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回:崔斌诛死真金病,八剌跋扈麻斯愁(下)
作者:面不改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1208

时空飞越——异域纵横记(新)

第110回:崔斌诛死真金病,八剌跋扈麻斯愁(下)

这一边,是色目丞相得势,太子束手无策;那一边,却是太子得势,色目丞相束手无策。

麻斯,跟阿合马一样都是出身中亚地区的色目人,时任海都汗国丞相,只不过,远没有阿合马那样风光。

元朝虽然划分了森严的民族等级,事实上用人还是相对开明的,在阿合马之前,还有汉人史天泽、契丹人耶律楚材等受过重用。海都汗国虽然不划等级,事实上更为等级森严。就连色目人也备受蒙古人歧视,别说其他民族。麻斯虽然高居丞相之位,而且也算是受到大汗的倚重,王子们可对他不加礼敬,就连蒙古族的将军们也将他视若无物。

如今收到海都的命令,让八剌太子举兵西进,麻斯从行,耀兵于炎汉东线,牵制炎汉本土,并伺机接应二王子达赤亦剌干进军伊儿利,干涉伊儿利内战。

这一天兵马大集,足有二万蒙古军、四万色目军。蒙古军由八剌亲统,色目军由麻斯与几位蒙古将军分领。

主将大帐之中,众目睽睽之下,八剌特别在自己座位的一旁,设了一个特别位置,请麻斯上坐。

这是从未有过的礼遇!麻斯心中欢喜,趋向前去,谦逊一番,便即坐下。一坐下,麻斯脸色大变,复又站起身来,身体发颤,以难以置信的眼神往八剌望去。

八剌哈哈大笑,也不拿正眼瞧麻斯,对着下面众将便问道:“你们读不读汉人之书?”

众将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纷纷摇头,只有最末座的几名色目将领点点头。海都汗国不象元朝那样稍微重视汉文化,基本上武将都不读汉书。

八剌笑道:“应该读一读。汉书虽劣,有些故事还是蛮有趣,我就听得津津有味。”

众将不知太子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只单纯附和着。

八剌这才说到正题:“你们知不知道有个故事叫做‘如坐针毡’?”

众将又大摇其头,唯有末座一人作肯定回答。

八剌便道:“那好。我们开始点将,准备出兵。”于是起身,踱出帐外。

众将面面相觑,到最后也不明白太子是什么意思。有是坐过了针毡的麻斯,才知道太子是在警告自己!历史上有个汉人王子因为不满师傅,给师傅坐了针毡。八剌收到海都的信,要他和麻斯出兵,凡事多与麻斯商量,给予师傅之待遇——八剌也就给麻斯以针毡了。

这说到底还得怪海都,他自己都不是很尊敬麻斯,怎能指望别人尊敬呢?就象那个汉人王子的父亲,如果他真的很尊重师傅,给予全权去教导王子,王子怎敢如此!

一同留守的国内的日子里,八剌对于麻斯管得甚宽、分了自己的权力早有不满,借此针毡事件,无非是警告麻斯,自己才是主人,不可以不敬畏!

麻斯还能怎么办?培植个人势力去对抗太子么?他没这个本事。收买个医师去慢性毒杀太子么?他没这个胆子,而且太子也很健康骁勇,并不生病。纵然再会算计,麻斯没有阿合马的胆量,海都汗国的环境亦比不得元朝,惟有忍气吞声了。

色目人,自从主体国家花剌子模被成吉思汗灭掉之后,最早融入了蒙古帝国,后来也变成蒙古各汗国内的特权种族,只是毕竟还不是蒙古人!在种族主义的时代,这种二等公民的日子,有人觉得自在,有人并不好过。自在的话,就是觉得比三等公民、四等公民要好,正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好过则是因为,有着象八剌那般给人“坐针毡”的家伙。

麻斯回到自己的营帐,几十个伤口仍痛得他呲牙咧嘴,越想越气闷,想要称病不参加行军,但仔细考虑,又不能这样做。这样的话相当于无用之人,不会再被大汗看重,晚景必然凄凉!吁唏!此时的麻斯犹如一只老犬,为这一家效力大半辈子,但如今旧主不怜,又没有新家可去,只有咬着牙继续看门守羊!

