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太傅太子(一)
作者:凌烟阁书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526

李霄看出李正明的犹疑,沉吟片刻躬身道:“陛下,出奇是冒险,这毋庸置疑。臣之所以认为胜算不足三成,这是考虑到若有突发事件打乱了原本计划,那么的确会导致功亏一篑。然而,出奇本身就是出乎敌人意料,如果中途没有别的意外发生,或者临阵者处变不惊,能够化险为夷,那么胜算将超过七成。”

见李正明意有所动,李霄又道:“用十万新军去冒险,有臣在,纵然不能得手,自信也能不至于全军覆没。到这万不得已时,再撤军回防,也能为陛下争取时间。如果不求进取,坐等桑绥邦兹整合消化北汉的国土人口赋税,大唐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

顿了顿,李霄朗声道:“冒险,还有火中取粟,险中求胜的可能。不冒险,等死而已。”

李正明瞥了李霄一眼,终于下定决心道:“好!朕采纳爱卿的方略。”

方略有了,那么人事该如何安排?李正明又有些犯难了。

李霄无疑是最好的统帅人选,但是要驱逐桑绥邦兹联军,牵扯面终究还是太大,这意味着必须对李霄加官晋爵,否则难以协调其他各军。

给李霄加官晋爵,这意味着李霄的权力越来越大,朝野内外能够制衡他的人也越来越少。若驱逐了桑绥邦兹联军,那么李霄的战功将是南唐历史上最为彪炳辉煌的,这又该如何封赏?

李正明坐在椅子上,看着房内的李霄,心里权衡盘算了许久,也未决定人事安排。

李霄明白李正明心中所想,因此也缄口不言,以免让李正明疑心更甚。

房内其他人虽然并不完全清楚这对君臣之间的盘算,不过都是久在官场混的人,都明白驱逐桑绥邦兹的统帅权力将重于以往,也或多或少的知道了点李正明暗藏的心思,因此也缄口不语。

御书房内再次陷入一片沉寂。

良久,李正明敲着书案道:“驱逐桑绥邦兹联军,牵扯甚广,不仅仅要直接出动十万新军,安东若解围,十万西军也将动用。期间还要东路军及江上郡守军呼应配合,红河水军,东海水军,南洋水军都将有任务。朝廷还要准备大量的粮食银饷以及军备物资,要动用无数民力,还要招募义兵以为预备。因此,东征一战朕自任大都督,总督各路军马以及朝廷后勤。”

要御驾亲征?李霄心里吃了一惊,若是如此必败无疑。不过李霄没有吭声,李正明毕竟话还没说完。若李正明真要亲征,再设法断了他这个念头,否则全军危矣。

李正明略作停顿,继续道:“李霄任副都督,擢升为车骑将军,晋爵三等黄坡县公,采邑一百户,加封太子太傅。命李霄为前线指挥,负责前线各军协同进退。”

顿了顿,李正明补充了一句:“新军由李霄亲帅,其余各军仍归各部主将统帅。李霄有便宜行事调动各军之权,但需向朕提交调动各军的备案,详述根由及利弊。”

显然,为了赢得胜利,李正明还是加大了李霄的权力,不过却也明确了李霄只有十万新军为直属,其余各军并不归其统辖。即使为了实现战略战术目的,李霄有便宜行事调动的权力,也需要向李正明报告备案。

理论上来说,为了驱逐桑绥邦兹,为南唐赢得统一天下的契机,李正明赋予了李霄远大于以往的军权。除了十万新军之外,李霄可以根据战况和军情,调动驻屯在安东的十万西军,三万余东路军,三万余江上郡守军,还有红河水军,东海水军,南洋水军以及其他各军。

当然,这只是形式上的赋权。李霄要调动新军之外的军队,不仅需要向李正明提交报告备案,在给各军下达调令时也需要明确任务,讲明调动根由,否则各军主将可以抗令不从,而李霄也没有奖惩的权限。

不过虽然如此,李霄得到了他生平中第一次指挥多达近四十万军队的机会。尽管这近四十万军队分散各地,互不统属,四分之三的军队也不归李霄直接管辖,但是对李霄而言却意义重大。

李霄以前最多也就带兵不超过十万,还没有指挥超大军团的经验,更没有指挥超大军团和敌人数十万军队长期作战的经验。现在指挥近四十万唐军,包括了十余万的水军,将和敌人四十万联军,甚至更多敌军进行一场近百万人的超大规模战役,这样的经验是极为难得的。

在整个南唐的历史上,虽然也诞生过许多名将,其中包括了李霄的一些祖辈,却没有任何人有过这样的超大规模军团战役指挥经历。当然,这样的超大规模战役经历时间不会太短,僵持对峙的时间会消耗其中大部分时日。

