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回:汉相得瞻大教堂,元帝失却老国师(上)
作者:面不改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147

时空飞越——异域纵横记(新)

第104回:汉相得瞻大教堂,元帝失却老国师(上)

话说乌达、独隆翰准备远征,而李荼、李庆熙、陈龟年等相继外镇,大司徒何安平也已经动身离京,先往车臣,再往拜占庭。何磐、甘巴速二位“末将某”求出战与求外镇皆不得,只好呆在京城安汉府,跟海拉奈公主、西里耶公主喝着闷酒。

时值炎汉玄黄二年,跟前两年的戎马倥偬不同,这一年基本上是在和平安祥中度过,人民更加努力发展生产,军队协助大开荒,天公又作美,风调雨顺,当年总算实现了粮食自给,略略有余。而到了这时候,起义之初获得的大批粮草,以及陆续攻克连叶谢伊(后称连州、连城府)、奔萨(威州)、萨拉(烈州)等地所获得的屯粮,都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今年的青黄不接季节,就全赖两顿地区的积蓄接济全国。

丰收之后,民粮可支一年有余,至于军粮,假设全军十三万人尽数出征,亦可支一年。如果不出征,粮食消耗便可下降一半左右。

这样的存粮状况还是挺危险的,假如明年欠收,后年要怎样才能维持?于是炎汉继续加强粮食贸易,由于与伊儿利已经成为盟国,伊儿利对炎汉的商路从限制转为支持,于是炎汉终于可以从南方进口食物。伊儿利控制下的两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十分富饶,炎汉从那边进口椰栆,可供食用,又获得了伊儿利的许可,前往埃及地区的商队可以通过其国境,因此炎汉又可以从尼罗河流域进口谷物。加上海路与拜占庭的少量贸易,炎汉一年的粮食总进口量可供两个月消耗。这样的贸易量已差不多是目前条件下所能够达到的极限,多亏这样的额外收入,粮草还可以有所屯积,以备军用。

炎汉目前的商队有三种:第一种是国家组建的,优点是绝对听话,缺点是自组商队需要人手,可目前炎汉人丁不旺。为此,国家政策,除长远的鼓励生育以外,短期内十分鼓励中亚各民族移居本国。商队成员便多数来源于此。最近由于伊儿利的许可,炎汉亦可以招揽波斯地区的移民了。

第二种商队是国家委托的自由商人,优点是不需本国人力,而且也算是炎汉国家的商队,受本国与友邦保护,缺点是雇佣他们需要费用,并给予不同于一般商人的特殊优待,例如税收优惠。

第三种商队是完全自由的,不为国家所有,也不受国家委托,优点是不用费力保护他们,缺点是他们要干什么完全自由,炎汉无从管理——他们不是炎汉的国民。

为了保证比较稳定的贸易额,前两种商队必须大力发展。只要国家需要,他们可以受国家指示去从事低利润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贸易。完全自由的商人只趋利而动,但灵活,是贸易体系中的有益补充。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外国政府组建或委托的商队。由于炎汉与拜占庭、伊儿利交好,这两个大国皆主动派遣商队前来贸易。炎汉销往南欧、西欧的商品必须靠自己运过去,而现在销往拜占庭、伊儿利的商品就可以由他们自己来取,有利于节省人力。

炎汉倒不缺钱,缺的就是人力,因此除了大力雇佣第二种商队之外,还出现了招募妇女加入第一种商队的情形。女商人,在这个时代可是绝对罕有!不仅有益于弥补国内男劳力不足的情形,在观念上更是敢为天下先。不过,观念哪里那么容易转变,国内对此支持度有限,而当国外人民见到炎汉商队的女领头、女伙计时,免不得大眼瞪小眼。

