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玩
作者:商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9091

玉石之缘

玩石赏玉为茶余饭后的雅兴,世间有专门收藏怪石的人,也有不惜大价钱收购玉石的人。想来,世间万物都有其灵性和殆根。我小时候,曾见到父亲做根雕的事。杂树残根首先根据其大体天然之形,凝神神会其万千变化,再稍加雕琢修饰,一件艺术品便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眼前。至今,家里还保存嫦娥之长袖善舞和长颈麋鹿悠闲漫步等栩栩如生的根雕。有人出重金收购都未允。

玉石则是玩赏界的高贵的物件,一来物以希为贵,二来就是玉石的柔润平和的气质。古人多以玉寓人,象什么“冰清玉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石俱焚”“守身如玉”“玉树临风”等等。玉石被誉为人品质的高雅不俗,洁净高贵。玉被人性化的结果,就是喜好玉的人众多。古人多有佩戴玉石的习惯,以示身份不俗。玉石悬于腰间,碰撞出声,如泉水之叮咚,如琴瑟之婉转。好不*洒脱。

如今,即使是平头百姓也可以戴金佩玉了。根据玉石产地,有新疆和田玉,西安蓝田玉,印度玛瑙(赤)玉,东北玛瑙玉,鄂绿松石,河南南阳玉等等。根据玉石质地分为硬玉软玉,硬玉较软玉硬度高,表面看来较光亮。软玉则具有一种“凝脂样”光泽,就像一个韬光养晦的人,其锋芒丝毫不外显,具有凝聚、内敛、柔润的特点。触之滑润,冷峻,还可以略略带有人的体温。如果说翡翠是玉中之雅士,那么羊脂玉就是玉石中君子。具有温润,感化,养生的独特气质。

关于佩玉,百姓中有种广为流传的说法:佩玉是要讲缘份的。想来,玉石是自然万物精华的凝聚。所以她也是有灵性的物件。缘分在于一瞥一面之间,好似谈恋爱的感觉,一见钟情就是缘分。我脖子上的玉树观音就是朋友从古玩店搜集来的。一面之缘,我就有了异样的感觉。整个人被气色光影气质吸引,把玩良久,迟迟不愿放手。朋友说:既然你那么喜欢,证明你们是有缘的。送给你吧!我万分感激于她的大度从容,还有我与玉石的一面到终身的缘分。玉石是一种信物,民间有避邪防身的传说。奶奶摔跤后,腕上玉镯子碎为几段。但是身体却毫发未损。这更加证实“玉可以防身避秽浊之气”的传说。

表示身份也罢,赏玩避秽也罢。我所感兴趣的是玉石五色斑斓,形态各异的魅力。识玉的人必然可以洞穿人性的万种,因为,玉质和人的秉性和品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识玉之人其性通达,心如明镜。而玉和人的缘分有时候就像人和人之间的缘分一样。萍水相逢,知遇而相互欣赏就是缘分。赏心悦目,一见钟情更是缘分。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像玉石那样斑斓丰富、雅致纯洁、温润迷人。

高洁图

父亲的小卧室里的东墙上,高高悬挂着一幅翠竹的国画。和众多鲜艳大幅画作比较,它是那么的不起眼,甚至还有点寒酸的意味。但仔细观来,却发现不一般的神韵和超脱的氛围。

此画作长四尺八,宽二尺二。但见苍莽翠竹迎风挺立,旁边二三个小竹或斜行或伸展,茂密的竹叶和枝干一蓬蓬如绽开的鲜花。整个画作小而精致,粗竹竹干遒劲苍莽,细竹简洁,每片竹叶都恰到好处、一气呵成,没有多余的,也没有遗漏的。但见浓墨飘逸,淡墨隐约。衬托出竹子不凡的性格和意味。画卷右下是行楷的两个小字“高洁”,点化出整幅图的意境。就是竹子的虚心、高节,谦谦君子的孤傲气质。

闲时,偶然问起父亲画作的来历。却还有一段不凡的故事。父亲年轻时候就钟情诗书画作,闲暇时刻,自己喜欢写写画画。苦于无高人指点,始终不入流。八十年代初期,父亲有次到省城出差。在路上偶遇孙彪先生,两人一见如故,聊谈甚欢。父亲向先生求画,孙先生当场泼墨,一气呵成。为父亲留下这幅高洁图。后来才知道,孙先生时任安徽博物馆馆长,书画颇有造诣。

父亲把画装裱了,小心翼翼地带回家。配上镜框,悬挂在自己的卧室内。有事没事的时候,观赏一番,踱着方步,嘴里念念有词。从父亲的嘴里,我知道了何谓岁寒三友:松、竹、梅。以及他们的高馨的秉性和超然的气质。一如父亲一生的修养和追求。

好久没有孙先生的消息,只见他的这幅“高洁”的画作。其实,对于父亲来说。一次偶然的知遇缘分,虽然后来没有再和孙先生联系。但是,先生的精神境界却穿过时空隧道,影响父亲一辈子。父亲时时观画欣赏,何不就是和先生在千里距离的神游相交呢!