于是,八剌率军开拔,主力屯于咸海西岸,加上原本就在这一带与汉军对峙的游骑部队,对炎汉东线造成了巨大威胁。

炎汉对此早有准备,东西两路远征之时,不但没有抽薄苍穆二州的守备力量,反而有所加强,而且又派古开基、古开疆率游骑盘桓于泽州南部。另外,契丹与突厥游牧民在乌拉尔河流域屯聚,必要时亦可出动壮丁支援——只是说实在的,两部壮丁已经所剩无几了,前者精壮的已经升级成正规军,随萧若璎、李宝昭等为国征戍;后者先前遭到屠杀劫掠,余下的少量精干也已经征成了兵。万一东线告急,这两部壮丁无多,恐怕就得出动壮妇支援了。

国家内部,现在十分空虚,廉钧、颜士重点兵出发以后,京城乃至整个近畿地区的驻军已不超过一万。由于与基辅、图拉、梁赞等国仍存在战争危险,西线的防御也不能抽薄,故此,原先占国内总兵力大约一半的京营部队,除虎贲之外几乎悉数出动。

赵矜听闻东线有警,问道:“五万新军,至少还要训练多久?”

一班负责训练的将领站出来,为首的何磐粗声粗气答道:“某虽日夜督促,此等小厮若要成器,至少还待来年。”

赵矜吁了一口气:“寒冬,今年冬天会是个寒冬!不过,我想问题还不太大,先把西征的人马撤回来,南线稳住。明年,我想会是很热闹的一年。”

大司农虞默出班奏道:“主公,臣读西方史书,再研究目前情况,发觉雇佣兵大有可为。主公何不下令招募雇佣兵乎?”

赵矜笑道:“你会研究情况,很好很好。不过,雇佣兵对我国国情是不是适合,还很难说。这个问题,我们大家还须研究研究。如果确实可行的话,我们国库已经是大大的净盈余,如果拿出一些来组建额外的部队,有何不可呢?”

围绕这个问题,大臣们随即议论纷纷。

倾听了各方面意见,最后赵矜总结道:“雇佣兵顶多也就作为我们军力的有益补充,我们国家不可能变征兵制为募兵制。至于雇佣兵的待遇,也要仔细琢磨。如果太低,没人或少人应募,只堪为笑谈,反而有损我国形象;如果太高,难免让本国部队不满,反而会削弱我军的凝聚力。而且,雇佣兵能否与本国部队相处融洽、配合默契,还是个问题。大家看西方史书的话也知道,古代的埃及,曾经非常非常富裕,于是大规模聘请外国雇佣兵,到后来,本国人一来不爱当兵,二来未必与雇佣兵相处融洽,于是索性取消了本国部队!这样,埃及又繁荣了好一阵子,不过最后也就灭亡了。雇佣兵,是没有本国部队那种爱国爱乡的精神的!我看,我们雇些人来应付目前的局势,还是可以的,不过,根本大计,还是要发展本国的军力!那么——先试试从立陶宛招募三千名雇佣军,作为试验吧!”

为什么要从立陶宛招雇佣兵?只因炎汉目前可招兵的地方不多。先前还有伊儿利、拜占庭两地可考虑,可现在伊儿利已经陷入内战,跟炎汉友好的帖克笛汗已经被弑,从他们国内招些波斯人、阿拉伯人或者库尔德人来帮忙炎汉打仗看来已不可能。拜占庭嘛,本身面临的压力巨大,人力已经很紧张,虽然跟他们友好协商的话,安德罗尼可斯皇帝想必会同意,但炎汉并不打算这么做。此外,黑海沿岸还有保加利亚王国,这是一个东正教派的中立国,国家政权比较松散,各诸侯立场不一,有的亲威尼斯,有的亲拜占庭,如果雇佣兵试验比较理想,或者可以考虑从该国引进兵源。选择立陶宛的原因,一言以蔽之,就是因为赵矜在那里有个藕断丝连的情人做内应,因此与立陶宛大公拉伯韦什泰斯关系不断改善,目前立陶宛可称是炎汉在俄邦中最友好的国家。继续加强关系,将有助于分化俄邦,尤其是牵制基辅与莫斯科。

