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自治方案
作者:叶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523

说到帝国第二代的菁英,自然部分出於家学。

这一点得归功於秦思雨,在陆羽的鼓励下,将所习的“玄素经”,毫不藏私的传给百合公主、黄月英、甚至後来封为穆皇后的吴馨等,让她们能相继生子。

在定治长安的第二年,建安十四年,公元二○九年春,不仅吴馨替刘备生了次子刘理,庞统和百合公主的长子庞宏也出世了,让大家开心得很,也对未来更充满希望。

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三月中,伊籍以最快的速度来到江东,面见吴侯孙策,欲商谈两家战後事宜。

伊籍先递交刘备及陆羽的文书。

刘备信中大抵说到:曹操名为汉相,实为国贼;如今孙策误信其言,与刘备相攻,实为不智;不如两家和好,画地相安,共抗曹贼,兴复大汉,扬名青史云云。

陆羽的信函就比较务实,大抵说到:愿割长江以南、湘江以东之地予江东,换取侯官以南之地,供扬州山越移居,条件是以半月为期,百姓可随愿迁往江西;另与孙尚香虽无婚约,却已相爱,於公於私,都希望孙策徵得吴国太同意,定当亲来下聘,以结秦晋之好。

孙策看过,召入简雍,细问究竟。伊籍施礼答道:“主公并无他意,只盼与吴侯携手,共扶大汉;细节全权交由子诚军师决定。军师之意,我已与山越有盟约在先,不忍相背,故愿画荆南湘江以东的长沙郡和湘东郡,与吴侯交换。双方作俘虏交换,在合理范围内可变通处理。如吴侯尚有疑虑,尽可提出。籍来时军师再三叮嘱,可依结盟诚意全权处理。”

孙策闻言,点头露出笑容道:“辛苦你了。请先归馆舍,容我与众臣商议,再作回覆。”

伊籍退出,孙策即召众谋士、武将商议。

张昭率先道:“单听条件,还不算差。不过这次大战,江东儿郎伤亡不少,也已取得部分湘江以东之地;昭以为当多求得一些利益,以安众心。”众皆以为然,独凌统低头不语。

孙策见了,叹道:“子覆实为我而死,我岂能无视?公续不必担忧,此次来人已将子覆棺木运来,我必择佳日安葬,以慰众心。”

原来文聘感於凌操忠烈,特命水军多方仔当查搜,终於不负苦心的找到,立即以石灰焙乾,好生安置在上等棺木中运还江东军,於此时正好来到。

凌统听了,不禁感激万分,也慨然道:“大丈夫立志沙场,马革裹尸等闲事,也是父亲心愿。承吴侯挂念在心,统铭感五内。父亲既能为吴侯舍命,统又岂有他意?一切听凭吴侯意思。”

孙策又好言抚慰一番,随即散会,亲自前往吴侯府後院,面见吴国太。请安後,国太先道:“听说关中会战,刘使君胜而曹丞相败,差人前来和谈。我儿如何处置?”

孙策知吴国太自有消息来源,也不惊怪,坦然说出刘备军的条件,以及众臣意见,接著又说到陆羽要求亲来提亲之事。

吴国太点了点头笑道:“一切由我儿当家作主便是。香儿倒很自信,直说陆成必会请求婚事,还真被她料中了。”

孙策道:“孩儿本以为曹军强而刘军弱,想乘两端相持之势,攻取荆州,怎奈事与愿违。眼下曹操虽败,其势仍强,二弟又在许都为质。孩儿虽有顾忌,香儿之事又不能不管……那就等曹操答应放二弟平安归来,再答应陆成的求婚。母亲以为如何?”

吴国太道:“也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如能两全最佳,否则得拿捏轻重才是。你是大哥,须得多担待。”

孙策恭声道:“孩儿领会得。”

於是找来伊籍道:“湘江以东之地,已有部份归属於我,孤的谋臣子布等,都希望皇叔和子诚先生真有求和诚意,可否再让步一些,那就一切就如你主公所言。如何?”