根雕艺术

根雕艺术,渊源流长。与玉石、珍珠和钻石一样,都是从化自然、鬼斧神工的产物。不过根雕没有他们名贵,属于艺术中“布衣”一类的角色。和玉石、珍珠一样,根雕更加讲究人为的雕刻。或摹其形,或拟其神。讲究的是一种意境,让人展开思维的翅膀,形似三分,神似七分。千奇百怪,造化深刻。

父亲一生清贫,对于艺术却有执著的追求。尤其喜好丹青字画和根雕。他的卧室里就悬挂一副竹子的老字画,命名曰:高洁。一如父亲的脾性、修为和理想。

记得小时在山里的时候,空暇时刻,父亲就带我上山挖树根。山就在我们屋子后窗外。山上的树被山民砍去,留下一节节木桩,经历风雨,有的已经腐朽。挖树根是力气活,因为要尽量保留根须的完整,所以刨的坑既大又深。回家的时候,用水和刷子把泥土洗净后晒干备用。一件树根,父亲通常端详良久,仔细揣摩、思量。并不轻易动手制作。这一点有点象文人作诗时打腹稿的样子。一旦灵感出来,父亲就把自己关在小屋里,闭门谢客,专注的制作起来。虽说是雕刻,但是上品总是尽量利用天然之形状,雕刻只是起到修饰的作用。只间刀起须落,每个关节或修饰圆滑或保留原状。修修看看,端详思量。好似走马观花,对于父亲,那景致就在里面。不一会儿,一个长袖古代仕女的形象脱然而出,身姿悠然,长袖飞飘,粉项含羞。好似飘然飞天的嫦娥模样。父亲流露出满意的微笑,用木砂纸把通体打磨光滑,再刷上桐油,几干以后,再刷上紫暗的油漆,悠悠的发出凝脂一般光华。这就是我家这个根雕的由来。

后来搬家的时候,好多的根雕都失落了或被人寻去。唯独留下这个嫦娥飞天的根雕。这是父亲得意之作,摆在厨子里,时时让我想起小时候有关父亲和根雕艺术的故事。也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故事。“重在观赏愉悦,不谈价格。”这也和玩玉赏玉的风格不谋而合了。体现是艺术的追求和做人高风亮节的姿态。

家有“仙客来”

早晨上班的时候,一跨进办公室的大门,眼前霍然一亮。那是一种耀眼的、炫目的亮色。那是一盆摆在办公桌上的鲜艳的花。

我对花卉不是很精通,但是是属于喜爱花草一类的人。这盆花叶片宽阔,鲜翠欲滴,每片叶子上还有宽线条浅白色的纹路。洒洒落落的垂满花盆,当中就是一片火红的花朵,如春季桃花般的灿烂。仔细观来,花朵的叶片却反折而翘起,宛如欲飞的蝴蝶,充满无限的情趣。整个花丛的造型就是一幅“绿叶衬红花”绝妙图案。十分形象可爱,我找不出更加恰当的词句来描述。

红硕欲飞的花吸引了每个见到她的人,不免要好奇的问一句:这是真花还是假的?俯身细看,啧啧称奇。问到花的来源,主任说是个养花的人送的,却不知道花的名字。末了,还自然的加上一句:这不算是受贿吧!于是,大家都乐了。天天赏花娱乐,心情不免欣快!感觉工作着也是快乐的。甚而滋生出许多想法灵感,使我对她更加好奇。

偶尔进去花店,发现了她的踪迹。向老板请教一番,方才释我心中迷惑。这花就是“仙客来”,很古朴而富有诗意的名字。老板说此花花季很长,每年入秋当九月时候开始发苞开花,可以一直到来年四五月而花开不谢。鲜艳夺目,姹紫嫣红。这以后,花叶垂败,进入休眠期。剪去败花叶,只要把球茎保护好。来年九月再换盆移栽,施肥浇水,又是一片繁花绿叶。长生不衰。

仔细琢磨,仙客来是否真的就是天生的仙风道骨。我不知道他休眠的时候在干什么,在积蓄、在酝酿、在思考、在孕育?好像都有可能。长期的休眠,为的就是花开的那份热情似火的胸怀。无私的奉献给自然和爱花的人们。人哪!有时候是否也该学学这“仙客来”的胸怀和生命轨迹。失意的时候不颓废、幽怨,而是思考酝酿下一次人生的精彩。所不同的:花可常开,四季轮回,但人生却只有一次,要懂得去珍惜。于是,这花在我们眼睛里越发的可爱、可敬了。

剪纸艺术

快过年了,朋友送来孩子的窗花剪纸作品。是一副金猪送福图,很别致,图案夸张而不失艺术的魅力。平日里很少看见这样的东西,如获珍宝。我认为,那剪窗花的一双手很是充满神秘的魔力。

其实,剪纸是极具民族特色的一种带有“土根性”的艺术。全国各地都有剪纸艺术,各地自有各地的风格。陕西剪纸夸张豪放,山东剪纸天真烂漫。多以描绘动物、花卉,还有农民日常生活为题材,内容丰富,具有很大的创造性和观赏性。可收藏,也可作为礼物送人。

追溯剪纸的历史,最早出现大约在汉朝时期。现在已发现的最早剪纸实物是南北朝墓葬中的动物花卉团花,早期的剪纸与道家祀神招魂祭灵有关,例如杜甫诗中就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明确记载。今日苗族仍有年节剪鬼神之形贴于牛栏或门上的巫术习俗。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如今,这一习俗在国外有时仍可见到。后来逐渐演变作为装饰和女人的日常生活饰品。剪纸可以点缀在门户、窗户、树木、柱子上,预示祥瑞招福;而所谓“对镜贴花黄”中的花黄,就是用金箔纸剪成的图案贴在耳垂或脸颊作为妇女装饰之用。