虽然今年实现粮食自给,贸易也大为增长,而且到了明年,今年新开垦的土地会有更高产量,如无意外可以屯积更多的粮草以确保国家安全……但是,单这些还不够保险。

还需要做什么呢?那就是炎汉自建国以来就实行的另一项国策:发展牧业。这一年中,大力发展牧业的所取得的成绩十分喜人。刚建国时,马匹、牲畜一度十分短缺,后来不惜重金购买,又得到突厥、契丹部族加入,以及与车臣、阿塞拜疆的批量贸易,牲畜数量大为增加,而马匹已经不成问题。目前全国所存的军马已接近十六万匹,部落牧马尚有大约十万之数。这其中贡献最大的自然还是萧氏部族,他们提供的马匹占了炎汉目前全部军马的一半以上。

近来与伊儿利的贸易,更彻底缓解了牲畜问题。炎汉狮子大开口,一下子买进了伊儿利所允许的最大额度。因此,明年可望完全废除禁止宰牛之令。不再限于将士,百姓从此也可以吃上牛肉了。先前为了保证牛只用以农耕,连牧民都禁止宰牛,只许宰羊。

废除禁令不等于鼓励吃肉,相反,炎汉国内修佛寺、传佛教,间接引导人民少吃肉。今后国家的粮食供应始终还是问题,应该多繁殖牲畜以备荒年。

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和尚不足,也开始困扰炎汉朝廷。这个时代,为了满足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宗教还是绝对必须的。炎汉属于世界上罕有的多民族、多宗教国家,各宗教的地位表面上是平等的。当然,由于国家利益所在,佛教与伊斯兰教得到鼓励,外来和尚与阿訇受到优待,道士更是物以稀为贵!炎汉官方对于本国迫切需要的宗教人士可是十分热情,隆重礼迎、好酒好肉招待在所不惜……可惜阿訇不喝酒,和尚也不能喝酒吃肉。这些东西可省,那个好意心领。

至于基督教士,那就有区别了。天主教士基本上很难到炎汉来,万一来了,自生自灭去罢。东正教士享受有限的礼遇,不如阿訇、和尚之属。

这样的话,岂不是会让拜占庭以及俄族国家有所不满?没关系,拜占庭的话,赵矜正要刺激刺激他们,谁让他们到现在还不嫁来公主呢?俄族国家的话,不满就不满,炎汉还巴不得找个今后开战的借口呢!而且优待佛教、伊斯兰教的话,原先信基督教的邻国人民也会受到影响,产生对本国本教的离心倾向——为什么?因为听说炎汉人民生活好嘛!

向往好生活就可以对原国家离心么?当然!君不见,现实世界里的中国,大把的人往外国跑?其中除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有志之士外,也颇有为了好生活而去的,这无可厚非,人类都向往好生活嘛。况且现代不可比古代,在外的华人,只要不是数典忘祖者,倒可以成为中国的“外援”。就象德侨遍布世界,对德国十分有益一样道理。古代与现代又有所不同,大多数人民没有文化,给一碗饭吃就真的可以把祖先忘了、上帝扔了。汉人为什么从未停止反元?只因元朝解决吃饭问题做得不好。为什么反着反着就不反清了?因为,一来清朝大力禁锢文化,二来解决吃饭问题解决得还可以,两个因素之下,这就反不起来了。现在俄人一盘散沙,民族性尚未树立,向往到炎汉吃饭是天经地义的,因此也会对炎汉所鼓励的宗教产生兴趣。

向往好生活就可以对原宗教离心么?那当然!君不见,基督教为什么能传播?还不是因为宣扬耶稣的一张饼可以吃饱多少多少人!