这样的战役对交战的双方来说,也是伤筋动骨的,堪称是国运之战。战役结束,要么是国家实力进一步提升,要么就此衰落。作为一方的统帅,其肩负的责任也是非常人可比的。

作为名将世家之后,能够拥有这样的机会,李霄内心是十分激动的,这不仅仅能够彪炳史册,更重要的是能够一展李霄生平所学及抱负。

李正明赋予了权力,李霄不能不做一些表态,因此跪拜于地叩谢道:“承蒙陛下信任,臣将殚精竭虑以不负陛下厚望。臣将用一月的时间制定一份详尽的作战计划,然后分送各军,勒令各军按照计划为主要作战方针和方向。”

顿了顿,李霄道:“若能侥幸成功,大唐只剩下古斯一个敌人,天下便将太平一些时日。有西秦在前面挡着,大唐可以借此机会修养几年,再出兵讨伐。臣驰骋沙场数年,身上落下了一些毛病。若能凯旋,臣斗胆恳请辞去所有职务,赋闲休养,请陛下恩准。”

李正明吃了一惊,他倒没有想到凯旋之后,李霄竟然要辞官。

李正明的目光在李霄身上溜了几圈道:“爱卿劳苦功高,而且年纪轻轻,朕要借重爱卿的地方还很多,怎能辞官呢?爱卿一直居于军中,尚未娶亲,在江陵也未购置房产,朕甚是牵挂。这样吧,爱卿若能凯旋,朕准爱卿辞官修养。不过就在江陵修养,一来有事朕方便召见爱卿,二来江陵景色秀美,气候宜人,本就是修养的好地方,朕也为爱卿在江陵选一处宅子。”

顿了顿,李正明不动声色地道:“当初朕本来打算将长公主许配于爱卿,奈何爱卿要守孝三年,致使一段好姻缘错过了。再过一年守孝就满了,到时候朕再为爱卿从皇室中选一位才貌俱佳的公主,爱卿可不要再推辞了。”

“陛下美意,臣不胜惶恐。”李霄连连叩首道,“臣常年征战,一身的伤病,只怕会误了皇室公主的终身幸福。”

“就这么定了!”李正明不怒自威道,“爱卿乃是大唐栋梁,皇室的公主能与爱卿联姻,是她们的福分,谁敢说误了终身?难道朕是没有眼力的昏君吗?”

李正明一番话把李霄想说的话给堵了回去。

“不过,”李正明话锋一转,“若爱卿已经有中意的人选,也不妨说出来,朕来做这个大媒。”

李霄额前渗出汗珠来,哪里敢答话。柳如月自然不能提,一说必然会给柳家带来大祸。至于红颜知己秦风雪,那更是不能提的。

见李霄没有说话,李正明悠然道:“朕听说爱卿身边有一女子,不知和爱卿是何关系啊?可是爱卿中意的人?”

李霄心头突的一跳,脑中急速转了几转道:“回陛下,臣先母曾经是江湖游侠,她有个小师妹刚出师,到民间游历,暂跟在臣身边增长见识。”

“江湖游侠?”李正明眉头微拧,心中稍微放下了些,“这么说她还会回师门去?”

“是的。”李霄答道,“就她一个嫡传弟子了,她还要回去执掌门户。”

“好。”李正明放下心来,“爱卿先去考虑作战计划吧,朕再和其他几位计议粮草辎重等事宜。总之,有朕这个大都督坐镇后方筹备粮草军械,爱卿在前线就只管用好兵就是了。”

“谢陛下,臣告退。”李霄叩首后,站起来躬身退出了御书房。

离开御书房,没有走多远,一名年轻的内侍追上来道:“李太傅,李太傅!请留步!”

“哦?”李霄诧异的回身看去,“公公何事?”

“李太傅,皇后娘娘有请!”内侍躬身一礼道。

“皇后?”李霄吃了一惊。皇后萧君玉,李霄太熟悉了。虽然已经有快三年没有见过,不过小的时候可是经常在一起玩耍过。而且萧君玉登上鸾车入宫时,李霄还亲眼目睹过。

萧君玉找自己有什么事?李霄很纳闷,甚至有些戒心。这倒不是李霄对萧君玉有什么戒备,而是担心见皇后这件事会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把柄。

“公公带路吧。”李霄终于还是决定去见一见。毕竟这是白日,只要光明磊落也不怕有什么不妥。再且,几年了,萧君玉都未曾找过自己,而今日趁自己到御书房之际派人来叫自己,显然是有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