剪纸的制作极具创造性,农闲的农民就是民间剪纸艺人。几层纸张的叠加,手遂心动,靠的是腹稿、平时劳动生活灵感浪花,经过剪刀艺术的创作而成形。而专业的则用刻刀在蜡板上制作,称为“刻纸” 。经起稿、剪刻、粘贴、揭离、修整而成,可以一次刻透多层纸,而提高产量。 剪纸因材料单薄,多用满幅铺排匀称而物像互相串连的平面构图法,形象多富装饰性,避免大块黑白,用精致花纹点缀装饰主体人物。剪纸具有自然天成之效,艺人又有鬼斧天功的精妙。聪明艺人的作品可以出神入化,花样层出不穷,结构匀称多姿,画面让人看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令人啧啧称奇。剪刻手法的特异不仅造就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扩大画面情节容量,极具表现力。无不生龙活虎、栩栩如生。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意味。

剪纸艺术不追求美术中的*特点,是艺人胸中“意象”的表现和自然流露。既有视觉的动态变化,又有艺术的感召力。剪纸材料简单,成本低廉,艺术效果明显。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这种“草根性”的淳朴而精妙的艺术,代表的却是中国传统特色。传统的就是国际的、人类的。它不仅是一门艺术,也代表了一种文化、追求以及国人的精神境界。同时还蕴涵了中国人民的一种美好的艺术情结,对生活的一种深刻的提炼,以及对未来美好的一种深深的祈福和愿景。

景泰蓝粉盒

偶然从朋友那里得到一只晚清民国的粉饼盒,置于案头欣赏把玩,内心十分喜欢。

这只粉盒呈圆形,直径约,高度为。分为上下两部分,一个为盒体,一个是盖子。铜质的的原胎,上面用纤细的铜丝弯曲环绕,形成牡丹花的模样,四周有蝴蝶及小花的点缀烘托。铜丝围成的框架内用矿物颜料充填,颜色以红绿蓝三色为主。

盒盖中央,牡丹盛开,雍容华贵而大度,周围的小花形成众星捧月的效果。底色是沁人心脾的暗绿色,而不失光彩。周边镶以蓝色的波浪纹饰。整体效果华丽而不张扬,艳丽而不庸俗,是一种大家风范的气质。底足是平的,如碗底一般。施以海蓝色的矿物颜料。一分为二的打开粉盒,上下都呈穹窿状,如代表阴阳的天空与大地。内里都是一片均匀的海蓝,波澜壮阔,还有一种大海般宁静的美感。

如此做工精致的景泰蓝工艺,已属不易,又是将近百年前古人的用品,更加的使人珍惜。首先,经过初步的铜胎成形打造。然后是焊贴如发丝般的铜丝,形成牡丹的图画,再而就是填色,然后炉火烧制,再填色,再烧制,如此反复三四次,才可完工。这种纯手工艺品,代表的不仅是一代工匠的艺术境界,还有打造时候的一丝不苟与随心创造。

这样精致的粉盒,应该是大家闺秀在出嫁时的嫁妆。那个百年前摩挲粉盒的小姐已经不可考证,?展流落,数易人手,如今到了我的案头。轻轻旋开粉盒,欣赏纯色的矿物海蓝色,嗅闻之间,留有余香。让人思绪奔涌,一种回归历史淳朴的宁静与安详。于是,更加欢喜有加了。

盆景艺术

植物花卉大多是为观赏花朵、品尝花蕾的香气,比如:月季、海棠、夜来香。鲜花好看,花香入味,沁人心脾。而象文竹、万年青之类,大多枝叶繁茂,各具韵味。给人以清新的美感。

盆景艺术则相对复杂,需要人为的造作和呵护。但凡盆景,有山有石,有蔓有枝。起初,选择适宜造盆景的小植物,大多为各种小树,也有花卉。根据个人的喜好和艺术造诣,或缚或弯曲造型,或修或剪以控制长势。拔尖的要适当剪去茂盛的顶端,以去处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让植物按照人的意愿生长。各具形态,有的枝干遒劲迂曲,颇有古风遗愿;有的外形呈现虫鸟之态,栩栩如生。

在山里的时候,制作盆景就地取材,山上多松,犹以罗汉松最为精妙。连着根须采摘完整的罗汉松的全枝,埋在自己的大且深的广口花盆内。罗汉松不惧干旱和烈日,但是对生长环境有较高的需求。所以要深埋根茎,初时多给予水和合适的温度。一旦植株成活,就可以着手改造它了。

先得修剪不需要的枝叶,用短木条固定主干,用铁丝弯曲成合适需求的形状,绑缚在旁支叶茎之间,加以固定。天长日久,在修修剪剪,松松缚缚之间,失去顶端优势的小松,主干长得极为粗壮,且盘曲伸展,犹如苍龙缚壁。旁枝或伸展或小巧,且枝叶繁茂,自成一种风格。再加上盆内碧绿厚实的新鲜苔藓,显得优雅古朴,从容大方。好似受到良好教育的文人雅士。

花卉盆景形态优美,极具观赏价值,使人无限遐思。遗憾的是人为的造作,破坏了天然之美。盆景对于人来说是美丽,对于植物本身其实就是一个病态的发展结果。以病态为美,让人想起《红楼梦》里林黛玉的纤柔娇喘,或是西施胃痛时的颦眉曲腰的病态美。美丽来自于破坏、造作以及畸形的成长过程。这不得不是植物盆景艺术的一大遗憾。

榕树盆景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与其说人对草木的钟情,不如说是草木唤醒人们美好的情结。在城市化的现代都市,在新装的家里摆上几盆花草,既可以养人耳目,又可以清洁空气。闲暇时候,观赏一番,浇水施肥,给予一片绿色的好心情,消磨现实生活的困顿和劳累。

