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迷宫和预言(1)
作者:畅销书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958

可怜的小瓜蒌紧随其后,几乎吓破了苦胆,也不顾一切,失魂落魄般地跳将下去。

按照他的想法就是,大家死也要死在一起嘛,总比一人被活活地吓死要强多了。

当然,以大家精湛的武功,还不至于被活活地摔死,虽然他们足足跳下去三丈来高。但凭借其深厚的的武术根基,和气死风灯的照射,大家落地时都是稳稳当当的。

他们发现,自己落到了第二层古墓的入口里,落脚点正是该墓室的入口点。

豹子头高举气死风灯,发现前边有一个敞开的洞口,上书“迷幻死宫”四个金字。这纯爷们儿“天不怕地不怕,死人老二他老大”,抬脚就要进入,却被狈死死地拉住。

因为狈知道迷幻死宫的厉害,进去容易,出来难啊!一般人进去,那是必死无疑。

别说出来,就是想进入它的核心,都是白日做梦,只能在里边像无头苍蝇一样瞎转悠,进不去出不来,直到活活累死为止,到死也不会明白自己死在何处。

所以,镇定的狈犹豫半晌,才打定主意,在心中做好了探墓预案。

然后,他拿出线拐子,拴在一块青色的大石头上,嘱咐大家不要乱走,要紧随其后。这才排在队伍前头,小心翼翼地进入洞口。

洞口内是一个大厅,大厅周围有18个洞口,每个洞口的形状都不一样,有的洞有大门,而且还大门紧闭,有的则没有大门。

经过仔细观察判断,狈蛮有把握地进入一间绿色的,像满月一样的洞口。绿色满月,就是通道生还的意思。不错,狈的确是天纵英明,他的选择总是正确得很。

紧接着,他们转弯抹角地来到一个岔路口,岔路呈米字形,有六个岔洞,狈很有经验,以进口为参照物,顺时针数到第五洞口:所谓顺者昌,逆者亡,就是此意。岔路既然呈米字,就该取“九五之数”,视为不二法门。

走了大约50米,进到第二层内宫“标准室”,狈的脸现出得意之色,豹子头也翘起了大拇指。

小瓜蒌怪声怪气地说:“老天!我道是这迷幻死宫有多厉害,原来不过如此哩。”

可是,接下来,洞内情况却大变,出现了左中右,上中下的立体洞口之“九宫格局”。

狈捋着山羊胡子,略一沉吟,就将身体一纵,像一只鹰一样,飞升到九宫格的第一格洞内,大家也都纷纷纵身跃上,跟着狈,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

只走了不到六米,就听“呼”的一声,他们感到一股巨大的吸引力,一家伙把大家的衣服都吸引到洞内深处,不见了。

实际上,在大家走动抬脚的过程中,这股神秘的吸引力甚至都脱光了人的鞋袜和内裤,五人赤条条地变成了史无前例的“光腚盗墓贼”。

大家使劲弯腰撅屁股,来抗拒这股神秘而可怕的力量。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五名江湖上鼎鼎有名的“光腚盗墓贼”,竟慢慢地也被怪洞吸了进去。

要知道,人类建造迷宫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这座迷宫共有28个岔路,就跟“太阴月”的天数一样。而且迷宫墙体是用鹅卵石,外加巨大的沙砾建成的,又叫北方“特洛伊城堡”。直径大约有20多米,它是只有一个入口的“克里特式迷宫”。

迷宫又分为单式迷宫和复式迷宫,单迷宫是只有一种走法的迷宫,这种迷宫有一种万能的破解方法,即沿着某一面墙壁走。

换句话说,你在闯迷宫的时候,左(右)手一直摸着左(右)边的墙壁就行,这种方法可能费时最长,也可能会使你走遍迷宫的每一个角角落落,以及每一条死路,但你绝不会永远困在里面。可惜的是,现在大家正置身于一座复式迷宫。

复式迷宫,就是有多种走法的迷宫。由于有多种走法,复式迷宫中必然有一些地方可以头也不回地走回原地,这条可以走回原地的通道,就在迷宫中表现出一个绝对封闭的回路,以这个回路为界,迷宫就可以被分为若干个部分。

所以,复式迷宫从本质上说,是由若干个单式迷宫组成的,正因为如此,也就极其复杂。

而且,对于复式迷宫而言,上述“万能”的破解方法都不一定适用。适用的前提是,起点和终点都在该复式迷宫的同一个部分内。那么,在迷宫中,兜圈子比进死路更糟糕。

在这座迷宫里,人是会产生幻觉的,那么,规则也就变得不规则了,这正是古老东方迷幻死宫的可怕之处。

狈还知道,一般老鼠总能在迷宫里随意出入,犹如进出耗子窝一样随意和熟练。

可是,这里却连一根老鼠毛也没有,到哪里去抓呢,别抓不住老鼠再迷了路。

现在,让秃头心痛不已的是,他英勇善战的秃鹫,以及心爱的八哥,也在一分钟前随衣服被吸进了洞内,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这个千年前风流残暴、稀奇古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帝高洋,也不知是怎么想的,生前用女人出气,用美酒作乐,死后也要建造一座所谓的‘十八层地狱之墓’,来迷惑和折磨我们!”豹子头暴跳如雷地咒骂着。当然,这也怪不得这位皇帝,好歹这是人家的坟墓,谁又请你非进来观光取宝呢。

这下子,就是骂破天也没用啦,现在五人的处境,那是凶多吉少,呈现出不折不扣的大凶之象。

当务之急是先找到衣服,解决光屁股问题。否则这大冬天的,冷得直哆嗦不说,倘若就这样被活活地光屁股冻死了,而碰巧又被后人盗墓发现,那可就坏了他们“盗墓五枭”的“一世英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