不说炎汉国内经济、文化、军事、政治全方面发展,且道大司徒何安平奉命出使拜占庭。由于游说出兵的必要,何安平先绕道车臣,来见豪仲古杰尔。

赵矜对豪仲古杰尔有不杀之恩,又有扶立为王之恩,当真是恩重如山、恩深似海、恩同再生。本来只要赵矜有求,豪仲古杰尔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不过,何安平却不利用这一点,一席话中半点没有谈到恩惠问题,却说得豪仲古杰尔两个鼻孔喷烟,激动得当即就要跑到印度河边去跟海都拚命。

这却是如何说的?原来,何安平跟豪仲古杰尔聊往事,听豪仲古杰尔说了许多当年跟伊儿利军、亚美尼亚军艰苦作战的峥嵘往事,还说了许多兄弟惨死铁蹄之下的痛苦回忆,陪着掉眼泪。然后就在豪仲古杰尔忆苦思甜,举杯赞颂伟大的炎汉皇帝时,何安平却喝不下酒,连连叹息。

豪仲古杰尔不免讶异,请问是怎么回事。何安平慷慨陈词,通译连忙翻译道:“就象您所说的,我们国君是个勇敢、仗义之人,您得到了他的帮助。可是呢,天下那么大,我们国君也帮不了许多呢!有比您的部族更凄惨的人民,还在被铁蹄蹂躏!”

一听“铁蹄蹂躏”,豪仲古杰尔同病相怜之心油然而生,忙问是哪里的人民。

何安平这才说出本国打算出兵援救印度德里朝之事,最后摇头道:“海都非常强大,印度人民灾难深重啊!不下于您当年被伊儿利围剿。这次我们出兵必须联合伊儿利,这是为了解救印度人民,请您体谅!而且,即使加上伊儿利,都未必是海都的对手啊!海都实在太强大了,我国历来感到非常大的压力,努力保护着本国人民。”

豪仲古杰尔与一般国君不同,以往岁月里都是与人民共患难,感情极深,之所以象神一样地佩服赵矜,也是因为赵矜是他所见过、听闻过的最爱民护民的国君。现在为了远方的百姓,炎汉竟要冒着巨大的危险出师远征!

于是,豪仲古杰尔的眼睛里充满了崇敬和感叹,连声请求,让他也出一点儿力量,为主持正义的赵矜皇帝分忧。

何安平踌躇道:“可是,我们这次出兵必须借重伊儿利。没有伊儿利军则无法抗衡海都军。您与伊儿利有仇,只怕……”

豪仲古杰尔皱皱眉头,坚持道:“伊儿利固然可恨,但是伟大的皇帝陛下准备出兵救苦救难,我怎么可以坐视呢!我一定要亲自出马,跟随贵国军队东征!至于伊儿利人,打仗的时候最好不要见到他们就行了。实在不行,我就当没看见——但是刀枪不长眼睛,万一我的部下误伤了伊儿利人,我也没办法。”

误伤了跟他无关?豪仲古杰尔真是直率,心底其实还盼着一边杀海都军一边打伊儿利军吧?这样可不行!何安平便道:“那倒不必跟伊儿利军一起作战。其实呢,从海都汗国的本土到印度,中间有个阿富汗地区,您知道吧?”

豪仲古杰尔摸摸脑袋,想了半天,没有听说过。原来这个时代,那片地区叫不叫阿富汗赵矜还不是很清楚,不过为了方便,让国内都叫阿富汗,豪仲古杰尔从来没听说过,可就迷糊了。于是何安平一解释,豪仲古杰尔才搞懂就是波斯以东的一片地区,跟本国差不多,山区连绵,地形复杂。

何安平最后才点明:“贵国一定要出兵的话,我国也不好拒绝。如果贵军不喜欢跟伊儿利军协同作战,那么可以这样,到阿富汗地区去打游击,从背后牵制海都,这样也能立下很大的功劳啊!我国皇帝陛下一定很高兴、很感谢您的。”

豪仲古杰尔一听,连拍胸脯,一口答应。打游击正是他所擅长,阿富汗地形又与车臣相似,车臣人跑阿富汗去打游击具有先天优势,当仁不让。

(待续本回下)

版本:7.0、7.1

日期:2005-01-10、2005-05-06

作者信箱:[email protected]

读者OICQ群:4916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