我向来是喜欢花草的,也许是小时候,父亲对我深刻的影响。父亲善于种花养护,我爱好观赏花草美丽的意境,但是却不善于呵护这样绿色的精灵。也是一种遗憾吧,让人想到旧时不劳而获的剥削者。实在是有点儿惭愧。

不会养花却抵挡不住我对美丽花草的寻觅和追求。偶然之间,我去单位养花师傅那里去走访,满目都是或苍翠或姹紫嫣红的花草,叫人目不暇接。养花的老师傅很有功力,不管是领导还是一般的科员,只要有养不好的花,都交给师傅调理。师傅深谙花草的习性,有的喜欢阴凉,有的喜欢湿润,有的喜欢干燥,有的喜欢阳光的照射。师傅因材施教,花房里一片姹紫嫣红,苍莽的老绿,鹅黄的新绿,淡雅的绿,浓艳的绿。看来真的让人叹为观止。

惊叹之余,将要离去的时候,师傅笑眯眯的带我到后院里,指着地上一盆盆景说:既然喜欢,这盆盆景就送给你吧!我很意外,也很幸运,忙感激的递上香烟。师傅笑眯眯的说:这是一盆榕树盆景,好养活。再三感谢,我把榕树搬回家。虽然有点儿气喘吁吁,但是心里满是欣喜。

这盆小榕树就是微缩景观,上方枝干舒展,叶片饱满而繁多,像一片华盖,撑起一片苍绿的天空。那根系是裸露在泥土之上的,膨大而蜷曲,许多的根都是绞索在一起的。像饱满的萝卜,如千年的人参。而支撑枝干的铁丝暗藏在枝叶里面,虽然有点锈迹斑斑,但丝毫不掩饰盆景观赏的魅力。

闲暇时候,给她浇水湿润,然后,静坐在沙发上,静观榕树的神韵。看见枝干的舒展,绿叶的茂盛,观根系的苍老遒劲。不觉之间,竟然悟出一种力量。这榕树,在上如探手遮天,在下如磐龙飞腾,配合椭圆的浅口花盆的映衬,就是一副奋发和大气磅礴的姿态,叫人咀嚼良久,悟出自然之天性和人性的伟岸。

花草不会说话,但是却时时在表现,用姿态,用颜色,用力量来表现自我的执着生命的韵律。谁说草木无情,在我的眼里,草木就是最接近自然本真的东西。不管你注意到没有,那种生命的活力与气度却是时时存在的。

山石盆景

古人说: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山水之间体现的是一种追求,一种乐趣和情操。祖国的大好河山,令人仰慕。黄山险峻,奇松怪石;九华山俊秀,泰山伟岸,庐山更是历代英武聚集之地……每一座山都有纵横千古的传说,每一座山都是清幽的好去处。而我所说的山石盆景,就是一处微缩的景观。

山石盆景,根据料质的不同,有太湖石、寿山石头、火山岩石等等。造型奇特,浑然天成。室内摆放一盆山石,熏陶雅兴、静性怡情。诗人因此而文思如泉涌,丹青因此而受到启迪开发。百姓家里的盆景则使得陋室生发光彩,充满清幽的意趣。

在大别山边沿地区的东麓,有一个不大但是很有名气的地方,因为山中凭空屹立一座山石,冲天而起,状如竹笋,因此名为:东石笋。在东石笋山上蓬松的土地里,生长着一种奇特的石头。据有经验的人的考究,那是一种火山活动而留下的火山石,火山活动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的珍奇异宝,如:玛瑙、玉石、钻石等等。而这种平凡而又稀少的山石,无论从品质到价值都不可与之比拟。

东石笋的火山石,颜色深褐,质地轻巧。内里中空而多孔穴,而且具有自然汲水的本领。这就为山石的生长打下基础。山石凭空挖起,自成形状,或娟秀或雄伟,或灵巧或多姿。只要稍作修饰,就是一副微缩的美景。然后采摘山浮萍、苔藓或者一株小树或一只山茶华,用山上的黑泥土作为黏合剂。把这些植物栽培在山石上,因为山石可以自己汲水。所以这种山石又被成为“活山”,意思是可以承载鲜活的生命。

用广口盆子把山浸在水中,山上的植物于是开始郁郁葱葱,充满活力。苔藓鲜亮而丰厚,小树枝干遒劲,到了春天,发芽的山浮萍的藤蔓顺势把山石包绕,显得错落有致,生机盎然。还可以顺势砌上亭台楼阁,山路蜿蜒,几个人偶悄然立于山脚下。有牧童骑牛晚归,有太公独钓的娴静。一叶小舟浮在山水之间,也有一种悠闲和诗情画意。体会观赏之间,会有一种迷醉的投入。

养这样的活山盆景也无需费力,只要保持山的湿润度,时时加水;冬季要勤晒太阳,防止寒冷结冰的破坏;时时修剪山上无序的枝蔓根茎就可以了。但凡世上本真的事物,往往以简朴平凡示人。就要看你是否具有一双慧眼了。这山石盆景就是这样一种东西,不说其经历非凡,不说其姿态优美。它却具有承载养育的天性,这一点和泥土的气质又是多么相象啊!

