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风啸雾起敌何在,船横马蹶甲不留(上)
作者:面不改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122

时空飞越——异域纵横记(新)

第四十三回:风啸雾起敌何在,船横马蹶甲不留(上)

赵矜、许妤保护香芷与侍女们出了宫殿,齐劲、李圭已在外面搜索了一遭,转了一圈,何磐、李庆熙正率一彪军自东赶来,众人见到主公救得公主,皆大喜。不一会儿,鹿祥、颜士重、周伯荣、车楚尔良等相继杀到。

宫中有灯火,而外面仍显得黑暗,天色未明,俄军俄民便在朦胧中奔蹿。城里远近点点移动着的亮光,基本上都是汉军,或举火把,或在马头挑着灯笼,纵横冲击。敌人早已溃不成军,只趁夜摸黑而走,谁有胆子举火照亮自己?

赵矜奋然高声道:“何磐、庆熙,你二人保护公主出城;其余将佐,随我追击俄军!”说罢,便勒转马头,向西而驰。

众将齐声遵令,火光中一同勒马,一片兵戈灿然,个个精神抖擞,蹄下轻尘腾起,在平日的繁华街头席卷而过,疾奔河滩。

赶到之时,只见河滩上的景象真是乱上加乱!群丑争渡,自相践踏,在惊惶与黑暗之中又分辨不出南北西东,结果急也急不成,许多船都超载了,船夫惊惶失措,迟迟开动不起来。只有最早觉悟到大势不妙的伏佐维奇斯诺夫等抢先开船远去,水面上若干黑影,已到河心一带。

还留在滩头的,要走就再没那么容易。看见触目惊心的点点火光逼近,听见听不懂的汉语呼声大起,败军与难民个个都吓掉了魂。内中有一艘船,因为载的人过多,且都被吓得奔到一侧,顿时倾覆。就在一阵绝望惊叫声中,大帆象贝壳合起一样扑落水面,然后整个船体咕嘟咕嘟往下沉。

赵矜与数百骑当先杀到,奔下人潮汹涌的滩头,朦胧中也不知砍倒、踏倒了多少军民。不止赵矜这一支,差不多同时有好几股汉军纷纷赶来,冲到水边,再隔断人群、夺取船只。

不一会儿,临河一线只见火光上下来往,分隔出一条狭长空地——说空地也不空,地下都是杂七杂八的物品和死人,大多数倒是死于自相践踏。至于因为慌张而跳下河去淹死的、抢着登船而被自己人砍倒的、被推落水中的……更不知有多少。乱世中保命的不易,可见一斑。

汉军有着周到的行动计划,这时几股人马汇合一处,便按计划隔开河滩,将士们用俄语呐喊:“回城免死!”、“平民不杀!”,威慑着来不及登船的俄民往城里退。内中的俄军,不是丢盔弃甲混在平民丛中,就是识相地放下武器投降。

许多船被汉军抢登,驱赶俄人下船。即使如此,还是有一些船来得及开动,汉军士兵便朝着已开动的船只放箭。

赵矜望见一艘大船已经升帆离岸,顿时想起“赵子龙一箭落帆”的事迹,勒缰驻马,挽起先前赐予萧銎的二石宝弓。萧銎伤势严重,赵矜让最好的医生调治他,而自己自从丢了三石宝弓之后再没有趁手的大弓,便暂时用这一把。

“早知道那三石弓十分宝贵,就死也不丢。”赵矜已经不止一次这样后悔了。原本以为巧匠众多,要好弓随便可造,却不知三石弓还须绝世妙材,即使是二石弓,都不是容易造的。丢了以后才知道这一点,后悔也来不及了。

萧銎的二石宝弓,做工极尽细致,精准度十分之好;但是到了赵矜手里,就象诸葛亮的手中提着青龙刀——使不上劲。刷地一箭,只把船帆射破一个洞。再一箭,连个船影也没挨到,恰似弯弓射天狼。

赵矜正郁闷,微侧身体,伸手抽出第三支箭,待要再射。正这时,忽然仰望到一箭疾似流星,从身前上方飞过,堪堪射断那艘大船的主帆绳。船帆哗哗地落下,船只便在离岸不远的地方停住,被水流推着打起横来,缓缓向下漂去。

那船中,一个女人放声尖叫——好长的一声绝望尖叫。叫完捂着头,惊恐万状地问身边的淑女:“该怎么办?!谁来救我们?!”——这便是坦普卢多夫大公的遗孀珞蕾佳娃了。

淑女们也都个个吓得不成淑女的样子,好不容易有个胆子较大的应道:“夫人,后面都让敌军截住了,前面的人也不会回来救我们的,我们只有下小船!”

