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三燕慕容
作者:飞天神猴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9664

() ()《天龙八部》这部书,其中一条主线,就是慕容复复国的传奇故事。慕容复的祖先是鲜卑族人,符是有其来由和渊源的。只不过,被后人提炼升华,甚至是将多个人的事集于故事角『色』于一身。就像《天龙八部》里的慕容龙城、慕容复,世上不一定有其人。

但是,里面提到的前燕、后燕和北燕,以及慕容龙城名字里的龙城,却是真实存在的。鲜卑族作为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不仅曾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而且,也开辟了少数民族率先汉化的先河。

我们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的大唐王朝,实际上也是鲜卑族和汉族共同创造的一个威震世界的伟大王朝。有两个人可以作为这个民族夸耀溢美的佐证。

一个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据专家考证,李世民有四分之三的鲜卑血统。他的『奶』『奶』独孤氏,是隋文帝一名后妃的姐妹,属于非汉族,所以李世民和隋炀帝之间还有着姨表关系,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窦氏也是鲜卑族人。但是,由于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明君,帝王的模楷。所以,后世人们就尽可能模糊了他的民族概念,这也是为了民族和谐及统治的需要。

还有一个人更为伟大,就是我们中华始祖轩辕黄帝。北齐《魏书》就记载了鲜卑族的族群祖源:‘昌意(黄帝之子)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为其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莫之野。’更早的《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晋书》和《北史》分别记载:‘始均为鲜卑始祖’。

而对于前燕开国之王鲜卑慕容廆,《晋书?载记第八》有更为明确的记载:‘慕容廆,字弈洛环,昌黎棘城鲜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号曰东胡。’这里所说的北土、广莫之北和紫蒙之野就是现在的蒙古草原东北部,有熊氏之苗裔指的就是黄帝的后裔。所以,各种证据和迹象都纷纷指向,并汇聚到一个焦点上,那就是慕容鲜卑这个民族的始祖就是黄帝。”

听完这段儿引经据典,颇有些学术味道的论证之后,我都『迷』糊了,木讷地问:“这能说明什么?我们不都是黄帝子孙吗?”

姥爷笑笑说:“这些东西,我们摆弄几十年才弄清楚。你现在只要记住一点就行,那就是慕容鲜卑是黄帝纯正血统的传人就行了,后面还有很重要的事情与它有着很重要的联系。下面咱们就说说那位皇帝道士。

刚才提到了《晋书》对慕容廆的描述,其中有一句:号曰东胡。翻译成白话,就是说慕容鲜卑是东胡族的后裔,东胡后来发展成为乌桓和鲜卑两个大部族,主要居住在东北和北方沿边诸郡,其中慕容部族又衍变成为慕容、宇文、段氏三部,《神雕侠侣》里的大理段王爷就是段氏这个部族的后人。看来,金庸先生与鲜卑还真是有着不解之缘。

事实是,公元207年曹『操』平定了辽西柳城的三郡乌桓后,当时的鲜卑首领趁机率部进入了辽西。经过几代人苦心经营,到慕容廆做大首领时已经把辽西地区,这个自战国以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枢纽,和大小凌河流域肥沃的土地及丰富的资源,全部利用起来,并以此为根据地,为逐鹿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慕容廆死后,他的儿子慕容皝被拥立为首领。《晋书》称其‘龙颜版齿,身长七尺八寸。雄毅多权略,尚经学,善天文’,‘幼而魁岸,雄杰有大度’。此人也的确是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公元337年自称燕王,历史上称为前燕。公元341年因‘柳城之北,龙山之西,福地也,乃建龙城’作为其都城,建宗庙、宫阙,置县城。公元342年他率众从旧都大棘城迁到新都龙城。

此后,又统兵消灭了段氏鲜卑和宇文鲜卑,又让扶余和高句丽俯首称臣,势力范围也大大地扩展了。就连我们锦州,当时也在他的版图之内。不仅如此,开明的慕容皝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民族汉化,重视农桑经济发展,下令所有移民和流民都实行屯田,由国家发给耕牛,并轻徭薄赋,使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

他还大兴‘东庠’,也就是在宫里兴办学校,聘请汉族知识分子当老师,对优秀者给予重用。在位期间,他还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于公元345年在国都龙山上,建立了东北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院—龙翔佛寺。只可惜,现在已不存于时间洪流。你在棺材山里见到的那个寺庙,应该就是它的缩影。

龙翔佛寺的意义不单单在于教化百姓,而是为龙城逐渐发展成为东北佛教圣地和东北亚佛教文化传播中心奠定了基础。昙无竭,就是那时涌现出来的有显著影响的大德高僧之一。

正是由于慕容皝不因循守旧,注重军事和经济发展,实行开放及汉化政策,才使其称雄中国北方。就在他准备入主中原,图谋霸业之时,却因‘有兔惊马,坠地绝肋’,意外而死。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北京称帝的便是慕容皝的儿子慕容儁。史料记载,他是一位‘姿容俊伟,博览群书,有文武干略’的豪杰。他按照爷爷和父亲既定策略,以龙城为根据地,继续向中原扩张。公元350年,亲帅十万大军讨伐后赵,352年又灭了冉魏,并于当年将国都迁到今天北京西南的蓟,把故都龙城作为陪都。