珊瑚红小罐

奶奶过世多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杂货罐子。这样的罐子在清朝末年(道光/光绪)的时候,是流行的婚嫁物品,其实,那时婚嫁流行的陪嫁物品有将军罐、青花喜字罐、珊瑚红小罐等等。***小罐就是珊瑚红罐子,处处体现了清末时期瓷器的特点,比如:胎薄、透光度佳、题字、画画等等。

我的珊瑚红小罐呈圆形,广口,通体都是浅色犹如珊瑚一般的润红色;配有蟹爪仙桃盖子。小罐托在掌中,用手弹击,发出清脆的钟磬之音。揭开盖子,内里纯色的瓷白,瓷白的釉水里还有几处放射形有如鸡爪状裂纹的痕迹,称为鸡爪纹,是在长年使用过程中无意碰撞形成的痕迹。最有特色就是小罐的盖子,盖子的把手做成两个饱满的鲜桃模样,底下自然形成螃蟹一样的爪子,轻巧的附在盖子中央,成为把手。揭开、合上盖子时,两相碰击,发出叮当之声,颇为清脆悦耳。罐口周围还有四个用来穿绳索的耳朵,称为“四系”。 罐底有正方形篆体阴文的款识“金玉轩造”。罐子外面的体部都是用金粉画的竹子,一簇簇的,潇潇似有风声穿过耳际。还有金粉行书写成的诗句隐约可见:名园富贵花,移动在吾家,不道栏杆外,春风正自发。落款为:金玉轩绘。诗句形象的描绘出古时女子婚嫁以后的生活足迹以及对未来美好的祈愿。珊瑚红小罐另外一个神奇的地方就是,在强光手电照耀下,透光性极好,壁薄如纸,通透造化如神。

记得小时候,奶奶用这个罐子装了花生糖果或者芝麻粉,那就是我幼时的零嘴。这个珊瑚红小罐被我深藏在书橱里面,不时的取出摸索观赏,收获的不仅有对故人的思念,还有对古人文化艺术,精湛工艺的赞叹。还有我们国家几千年历史沧桑的怀念。可以这样说:这个珊瑚红小罐,就是一代人、一段历史与文化工艺的浓缩。

温情富贵竹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富贵竹这种花卉,凭空想来,那一定是一种美艳绝伦的植物。我看见富贵竹,却只是惊讶于她的平凡。青绿的粗茎干上伸出一只只象手掌一般的绿叶,似乎在热切企盼阳光雨露的滋润。看一眼,就被那葱翠欲滴的颜色所征服。

喜欢花卉的人都知道,但凡名贵品种,都是娇奢的。象牡丹和丁香,园丁象对待自己孩子一般养活这些花儿。培土、上肥、晒太阳、换盆盏,还要时时担心她们冷了、热了、干了渴了、缺肥料了,凡此等等。无微不至,关爱有加。

自然界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但是其也缺不了自然风雨露水的滋润和淤泥的滋养。象极了山村少女,在不急不躁的展示自己独特的丰姿和韵味。

而独独不同的就是富贵竹的生长方式。只要把带叶的茎干放进广口瓶子,区区一杯清水就可以作养料。起初的时候,我甚为担心这花儿是否能成活。事实上我的担心是那么多余和可笑。

先是根茎长出幼芽,接着就成为盘根错节的细长根须,在瓶子里就像一团麻线。而上面的绿叶和茎干也是一日日的丰厚和修长起来,一节节的宛如山间的竹子,那么有气节和风度。宽阔又狭长的叶片象少女的芊芊玉手,羞涩的伸展着,似乎要捉住微不足道那点光线和转瞬即逝的浮尘。以滋养自己,使得其更加清秀和美丽。

富贵竹对生活没有过多的要求,甚至是苛刻的,一盆清水,一缕光线,就可以默默释放出自己的温馨。这种气节好像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的品质,只要“一箪食,一斗羹”就足以成就自己的光华。颜回早亡,孔子伏棺大哭道:贤哉,回也!其实,历史上似乎有个规律。但凡文人都是生活清平甚或穷困潦倒。象李白、杜甫,象*,象沈从文、汪静之。贫困和打击恰恰成就了他们伟大而丰富的思想,这种因清贫而自强反而更加光辉灿烂的舒展。不就是这富贵竹的品质吗?

人活着不能光沉溺于物欲的追求,那会使自己更加堕落、迷惘和困苦。就像飞蛾扑向灯火,自取灭亡,在自然里毫无声息的消逝。而只有精神的境界才可以世代流芳,渊源流长,光辉灿烂。

富贵竹恰恰让我体会到人生之大道,其实,清平也是一种富贵和财富。一种超脱的美丽和奋斗的境界。她养在我的办公桌上,看着她的生长,我时时勉励,也时时顿悟。心情象那微微舒展的嫩叶一般,时时升腾出一团温馨,工作时的时光是充实而温暖的。

解读恩雅

诗人说:只有心性纯洁到一定程度的人,才可以写诗。那么,同样如此。只有心性纯洁、宁静、祥和的人才可以享受恩雅(enya)音乐的美丽。

恩雅音乐是一种来自天然的天籁之声。就像在宁静浪漫的夏夜里,独自在无边的原野上漫步一般的从容、潇洒和美丽。深蓝色的苍炯的背景下,一轮金黄色的圆月挂在天际。莽莽原野在微风的吹拂下,散发出泥土和香草的馨香味道。萤火虫在闪耀着迷离的微光。心灵独自在这个深夜里散步、迷醉,天人合一。那种博大,那种空灵的感觉。让人很容易的找到真我的所在。

Enya 的声音隐约的、缥缈的、空旷的、如雾如丝般地缠绕在耳际,让人忘记尘世的繁芜和荣华得失。那就是一次心灵的长旅。人在旅途中,在自然的清风和潺潺的溪流里漫步。在山谷、在山之颠顶上放歌。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的,出于人性的本真。那声音就像鸟叫、蛙鸣或者是花开的声音,你曾经听见花开的声音吗?哦!那仿佛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人类社会的喧嚣,人们热闹地寂寞着。而enya 却在如潮的声乐里给人以宁静,给人以从容和美好的享受。

