代价获得一片牧场时,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已经不可避免了。

从传统的意义上来说,包括在高句丽在内的所有草原部落全部都属于匈奴人的百蛮统治体系,而且即使目前匈奴人内部打的你死我活,新的王庭权利集团与伊稚邪集团的战争依然在延续着,即便是这样,匈奴人的军事实力也依然凌驾于整个草原所有部落实力的总合。

在草原上强者为尊,李云并不能奢望那些部落会迅速的转变支持对象,与其残酷镇压那些反汉势力,倒还不如利用这段时间训练出属于大汉国的最强攻击集团。

从八月中旬起,伴随着新的辽东要塞地全面建成。帝国在辽东范围内的统治终于得到了最稳固的确立。

新地辽东要塞防御体系,堪称这时代所有文明的最强要塞,这座拥有着十四米高。三尺厚,完全由水泥与混凝土浇注而成的要塞是目前已知文明城防技术地颠峰体现,其内外两道坚固的城墙更如同双保险一般。使得这座要塞即使面对敌人数倍重兵集团地攻击,也将屹立不倒。

李云根本想象不出。在这没有重型攻城火炮以及巨型投石机的时代,还有什么力量可以摧毁那完全由水泥与混凝土打造的城墙。

要知道,在遥远的埃及,那些代表了埃及文明的金字塔也同样是由混凝土建造,它们在沙漠中屹立了五千多年时光。饱受着风沙与时间地侵蚀。

时间证明了这一新的筑城原料的坚固与耐用性,尽管为此一项,城墙的成本提高了一倍多,达到了六百五十万钱的建造费用,其中还不包括免费的奴隶以及几乎没有花钱的原材料。

而且为了加固辽东要塞地防御力量,李云在重新到任后,特别从刘彻拨给的内库钱中。拿出三百万钱。

这笔钱被用来建造了数百台重型的守城器械,其中包括了每个城墙增加三台重量达到了十万斤,射程五百步的重型永久固定投石机,并为此增设了大量的重型弩车以及储备石料的大型仓库还有起吊石料的杠杆器械。

如此一来才算真正的巩固了辽东的城防体系,确保这座城市以及它身后的辽东地区与帝国内地地联通安全。

从此之后,辽东就将真正属于帝国,什么女真,高丽,统,统将不再会出现在历史上,辽东地区丰富的物产。肥沃的土地,这一切的一切将给国家带来怎么样的影响,这个李云自然清楚。

但是现在辽东除了这座坚固的城池外,便只有总数不到一万的防御部队,这么点人要防守辽东漫长的边境线,显然是十分吃力的,也是极不安全的。

虽然由于利益的关系,也由于一开始就抓住了高句丽主力部队的指挥权,但是伴随着大量亲匈奴部落的进入,高句丽很显然在目前已不再是原先那个值得信任和可以掌握的部落。

这世界国与国的关系,从来都没有永远的朋友,有的不过是利益关系,李云并不能断定高句丽就一定不会侵略大汉,为此他一方面迅速的购买了大量的奴隶,加快了修建连接辽东与辽西地区的官道建设,同时催促着从淮南国出发的军队加快前进脚步,争取在九月中旬到达辽东。以彻底的稳定因高句丽势力暴涨带来的诸多不确定形势!

为此刘陵亲自前往辽西地区,迎接那些长途跋涉而来,奉命守卫边境的军队。

而这一段时间,辽东与帝国内地的贸易量迅速的增加,临邛商会的头头们显然得知了帝国高层正在筹备组建一个专门针对商人进行统一管理与税收制定的新部门。

为了避免到时候可能发布的重额征税,他们自然得加快脚步,敛聚财富了。

为此李云专门和远道而来的商人们多次交谈,向他们说明商人专门征税的重要性,很显然,要让这时代只看利益,而很少有国家责任的商人们,清楚的了解到纳税的意义,这是一个复杂而又麻烦的工程。

果不其然,九月初,天子与内阁以及太皇太后都相继批准并颁诏天下的《大汉国商业赋税法》的颁布引起了商业界的强烈地震。

这个全新的针对目前商人高赢利而颁布实行的赋税法,完全将商人的税收与农业赋税分割开来,区别对待。

按照这个法令的细则,对于长久以来不用交纳多少税收的商人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每年依据财产收入总额进行征收的最高高达总财产收入一成多的商业税,对于爱钱如命的商人而言,这简直是这世界最残酷的刑罚。