决策已定,赵矜备了两份重礼,一份是武具,包括玄城府出产的精制全身钢甲和孟氏兄弟亲自打造给皇帝的马刀,还有北地出产的良马,一并送给拉伯韦什泰斯大公。另一份则是大小玻璃水银镜子数面、汉方化妆品数匣、工艺精品若干,以及举国勘探硝石未成而误挖出的特大钻石一颗——装在刻着十个汉字的金匣子里,这十个字就是:“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表达了皇帝的思慕之意,不用说,这些就是送给笛乌苔莎的了。

前一份礼是明送,后一份礼是暗送。收到这些,大公与美人怎不大喜?大公随即批准,张了榜帮忙汉使招募身强体壮的贫民到炎汉去当雇佣兵,很快就募足了三千之数。至于美人,一颗心更是死死拴在了那赵校草的身上。大公与夫人未知其情,要为侄女另择佳偶,远近多少公子哥儿亦慕名前来求婚,但是笛乌苔莎一概谢绝,只愁没有门路报答远在天边的情人,没有办法再见那位大英雄、大男子,内心忧郁着。

(待续111回)

版本:7.0、7.1

日期:2005-03-13、2005-12-23

作者信箱:[email protected]

读者OICQ群:4916828

历史考证:(本书炎汉玄黄元年相当于西元1279年。)

保加利亚王国,历史悠久,681年建国,几经外族冲击,后被奥斯曼土耳其吞并,1878年恢复独立,1946年改为共和。

阿尔巴尼亚公国,1190年建国,15世纪初被奥斯曼土耳其吞并,1912年独立,后又被意大利、德国先后占领,1944年解放,1946年建立共和国。

希腊王国,文明古国,历史尤其复杂,中世纪时分裂为数个“王子国”和公国,后被奥斯曼土耳其吞并,1832独立,重建王国,但北部仍在异族控制下。后被德国占领,1944年全境解放,1974年改为共和。古希腊的马其顿地区和色雷斯地区有一部分在今马其顿共和国和保加利亚共和国。

罗马尼亚,现今巴尔干半岛上最大的国家,但是历史却很短,在本书的时代尚不存在,14世纪方建立罗马尼亚公国,初成立时领土仅在今黑海沿岸一带,后来逐渐扩大。16世纪初并入奥斯曼土耳其,1877年独立。

塞尔维亚、门得内哥罗、黑山、波斯尼亚、克罗地亚等国资料不详,望知情的读者告知!不管它们存不存在,本书中国家已经很纷杂,就不写进去了。

以上资料来源于世界地图册和多本历史书,及《十字军之王》、《维多利亚》两个电脑游戏。另外还要告诉读者,以前我以为“印度”这个名称是近代才有的,面面教团内部亦数次质疑本书中古代人物多次说出“印度”字眼,认为有点不合理。事实上,一来,印度之称早已存在,《元史》中比比皆是,例如太祖本纪中就写到铁木真远征到了印度。书中是忽必烈时代,出现印度之名是非常正常的。二来,若说不合理就该批,那么请大家去看电视剧,就拿中央电视台的高水准之作来看吧,该批的地方多了去哩!人家一大群学富五车的编导,我一个势单力薄的小说作者,不批他们而来找我的茬儿,实在是有点舍本逐末了哦!