艺术是不分国界的,艺术是世界的。这也是enya 音乐之所以广为流传的原因吧。因为肤色人种,社会理念的不同不会阻挡人们对自然田园生活的渴望,以及人们对世界真善美的执着追求。

人类祖师从森林中走出来,创造了城市。城市给予社会的繁华,但是人们渐渐被钢筋水泥结构的居所包绕和生活繁芜所受累。社会在发展,于是自然、绿色和溪流在缩小。人类得到繁华,但是,人类却一步步远离自然。人类从自然中一步步艰难地走来,想必人类发展的最终也必要归附于自然。因为,那是人类永远的家园。这些enya 音乐可以做到,虽然这只是一种心灵的解放和耳畔的享受。但是enya 却能把你带到人类的原始本色的世界。

听听enya 吧!既可以享受音乐的魅力。我想最重要的,她会告诉你什么才是生活的真谛,什么才是人生命中重要的东西。我们曾经得到许多,但是我们也在一步步失去更重要的东西。

养一座山

对于有山的情结人来说,在家里养一座山,是个暇逸雅趣的事情。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其实,只要是有灵气的东西,就是仙,就是道。

家里养的山。有太湖石头质的,有砂岩的,有玛瑙质的,也有光润玉质的等等。而我所说的山,是那种被成为活山的料质。远在大别山边缘地带,有个叫东石笋的地方,因为山里平地立起一只石柱,直插云霄,擎天立地。宛若拔节的竹笋,故名。

东石笋是个有灵气的处所。想来我只去过一次。那里山峦叠嶂,碧水潺潺,林壑优美,而一株石笋直插云霄。是气势,是力度,更是一种天然的造化。

那些山涧的软土层里孕育着更为美焕美伦的假山石。那些石头,其实非石非岩,据说是火山活动以后的产物,但是又不是火山岩的样子。或褐色,或酱黑。没有碧玉光洁的外表,良好的质地。其中充满小空隙和孔洞,可以汲取大自然雨露,吸收阳光精华。其上可以生长灌木,苔藓或山浮萍等。所以说是个生活的山。

从地里挖出的假山,各自天然而成,只要稍作雕琢,就是精品。那山或娟秀伟岸,或怪石嶙峋,或层峦叠嶂,或威严险势。首先,得配上一只广底盆,使得山石安然入定。再覆以从山沟里就地取材的青苔,山浮萍,还可以是一株小松,一群杜鹃。那些都可以扎根于山间,演绎四季变换的奥妙。所以,斗室里有了这样一座山,宛如住在山窑之间。清凉,雅趣,使人变得开明,大度,还有一丝神韵。

养山,是个既容易又复杂的事情。但是一条,就像养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得有深厚的感情。要细心的呵护,及时上水,才不至于干涸萧条。常常通风照日,避寒保暖。这样,生物才有生命的活力。一年四季,山上花开花落,流水无声,落花有痕。寒来暑往,自然更替,那山就是一个微缩的自然世界。或者,在山石之上摆上一只小偶,作姜太公钓鱼之状,那也是一种境界。

室间摆此一山,则天下无山。情趣优雅,清凉自至。山涧或花红或碧绿。生机盎然,又有一丝古朴沧桑。可以调人心性,化腐朽为神奇。我想,那山一定是有仙了,是一座灵山。养山的人何不是一个仙风道骨的隐者呢?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种知行结合的认物方法,我想,在斗室之间就可以完成。所以,无论如何。在家里养一座山吧!

以诗为佛事

中国古代文化受到佛教影响深刻,自从佛教传到东方,历经历史岁月的变迁而兴旺发达。文人墨客虽然不都参禅布道,但是也是深受佛教禅学的影响,其表现就在文学思想以及诗人的字里行间了。以至于,后人有句名话,叫做“以诗为佛事”。

何为“以诗为佛事”,明显的,就是文人的修炼在于吟诗作对,以对诗文的追求与创作当中修炼心性,至入物我两忘的境界,空虚胸怀,坦然面对生命里所有的事务。所以,文人写诗也是一种修炼,不必真的就去剃度出家当和尚去。这样的说法还有,古人云:大隐隐于市。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凡要得到心灵的安详宁静,六根清净,何必隐居于山野不毛之地,处于闹市,心态和祥静谧,那更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起到与参禅悟道,出家修行一样的效果。

“以诗为佛事”这是句明喻,不是信口而来,反映的是一个时期,佛教禅宗对社会文化,以及文人墨客的深刻影响。深受古人推崇喜爱,篆刻名家丁敬最为推崇这句诗文,其金石作品多次印刻这句话,受到上至皇族官僚,下到诗人庶民的喜爱与尊敬。

丁敬何许人也?历史书上有介绍:丁敬,字敬身,号钝丁,浙江钱塘人,生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卒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精于诗文、书画和金石。由此可见,对于是文化主流的古代文人名家,都对佛如此的理解与敬畏,黎民百姓更是不在话下了。

说来也凑巧,我的一位喜欢古玩的朋友,偶然之间从一位不知姓名的老和尚那里得到一方寿山石印章,石料并不是那种*的玉石,是含有较多杂质,比较粗糙的质地。上方雕刻的是一只猛兽狮子,安卧于地,翘首而望,威猛而安静。狮兽原本就是古代的一个吉祥物,好比如今的奥运福娃一样的寓意。寿山石下半部分被打磨成椭圆形,底部刻有篆体的阳文诗句,就是“以诗为佛事”。姿态优雅,走形流畅,大有一气呵成之势。