伊籍仔细盘算,认为还可接受,便道:“江北的庐江郡和陈郡,目前皆在我主公手中,我愿说服主公让与吴侯。”

孙策大喜道:“好!快人快语!孤若多言,倒似小家子气。那便以半月为期,即行双方土地交割。至於陆军师与舍妹之事,孤已禀明母亲,须等二弟回来洽商。请你回去後向刘使君回话,盼能与孤一同向曹丞相要人,放孤二弟回江东。只要曹丞相答应,陆军师便可前来下聘。”

伊籍慨然允诺,达成使命也不多留,於次日离开,返回长安覆命。

当李恢将谈判内容与扬州山越各首领,赞成、反对者不一而足。不过由於这些山越族本来就有不少是汉人逃难而去的,岭南山越的萨云大祭司也居中协调见证,加上多数山越族本来就向往富裕的生活,而且刘备军同意照岭南山越族的方式,给予充分的自治权,也就答应全体迁往岭南。

在陆羽等人的规划下,由刘备作主,将高凉、朱崖、合浦三郡画归扬州山越自治。

自治的方式,大抵和“民众会”相似,但权力更大,可以推选官吏治理,由中央核定;刑法自定,不过同样须由中央核准。凡在这三郡犯法者,无分汉、越等族别,均在当地按当地法令受审定罪。

惟有军事、交通、经济、教育等,主要由中央统辖治理。

如果有任何要求,同样可透过“自治会”提出申请协商或帮助,中央也有义务处理。

经过两个多月的漫长迁移,山越族终於来到这三郡;看到良好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坏,还有先他们一步迁来的荆南和岭南山越族,在交州刺史费褘的带领下,热烈的欢迎接待时,无不露出开心的笑容和欢呼。

随後费褘宣布:希望他们再接再厉,与刘备军合作,将势力向南拓展,让交趾、日南郡的山越族和朱崖岛(海南岛)的黎族都归附自治,共创大汉盛世……。

定居之後,李恢向众头目告辞,前往益州建宁叙职,众头目依依不舍的热烈送行。之後照三大军师的规划,费褘宴请众头目洽谈。

由於充分表达了尊重的诚意,让豪爽的众头目也都慨然允诺。

半年後,金龙军团的兵员便达到了六万余人,并且陆续增加中;还有一万多名超过三十五岁的山越族民,自愿充当交州第三卫戍军,平时在各行各业,每旬轮番就近受训,半年有十日大规模演训……这为三年多後的向南扩张行动,奠下良好顺利的基础。

而自治的成效,也在说服黎族和百越族的归附上,增添了不少谈判的筹码。

这样的自治方案,为後来帝国在南方的治理,减少许多动乱和阻力,也扎下稳定的基础,使此地不仅成为帝国初期的第三大粮仓,还接连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

三百多年後,帝国崩解,群雄并起;南海郡出了陈霸先,麾下有杜僧明、周文育、侯安都、萧摩诃、侯瑱等名将,一度雄视江南,进兵两淮,不幸早逝。

最後是由起兵太原的李渊,在次子李世民的帮助下,说服了羌族支持,终於胜出,一统华夏,开创“第二帝国”。海南和西凉,所以能成为关键,陆羽为刘备谋画的羌、越族自治方案,实为重要原因。

与交州山越自治的同时,是关於八羌族自治方案,也是与山越族同样的条件和方式。由於以地理范围为界线,让羌族感受到刘备军的诚意,加上对於先进文化的仰慕,以及汉、羌相处时受到平等的对待,文化差异上获得应有的尊重与认同等,使羌族逐渐融入了华夏。

当然越族也是同样情形。不过在统治过程中,依然碰到相当的阻力,主要的就是政治权力的结构。以往两族和华夏古代一样,属於宗法社会制度,带著浓厚的阶级观念;现在刘备军采取的,却是以人才为本,以法治为基础,打破阶级制度的统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遭遇到不小的抵抗。

幸好西凉方面,由於当初董卓的残酷治理,在某种程度上重创了羌族的贵族阶层,而新兴的贵族,又抗拒不了一般平民的巨大要求,最後只能在政治上作退让,以求保有既得利益。

而平民意识的抬头,也归功於陆羽规划的教育制度,让有才能的平民不致受到埋没,加上中央的大力支持,逐渐改变了政治态势。

而重整後的羌族,整体力量不减反增,又获得凉州地区的支援,得以向河、湟、青海地区拓展,也就乐於倾向改革,融入华夏。

山越族方面,自春秋时代以降,就有许多吴、越之民移居开发。楚灭吴、越,更加速这一情形。加上秦、汉的开拓,使越族基本上阶级意识较淡,反较崇尚才能。同样由於教育制度的推展,使许多人才被拔擢,又向南开展势力,发展也蒸蒸日上。

羌、越自治的成功,使刘备军获得强大力量的挹注,得以在三家休生养息的同时,兼有向三方拓展的力量,为日後的胜出一统,扎下深厚的基础。<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