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清时的军事工业和科技力量 (转)
作者:银刀驸马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621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cp|.com/chapters/20101/19/1124156633995157090567500759749.jpg]]]

中国在清『政府』和北洋军『政府』时期就已经有了比较强大的军事工业和科技力量,虽然今天仍然有好多人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试举几例:

一、1884年,金陵制造局第一次制造出可移动的车轮式37mm2磅后膛炮。该炮为架退式,有完善的炮闩,装弹简便迅速;制炮材料由青铜或铸铁改为普通钢或锰钢,提高了炮管的强度;炮弹也由球状改为长形,并附有弹带。这些技术上的改进,提高了炮的『射』速和命中精度,大大胜过以往生产的前装炮。该炮试制成功后,即投入了批量生产。在中法战争中,金陵制造局生产的这种后膛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二、1863年,苏州洋炮局生产了短炸炮(前装炮),俗称田鸡炮,被洋人称为天炮。其特点是炮身短、重量轻、『射』角大、炮弹所受的空气阻力小,因而『射』程较远。由于弹道弯曲,对打击遮蔽物后的目标及有掩盖的工事有很好的效果。该炮在当时的中国是唯一较先进的武器。

三、1884年,金陵制造局开始制造美式加提林轮回机关枪(通称十门连珠炮),为美国人在1861年所发明。该枪口径11毫米,枪管有膛线12条;配有6至10支枪管,可在一固定的中心轴上回转按序装填发『射』。每分钟可连续『射』出子弹350发,『射』程可达2000米。在中法战争中,局里生产的这种枪及后膛炮同样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金陵兵工厂也制造过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

四、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湖北枪炮厂仿德国88式『毛』瑟步枪并加以改进,定名为“汉阳式”步枪,俗称“汉阳造”。

1890年9月6日,张之洞在大别山下找到厂址,长600丈,广100丈,南枕山,北滨汉,西临大江,与省城对岸。惟需筑地基9尺,并增高堤防以防水淹。即在当地设铁厂,枪厂和炮厂,1895年8月开始小量生产,冬季重建完成,开始生产,仿造德国出品的1888式『毛』瑟步枪,因为是仿德m1888式,所以定为88式,其全称为7.92厘米88式『毛』瑟步枪。使用圆弹头。同时生产子弹,每月能生产十三万发。

1896年开工生产。第一年生产1300枝步枪。

1901年,生产步枪2,500枝,马枪316枝。抬枪53杆。徐建寅试制棉质无烟火yao成功.

1904年9月26日,张之洞奏请将湖北枪炮厂改名湖北兵工厂。当时可以日产步枪50枝。子弹12000颗。

1904年,湖北枪炮厂又对88式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88式步枪与德m1888式不同点有:德m1888式枪管外部有一套筒,俗称老套筒,

1907年陆军部通令各省采购湖北兵工厂枪械。除特殊需要外,不应向外洋采购,一律向汉阳厂购买,并依期付款。该年生产步枪9,000枝。

号军舰上出现了120mm速『射』炮的踪影。

翻开日本《明治廿七八年日清战史》,在附表中可以看到,“广乙”、“广丙”二舰搭载兵器一栏下,赫然记载的是120mm速『射』炮。无独有偶,北洋舰队中的洋员马吉芬在《鸭绿江外的海战》一文中也提到,在黄海海战参战的中**舰中,“广丙”舰装备了3门大口径速『射』炮,而黄海海战之后奉旨检查北洋海军的徐建寅(汉阳炼钢厂的兵工学家,近代著名的科学家、翻译家,曾任汉阳钢铁厂总办,汉阳炼钢厂总办侯补道。1901年3月31日在汉阳实验无烟火yao时发生爆炸,徐等13人以身殉职)在检查报告中也清清楚楚记载“广丙”舰装备的是3门“十二生特快放炮”(即120mm速『射』炮)。由此可以看出,甲午战争期间北洋舰队中的“广乙”、“广丙”两艘军舰装备了120mm速『射』炮。

“广”字号军舰隶属广东水师,是广东水师仅有的几艘主力舰。1894年5月,根据《海军大阅章程》,三艘“广”字舰一起北上接受检阅。海军大阅结束后,正值中日关系紧张,各舰不愿返回广东,因此皆留在北洋助战,后来都参加了甲午战争。

“广”字舰中的“广乙”、“广丙”属于钢胁钢壳鱼雷快船,由福建船政建造,分别于1890年11月30日和1891年12月18日建成。二舰属于同型舰,各种『性』能参数接近,火炮布置略有不同。但根据初建时的资料看,“广乙”装备的是1门150mm炮和2门120mm炮,“广丙”装备的则是3门120mm炮,都是旧式后膛炮。把其中的5门120mm后膛炮更换为新式的速『射』炮,只能是二舰建成后的事情。