小船?对于夫人和淑女来说是多么危险啊!但是危急关头已无第二条路,珞蕾佳娃慌忙领着淑女们奔去,一边哭骂坦普卢多夫那老昏虫没有良心,到城陷了还闭门不出(她不知道老昏虫已经死了),又骂马尔莫日斯考、别辽左维两个小畜牲也不是好东西,各自顾着自己溜走,都不来保护她这个继母兼情人。

淑女们只怕珞蕾佳娃骂得耽误了时间,慌忙拖拽她快走,但是到了悬着小船的地方,只见保护她们出宫的亲卫将军已经自个儿先放下去了,他只带二十几个会划船的壮健部下,下去之后就不再让人上船。有人痛哭流涕地恳求,将军不听;有人跳下水去想要攀上小船,将军一刀把他捅死,然后喝令部下快划。

珞蕾佳娃气得连责备的叫喊也喊不出口了。危急之时,正是众叛亲离之刻,乱世中的不易……可见一斑。

大公夫人心中又惊又惧,坐倒在地。淑女们和船上人们已经在乱纷纷地惊叫,原来一艘汉军的泥鳅艇正向本船冲来。

艇来艇又去,上面是汉军裨将独隆翰,见大船已经打横,就不怕它溜到哪里去,倒是察觉有小船开走,连忙让手下赶紧追上。“片甲不留”,主公在战前如此吩咐。

独隆翰熟悉俄语,连声喝停,见对方都不应,不由得怒从心头起。一叉飞去,把小船中站着的那个人影叉个正着,应声翻落水中。俄兵们见将军丧命,泥鳅艇又快,都知道就算逃也逃不了了,一片声嚎叫着投降。

却说岸上,赵矜见一将奔来,将船帆射落,乃是李荼。

赵矜称赞一声:“射得好!”

李荼却没有怎么在意,收了弓,拱手禀告道:“主公,敌船若干,已然开远,追之不及,奈何?”

赵矜把手中的第三支箭狠狠一折:“那还用说!速点精兵,咱们坐上他们的船,追过河去,片甲不留!”

李荼应道:“得令!”

(待续本回下)

作者:面不改色([email protected],发现错误或有意见建议请不吝反馈)

监督:面无人色、面有菜色

版本:7.0

日期:2004-07-10

顾问:面面教团同仁(内部论坛:http://mm.yhiu.com,OICQ群:4916828)

闲谈:

面面俱到:关于浮桥。偶是桥梁工程师,所以知道古代的架桥技术。象这类临时桥梁有几种,悬索桥、舟桥等。但都要先渡河占领对岸,所以在没渡河的情况下就造桥,明显是装模做样的。当然现代的方法可以把几十米长的钢桥卷起来放到卡车上,跟着装甲部队走,用时在此岸展开直接架到对岸,几个小时,中型坦克就过去了。

面不改色:不是正规的浮桥,是象“草龙”那样的浮桥,下无根上无撑,用轻物品取得浮力。至于装模作样,确实啊,但只要俄军看不出来就行(他们想必不是桥梁工程师^^)。历史上有一幕“董卓巧计撤军”,在这里给大家讲讲故事吧。当时汉朝派遣五路兵马伐羌,出征不利,主将张温等四路兵马已经败退,董卓的一路殿后,陷入羌军三面包围,前面则有河流阻挡。这时他要是逃跑,就会被追杀得很惨。于是他假装要与羌军背水决战,让士兵结网捕鱼以充军粮。而就在鱼网的掩护之下造了浮桥,没被羌人察觉,造好之后就趁夜渡河而去,神不知鬼不觉,毫发无损地摆脱了追兵。此战让他大大升官,奠定了在朝廷中的地位。史实的董卓,不是《三国演义》所描述的那样无能、贪婪。其实要是没有一点真本事,他能发达吗?董卓少年时很贫穷,一边读书、一边耕田养活母亲。他曾经到羌族地区游历,跟一伙羌族的豪雄(寨主、好汉)们结交。后来,豪雄们结伴来他家拜访,相见甚欢,董卓便把自己唯一的一头耕牛宰了,烤肉饮酒,招待朋友。豪雄们有感厚意,回去之后便商量决定,凑了上千头牛羊杂畜,赠送给董卓。董卓就是这样富裕起来的。其后他当将军,对不服朝廷的羌族部落用兵时,又多得跟他要好的羌族豪雄相助(羌族内部不团结,分成很多部族,经常自相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