正式称帝后,燕国也不再向东晋称臣。前燕政权鼎盛之时,疆域占有今天的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全境和辽宁的大部分,由此成为南与东晋隔淮水而峙,西与前秦接壤而邻,以东北为后方,雄踞华北的强大政权。

就在慕容儁雄心勃勃准备一统天下之时,却在公元360年因病而逝,时年42岁。他死后由于太子年幼,『奸』臣当道,忠直之臣慕容垂出逃,朝政日趋**,朝纲也由此一蹶不振,走向衰败,公元370年被前秦所灭。后来慕容垂建立了后燕,冯跋建立了北燕,史称“三燕”。”

上完历史课,再想想那个慕容儁,我还是有些不解其味。这时,就听姥爷说:“现在棺材山和前燕之间,只缺一根线就可以把这些支离破碎的东西穿起来,历史记载也好,现实发生的也罢,才会成为一个经得起推敲的整体,你说说这根线是什么?”

看着用征询口气和眼神的姥爷,我想了足有二十分钟时间,才犹豫地说道:“要我说,一根线还不够,需要两根线才能穿起一个完整的链条”。他有些吃惊地看着我,催促道:“快,快说!”这对我来说不啻是莫大的鼓励,至少方向是对的。

我道:“这第一根线,需要一样东西,它够既能把广场、龙腾苑、龙翔佛寺和依稀中的城市等各个真实的存在联系起来。也能够把仙紫之焰、狉煔、冥鬼魂灯、河底枯骨以及玉雕石件、门上的线条等匪夷所思的存在穿在一起。

这第二根线,也需要一件东西,把姥爷你、韩爷爷,还有不知道的其他人,与棺材山,与鲜卑,甚至是前燕的一些事情连在一起。”见他要『插』话,我立即举手示意。

“长大以后,你就一直告诉我,弄不懂的事情,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其实,从昨天开始,我就有个大大的问号。七八年前的事情,为什么又旧事重提?而且,今天开始,你又主动地将一个个小疑问解释的清清楚楚,把它们都变成了句号和叹号。即便是我没有问的,你也讲的明明白白。

这其中,有好多根本就是我所不能理解的,你都是先试探着让我去说,你再旁敲侧击地去修正,直到弄明白为止。我可以理解为,这是你在锻炼我思维的完整『性』和想象能力的跳跃『性』和丰富『性』。但是,这些陈年往事真的如此重要到这个地步吗?如果没有,只是为了见见我,磨磨嘴皮子,那样打个电话就可以,也不必匆匆忙忙把我召唤回来。如果有,那这些事儿就一定很重要,甚至与我可能都有关联,不然的话,这故事也不会只围绕着历史、典故、传说和我所经历过的事儿来进行。我说的对不对?”

就见姥爷掐着烟斗,透过厚厚的镜片,上上下下、仔仔细细打量了我好几遍,看的我心里直发『毛』。吧嗒几下早已灭火的烟斗后,只吐出三个字“说下去!”

脸上平静如水,看不出半点儿表情,声音里也不带任何情绪。他还是头一次,以这种方式和我唠嗑,反倒让人感觉着不舒服、不自然。

短暂局促之后,我接着说:“这第一根线,我认为应该是那位道士,也就是你说的前燕皇帝慕容儁。把自己国家的版图或者生活起居的皇城搬入地下,历史上不胜枚举,盛传最广的就是秦始皇地宫‘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如果,那位道士真的是一位皇帝。那么,他肯定也有能力做到这一点,把那些建筑建在棺材山里。

同时,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道士。鬼术历来被正派白道所耻诟,而道教成立以来,扬善惩恶也是人所共知的。用道术来镇慑冥鬼魂灯这样的邪术,也在情理之中。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这个修炼道术的皇帝一定是位个中高手,这样,仙紫之焰等等也就可以解释清楚了。

虽然,史料记载他死于42岁,但也不难解释他为什么出现在官山之中。因为,为了追求爱情、信念和理想而放弃皇权王位者,古今中外不乏其人,中国古代的清顺治皇帝,现实中英国的爱德华八世,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等等。还有,边干着皇帝的差事,边修道的人也大有人在,比如说明朝嘉靖皇帝,在位45年,竟然20多年不上朝理事,深居皇宫专心于修道成仙。

这些人尚可如此,那么慕容儁这位皇帝道士,放弃皇位而专心修道,再兼顾着守护风水龙『穴』,佐兴国泰民安,这样一举数得的买卖,做的也是够划算的。只是那玉石雕件,是施术镇邪的法器,还是进出棺材山的钥匙?我有些搞不明白。

再说这第二根线,我认为应该是那本书。首先可以排除的是《观世音受记经》,因为,它早已收录在《大藏经》中。要想以此为线索,你也不必关注八旗子和棺材山二十多年了。所以,我认为是《历国传记》,一本失传已久的书。更何况,它那么隐秘地藏在地下的龙翔佛寺之中,应该是密级很高的宝贝。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