首当其冲受到严重地影响的便是如今风头正劲的临邛商会与帝国第一财阀洛阳宁氏集团,临邛商会赚地肥头大脑的商人们那如同雪花般的抗议信笺不断地从帝国的各地涌向辽东。他们下意识地认识,自己是李云的附庸,对于这个现象。他们依靠的大树必须予以保护。

不过很显然,他们的内部渠道并不知道,这些事情的始作俑者正是李云。所以李云就不得不一一耐心地回复,告诉他们。商业征税对于帝国财政收支平衡的重要性,并告诉他们,帝国将商业税与农业税分开征税,这就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帝国法律中专门锋对商人的种种不公平和歧视的取消。

理由很简单。商人与农民一样对帝国的财政有着巨大的贡献,商人应该得到平等地对待,而不是歧视!

与临邛商会相反的是,受到如此重击的洛阳宁阀,迅速的整合了自己的力量,默默的承认了这一法令颁布实施的事实。

其实这个新的税收政策,对于宁阀以及帝国的其他未加入临邛商会的商人集团来说。无异以雪上加霜。<16K是您閱讀的好伴侶>

由于他们不能得到临邦商会内部成员才资格得到地包括焦炭,玻璃,烟花等大量高利润的产品支持,在传统的铁器和食盐领域又无法对拥有帝国最大盐池和最丰富铁矿的临邛商人竞争,高税收的加征,便意味着他们原本就已经日渐稀少的利润与竞争力的全面削弱。

为此李云不得不佩服宁阀的勇气,尽管他清楚,即便宁阀反抗,对于得到内阁,天子以及太皇太后都同意的新税法而言。根本不能起到丝毫的动摇。

当然这个事情也充分的说明了一个有着完整体系,信息互换的商会模式,比散户以及家族经营更具竞争,至少尽管面对高税额,临邛商会的成员的收入依然不会有太大的减少,相反的,由于铁器的冶炼技术越来越熟练,大规模冶炼平台也相继出现,明年临邛商会统一操作出产的铁器价格依然将持继续下滑的姿态。

而此时,未央宫的天子也该笑的合不拢嘴了,在新的税法颁布后,庭尉以及丞相府的官员已按照各地往年的报告和奏折,初步计算出了明年帝国商业税的收入。

这是一个绝对可令刘彻做梦都笑出来的数字!三十亿钱!这相当于去岁帝国农业赋税总合的三分之二,即使是太皇太后,也为这个数字震惊。

事实上当年高祖皇帝决定放开民间商业活动,不做限制时,最重要的原因虽然是希望借此快速恢复民间的生产,稳定社会,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帝国当时惨淡的商业经济也是促使他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

孝文皇帝即位初期,曾对帝国的商业基础进行过评估,当时的帝国大臣得出的结论是,尽管有着铸钱以及铁器,盐等高利润商业支持,但是当时帝国的商业经济依然弱小,甚至不及河东郡的赋税。

却没想到仅仅几十年后的再一次评估,帝国的商业经济竟然发展至斯,最引人注目的是内阁官员们一至认为蜀郡及其周边地区越来越迅速的商业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只差就未直接点名是临邛引发的了。

幸亏临邛商会的人虽然发展迅速,赚钱神勇,但是在地方基础建设以及赈济地方平民,建设教育等事业上的突出贡献,使得即使极不喜欢商人的法家官员,也很难提出打击临邛商会的建议,但是朝中的公羊派儒家与端木派官员却是形成了极端对比,完全不同理念使得这两派的官员对临邛持截然相反的意见,新上任的太常大夫,甚至差点就当堂与丞相征事打了起来,完全没有半点儒者的风范,最后刘彻不得不各打五十大板了事。

虽然他手里依然纂着李云上书的组建商业部门进行专门管理的建议,但是要在目前这种政治气氛下通过一个专门管理商人的部门却是犹为艰难的。

帝国的大臣与贵族可以接受一个对商人征税的法令,但是他们绝不会接受一个专门独立的商业管理部门,因为这对于出身门阀或者贵族以及农民的官员来说,这绝对是一个侮辱性的行动,帝国的传统守旧力量,并不是一日一夜间就会转变态度的。

等待,耐心的等待,这是刘彻唯一可做的事情,或许他真的已经走向了成熟,否则若换了以往他的脾气,这个建议恐怕早拿出来在内阁议论了。<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