本节读者回应:(于mm.yhiu.com“风雪山头”)

看面相:终于看完了。发现个问题啊,浏览的不少,回复的只有我一个啊。我觉得我是潜水老油条啦,还有比我潜的更深的。潜水的兄弟们,有时间也要透透气嘛。人活着就是笑笑别人或自己被别人笑笑。快乐是人生活之本。

江南:门得内哥罗、黑山是同一个国家。南斯拉夫简史:公元6-7世纪,部分斯拉夫人越过喀尔巴阡山移居巴尔干半岛。9世纪起,开始形成塞尔维亚、杜克里亚(后称泽塔,即现在的黑山共和国地区)等国家。14世纪,塞尔维亚曾是巴尔干强盛的国家之一。15世纪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征服塞尔维亚,吞并马其顿、波斯尼亚-黑塞哥罗维那以及黑山部分领土,统治达500年。

面不改色:哎呀,这样看来,塞尔维亚不可不写进去了。谢谢!

小刀:这立陶宛国什么大公要是亲戚死的只剩笛乌苔莎就好了!江南兄弟知识可真是渊博哇,佩服,佩服!

江南:塞尔维亚可是相当彪悍的民族,曾经也是东征西讨,四处扩张。又信奉东正教,是该让他们出来露露脸。波黑:波黑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该地于公元前168年由罗马帝国占领。455年时东哥特人将该地区占领,6世纪时东哥特人被东罗马帝国击败,现波黑南部地区一度成为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阿瓦尔人于6世纪和7世纪时开始入侵,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也相继进入巴尔干半岛。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波斯尼亚以及黑塞哥维纳地区多次分属周围的各个国家。1377年时TvrtkoKotromani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波斯尼亚王国,但1463年时奥斯曼帝国入侵,波斯尼亚被兼并。

面不改色:这样看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在本书中是不出现的了。

江南:克罗地亚:自史前时代起克罗地亚就有人类居住,迄今已发现尼安德特人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化石。铁器时代时古伊里安人和古凯尔特人也相继进入。公元前168年,罗马帝国征服了该地区。罗马帝国衰弱后,此地区相继由匈奴人、东哥德人、以及拜占庭帝国征服。斯拉夫人(即现代克罗地亚人的前身)于7世纪时进入此地区。9世纪时克罗地亚已基本改信天主教。托米斯拉夫为第一位统一的克罗地亚国王,于925年登基。王国在彼得-克雷西米尔四世的统治下达到顶峰。1102年克罗地亚与匈牙利签订条约,同意让匈牙利国王担任克罗地亚君主,自此克罗地亚即成为匈牙利的一部分。匈牙利于1409年把达尔马提亚地区(即克罗地亚的沿海部分)卖给威尼斯共和国。

面不改色:嗯,这样的话,克罗地亚在本书所处的时候,是匈牙利的一部分。

人面桃花:不改兄说的不错,一部《汉武》错误百出。

惊寂:“此时的麻斯犹如一只老犬,为这一家效力大半辈子,但如今旧主不怜,又没有新家可去,只有咬着牙继续看门守羊!”看到这段,再三叹之,惜能臣不得明主之赏,加上年事已高,赵校草恐怕也没有兴趣伸手拉其一把了。

面南朝北:何止不能拉他一把,当年小赵还发狠说要把他卖到某地做苦力咧!至于《汉武大帝》……不说了,太恶心。

面粉:飞越本来就不是史实,又何必强求其它的都是事实呢?

面南朝北:今天看白寿彝等著的中国通史,上面是“崔斌”不是“崔彬”啊。

面不改色:哎呀!是我记错了。查《元史》,果然是崔斌。已搜索了一下,将全书的“崔彬”改为“崔斌”。但各网站上不好改,前面上传的就算了。特此通知一下读者。

青面獠牙:原文“王子们可对他不加礼敬,就连蒙古族的将军们也将他视若无物”——“视若无物”比“不加礼敬”轻视更甚吧,“王子们可将他视若无物,就连蒙古族的将军们也对他不加礼敬”是否更好?

面不改色:好!

面面的云:“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昏厥中!我吐血!

宁采臣:应该还刻上“校草出品,谨防假冒”,呵呵!