广东省在订造“广乙”、“广丙”舰时就已出现购船经费不足的情况,后来的“广丁”舰更是因为无力支付船价,而无奈的被并入了福建船政水师,成了“福靖”舰。在连“广丁”舰区区20万两的造价都无力支付的情况下,广东水师能耗费巨资自行购换120mm速『射』炮是不可想象的。

从各种史料来看,在当时无法从国外购买速『射』炮的情况下,唯一有能和两艘“广”字舰发生联系的就是江南制造局运往威海的速『射』炮,而且数量也恰好和“广”字舰原有的120mm炮位相符,都是5门。但这些原本将用作“经远”、“来远”尾炮的速『射』炮为何被换装到两艘非嫡系的“广”字号军舰上去?以及换装的时间、过程如何?尚未找到直接的记录,有待进一步探寻。

现在完全可以肯定的是,有一批中国制造的速『射』炮伴随北洋舰队参加了甲午海战,虽然由于数量过少,在海战中并未产生过重要作用。但以往认为北洋舰队中没有一门速『射』炮的观点似乎应该加以修正了。

速『射』炮是19世纪末西方列强的高科技产物。当时尚处于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的军工技术人员将它引进、仿造,并实际运用到了抵御外敌的战争中,中国早期军工技术人员的这种努力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尊敬。

六、马尾造船厂从1866年创办,到1907年停造的40年间,建造了大大小小的舰船40艘,总吨位达到四万七千三百五十吨。她为近代中国的船舶制造、海军建设、科技人才培育,以及诸多工业领域的奠基和开拓,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近代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左宗棠曾经提出‘用机器来制造船用蒸汽机‘,当年轮机厂里的很多机器都是从欧洲买来的。蒸汽机引发了西方的工业革命,由我们中国人自己制造出来的第一台船用蒸汽机是在1871年在这个船政轮机厂造出来的。

马尾船政学堂不仅是中国海军的摇篮,从学堂毕业的许多学生还活跃在中国近代科技、文化、外交、经济等各个领域,“启蒙思想家”严复、“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有“匡世良才”美誉的造船专家魏翰、设计中国第一架飞机的巴玉藻、著名外交家陈季同等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马尾造船厂开办不久就达到相当规模,船台、船坞、起吊设备等设备都很完善,那时候工厂就配有60吨的起重机,可以造三千吨的轮船,还有盖了五十多座车间。可以说当时的马尾造船厂在中国及整个远东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

马尾造船厂建于1866年12月23日,是我国晚清洋务运动产生的第一家机器造船厂,时任总理船政大臣的沈葆桢,力排阻力,改革旧制,大胆引进欧洲先进的造船技术、设备和工程技术人员,聘请法国人日意格为船政正监督,任用洋人传授造船、造机技艺。1869年,造出了我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1871年,诞生了我国第一台蒸汽机;1882年,制造了我国最大吨位铁肋木壳兵船;1889年制造出我国第一艘近海防御铁甲舰“平远”舰。

“平远”舰,是福州(foocho)等3艘近海防御军舰基础上,设计制造出的中国第一艘全钢甲军舰,代表了当时中国造船工业的最高水平。该舰由魏瀚、陈兆翱、郑清濂、吴德章、李寿田、杨廉臣监造,1886年12月7日开工,1888年1月29日下水,1889年5月15日竣工,命名为“龙威”,同年10月4日开赴上海,与北洋舰队会合。北洋海军总查琅威理(lang “平远”的舰船资料:长59.99米、宽12.19米、舰艏吃水4.19米、舰艉吃水4.4米、主匡面积76.88平方米、正常排水量2150吨、满载排水量2640吨,动力为2座福建船政自造的3胀往复卧式蒸汽机、4座圆形高式燃煤锅炉,双轴推进,功率2400马力、航速10.5节、煤舱容量350吨、装甲甲板厚2寸、水线带装甲厚9.4寸、炮座及司令塔装甲厚5寸、炮盾厚1.5寸,编制202人。

主要武器:克虏伯260mm前主炮1门(35倍口径)、克虏伯150mm副炮2门、57mm哈乞开斯炮2门、47mm单管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37mm5管哈乞开斯机关炮4门、18寸鱼雷发『射』管4具。(黄海大东沟海战时的装备情况)

附:“平远”舰作战经历

1894年,因朝鲜事变,中日两国间爆发了甲午战争。9月16日,北洋海军主力护送增援平壤作战的陆军前往鸭绿江口大东沟登陆,抵达后,“平远”与同队舰“广丙”作为第二梯队,被配置于大东沟口外,担负警戒任务,这艘近海防御铁甲舰自降生以来,第一次真正执行了近海防御的任务,而北洋海军其余的10艘主力舰则作为一线主力,在口外12海里处下锚。9月17日中午,口外的北洋海军主力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遭遇,展开激战,距离战场较远的“平远”、“广丙”以及鱼雷艇“福龙”、“左一”在看到远方弥漫的硝烟后,立刻一起急驶战场,支援作战的北洋舰队主力。