这方古印历经岁月,已经被磨挲得油光滑亮,具有隐晦的宝光。这方印石想来是那位不知姓名老和尚的心爱之物,时时伴随身边,不时揣摩端详欣赏。既可以作为读书时的镇纸,也可以在作诗绘画后盖以印章,还可以摆于案头当作小摆件。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朋友得此印章,如获至宝。虽然不是名家丁敬的原作,却顶多是个后代金石爱好者仿照丁敬的习作,此石却因为“以诗为佛事”而大放光彩。以金石色泽与篆刻刀法大体推测,年代至少百年以上,实在难得啊!石头因诗而雅,诗文因石而得到传载而愈发高贵。

以诗为佛事,对于现代,教授人保全命势,收敛心性,空虚心灵,安然静谧,也是一种求学的态度,做学问的心态,更是叫人把握自己的命运,不受到外界纷扰的干预等等。同时,以“以诗为佛事”的敬重感恩态度对待生活与人生,也是心灵快乐的源泉啊。不是这样吗?

银屏山上赏牡丹

说起牡丹,真是国色天香,雍容富贵。再美丽的字眼也难以形容她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洛阳盛产牡丹,也就是牡丹的故乡了。开花时节,洛阳城就是牡丹花的海洋。花不醉人人自醉,胜景使人眼迷离。

而我所说的牡丹,却不是洛阳的。春日的时候,同伴叫嚷一起去看牡丹。这处的牡丹是在安徽巢湖市银屏镇里。山路蜿蜒,春风*。一路都有山高水远的好景致,斯时,艳阳高照,草木方萌。一派生机盎然,这群山环绕的去处因为有了牡丹而充满神秘色彩。

翻过一座座小山梁,峰回路转,眼前豁然开朗。画梁雕栋,古色古香的亭子后面,突兀的高立着一座悬崖,宛如刀削斧劈。正在狐疑之间,有人喊:快看!牡丹开花啦!举目四望,仰首顿足。只见那悬崖峭壁上,散落着一蓬花草。两三支白硕的繁花在风中摇曳。宛如羞涩的少女,穿上洁白的裙子,在音乐的和声中款款起舞。又如上天的七仙女在云端飘逸的漫步。

噢!这就是银屏的牡丹山。原先癔想的以为是满山的牡丹园呢!看见牡丹的兴趣随风淡去的时候。却无意之间听见牡丹的传说:

据当地的人解说,牡丹其实并不是希罕之物。银屏牡丹有二奇。其一,在万丈峭壁之间,既没有泥土,也没有任何落脚的地方。可是,这牡丹却独树一帜。已经生长几千年了,没有人知道她的来历。也许是仙人播撒花种,也许是飞鸟把她带进这里。其二,这牡丹竟然可以预报天时地气。据说开花的多少预示年成的旱涝。八十年代末期,牡丹花开九朵,支支叶茂,花朵硕大。那一年就真的发大水,洪涝成灾。有年牡丹花开只此一朵,花朵瀛弱。其年果然大旱缺水。

景致因为有了传说而神奇,而银屏牡丹的生长方式本身就是一个谜团。未知的太多,没人知道她的年龄,没人知道她的来历。凭空增加了她的神秘感和吸引力。而其可以预报天时,尤为使人啧啧称奇,思绪万千。胸中只有一个念头在疯狂的涌动着:真是自然的造化,天地的灵气啊!

古人咏叹牡丹说其是:花之富贵者也。但是,这银屏峭壁上的牡丹独树一帜。给予我的只有清雅、飘逸、款款、落落大方的感受。这山因为有了牡丹而神奇,牡丹坐落深山,有了天地灵气、自然雨露的滋润。越发的可爱、可敬了。

如果以花喻人的话,银屏牡丹就是众牡丹之中的“隐逸者”。抛却人世的喧嚣和荣华,在山里苦苦修炼,修身养性。所以既成为正果,而吸引人间凡俗,不远万里来一睹她的尊贵的仪容。由远闹市入定,再由静谧回归人间。颇有些辩证的道理。至此,隐约感觉有句话可以比喻我此时的心情: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真陶舫紫砂壶

在家闲来无事,偶然瞥见友人送我的紫砂壶,不禁怦然心动。取出茶壶镌洗一番,泡上黄山*“一堆雪”。茶味四溢,斗室生香。手捧紫砂壶,壶身灼烫,手心摩挲之间,渐入佳境。微微啧上一口,茶味微苦,渐化甘甜。这不由使人想起生活的真味,即是苦中作乐,苦尽甘来。

其实,喝茶是十分讲究意境的。外国人喝咖啡,也是有情调的。但咖啡到了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可醒脑提神,浓浓茶香之间又传递出丝丝屡屡的温暖浪漫的情调。中国人偏好绿茶,这和人们的精神境界追求不谋而合。茶叶生于山野雨雾之中,来自天然。而一壶好茶离开好壶的熏陶也是不合时宜的。

江苏宜兴的紫砂壶可谓历经沧桑,享誉中华。既是一门艺术,更讲究的是材料与做工。有古人说:酒醉茶清,自古皆然。而宜兴丸土,造化有神。搏而为壶,或模形物,或寄雅思。气韵谐和,风格高古。陶然有以也!

