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南明咋就这么完了呢?
作者:缥缈儿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772

隆武皇帝在福州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左右,但是对于这位爱民如子,奋发有为的皇帝,福州人却十分爱戴。

我举几个没有名气的普通人的例子,以为那些默默无闻,却对国家充满热爱,憎恨占领者的平常百姓做个纪念。他们虽然没有什么名气与光环,但是却闪耀着普通人身上那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心。虽然很多正史上面不会有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却存留着千古以来的天地大义和浩然正气。

听说隆武帝死难,当地的一位名叫曹学?的人跑到山上上吊自杀。一个叫黄山乡的地方,有叫郑愚谷、郑静之的父子俩也相继自杀殉国。郑愚谷原来是总督监军水陆同知,这时候已经退休山林,听说隆武帝的恶耗,悲愤欲绝,写了六章挽歌,其中有:“天翻地覆在斯时,谁是忧勤起义师”、“生死分明惟帝后,应驱雷击党人碑”等句,声泪俱下。郑静之为郑愚谷的长子,国子监博士,听说隆武皇帝殉国,于是削发为僧,悲愤欲狂,以至于血泪沾衣,最后不断向北举目眺望,仗剑自杀。1647年春节,福州百姓贴春联的时候,皆刷白眉,悼念隆武帝的牺牲。以后竟成为福州的特殊风习。

那位深受我敬重,同样和隆武皇帝肝胆相照的路振飞,本来在后面负责抵挡追赶的清军,却听到前面传来的凶耗,逃进深山,痛哭不已。

为了深切的缅怀这位伟大而苦命的皇帝,我总结归纳一下南明王朝的失败原因,以纪念这位勤奋不已,为复兴明室而耗尽生命的人。

第一:在崇祯皇帝死难后,明朝的统治中枢一下子崩溃,留下了极大的权力真空,崇祯朝廷没有解决好选择继任者领导抵抗力量的问题。

其实在李自成就要攻到北京的时候,很多朝臣都劝崇祯皇帝南迁到南京或者开封等地。可是崇祯皇帝认为那是逃跑,不应该将北京老窝拱手让出。

结果等李自成打下保定后,往南的道路就已经彻底被阻断,再想南撤,已经来不及了。

崇祯皇帝在城破前也没有留下什么遗诏,以指定一位合适的继承人来指挥南方的抗清斗争。实际上,南方的明朝势力非常强大,因为李自成和后来的清兵在那时都没有威胁到此类地方,南方此时还没有出现任何可以挑战明朝的力量。

崇祯皇帝犯下的这个错误,导致了南方各派势力始终缺乏一个坚强,被各方力量一致拥护的合法的统一政府,导致各自为政,最终被清军各个击破。

这一条是最为根本的原因所在。

第二:清军经过几十年的杀人训练,对作战非常精熟,行军布阵,驾轻就熟,加上不断投降的明朝军队的加入,其战斗力更是不断增强,而投降分子的积极投靠,担任导游角色和游说不坚定分子,更是对瓦解南方抗清力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爹在这一点上功不可没。

这一条是主要原因。

第三:崇祯皇帝殉国后,明朝官场结党营私,相互排挤的官僚习气依旧有增无减,这一点在南京的弘光政权里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而后来在抗清斗争中,各地许多龙子龙孙竞相当皇帝,互相竞争压制,而不能够一致对抗清军,造成内耗不断,朝臣也大多都观望风向,做好了随时开小差,向敌人靠拢的准备,包括我爹,以致最后满清乘虚而入,逐个予以消灭。

这一条是基本原因。

好的,南明王朝覆灭的原因我大体就此分析了一下,各位同学,如果还有什么更好的观点,可以再做探讨。初步的研讨会就先开到这,又得要说说我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