下午2时以后,“平远”、“广丙”二舰相互配合,向日本舰队旗舰,法式巡洋舰“松岛”发起攻击。“广丙”一度准备向“松岛”发『射』鱼雷,但因敌方火力过于凶猛,而被迫撤退。防护能力较强的“平远”则在管带李和指挥下,于弹雨中拼死冲向“松岛”,下午2时34分,双方距离逐渐接近至2200米,“松岛”舷侧的速『射』炮疯狂地向“平远”倾泄弹雨,“在无数发炮弹的轰击下,已使其舷侧出现洞『穴』,从舰内冒出浓烟,舰内也出现火焰”,而几乎与此同时,“平远”舰舰首260毫米主炮发『射』的一颗钢弹击中“松岛”,炮弹从“松岛”左舷中部下甲板的医疗室斜穿而入,击穿1英寸厚的钢铁墙壁,穿过中央鱼雷发『射』室,击中“松岛”320毫米主炮塔下的机关,引起爆炸,顿时使得320火炮炮罩粉碎,火炮无法旋转。这颗炮弹在穿越中央鱼雷发『射』室时,“使舰内各室发生猛烈震动,硝烟弥漫,人近咫尺难以辨认,令人窒息”,4名日本鱼雷兵因此窒息死亡。

下午3时10分,“平远”舰装备的47毫米哈乞开斯五管小速『射』炮又接连命中“松岛”的中央鱼雷发『射』室和桅杆,“弹片四起,室内周围壁上喷溅着骨肉碎末,甲板上流淌着血肉相混之水,难以步行……”,多名日本鱼雷兵受重伤,鱼**发『射』电路被打断。根据战后统计,在整个黄海海战中,日本旗舰“松岛”共中弹13发,被击毙35人,在这战绩中,北洋舰队“替补队员”的“平远”占了很大比重。

短短几分钟后,下午3时20分、3时30分,“松岛”的姊妹舰“严岛”又接连被“平远”命中,被击毙4人。

开战前并未被列入一线阵容的“平远”舰,尽管进入战场的时间较晚,参战时间较短,但却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一方面体现了“平远”舰自身武备和防护的先进『性』,同时以管带李和为首的全舰将士之奋勇精神,也是其能取得如此战果的重要决定因素。

从建厂至1907年,马尾船政经历了从跟洋人学造木壳蒸汽兵轮到1875年辞退外籍技师,自行设计建造舰船,实现了自主建造木壳—铁木合构—钢制舰船的质的转变,共制造出大小船40余艘,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造船最多的造船厂,也是当时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造船基地。辛亥革命后,马尾船政改为福州船政局,又创设了飞机制造工程处。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的巴玉藻、王助、曾诒经等中国年轻科技人员,经一年多努力,于1919年8月,制造成功了中国第一架“甲型一号”双翼水上飞机(1910年法国的费勃成功地解决了水上飞机的起降问题,制成世界上第一架水上飞机。),此后又造出了双座教练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17架飞机,并培养了我国自己的飞行员。这使福州船政不仅是舰船的发祥地,还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的摇篮。

七、上海江南造船厂在1918年至1919年接受美国订货,制造四艘同一类型的万吨货轮,都是全遮蔽甲板、蒸汽机型货船。分别命名为“官府号”(mandarin)、“天朝号”(celestial)、“东方号”(oriental)、“震旦号”(cathey)。船长135米,宽16.7米,深11.6米,排水量14750吨。其中第一艘“官府号”于1920年6月3日下水,四船经美国运输部验收,工程坚固、配置精良,美国『政府』对其建造质量十分满意。说“解放后”中国才能制造万吨轮船,事实是这样的吗?

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了。

下面是一些中国的第一

中国第一台轧花机:1887年,上海张万祥福记铁工厂。

中国第一台对开平板印刷机:1900年,上海曹兴昌机器厂。

中国第一台缫丝机:1900年,上海永昌机器厂。

中国第一条轧油联合设备:1905年,汉阳周恒顺机器厂。

中国第一艘大型军舰:1906年,宁绍号,排水量3074吨,3000马力,福州船政局。

中国第一台抽水机:1907年,15马力,汉阳周恒顺机器厂。

中国第一台卷扬机:1907年,60马力,汉阳周恒顺机器厂

中国第一台汽锤:1868年,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台刨床:1868年,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台铣齿机:1870年,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艘大马力军舰:1872年,海安号,排水量2800吨,1800马力,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辆简易蒸汽机车:1881年,用蒸汽锅炉改制,开平矿务局工程处。

中国第一辆标准蒸汽机车:1882年,中国火箭号,开平矿务局工程处。

中国第一台蒸汽机:1862年,安庆军械所。

中国第一艘轮船:1865年,黄鹄号,安庆军械所。

中国第一台车床:1867年,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艘近代军舰:1868年,恬吉号,排水量600吨,江南制造局。

--绿@『色』#小¥说&网--网欢迎广大文学--!;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