因此,喝茶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可以焚香净手,把玩壶艺。或在袅袅茶烟之间读圣贤书,或博弈对垒。逍遥自在,欣欣然乐无边。

关于紫砂壶的赏玩,古人也有说道:紫砂赏玩,摩挲于外,清幽于内,经年累月,历久弥新。壶纳人气,茶散清芬,涓泉淙流间,宛然敲金击玉,铮然有声,即令沸水注壶,亦茶香袅袅,掬之若出。

没有优雅静谧的心态,是不会体验茶道之妙境。没有洁净欣然的心性,也就没有如此高雅的享受。把玩之间,茶入佳境,摩挲有温热温暖的手感。待袅袅茶香弥散之际,小啧一口,一曰润舌,再一大口,如金龙搅海,口舌生津,百转迁回,满口余香,如绕梁之乐,三日不绝。

喝茶到了这个境界,也算是圆满了吧!

我的这把真陶舫紫砂壶,造型古朴典雅。壶身牡丹绽放,意趣芬芳。壶低铭文款款,文如行蛇走龙。时时不忍把玩一番,不忘取绿茶一撮,沸水冲泡。啧尝之际,心情舒畅,口腹留香。陶醉在紫砂的逸趣里面,流连在茶香之间。斯时人心复古,悠然静谧,好不快哉!!

妻说:整天抱着茶壶,你又不是老头子。我默然不语,她怎知道这其中的大雅之趣呢?

贼光与宝光

景德镇的新瓷商店,许多精美的作品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喜爱古董的雅士却侧目以视,一边说:瞧这贼光!不管是高仿的东西,还是现代精品,其咄咄逼人的刺目的光彩,就暴露了真面目,有经验的玩士就说这是现代的东西,不足以落目。这贼光,鲜艳夺目,刺人耳目,具有咄咄逼人的气势。就像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年莽士,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光芒,而正是这是不加掩饰的光彩,乍看色彩缤纷,很有气势和意味,但是却不折不扣的暴露出浅薄及毫无城府的轻薄。

在古玩市场,最忌讳的就是贼光。而与贼光相对应的就是宝光了,宝光柔润而内敛,韬光养晦,温润而柔和、发自内里的隐晦的光芒。乍看丝毫不起眼,越看光芒越逼人,使人回归古时般的宁静。就像一位智慧老者,初看与普通人毫无二致,但是久了就会有一种神韵,引导智慧的光芒。

其实,物品制造初期也是一种贼光。正是悠久的岁月的磨砺,风尘的打磨,手掌的摩挲,自然气候的变换。经历时空的历史,才会幻化出隐晦而不夺目的宝光。

我们的社会繁华了,才会有闲心追求风雅,才会有那么多人去追随历史的神韵。古玩是这样,字画是这样,还有诸如瓷器、陶器、青铜器等等。与其说是对古玩的喜好,不如说是现代人对回归自然,对内心宁静安详的一种追求或向往。

贼光与宝光恰恰体现了也印证了我们古而来之做人的原则和道理。古人讲究隐晦,在平凡中或在受难中,总是以韬光养晦来鼓励自己,以期待未来可以有机会可以有所作为。不知天高地厚的孩童与青年所暴露的就是这种贼光,不知道为人处世之道,处处锋芒毕露,难免受挫。而经历岁月风霜的老者暴露的就是宝光一般的气质了。那种锋芒气势内敛,智慧隐晦而毫不张扬的态度,总会让人产生敬畏的。

没有人天生就是伟人,也没有天生的器物就具有宝光的气质。其区别就是时光岁月,日月风霜寒暑的磨砺。人进入社会就是经历这样的打磨,人们互相改变。你不去改变别人,就会被别人改变。在变化中得到一种秩序与和谐,这就是法制的由来罢。

要是年轻人多一点老者的韬光,少一点逼人的贼光;老者少一点沉郁,多一点年轻人的气势。岂不是最好的结局吗?温润而如明镜,隐晦而不失夺目的光彩,就算处在静谧失落里面,也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光华,就算在喧嚣的闹市里,也会拥有一颗宽厚仁德而静谧的心境。不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吗?在宝光的映衬下,一切不都是更加和谐有致吗?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景泰蓝粉盒

偶然从朋友那里得到一只晚清民国的粉饼盒,置于案头欣赏把玩,内心十分喜欢。

这只粉盒呈圆形,直径约,高度为。分为上下两部分,一个为盒体,一个是盖子。铜质的的原胎,上面用纤细的铜丝弯曲环绕,形成牡丹花的模样,四周有蝴蝶及小花的点缀烘托。铜丝围成的框架内用矿物颜料充填,颜色以红绿蓝三色为主。

盒盖中央,牡丹盛开,雍容华贵而大度,周围的小花形成众星捧月的效果。底色是沁人心脾的暗绿色,而不失光彩。周边镶以蓝色的波浪纹饰。整体效果华丽而不张扬,艳丽而不庸俗,是一种大家风范的气质。底足是平的,如碗底一般。施以海蓝色的矿物颜料。一分为二的打开粉盒,上下都呈穹窿状,如代表阴阳的天空与大地。内里都是一片均匀的海蓝,波澜壮阔,还有一种大海般宁静的美感。

如此做工精致的景泰蓝工艺,已属不易,又是将近百年前古人的用品,更加的使人珍惜。首先,经过初步的铜胎成形打造。然后是焊贴如发丝般的铜丝,形成牡丹的图画,再而就是填色,然后炉火烧制,再填色,再烧制,如此反复三四次,才可完工。这种纯手工艺品,代表的不仅是一代工匠的艺术境界,还有打造时候的一丝不苟与随心创造。

这样精致的粉盒,应该是大家闺秀在出嫁时的嫁妆。那个百年前摩挲粉盒的小姐已经不可考证,?展流落,数易人手,如今到了我的案头。轻轻旋开粉盒,欣赏纯色的矿物海蓝色,嗅闻之间,留有余香。让人思绪奔涌,一种回归历史淳朴的宁静与安详。于是,更加欢喜有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